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拉动内需”掏农民“钱袋子”转帖:四川新闻网
据4月16日中国新闻网一则《报告称中国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至少十年》的新闻,内容是关于如何消除这种差异,只是其方案未免有点天方夜谭了。报道中指出,要拉动内需,最大的潜力还是农民;要缩小城乡差距,当务之急要将农民的“钱袋子“打开”。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案也能出现在“农村 经济绿皮书”中,说好听点是不切实际,说不中听点便是扯谈!要农民消费,这绝对可行,全国8亿多农民也都希望自己生活水平好点,消费水平高点。可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百分之六,较去年下降两个百分点。收入减少,开支在物价回暖下自然会有所增加,在“负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拿什么去消费?而且,退一步讲,假如农民拿着钱去消费了,那么“后顾之忧”谁来解决?由政府部门呢?如果这样,那么拉动内需的钱财最终进入的还是一些商家手中,政府财政会更加紧迫,而农民的生活也会出现问题。
从消费券、旅游券、购房券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哪一样不是高举“拉动内需”的大旗,可是最终的结局不甚理想,各种“券”农民并不买账,而各种“下乡”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更闹出不少令人诟病的新闻。说到底,便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业机构”找一些“代言人”,以“拉动内需”为名,将政府和农民的钱财“骗”到自己口袋!
中国有句古话,叫“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又有人说:“鸡毛出在鸡身上。”便是这个道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是一些“商业机构”,如果此时还以“谋暴利”为己任,还是趁早“歇菜”吧,否则,农民不买账,消费者不消费,最终有苦不能言的终究是你们自己。同样,要想拉动内需,就要给农民实在的优惠,而不是打农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钱袋子”的主意,譬如不少评论家建言的“直接降价”,便是不错的建议。 “拉动内需”的说法本身就诚意不足,是为达到某些人的“非法企图”的一个“莫须有”的借口,有没有拉需拉动,并不是说出来,而是要可以通过“疗效”看出来的。如今,“内需”拉了那么多次,经过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可见有些谎言总是“不功自破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