查看: 2406|回复: 2

繁殖猪群高产的管理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群的配种管理
配种管理的目标是用健康的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配种,以提高受孕率、分娩率和产活仔数,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牧场的工作,从母猪成功受孕开始,对所有配种后的母猪来说,总有一部分不分娩,母猪每一次配种失败,至少需3周的时间再发情,这就失去了3周的繁殖力。
1、发情检查
发情检查的目的是使断奶母猪早日发情。将诱情公猪安排在母猪栏附近或每天驱赶公猪刺激母猪发情。对于刚断奶的母猪或后备母猪实行驱赶公猪和压背查情,可有效地查出母猪的发情。对断奶母猪在腰部记载断奶日期,对发情可配种的母猪在颈部记载首次配种日期,是一件极为细致周到的做法。12次查情可及时发现发情的起始时间,是每个猪场的配种制度之一。
2、适时配种或输精
适时配种依赖于12次的查情,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就可输精或配种。配种时外阴用纸清洁,并且在公猪在场的情况下对母猪背部施加压力,母猪表现呆立姿势时输精,输精后母猪原地停留10分钟,并且在输完3次精后,当天转入另一棚舍集中保胎。母猪第1次配种时一般需要输精2次或2次以上。
人工授精是最常用的配种方法,配种可在配种栏内进行,也可在限位栏内进行。对即将断奶母猪集中饲养,将发情可配种的母猪移至按配种日期安排的怀孕舍的限位栏中,以减少母猪配种后移动对未着床胚胎的影响。在配种栏中最后 1次配种后,或栏养或尽可能同刚配完种的母猪组群,同时避免配种后7—30天内赶动或混群。
3、妊娠、返情检查母猪在配种后至着床前( 12—23天)胚胎全部死亡,母猪就会返情。在18—24d内有规则的间隔返情称为规则返情配种后30—40d,即着床后到钙化前的胚胎死亡,返情呈不规则;骨骼钙化后胎儿死亡会造成木乃伊,则不会返情。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流产5—10天后出现发情或乏情,因此所有配过种的母猪都应用公猪查情,妊娠检查对所有配种母猪来说是基本的程序,在配种后25-35天进行2次超声波妊娠检查,以便在42天母猪返情时对妊娠阴性或问题母猪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妊娠期饲养

高产母猪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和背膘变化。在哺乳期和断奶至再发情配种期间的高采食量,可以保持最小的体重损失。初产对第2胎或以后各胎的性能都有显著影晌,
要避免第2胎产仔数减少、断奶至配种间隔延长、淘沈率提高。多数胎儿在怀孕后期21-28天内大量增重,从怀孕90天起,每头母猪饲喂量应增加到3.0—3.5kg/天,110天后减为 1.8kg/天,直到分娩,可减少无乳综合症。

5、饮水
应随时供应充足的饮水,鼓励母猪多喝水,以减少膀胱炎和子宫炎的发生。栏养母猪的明户上有白色沉淀物,则说明其饮水不足。母猪群养时采用饮水器,栏养时采用水糟。
分娩母猪的管理
1、
产房管理

产房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泌乳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日粮的配合目标是向母猪提供足量的所有养分,最大限度地增加母猪的泌乳量,使仔猪表现最大增重,
改善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
并通过精心护理,控制死胎和仔猪断奶前死亡宰。产房管理依赖于准确的配种记录(配种日期、预产期),免疫、驱虫记录等。

