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暴涨暴跌 慎用“看得见的手”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在奥运会前猪肉价格暴涨,从2008年底开始,猪肉价格逐步走低,到现在一棵白菜和一斤猪肉等值。
猪肉价格的暴涨暴跌,导致生猪养殖户无所适从,面对如此局势,应当如何应对?
多用“看不见的手” 慎用“看得见的手”
猪肉价格对供需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生猪的价格弹性系数小于0.2,即:假如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之差增1%,价格将下降5%;增10%,价格下降50%。
当猪肉价格暴涨时,一般情况下,政府最好不要作为,等待“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因为猪肉价格暴涨时,养猪是有利可图的,生猪生产在价格的引导下会自然恢复;如果此时政府补贴,无论是补贴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导致生猪生产非正常增长,注定数月后肉价会暴跌。
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的时候,政府为了增加猪肉供应,对生猪养殖提供大量补贴,结果很多养殖户为了获得丰厚的补贴,在生猪养殖上“大干快上”,最终导致猪肉严重供过于求,之后几个月迅速出现猪肉价格暴跌的情形。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猪肉价格暴涨的时候政府就完全不能有所作为,政府可以在恢复母猪基地建设、生猪防疫和品种技术改良上做些己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在适当情况下,利用政府的猪肉储备对价格进行适当平抑。但必须注意不能过度,否则极易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况。
通 常情况下,猪肉价格暴跌是由于两种原因,第一种是需求锐减,这往往是由于猪传染病或者猪相关的传染病流行,造成消费者心理变化。例如现在正在流行的甲型 H1N1流感,在刚开始的时候被称作“猪流感”,这使得不少消费者不敢消费猪肉,导致猪肉需求锐减,价格下跌。第二种情况是供给严重过量,而这往往是政府 过度补贴造成的结果。
相对而言,两种情况当中,后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加严重。因为一般来说,人们对于猪肉的消费需求是基本稳 定,稳中有升的。除了特别严重的消费恐慌,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即便出现短暂的恐慌,在经过充分宣传之后,这种心理也会迅速除去,不会长期对猪肉消费造 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政府过度补贴造成的猪肉供给锐增,就不是那么容易消除,并且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一是养殖户惜售,导致越不卖越亏,越亏越不想卖, 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补贴养猪大户、奖励工厂化养猪、奖励养猪大县、垄断性生猪屠宰等等政策,都需要慎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