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瘟(Swine Fever, Hog cholera)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脾梗死。 症状和病变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7d,其发病率、病死率都在90%以上。 急性型猪瘟体温升高至41℃,有的可达42℃以上,高热稽留。两眼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病猪先便秘,随后腹泻。有的公猪包皮内有尿液。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外阴等部位为常见。不死的猪常形成僵猪。
猪瘟一般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全身皮肤有密集出血点或弥温性出血,血液凝固不良,此外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外观,出现“雀斑肾”。脾脏出血性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喉头出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大肠的回盲瓣附近淋巴滤泡有出血和坏死常有特征性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呈钮扣状。
诊断
典型猪瘟,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相当准确的诊断。 猪瘟的实验室诊断可分为检查病毒抗原、病毒分离和检查特异抗体。目前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检测对免疫无效或猪瘟不稳定地区,揭发亚临诊感染猪群和了解猪群免疫状态、对消灭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防制
做好免疫预防 新生仔猪于20d、60d各免疫一次,也可采用超前免疫。成年种公猪每年免疫1~2次,母猪配种前免疫一次。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2.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 症状和病变
潜伏期一般为3-6d,哺乳仔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划动,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伪狂犬病还可引起种猪不育症,主要表现为母猪屡配不孕,公猪丧失种用能力。
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水肿,肝和脾均有散在白色坏死点,胃底黏膜出血。流产胎儿的脑和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实验室诊断常用LAT、ELISA,鉴别诊断方法有:gE-ELISA、gG-ELISA。 防制
免疫接种 育肥猪 10~14周龄首免,4周后二免。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1~2次,母猪产前4周免疫,公猪每年接种1~2次。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3.猪细小病毒感染(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猪细小病毒可引起猪尤其是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症状和病变
母猪表现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临诊症状。本病还可引起母猪产仔瘦小、弱仔,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以及早产或预产期推迟等临诊症状。对公猪的受精率或性欲没有明显影响。
眼观病理变化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被溶解、吸收。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理变化。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实验室诊断常用LAT、ELISA、AGP等,都可用于检测抗体。 免疫接种目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对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进行两次疫苗接种,每次间隔2~3周,可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灭活苗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我国已研制出灭活疫苗,在母猪配种前1~2个月左右免疫一次,便可预防本病发生。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温和。 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
母猪病初精神倦怠、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有的母猪出现肢体麻痹性神经临诊症。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有的仔猪耳紫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主要病理变化见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区。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变等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防制
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及对症疗法。免疫预防用弱毒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5.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infection) 本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其临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特征贫血、黄疸、生长发育不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肾、脾脏及全身淋巴结的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 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圆环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均较长,既或是胚胎期或出生后早期感染,也多在断奶以后才陆续出现临诊症状。PCV-2感染可以引起以下多种病症: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 PMWS ) 患猪表现为下痢、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黄疸、贫血、消瘦、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尤其是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以及纵隔淋巴结肿胀明显。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肝硬变、肺脏似橡皮,脾肿大、坏死、色暗。 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 PDNS) 此病通常发生于8~18 周龄的猪,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为主要临诊特征,患猪皮下水肿,食欲丧失,有时体温上升。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有出血点或坏死点。 眼观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颜色灰红色。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 PCV-1和PCV-2感染均可造成繁殖障碍,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产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产和产弱仔等。其中以PCV-2引起的繁殖障碍更严重。 诊断
该病仅靠临诊症状难以确诊,因此主要靠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检测抗体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法等。 防制
