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苗免疫的目的
2 免疫反应的类型:体液免疫、粘膜免疫、细胞免疫
3 母源抗体 猪的免疫系统与人的不同,猪的循环抗体如IgG、IgM不能通过胎盘直接由母体传递给胎儿,因此新生儿对任何病原的侵袭都非常敏感。母猪的初乳中通常有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仔猪在出生后12-24小时能够完整吸收这些抗体。在母猪分娩前进行疫苗注射能够提高特定病原的抗体滴度,使仔猪得到更好的保护。母猪产前免疫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高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而不是为了保护母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如果受到病原攻击则消失更快。
母源抗体能够干扰仔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比如猪瘟疫苗的免疫很大程度上受母源抗体干扰,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较高,4周龄前免疫猪瘟通常出现失败;猪细小病毒母源抗体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甚至在6月龄前注射疫苗也会受到干扰。而对于以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疫苗,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要小的多。
4 疫苗免疫的保护目标
(1) 保护动物本身,如支原体肺炎疫苗、回肠炎疫苗
(2) 通过免疫母猪保护胎儿,如细小病毒疫苗、乙型脑炎疫苗
(3) 通过免疫母猪产生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如大肠杆菌疫苗、梭菌病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副猪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疫苗
(4) 既保护母猪也保护仔猪,如伪狂犬苗、猪瘟苗
5 疫苗类型:活苗、灭活苗、疫苗佐剂(佐剂的种类包括氢氧化铝、矿物油、维生素E、多聚合成树脂、左旋咪唑、蜂胶等)
6 疫苗使用的注意事项
少量动物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但要注意有些有佐剂疫苗会与硅胶发生反应。大批猪群应使用自动连续注射器,每批次疫苗注射间隔应清洗、消毒、干燥,注射器内不能残留水分、乙醇或其他消毒剂,特别是用于活苗的注射。疫苗注射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并只能接种于健康猪群。分娩前后一周最好不要注射疫苗,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干扰机体的反应。如果接种疫苗时发生过敏反应,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不会干扰免疫应答。
7 猪场常见疾病的免疫
猪群
| 疫苗品种
| 免疫时间
| 备注
| 后备猪
|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口蹄疫浓缩苗、乙脑苗、猪瘟苗、副猪多价灭活苗、支原体肺炎灭活苗、细小病毒苗
| 从16周龄起或进场后实施
| 按先后顺序,每种疫苗间隔3-4周免疫2次,最后一次在配种前一个月完成,颈部肌肉注射
| 生产母猪
| 大肠杆菌病疫苗、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萎缩性鼻炎苗、
副猪多价灭活苗
| 产前3-4周
| 猪场存在感染时使用
颈部肌肉注射
| 哺乳母猪
| 猪瘟疫苗
| 配种前注射
| 颈部肌肉注射
| 哺乳仔猪
| 支原体肺炎灭活苗
猪瘟苗
| 1周龄首免,3周龄二免
4-5周龄
| 颈部肌肉注射
| 保育-生长猪
| 猪瘟疫苗
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苗
口蹄疫浓缩苗
伪狂犬基因苗
口蹄疫浓缩苗
| 8周龄
9周龄
10周龄
12周龄
13周龄
| 颈部肌肉注射
阳性率较高的猪场可在2-3周龄滴鼻免疫
颈部肌肉注射
颈部肌肉注射
颈部肌肉注射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