2、母猪的饲养
泌乳期母猪食欲不佳,或采食量不足(饮水不足、产房温度高于25℃,会造成母猪采食量下降),或采用保守的饲喂方案时,常常不能满足母猪对能量的需要量,母猪会动用机体储备(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其缺少的那一部分能量以满足自身生长和泌乳的需要。最终的结果是母猪体重的过度减轻,从而导致仔猪断奶重较低、母猪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较长、分娩率降低,其后的窝产仔数较少。有证据表明,泌乳期任何一周的营养不良(采食量少)都会危害卵泡和卵的质量,从而降低排卵率和胚胎成活率而减少其后的窝产仔数。有证据证明,短时间改善泌乳期营养可恢复卵泡的质量,一头体况良好而正在减轻体重的母猪,其繁殖力不如一头体况差但体重减轻缓慢甚至体重增加的母猪。改善哺乳后期的饲喂,可以缩短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还可增加其后的窝产仔数。
特别指出的是头胎母猪还在生长,第二胎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生长。所在青年母猪如果采食量不足,由于泌乳相对生长具有优先地位,母猪就会动用体蛋白储备不定期保持泌乳量,但当体蛋白动用到一定程度(体蛋白总量的10%~12%)。母猪就会采取适应性措施,减少泌乳量和乳汁中的养分含量,最终导致母猪体况下降,淘汰率增加,仔猪生长也受到影响。
泌乳母猪对能量、蛋白质、赖氨酸的需要量取决于其体重、泌乳量和乳汁成分、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条件。哺乳母猪的最高饲喂量为其体重的1%就可以满足其维持需要量;或饲喂1.5kg/d,然后按每哺乳1头仔猪加喂0.5kg/d。哺乳母猪的饲喂方案如下:分娩日1.5kg,第1d2.5kg,第2~7d每天逐渐增加,到泌乳第8d时达到最大量。
3、母、仔猪温度
初生仔猪机体脂肪含量<2%,几乎没有皮下脂肪。由于缺少皮下脂肪,必须为新生仔猪供暖维持其正常体温(适温30~34℃);新生仔猪被毛稀疏,调节体温能力差,在冷的环境下,仔猪必耗费自身能量来维持体温,当仔猪通过颤栗获得热量,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量储备会很快耗尽,致使其抵抗力减弱。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般设保温箱。仔猪出生后1~2d最适宜环境温度为32—34℃;3—7天25—28℃;8—14天24—25℃;14—25天22—24℃。对于初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生后的头3d。不适宜的温度,受寒冷的、挨饿的、出生时虚弱的仔猪,比健康仔猪更容易被母猪压死。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的小环境时,应防止产房过热,产房过热将会使母猪采食量降低而影响泌乳,25℃是维持哺乳母猪饲养成绩的上限温度。
4、仔猪处理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一些仔猪可能死亡,死胎中的85%为分娩所致。在分娩过程中,应记录每头仔猪产下的时间,若间隔超过20min,就可考虑助产,尽可能地降低死胎数和因缺氧造成的弱仔数。应确保初生仔猪从胎衣中脱出后,迅速擦干,在温暖的环境中吃足初乳;常规处理包括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补铁、去势等。注意的是每次使用的器材都就消毒。
5、仔猪寄养
初生重小的仔猪缺陷多,应特别关照;饥饿是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寄养前应确保仔猪已吸吮足够的初乳,一般寄养活力强的仔猪,寄养宜限在产后24h内,腹泻等病猪不寄养。只有重视了母猪怀孕后期的饲喂,才可能提高仔猪初生重。
6、仔猪补饲
良好的补饲能提高仔猪断奶重。补饲能刺激仔猪尽早开始采食固体饲料。补饲从7日龄开始,每天分3—4次提供少量的、干净的、新鲜的饲料。
7、仔猪断奶
断奶日龄主要取决于保育舍的温度,断奶日龄以21、23、25日龄为宜。一般断奶后保育舍温度应比产房高2—3℃;断奶后第1周日温差不超过2℃。保育仔猪的体重(kg)、日龄(天)、温度(℃)关系如下表:
体重(kg)
5
7
9
12
15
19
23
日龄(天)
17
25
32
39
46
53
60
温度(℃)
29
26
24
22
21
21
21
断奶是仔猪出生后的最大应激因素,因离开母猪,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如舍温低、湿度大、有贼风、房舍消毒不彻底,会导致仔猪发生条件性腹泻。因此,断奶后仔猪应转入已消毒的、干燥的、预热的保育舍,并按体重、性别重新组群。断奶第1周,是仔猪管理环节的“重中之重”。
8、温度管理:避免热应激
在高温环境中,母猪的适应性反就是增加散热(心跳、呼吸加快)和减少散热(降低采食量),热应激可以使哺乳母猪增加体重损失,使分娩母猪产程延长,产道开放时间长,易感染,导致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淘汰率增高;使妊娠末期的母猪死胎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避免热应激,使母猪感到舒适的常用措施有:保证饮水水流;避免母猪饮用被阳光曝晒的自来水管中的温水,凉水比温水更容易促进母猪采食;搭建遮阳网;屋顶循环滴水;机械纵向通风;喷雾或喷淋降温;最有效的是温帘降温;在日粮中添加油脂,可增加日粮的能量浓度,从而提高母猪每日摄取的能量总量。
9、饲料管理
1)饲料的营养水平涉及到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氨基酸水平)等。在猪场,首先要提高能量水平,其次是增加蛋白质水平。能量是决定饲料营养水平的第一要素。
