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che2005 于 2009-6-5 12:18 编辑
刘亚力 国产饲用复合酶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998 年第2 期 饲料研究
饲料酶是动物科学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 在我国只有七八年历史。80年代后期, 随着国外饲料酶广泛的应用, 我国动物营养学界开始接触这类添加剂, 专业杂志上开始刊登介绍国外饲料酶的研究、 应用的文章, 也有一些人着手进行自配酶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试验。 进入90 年代, 美国、 芬兰的一些饲料酶产品先后进入中国市场, 其独特性, 为我国畜牧工作者所关注。 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大专院校、 科研机构、 国家 “八五” 攻关计划, 也相继设立了饲料酶方面的专门课题, 从事其研究、 开发工作。1991 年8 月, 中国第一家饲料酶专业生产企业——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它标志着国产饲料酶的研究、 开发、 生产同步发展的开始。1993 年, 在江苏无锡召开了我国首届饲料酶制剂研讨会, 肯定了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效果;1996 年, 在南京召开了饲料酶制剂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为酶制剂的工业化和商品化必定对推动中国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至此, 我国的饲料酶制剂生产厂家也由最初的一家发展到十几家,产、 销量越来越大, 国产饲用酶制剂发展到了普及推广的阶段。
一、 国产饲用复合酶的应用现状
国产饲料酶发展到现在已有 6 年历史, 6 年来,通过科研单位、宣传机构、 生产企业不断地努力, 生产和使用已由东南沿海向内陆省份, 边缘地区逐渐扩展。 广东省是使用饲料酶最早的省份, 目前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省份之一; 四川、 浙江、 江苏、 山东、 河北、 辽宁、 湖南等后来居上, 用量逐年增加; 云南、 新疆等边缘地区, 近年来也相继把添加饲料酶作为提高日粮配方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 例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总站, 现已专门成立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应用推广 “课题组, 希望通过饲料酶的使用,将生猪饲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饲料酶的应用地区虽然大大拓展了, 然而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比例, 应用对象的范围, 仍有待进一步提高。1996 年, 我国配、混合饲料年产量已达到5523 万吨, 而饲料酶年销量只有 4 000 多吨(其中溢多利公司就2300多吨, 占总销量的 57.18% ) ,如都按1‰添加, 饲料中的使用率仅7.2%左右。应用对象目前绝大部分是仔猪和肉鸡, 生长肥育猪、 反刍动物、 水产动物等用的比例还较小。这说明, 饲料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潜力越来越大, 有待于普及推广。
无论什么产品都是提供给用户的, 产品的发展离不开产品本身的质量、 售后服务、 用户的认识程度等综合水平的提高, 那么国产饲料酶产品这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从产品本身的质量谈起。
饲料酶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 需要通过酶配方设计, 发酵法生产、 复配、 后处理等步骤才能形成。其中酶配方设计是产品开发、 生产的开始。众所周知, 不同种类, 不同日龄的动物, 消化酶分泌情况不同, 所饲日粮抗营养因子的种类、 数量也千差万别, 这就决定了饲料酶只有针对性很强, 且兼顾情况的复杂性才行, 因此, 饲料酶产品必然是系列的, 而且是多酶种复合的产品。 国产饲料酶诞生之初, 大部分是一种产品什么动物都用的通用型复合酶或单一酶, 有些还是直接由工业酶制剂转化而来的产品, 基本上没有考虑动物及其日粮的需要与特点, 使用效果不佳。如今, 仍有为数不少的厂家, 包括一些新成立的企业, 仍停留在通用型复合酶或单一酶产品水平上, 有些虽号称系列复合酶, 实质只有一种, 甚至是单一酶, 这种良莠不齐的局面, 影响了饲料酶产品效果的发挥。产品设计好了以后, 接着要通过发酵, 提取, 复配等发酵工程, 酶工程手段来实施。 从本质上来说饲料酶生产工厂, 是属于酶制剂发酵工厂, 然而其产品的特殊性, 使得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酶制剂工厂, 通常酶制剂工厂是液体法生产一种或几种单一酶产品,而饲料酶则是固体法生产系列的多酶复合产品, 这就需要饲料酶工厂拥有多个菌株, 进行多种发酵, 然后通过复配技术, 形成产品, 这对饲料酶生产厂家来说, 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 很多工厂一时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造成其产品停留于通用型复合酶上。饲料酶产品的质量, 除和产品的设计、发酵法生产、复配等技术有关外, 还需要有适当、 有效的后处理技术来保证酶于消化道内的活性, 一是耐高温稳定化技术, 二是定点释放技术。就前者而言, 很多厂家都称已采用了一些措施, 然多数仅为载体吸附, 效果不甚理想。至于定点释放技术绝大多数企业尚不知其所然, 更谈不上采用了。所以提高饲料酶产品科技含量, 从根本上提高其质量, 是目前大多数饲料酶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方面, 珠海经济特区溢多利公司生产的溢多酶产品已走到国产酶制剂的前列, 尤其是新一代溢多酶系列产品, 在酶配方设计的合理性, 动物日粮的针对性, 后处理技术的完善性等方面都又有了新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将为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提供更充分的保证。周到的售后服务是问题的另外一方面。产品卖给用户后, 要保证其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就必须给用户以指导。饲料酶产品的售后服务的特殊性是结合当地的饲料资源情况, 给用户提供加酶后日粮配方服务, 例如保持配方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降低蛋白、 能量的含量或增加粗劣质原料的种类、 比例等。 这一点意义重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如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扩大饲料原料的范围, 更多地采用农副产品、 轻工业下脚料, 野生植物资源等, 不仅对饲料厂具有吸引力,还是关系到整个饲料工业, 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大事。然而绝大多数饲料酶制剂厂家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产品卖出后, 万事不管, 或没有能力去管, 这种现象亟待改善。