因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有效疫苗用于PCV-2感染的免疫预防,因此,控制PCV-2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减少仔猪应激,做好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必要时可试用自家灭活苗预防。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如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对预防本病或降低发病率有一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抑制了猪群中的一些常见细菌性病原体,增强了猪群抵抗力。对发病猪群最好淘汰,不能淘汰者使用上述药物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6. 猪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Swine enzootic pneumonia),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症状和病变
病猪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哮鸣声,似拉风箱,有明显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也会发生痉挛性阵咳。主要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前缘出现“肉变”,随后呈“胰变”或“虾肉样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作实验室检验以确诊。诊断本病时应以一个猪场整个猪群为单位,只要发现一头病猪,就可以认为该猪群是病猪群。 防制
预防或消灭猪气喘病主要在于坚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应全面考虑疫苗预防、生物安全与药物控制诸方面的综合措施。 治疗时,用花生油或茶油l00ml(灭菌过)加入土霉素碱25g,均匀混合,按每千克体重40~50mg,在颈、背两侧行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小猪1~2ml,中猪3~5ml,大猪5~8ml,每隔3d一次,5次为一疗程。重症猪可进行2~3个疗程,配合卡那霉素注射,效果更好。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7.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主要特征,急性者病死率高,慢性者常能耐过。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生。 症状和病变
体温升高至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极度困难,咳嗽,耳尖、四肢皮肤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常于1-2d内窒息死亡;若病初临诊症状比较缓和。
表现为两侧肺呈紫红色。一些肺叶切面似肝,肺间质充斥血色胶冻样液体,有时见胸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淤血,肺表面有一层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膜粘连。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和特征的临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作出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 防制
早期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可减少死亡。该菌对氨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头孢噻呋(Ceftiofur)、替米考星 (Tilmicosin)、氟甲砜霉素 (Florfcnicol)等都有一定敏感性,一般肌肉或皮下注射,需大剂量重复给药,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作预防性给药。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8.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简写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和病变
表现鼻炎,打喷嚏、流涕和吸气困难,常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鼻梁和面部变形,此为AR特征性临诊症状。病理变化一般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表现为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 诊断
依据频繁喷嚏、吸气困难,鼻黏膜发炎、鼻血刃、生长停滞和鼻面部变形易作出现场诊断。有条件者,可用x射线作早期诊断。用鼻腔镜检查也是一种辅助性诊断方法。 防制
免疫接种:现有三种疫苗:①Bb(I相菌)灭活油剂苗;②Bb—T+Pm灭活油剂二联苗;③Bb—T+Pm毒素灭活油剂苗。后两种疫苗效果较好。可于母猪产仔前2个月及1个月分别接种,以提高母源抗体滴度,保护初生仔猪几周内不感染。也可给1~2周龄仔猪进行免疫,间隔2周后进行二免。 药物防制:为了控制仔母链传染,应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内给予预防性药物。常用SDl00g/t饲料和土霉素400g/t饲料。乳猪在出生3周内,最好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注射或鼻内喷雾,每周1~2次,每鼻孔0.5ml,直到断乳为止。育成猪也可用磺胺或抗生素防制,连用4~5周,育肥猪宰前应停药。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动物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人的病例较少且多呈伤口感染。 症状和病变
俗称“锁喉风”,体温升高、初发生痉挛性干咳,病猪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严重者向上延至耳根,向后可达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作犬坐姿势,伸长头颈呼吸,随病情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张口吐舌,作犬坐姿势,可视黏膜蓝紫,有时发出喘鸣声。 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最为特征。皮下有胶冻样蛋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黏液;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红色;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 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临诊症状和流行病学材料,结合对病畜(禽)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防制 应将病畜(禽)隔离,及早确诊,及时治疗。猪肺疫的预防可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灭活苗、猪肺疫口服弱毒苗、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灭活疫苗,这四种疫苗免疫期均在半年以上。
病畜(禽)发病初期用高免血清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喹乙醇以及新上市的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鸡对链霉素敏感,用药时应慎重,以避免中毒。大群治疗时,可通过将药物投放在饮水或饲料中的方法进行给药。对于细菌的抗药性现象,可通过药敏试验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克服。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10.猪流感(Swine influenza, SI)
猪流感(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以及迅速康复为特定。
症状和病变
呼吸急促、腹式呼吸、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和鼻流出黏性分泌物,有时鼻分泌物带有血色,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个别病例可转为慢性,持续咳嗽、消化不良、瘦弱,长期不愈,可拖延一个月以上,也常引起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以尖叶和心叶最常见,但在严重病例则大半个肺受害。在严重病例,可发生纤维素性胸膜炎。
诊断
根据其流行病学的特点,结合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的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病毒分离鉴定。实验室诊断方法可参考禽流感。用于病毒分离的样品以鼻腔拭子为最佳,在很小的猪亦可用咽部拭子。 防制
