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maize , corn , 学名Zea maysL.)又名玉蜀黍、苞谷、苞米等,为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的亩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而且用量最大的一种能量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一)玉米的起源与分布 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991)与Ensminger(1983)的资料,玉米原产于墨西哥或其邻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世界上玉米栽培面积最多的国家为美国、中国、独联体国家、巴西等,而其产量最高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玉米总产量约为1.3亿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5,相当于美国玉米总产量的1/2,居于世界第二位。
在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约占第三位。我国玉米产区可分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种复种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等。
(二)玉米的分类
1.根据籽粒性状特点和成分,可将玉米分为:(1)马齿玉米(dent corn):芯长,粒多,呈马齿状。(2)硬质玉米(flinty corn):芯细长,粒硬。(3)甜玉米(sweet corn):葡萄糖多,味甜,呈半透明质。(4)蜡质玉米(waxy corn):胚乳呈蜡状组织。(5)粉质玉米(flour corn):粒软。(6)爆粒玉米(pop corn):粒硬,脂质,蛋白质较马齿玉米多。(7)有稃玉米(pod corn):玉米的原种,近椭圆形。(8)高赖氨酸玉米(high Lysine corn),如Opaque-2,Flour-2等属于高赖氨酸玉米。(9)高油玉米(high oil corn):其含油量、总能水平、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而其单产已达到普通玉米的水平。此外,高油玉米籽实成熟时,茎、叶仍碧绿多汁,含较多的蛋白质和其他养分,是草食动物的良好饲料。以“高油玉米115”为代表的高油玉米杂交种,其含油量均在8%以上。
2.根据籽粒颜色,可将玉米分为(1)黄玉米;(2)白玉米;(3)混合色玉米(含黄白色)。
(三)玉米的营养特点 玉米中养分含量与营养价值参见表8-1、表8-2和表8-3。
表8-1
一些谷实饲料中养分含量 (%)
干物质
| 粗蛋白质
| 粗脂肪
| 无氮浸出物
| 粗纤维
| 粗灰分
| 钙
| 总磷
| 玉 米
86.0
小 麦
87.0
稻 谷
86.0
糙 米
87.0
碎 米
88.0
皮大麦
87.0
裸大麦
87.0
高
粱
86.0
燕麦全粒
87.0
除壳燕麦
87.0
粟
86.5
除壳粟
86.8
甜荞麦
83.2
苦荞麦
88.9
黑 麦
88.0
| 8.7
13.9
7.8
8.8
10.4
11.0
13.0
9.0
10.5
15.1
9.7
8.9
9.6
10.1
11.0
| 3.6
1.7
1.6
2.0
2.2
1.7
2.1
3.4
5.0
5.9
2.3
2.7
1.8
2.3
1.5
| 70.7
67.6
63.8
74.2
72.7
67.1
67.7
70.4
58.0
61.6
65.0
72.5
59.2
60.3
71.5
| 1.6
1.9
8.2
0.7
1.1
4.8
2.0
1.4
10.5
2.4
6.8
1.3
9.7
14.0
2.2
| 1.4
1.9
4.6
1.3
1.6
2.4
2.2
1.8
3.0
2.0
2.7
1.4
2.9
2.2
1.8
| 0.02
0.17
0.03
0.03
0.06
0.09
0.04
0.13
—
—
0.12
0.05
0.07
0.08
0.05
| 0.27
0.41
0.36
0.35
0.35
0.33
0.39
0.36
—
—
0.30
0.32
0.26
0.26
0.30
|
表8-2
一些谷实饲料中有效能含量 (MJ/kg)
消化能(猪)
| 消化能(肉牛)
| 消化能(羊)
| 代谢能(鸡)
| 产奶净能(奶牛)
| 玉 米
14.27
小 麦
14.18
稻 谷
11.25
糙 米
14.39
碎 米
15.06
皮大麦
12.64
裸大麦
13.56
高 粱
13.18
粟
12.93
除壳粟
14.02
黑 麦
13.85
| 14.73
14.06
12.34
14.73
15.73
13.01
13.51
