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6|回复: 1

当前几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瘟仍是当前猪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科学防治不容乐观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一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一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三看”:一看皮毛。皮肤发红或出现红点,指压褪色则为猪丹毒,指压不褪色则为猪瘟;皮肤发黄多为黄疸;肢端皮肤发绀是肺疫;皮毛逆立多为感冒或热性病初期。二看粪便。粪便呈黄白色,且无血,无臭,无粘液,多为一般性腹泻;先便秘后拉稀或粪中带血,多为急性胃肠炎或者仔猪副伤寒;粪稀如水,且伴有较多的血液和粘膜,则为猪瘟;粪稀带血,猪体消廋,腹痛则为猪棘头虫病。三看鼻镜。鼻镜干燥是体温升高,发烧的表现;鼻腔有大量鼻液流出,多为流感;如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则为肺水肿,肺出血或慢性支气管炎。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甚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两眼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到处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粘膜出血最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至小米大,数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口常有钮扣状溃疡。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多以温和型,非温和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经少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防治措施:不要总以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也照样还发病。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的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以毒攻毒,即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免疫力。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普遍流行,危害严重。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死产,木乃伊,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群也流行严重,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必须重视防治工作。
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种母猪开始发病时,母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甚至出现呕吐,个别母猪甚至绝食3-7天。随着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它影响妊娠后期母猪,患PPRS的母猪在怀孕70天后,流产率为0.5~4%,死胎率为正常的2-4,死亡率达20%以上.且弱胎数增加,导致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增加通常达20%~50%。木乃伊比率由2%~4%上升至15%~20%,在PRRS暴发期间,一般会有4%以上的存栏母猪发生死亡。感染PRRS病毒的公猪可能表现为由于体温上升而出现精神沉郁,但常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一般来说,公猪对PRRS的反应与母猪相似,感染后7天左右血液中的病毒消失,出现PRRS抗体并随之上升,有研究指出,公猪感染PRRS病毒后一段时间内,其精液中有病毒排出,最长达92天,平均为35天。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作用使PRRS病毒进入精液。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产后24小时死亡。小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加速,有时呈腹式呼吸,比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时的病状重得多。耐过猪生长缓慢,需3周以上时间才能恢复。育肥猪与成年猪表现的症状相似,一些猪由于体温升高而厌食,精神沉郁,咳嗽,常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死亡。与仔猪相比,育肥猪感染PRRS病毒的症状相对较轻。
目前该病毒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关键是预防。在实际中,防治的措施取决于猪群是否感染PRRS病毒;生产单元的类型:纯种后备猪或商品猪;管理方式:猪群规模和耐风险性;设备条件。
有多种生物安全措施特别适用于防治PRRS。对非疫区猪群一定要尽可能地防止患PRRS1.做好引种时的检疫工作。引进的猪要严格隔离和观察60天,并检测PRRS抗体。为了说明检测结果,必须了解其在原猪场的免疫接种情况。2.详细了解引入猪猪场中猪的PRRS情况,一定不要从表现急性PRRS症状的猪场中购进种猪,以确保购进的猪在到达及隔离结束时都为阴性。3、对欲购进的公猪或精液与本场进行比较,对PRRS阴性的猪场,则只能从PRRS阴性的猪场中购进阴性公猪或精液。4、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管理程序,对所有猪群尤其是保育和生产肥育猪应采取全进全出制。5、明确免疫目的和制定免疫制度。免疫注射对已感染PRRS病毒的猪只能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根除PRRS。免疫注射对正在患PRRS的猪群和风险性高的猪群是有效的。免疫注射并不能保证100%不发病,因而不能完全依赖免疫注射。应制定一种切实可行的免疫制度。6、对那些已确诊发生PRRS并造成巨大生产和经济损失的猪场,建议接种PRRS疫苗以预防和控制PRRS病毒感染。适当减小群体规模或保育群规模,有助于控制正患PRRS病猪场的保育群患PRRS。但必须采取一套严格的措施才能成功。7、控制种猪场PRRS病毒的流行,为可降低PRRS病毒对猪生产性能的慢性影响。
老病复出的弓形虫不可忽视
猪的弓形体病应该说是一种“老病”了,但是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再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型,表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现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药物治疗有效。
猪增生性肠炎(PPE)的发生率正在上升
由于国家对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的限制,使几年被掩盖的PPE真实感染率及其危害性正在回归。在2004年已经遇到由PPE造成后备种猪或育肥猪急性死亡的病例。希望大家对PPE的防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猪增生性肠炎也称回肠炎,由顽固的细胞内劳索尼亚菌感染引起。在临床上有四个名称,即区域性回肠炎,坏死性肠炎,增生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增生性肠病,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616周龄猪呈慢性感染,引起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年猪呈急性感染,导致血痢,猝死。断奶猪的阳性率22.9%。生长育肥猪阳性率12.9%主要通过粪便传播发病率高于猪痢疾,猪副伤寒和传染性胃肠炎。88%的病例发生于断奶,生长和育肥阶段。常发生于转群,引进后备猪,和突然更换抗生素后,临床表现为腹泻(水泥色软便,有时有血便),生长缓慢,突然死亡等。剖检可见回肠,结肠粘膜增生,出血或坏死。
防治:目前国内没有回肠炎疫苗,通过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舍后彻底冲洗,将粪便,排泄物冲洗干净的有酚类消毒剂等消毒措施,降低细胞内劳索尼亚菌的感染率。通过降低应激反应对猪造成的危害。减轻回肠炎的发病率。
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回肠炎的药物有很多,如支原净30PPM+金霉素120PPM连用14天;或金霉素400PPM连有14天。即可有效控制回肠炎造成的损失。
链球菌仍是主要致病菌,但巴氏某杆菌的感染率有所上升
链球菌除了引起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外,在胸膜炎、心包炎中也是主要致病菌。我国的检测结果与国外有关报道相似。但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猪鼻支原体等也会造成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等病理变化,所以在细菌分离时一定要注意对这些病原体的鉴别,以免误诊。
鉴于巴氏杆菌在PRDC中的作用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大家在选用预防用药时尽量配合一些对G-菌敏感的广谱抗菌素。
中毒病例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许多猪场都受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使母猪返情率上升、死胎数增加,肉猪生长缓慢。虽然使用了霉菌毒吸附剂,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大部分霉菌毒吸附剂仅对黄曲霉素有效,而对玉米赤霉烯酮几乎无效。
在国产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是主要的霉菌毒素,因此建议大家在选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时主要看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
利巴韦林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在家禽中应用较多,但在猪上使用的资料几乎没有。一些猪场盲目轻信其对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作用,在发生TGE或其它病毒感染时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利巴韦林,结果造成中毒。病猪由于溶血造成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死亡。曾有报道证明:有3个典型的利巴韦林中毒病例,结果造成10%以上病猪死亡,母猪流产、胎死,损失惨重。
超剂量使用化学药物引起中毒,由于部分兽医人员习惯于超剂量使用抗菌素,所以在使用磺胺、阿散酸、痢菌净等一些化学药物时同样超剂量,结果造成这些药物中毒,使病猪死亡率反而上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dwm8080 + 19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12 13: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将各地当前的疾病流行情况汇集过来交流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5 15: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