主要的措施为严格的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因为存在种间传播,所以应防止猪与其他种类动物,特别是家禽接触。怀疑有流感病毒感染的人也应防止与猪接触。疫苗免疫也是控制猪流感的有效措施,美国和欧洲都有H1N1亚型和H3N2亚型的商品疫苗,最好间隔3周接种2次。在有母源抗体的情况下,应在10周龄以后免疫,以免产生干扰。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多型性疾病。 症状与病变 仔猪因仔猪年龄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本病在仔猪的临诊表现也有不同。 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潜伏期短,仅1~3d。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尸体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仔猪白痢(White scour of piglets)。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味腥臭,性黏腻。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3d,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主要发于断乳仔猪,其发生似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改变、气候变化等有关。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慢而深。常便秘,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泳动,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剖检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也可波及胃底部和食道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防制
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不及救治,可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如、土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喹诺酮类等,并辅以对症治疗。近年来,使用活菌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治疗畜禽下痢,有良好功效。犊牛患病时,可用下述配方以调整胃肠机能:葡萄糖67.53%,氯化钠14.34%,甘氨酸10.3%,枸橼酸0.81%,枸橼酸钾0.21%,磷酸二氢钾6.8%,取上述制剂64g,加水2000ml,即成等渗溶液,喂药前停乳2d,每天喂2次,每次1000ml。 控制本病重在预防。怀孕母畜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仔畜应及时吮吸初乳,饲料配比适当,勿使饥饿或过饱,断乳期间饲料不要突然改变。对密闭关养的动物,要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使用一些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有竞争抑制作用的非病原性大肠杆菌以预防仔猪黄痢的菌群调整疗法,已在国内某些地区推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国内用重组DNA技术研制成功的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以及K88、K99、987P三价基因工程苗,均取得了一定的预防效果。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症状与病变
体温突然升高,精神不振,不食,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病猪食欲不振,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部分病猪、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有时可见绿豆大、干涸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溃疡。 主要为败血症变化。脾常肿大,色暗带蓝。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肝、肾也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有时肝实质可见黄灰色坏死点。亚急性和慢性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肠壁增厚,黏膜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和腐乳状物质,呈糠麸状,剥开见底部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用来进行本病的快速诊断。 防制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根据不少地方的经验,应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成单价灭活苗,常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治疗本病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并辅以对症治疗。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13.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nosis)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 症状与病变 主要临诊症状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委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出现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下降等。血液学检查表明,红细胞数减少。
病理变化可见黏膜浆膜黄染,肝脾肿大,肝有脂肪变性,胆汁浓稠,肝有实质性炎性变化和坏死,脾被膜有结节,结构模糊,肺、心、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直接镜检:采用直接镜检诊断人畜附红体病仍是当前的主要手段,包括鲜血压片和涂片染色。用吖啶黄染色可提高检出率。在血浆中及红细胞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附红体为阳性。 防制
预防本病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针头、注射器的消毒,消除应激因素;将族抗生素混于饲料中,可预防猪发生本病。治疗病人和各种患病动物,曾用过多种药物,如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黄色素、血虫净(贝尼尔)、氯苯胍、914等,一般认为、914是首选药物。 详情请拨打咨询热线0371—63390728,0371—63390729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急性的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的以关节炎、心内膜炎为特点,临床上以淋巴结脓肿为常见。 症状与病变
急性败血型:成年猪较多见,体温41—43℃,震颤、废食、便秘、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腹下出现紫斑。个别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有的出现神经症状。病变表现为皮肤有紫斑,心包积液,淡黄色,少数可见轻度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脾肿大,呈暗红色或紫蓝色。 脑膜炎型:多见仔猪,有浆性或粘性鼻漏,神经症状等。病变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表现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子宫炎、乳房炎及皮炎等。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冻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见到可疑病情时,进行细菌学检查。主要方法镜检,取病猪的肝、脾、血液、淋巴结、脑、关节囊液等涂片染色检查;分离培养;动物接种等。
防制
发生本病流行时,应采取封锁、隔离等措施,对病猪和可疑猪应采用药物治疗。 本病菌对药物,特别是抗菌素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发生本病必须早用药,药量要足。败血型:青霉素1万单位/kg肌注或土霉素、四环素5~10mg/kg肌注或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0.15mg/kg肌注。 脑膜炎型:林可霉素50mg/kg肌注,每日一次,或红霉素6mg/kg静注或分点肌注,每日二次,或磺胺类药0.2mg/kg溶于10%葡萄糖200毫升静注,首次加倍。
对淋巴结脓肿型在局部消毒后,切开排脓,冲洗后撒入结晶磺胺,同时结合抗菌消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