12.84
13.39
14.06
13.47
| 14.27
14.23
12.64
14.27
14.35
13.22
13.43
13.05
12.55
—
14.18
| 13.56
12.72
11.00
14.06
14.23
11.30
11.21
12.30
11.88
14.14
11.25
| 7.70
7.32
6.40
7.70
8.24
6.99
7.03
6.65
6.99
—
7.03
|
表8-3
玉米中氨基酸的真消化率(%)
| 赖氨酸
| 蛋氨酸
| 胱氨酸
| 苏氨酸
| 异亮
氨
酸
| 亮氨酸
| 精氨酸
| 组氨酸
| 缬氨酸
| 苯丙
氨酸
| 酪氨酸
| 色氨酸
| 猪
鸡
| 65
85
| 85
92
| 76
87
| 67
87
| 78
91
| 87
96
| 82
90
| 83
93
| 78
96
| 84
85
| 80
94
| 67
— | 玉米中碳水化合物在70%以上,,多存在于胚乳中。主要是淀粉,单糖和二糖较少,粗纤维含量也较少。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9%。其品质较差,乃因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贫乏。粗脂肪含量为3%~4%,但高油玉米中粗脂肪含量可达8%以上,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其粗脂肪主要是甘油三脂,构成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占59%,油酸占27%,亚麻酸占0.8%,花生四烯酸占0.2%,硬脂酸占2%以上。玉米为高能量饲料,其消化能(猪)为14.27MJ/kg,代谢能(鸡)为13.56MJ/kg,产奶净能(奶牛)为7.70MJ/kg。粗灰分较少,仅1%稍上。其中钙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低。玉米中其他矿物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很少。维生素含量较少,但维生素E含量较多,为20~30mg/kg。黄玉米胚乳中含有较多的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
(四)玉米的质量标准 我国《饲料用玉米》(GB/T17890-1999)国家标准规定:以粗蛋白质、容重、不完善粒总量、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分为三级。其中,粗蛋白质以干物质为基础;容重指每升中的克数;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物质。
表8-4
我国饲料用玉米质量标准
(GB/T 17890-1999)
指标
等级
|
容重,g/L
|
粗蛋白质(干基),%
| 不完善粒,%
|
水分,%
|
杂质,%
|
色泽、
气味
| 总量
| 其中生霉粒
| 1
| ≥710
| ≥10.0
| ≤5.0
| ≤2.0
| ≤14.0
| ≤1.0
| 正常
| 2
| ≥685
| ≥9.0
| ≤6.5
| 3
| ≥660
| ≥8.0
| ≤8.0
| (五)玉米的饲用价值
将玉米炒熟或部分炒熟,对断奶仔猪的饲用效果好于未炒熟的玉米。玉米对育肥猪的饲用效果虽好,但应避免过多饲用,否则猪背膘增厚,瘦肉率下降,甚至产生“黄膘肉”。这种肉的特点是脂多、质软、色黄、品质差。玉米对鸡的饲用价值很高。并且,黄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对鸡的皮肤、脚、喙等以及蛋黄的着色有良好的效果。着色良好的鸡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因而其商品价值高。然而,也应避免在鸡饲粮中过量使用玉米,否则肉鸡腹腔内过量蓄积脂肪而使屠体品质下降。玉米粉碎过细会影响采食量,以粗碎为宜,粒度应大小一致。玉米是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的良好能量补充饲料。此外,黄玉米的色素为牛、羊奶油色素的重要来源。玉米用作牛、羊饲料时不应粉碎过细,宜磨碎或破碎。用玉米作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饲料时,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鱼类对糖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均较低;其二是多数品种的玉米淀粉颗粒较硬,不易被鱼类消化。但是,黄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对鱼体着色有一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