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24 13: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胃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局部组织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而形成圆形溃疡面的一种普通疾病。严重会导致胃穿孔,因而多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迅速死亡,或因出血轻微而呈现慢性消化不良,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论在世界何处只要采用同栏圈养和以谷物为原料的饲养,就会有胃溃疡发生。这种疾病在经济上有重要意义,尽管人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危害因素及治疗方法,但这种病仍显得日益重要。原发性胃溃疡主要是由于饲料质量不良,过于精细或粗糙、霉败,难于消化,缺乏营养,尤其是饲料中缺乏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和硒,是猪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因素。另外,饲养方法不当,饲喂不定时,时饱时饥,突然变换饲料以及饲料过冷、过热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诱发胃溃疡。
1临床症状 胃溃疡多发生于生长迅速的育肥猪,各地猪场普通存在。胃溃疡的发生很快,在不到24h内,正常的胃食管区就可出现病变,成为完全溃疡病灶。临床上可反映出由于胃损伤而致失血的程度,通常看上去很健康的猪突然死亡,尸体急剧苍白。如果失血缓慢,贫血的症状就非常明显,临床表现体表苍自、精神萎顿、虚弱、呼吸频率增快、食欲下降或废绝等。此外,可能会发现黑粪,有些猪表现出腹痛的症状,如磨牙、弓腰,可能会发生呕吐,便血、便干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症状。发病猪的直肠温度经常低于正常。散发性胃疡常出现于育成猪中,常常是I头猪突然死亡之后,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他猪有贫血的症状,若溃疡发生无明显的失血,则会表现为正常的健康状态。一些研究发现,患有胃溃疡的猪与正常猪相比每天少增重50~75g。
2病理变化 由于胃溃疡而发生急性死亡的猪尸体体表呈典型的苍白,但体膘良好,胃内可能含有凝结的或未凝结的血液以及包含有不等量血的纤维性渗出物。小肠中也可发现血液。血凝块可粘附在溃疡灶表面,在发生致命性出血症的情况下,溃疡灶一般深而户泛。几乎的有慢性溃疡的胃中均含有不等量的黄褐色液状内容物,其中多数为水样,这些胃内容物有时具有发酵的气味。用清水冲洗,往往在幽门区及胃底部粘膜皱璧上可见有散在的、大小数量不等、形态位置不一的糜烂斑点,并可发现界限分明、边缘整齐的圆形溃疡,伴发胃穿孔的胃壁与邻近器官形成广泛粘连,具有穿孔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胃溃疡可通过肉芽组织形成和土皮再生而愈合,会出现疤痕而且疤痕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食管至胃接口处狭窄阻塞。
3预防 针对胃溃疡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饲料的管理和调制。保证营养全面合理,避免饲料粉碎太细或过粗,明确饲料中维生素E及硒的含量,在用铜作为猪的生长促进剂时,应考虑用110x 106的碳酸锌作为抗铜致溃疡作用的添加剂。在以乳酪、乳清为主饲料的猪场,应考虑增加粗粉或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以中和胃内容物的酸度。其次要改善饲养管理,避免发生应激,增强其体质,防止继发性胃溃疡)。
4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镇静止痛,抗酸止酵,消炎止血,同时改善饲养,加强护理,促进康复。病情较轻的病例应保持安静,改善饲养,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减少刺激和兴奋斗,避免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都会逐渐恢复健康。
①为了减轻疼痛和反射性刺激,防止溃疡的发展,应镇静止痛,可用安溴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
②为中和胃酸,防止胃粘膜受胃酸侵蚀,宜用氢氧化铝硅酸镁等抗酸剂,使胃内容物的pH值升高,胃蛋自酶的活性丧失。
③为保护粘膜还可口服鞣酸,近年来国外兽医临床开始试用各种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如甲氰脒胍、呋喃硝胺等可明显地减少胃酸分泌,但此类药物用量大,价格贵,除非良种种猪,一般宜采用。
④为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亦可于饲喂前投服次硝酸秘2—6g,3次/d,持续3—5d,或用聚丙烯酸钠10—15 g。溶于水拌饲料喂服,1次/d,连喂5—7d。
⑤对于出血严重的病例,应着重止血,可给予维生素K制剂,亦可用氯化钙溶液或葡萄糖酸钙溶液加维生素C静脉注射。
⑥对于穿孔井发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一般不予治疗即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