国产饲料酶制剂即将进入普及阶段, 但用户认识方面仍存在一些误区。 由于专业的区别, 畜牧饲料工作者对饲料酶更深层次的内涵可能了解得不多,譬如总有人认为饲料酶产品酶活愈高愈好, 酶种愈全愈好, 但大量试验证明, 酶活过高不仅会造成产品的浪费, 而且会引起饲养效果的下降, 这可能与酶作用产物的反馈抑制有关。 大家都知道, 复合酶比单一酶效果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复合酶中酶种愈全愈好, 饲料成分复杂多样, 但总有主次之分, 动物消化对酶的需求千差万别, 但总有第一、 第二需求与其他需求之别, 所以好的饲料酶产品, 活性应以最适为好, 酶种应以符合动物及饲料针对性的主要方面, 同时兼顾其他的为好。 所以, 畜牧饲料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知别能力, 不为错误的宣传所误导。另外, 到目前为止, 仍有一些人认为进口产品比国产饲料酶来得好, 或者带了洋字的产品总在技术上比较过硬, 然而, 饲料酶产品存在明显的是否适合国情的问题, 国外饲料结构、 畜禽品种与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适合于国外的饲料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这一点已为多数实践所证实。
总之, 国产饲用酶制剂经历了6 年发展, 已从起步阶段转入普及推广阶段,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国产饲料酶的发展趋势
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已得到较普通的承认, 国产饲料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研究、 开发、生产同步发展, 即将转入普及期, 那么, 具体会怎样走呢?首先在研究方面, 国家 “八五” 攻关项目中已列出了 《饲用复合酶制剂的研究》 课题,“九五” 攻关又继续就饲料酶新酶种等方面设立一些课题, 如植酸酶。 单一酶作饲料添加剂, 随饲料酶的发展大多自生自灭, 唯一幸存且带有更深意义的是植酸酶制剂, 植酸酶制剂因其可以替代CaHPO 4 且具有环保意义而一枝独秀。 国家在这方面设立攻关课题, 充分显示了对饲料酶行业的关注和投入。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有关饲料酶作用的机理研究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前虽有很多饲料酶的研究报道, 但多属应用效果研究, 然而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意义更大, 无论是对于酶配方的设计, 后处理技术, 使用方法的改进, 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 售后服务中的日粮配方服务, 其依据就应该是各种饲料原料加酶后真消化率提高幅度值的大小, 没有这方面数据为基础的任何日粮配方改动都是盲目的。
国产饲料酶的开发与生产方面, 我们的饲料酶已经历了以模仿进口产品到自主开发产品, 酶制剂工业产品直接用于饲料工业到从饲料工业及养殖业的特点出发开发、 生产专用于饲料工业的复合酶产品等的变化, 下一步将以适合中国饲料工业国情发展的饲用复合酶产品为开发的热点, 如目前我国仍以玉米- 豆粕型日粮为主, 但随着种植行业由粮食- 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 饲料、 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化, 饲用大麦、 小麦、 薯类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的提高, Β - 葡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将应运而生, 珠海溢多利公司已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开发工作。 另外, 产品的形式, 后处理技术上, 也将出现新的变化, 目前的国产饲用酶制剂大都是粉剂, 主要为饲料中直接添加, 这样的形式将延续下去, 但耐高温后处理技术, 定点释放技术将更受重视。 然而还有另一条路可走, 这就是液态饲料酶的开发, 它将避开耐高温后处理技术的高额设备投入和成本的增加, 采用喷雾于制粒后饲料的加酶方式, 这或者会成为今后饲料酶产品形式的发展趋势之一。
产品应用对象的拓展方面, 目前国产饲用复合酶在产品系列化方面, 已领先于国外产品, 然而实际应用对象仍主要局限于仔猪和肉鸡, 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向其他经济动物全面拓展, 甚至还有一些诸如猴、 家蚕、 梅花鹿以及高档水产动物等特种珍稀动物的饲养者也在考虑采用饲料酶添加剂。售后服务将提到议事日程上, 目前已有一些饲料酶生产厂家, 意识到售后服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日粮配方服务, 正斥资从事这方面基础理论研究, 相信这方面将成为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行业管理方面, 饲料酶行业也和市场经济下的其他行业一样, 出现了一轰而上的鱼龙混杂局面, 然而优胜劣汰法则将无情地冲走那些资本薄弱, 技术力量不强, 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 虽然这样的结果是痛苦的, 但也提醒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对饲料酶予以行业指导与管理。 目前我国饲料酶生产, 仍无一个行业标准可以遵循, 企业生产许可证的申报审批工作仍多流于形式, 这就给有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以可乘之机。另外在行业组织方面饲料酶制剂工业协会也亟待建立, 以便于统一、 协调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 国产饲料酶制剂的历史虽然短暂, 但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今后, 只要生产厂家和广大用户一起携起手来, 以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为目标, 国产饲料酶制剂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必将为我国畜牧业、 饲料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