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27 1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ushuqiang 于 2009-6-27 18:29 编辑
记得当时系主任申请了一个项目就是研究投饵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问题,本人的本科毕业论文就被强行安排专门做了这个方面的实验室研究,主要数据还被我老师未经本人同意以他个人名义擅自发表了。记得当时为了忽悠同学和老师以便顺利毕业赚钱,本人曾经发明了一个新术语——“半溃散时间”。
时隔十余年,具体数据依稀难辨。但有一点结论,就是饲料在水中完全不散2分钟以上,“半溃散时间”5分钟左右是适宜的。楼上有人提出只要饲料从入水到被鱼吃下不散即可,这个是不太对的。根据本人试验表明,饲料在入水的5分钟之内营养物质(本人监测蛋白质和粗脂肪及钙磷变化)溶解损失的量较大,而且饲料营养物质融水损失与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半溃散时间)高度相关。所以,如果饲料做得太散或者配方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太高、或者饲料表面太粗糙等,饲料在进入鱼肚子里面之前就被水洗掉的营养物质就越多。因此,水中稳定时间不能太短。另外,由于鱼的消化能力较差,特别是鲤科鱼类连胃都没有,消化能力更差,如果饲料太硬、太难溃散,那么消化率一定会受影响。我曾见过湖南一个饲料厂的料,我们用一次性杯子盛水后静水浸泡,晚上入水,次日早上还没有散,不知道鱼是怎么看待这个饲料的,反正我认为做这种料的一定是个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