2)猪采食的是配方饲料而不是配方,应注重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和加工过程,以便配制出优质的一致的适口的饲料;设计配方应评估每头母猪一年总的饲料成本,即饲料单价×年耗量,而不是简单计算饲料单价
3)确定饲料的阶段饲喂数量,并根据母猪的体况和所处阶段而调整饲别喂量,以免造成浪费。
4)饲料维持着母体生长、胎儿发育。饲料霉变能引起备母猪的假发情和怀孕母猪的流产和产死胎;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能量约损失5%,蛋白质约失7%,并且干扰免疫接种。因此,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最实际的办法就是不用发霉的饲料。
10、母猪的繁殖指标
1)衡量母猪的繁殖力的主要指标是1头母猪1年生产了多少头断奶仔猪数,目标是25头。分娩率以1年计,目标值为85%,低于82%不能接受,那么还有15%哪里去了?流产1%2%属正常,假妊娠<1%,而规则返情10%是造成分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般不是疾病的原因。不规则返情2%~3%时,疾病是应考虑的主要原因,如PRRSADPPVHC等。在分娩率低时,首先应区分是规则返情,还是不规则返情;其次是尽快找出返情的母猪。妊娠检查最好的工具是公猪+仪器。
2)非生产天数是影响每头母猪年供断奶仔猪数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活产仔数和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非生产天数是指存栏母猪既未怀孕又未泌乳的天数。公式为:非生产天数=365-(泌乳天数+妊娠天数)×年产胎次。平均非生产天数是60d,变化范围是36~85d。影响非生产天数最重要的因数是分娩率,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在最好的10%猪群中为89%。低分娩率是因受胎失败或妊娠失败造成的。
3)断奶至发情配种的间隔。母猪断奶后体况良好,断奶后第一轮发情就可以配种。膘情适宜的猪群,目标值是7d内的发情配种率为90%以上。17~28d断奶的母猪,需要5~10d才能发情;头胎母猪和体况差的经产母猪需更长的时间才发情;哺乳期体重损失过多的母猪,提高断奶到发情期间的采食量是有好处的,会增加体况差的母猪的排卵数。但配种后(24-72h)进食能量过多,会增加体产热,使受精卵的死亡率升高。
4)活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又一个指标,死胎、木乃伊胎表明繁殖力可能有问题。
5)每窝断奶仔猪数是衡量分娩管理的指标。断奶前死亡率反映了母猪母性能力或分娩管理水平或环境控制能力。挤压致死和饥饿致死是断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11.管理对淘汰率的影响
1)增加母猪群的大小,会使群内个体失去其个性。管理人员若只花较少时间观察猪只,无法及早发现生病、受伤或体重减轻的猪。导致母猪淘汰的原因并不是繁殖障碍(不发情、反复返情、窝产仔猪少、母性差、泌乳障碍),而是母猪存栏过量导致栏位紧张,无法向受伤的母猪(肢蹄疾患)或患病、瘦弱的(极端体况)母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母猪体况过差,反映了猪场管理问题和营养问题。
2)缺乏劳力,尤其是缺乏熟练的、有知识、有经验的工人,会导致猪群饲养管理不良,并导致母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增高。
3)选择后备母猪时不仔细和缺乏经验;后备母猪初配的提早;药物应用的减少,也是造成淘汰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疾病预防
1、不同的猪场可能实施不同的疾病预防策略。补铁、注射抗菌素、口服百球清,是初生仔猪最普遍的保健措施;产前驱虫、进入产房前全身清洗、阶段饲料用药,是分娩母猪的常规预防措施;断奶仔猪转入前,保育舍预先加热和饮水加药,也是常规措施。
2、生产母猪预防的重点是PRRS、寄生虫(线虫和疥癣)、胃溃疡、PRJEPPV
3PRRS阳性场,引入的后备母猪应是PRRS阴性,而且一次性引入足量的后备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适应为PRRS阳性,在以后的6个月内不再引种,通过封闭生产而成为PRRS稳定场或转为PRRS阴性场,当然还依赖于其他高健康技术;PR阳性场,引入后备母猪也就是PR阴性,通过淘汰老龄母猪、疫苗免疫和淘汰检测为阳性的猪而达到全场PR阴性。
4、高健康技术在集约化猪场的应用。生物安全措施、多点式生产、按批次生产、按日龄断奶、全进全出、保育舍部分清群和阶段全场保健用药等。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2-6 2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初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生后的头3d。不适宜的温度,受寒冷的、挨饿的、出生时虚弱的仔猪,比健康仔猪更容易被母猪压死。仔猪提供温暖干燥的小环境时,应防止产房过热,产房过热将会使母猪采食量降低而影响泌乳,25℃是维持哺乳母猪饲养成绩的上限温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很详细,而且很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21: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