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一个养鸡大国,2005年全国鸡的饲养量为70亿只,2005年全国禽蛋产量达2879.5万吨,占世界禽蛋总产量的43.7%,居世界第一位。
在养鸡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接踵而至。鸡粪是养鸡场的主要废弃物。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伴随着规模化养鸡的兴起,鸡粪的处理一直困扰着养鸡场的经营者和有关管理部门。据统计,2001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已达21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排放量的2.7倍。据估算,到2010年,全国畜禽粪便的排放量将达45亿吨。如此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毫无疑问,对鸡粪不做任何处理的饲养场已经成为一个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它给自身生产和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颁发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其中就严格规定了各个养殖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国内外有关专家对畜禽粪便污水净化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各种畜禽粪便的处理技术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投资大和运转费高,一般养殖场很难承受巨额的粪便处理投资,使本来就微利的畜禽养殖企业(农户)难以承受,无奈之下,我国很多的大中型城市为了对城区不造成污染,划定禁养区,把本在城郊造成污染的养殖场,搬迁到农村。
目前普遍采用的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式主要有禽粪干燥法、发酵法、畜粪尿沤制产沼法和堆肥还田法。这些方法尽管利用了部分粪尿,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养殖业污染,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畜禽粪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鸡粪处理的难点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鸡粪的商品价值较低,另一方面,鸡粪的含水量高粘度大、杂质多、气味大,加工处理难度很大。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上海市1991-2004十四年间,先后投入了2.42亿元进行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但十多年的畜禽污染治理的得到的教训是投入高、效益低,资源未充分利用,畜禽污染防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得到的启示是畜禽污染治理达标排放之路是走不通的,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是根本出路。
尽管蛋鸡笼养对发展养禽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鸡的动物福利成为公众的首要关注对象。在笼养条件下,家禽只能进行本能的采食、饮水、产蛋和睡觉,长期笼养使鸡处于一种烦躁、无奈甚至痛苦的状态。蛋鸡的行为受到严重的限制,抗应激能力降低,饲养工艺病较多,环境条件恶化,产品质量差。国外许多国家已禁止或逐渐禁止传统的笼养蛋鸡。重视动物福利也有助于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需要。
放牧养鸡虽然有着饲养密度小、活动空间大、空气环境好,鸡的行为能够充分表达,体质健壮,抵抗力强、产品质量高、风味佳等特点,但放牧养殖对土地面积、养殖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如要有广阔的林地、坡地、果园等条件,在人口稠密地区比较难以解决,缺乏普遍推广的意义。
活力发酵床养鸡可以几乎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并可利用北方丰富的秸秆资源和木屑资源,及南方的谷壳粉资源,变废为宝,即利用了原来需要焚烧(污染空气)的秸秆,又达到了处理鸡粪为优质有机肥,减少空气氨味污染的目的。同时,简单的大棚发酵床养鸡,可以随地而建,不破坏耕地结构,起到了保护耕地的目的等。另外,还提高了鸡肉和蛋的品质,减少药物残留,大幅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生产无公害肉蛋产品,保障了人和鸡的健康等,且投资小,规模形成快,一举数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