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饲料消费将呈刚性增长
目前正是玉米年度承上启下的时节。一方面,上一市场年度刚刚结束,对后市影响较大的结转库存量将逐步浮出水面;另一方面,新粮大量上市,调控政策频出,市场供需关系走势将开启新的篇章。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国内玉米市场虽然相对独立,但亦无法独善其身,来自宏观经济环境的连锁反应无可避免。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结转库存的逐步体现,产量的最终确定及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多方夹击玉米市场,影响2008/2009 年度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无疑将更趋复杂。
饲料消费将呈刚性增长,深加工行业利润大幅缩水。根据中国玉米网2008 年10 月玉米供需平衡表显示,2008/2009 年度玉米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预计产量达到1.54 亿吨, 较上年度增加700 万吨,增幅4.76%。连续5 年的丰收,也使我国玉米库存量有所上升。2008 年结转库存增加450 多万吨, 再加上2008 年粮食的大丰收,消费能力的下降,全年供给十分充裕。在需求方面,玉米饲料消费仍将呈刚性增长。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消耗玉米量始终处于增长态势。据中国玉米网统计,2005/2006 年度,我国饲料消耗玉米量为9300 万吨,2006/2007 年度受到疫情影响降为8600 万吨,预计2007/2008 年度将恢复为9400 万吨。
从目前养殖行业的现状来看,两方面问题值得市场关注。一方面,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的确给国内饲料养殖行业带来了较大影响,观望气氛浓厚,但这仅仅是来自于活跃在国内饲料行业的少数几家大企业的声音,而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则可能因为粮价拉低生产成本重返市场;另一方面,国内蛋白需求虽确有下降,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需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且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蛋白消费只能在各种禽畜产品间转移,无法被完全替代。在陆续出台的政策扶持下, 预计2008/2009 年度,我国饲料需求将有所恢复,加上小麦替代玉米量大约将减少800 万吨,饲料消费将达到9800 万吨。与此同时,我国工业配合饲料消耗玉米量也呈现出稳步增加的态势,2006/2007 年度为3800 万吨, 而2007/2008 年度将进一步增长为4400 万吨。这无疑说明,国内饲料行业结构正在调整,集团化养殖正在逐步取代散养。
饲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长期来看必将增加我国饲料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强其对原料价格波动以及养殖疫情的承受能力,促进养殖行业健康稳定发展。2008 年, 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由于受到原料价格高涨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利润大幅缩水,许多大型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下降。加上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诸多小型加工企业陆续停产并逐渐退出市场,这直接导致新粮上市后,玉米收购主体的减少。据中国玉米网了解,目前东北产区部分加工企业仍有陈粮库存没有用完,并不需要急于补库,合适的价格成为其衡量是否入市采购的主要标准。目前国际玉米价格低迷,美湾玉米进口到广州的价格仅在每吨1300 元。
笔者认为,如果中国政府发放出口配额,势必要同时付出高昂的退税成本,而政策向出口玉米加工产品倾斜则可能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首先,加工业的恢复发展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率攀升问题;其次,如把高额的出口退税给予加工企业,势必有助于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最后,促进加工业的发展也将从实际上提高粮价,避免保护价收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原料出口转为促进产品出口或将成为政府下一步的托市选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