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创新:小处见春秋[size=3][color=black]新课改从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出发,无论从教材、教法,还是评价体系上都在做积极的尝试。新课改反对那种呆板的、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东西,主张创新,反对束缚学生思维。一改中学课本里的陈旧,这一方面是个好事,可以有效避免“学习不好的反而有创造力”的教育与现实脱节问题;一方面也是个大大的难题,传统的教法不好,该怎样教?传统的评价体系不好,该怎样评价?不光看成绩,那么看什么?“学而优则仕”不好,那么,“学而劣则仕”好?
通过听课,我觉得当前教师上的新课,各有短长。不少老师激发学生功能确实很强,整堂课上得也很有新意,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让人感到课上得很有创新性,学生感觉也十分有趣,上课兴致很高,师生配合可以说很默契。但是,由于新课改是个新话题,限制少,结果往往容易出现“新课改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问题。
与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最大的“新”应是“注重现实”,即注重学生的实际,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握了这个前提,才能把握课改的方向,即咱们常说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即便新课改求新反常,也要“反常而合道,反常而合本,反常而合情,反常而合理”。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对其的态度上,不能“怎么说都对”,“怎么教都好”,而要切合新课改的本意,更为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引导广大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那种乱云飞渡、任意西东的联翩浮想式教学都是对新课改的误解,都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无论新课怎么上,大的方面应是一致的,只能在小的方面各显春秋。新课改的“新”体现在授课方法上,要有内在和外在的统一:既要在课堂核心把握上出新,又要在课堂模式上出新,做到“平中见奇,注重现实、稳中出新”。如果老师们能找到新旧课之间的契合点就比较理想了,就像人有两条腿,一左一右向前迈进,大方向是一致的,不能说哪个好哪个坏。
放眼看天下教育,都差不多,远远看去,没有太大的区别,西方崇尚“以人为本”,不管是教育还是企业,中国崇尚人本管理,差别在哪里呢?差在细微处,差在整个文化差异上。我们要学习西方教育理论,但崇尚自由,崇尚个性,首先要放在对中国传统的基本尊重和基本喜好上。当我们谈开拓创新的时候,有无创新,能走多远,取决于有没有一个“秉承旧风”的基础。一切创新,都是在秉承旧风的基础上才存在的。前人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不具备的情况下去谈创新,可能吗?所以说,教育观念的创新,要放到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加以改变、深化,不能一味否定传统,认为创新就必然打破所有的旧传统、旧观念,从管理到教学,一味换脑。
教育创新也好,新课改也好,都要通过一个过程,一个丰厚的自我发展更新的过程;一个积累、比较的过程;一个基本的训练过程。顺利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才能在扎实的研究、实践中,跳出一条新路,开辟前进。
新课改,我们首先要改的是我们那种“非白即黑”的思维习惯,我们应该相信,教育的天空是很广阔的,教育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僵化的思维模式。然而,教育的成功却各有各的好,每所成功的学校,都有它深厚的内涵和理念,都有其独立的特色发展历程,要办成一所名校,就要有一个广阔的视觉高度,要有广阔和丰富的感受能力,要有宽阔的心灵,要学会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要找到以上所说的东西方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做到兼而有之并侧重前者,才是对新课改的更高期盼。
[/color][/size]
[color=black][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size=3][color=#800080][font=宋体]赢华牧业[/font][font=宋体]·曙光行动[/font][/color][/size][/url]
[font=宋体][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size=3][color=#800080]大型猪场技术研讨会巡回演讲[/color][/size][/url][/font][font=宋体][/font]
[/colo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