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崔若伟 于 2009-4-15 00:21 编辑
为了保护大豆产区的农民利益,国家出台了中央储备收购政策,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大豆。国家粮食局刚刚宣布的第四批临时收储计划,就安排中储粮总公司在东北产区收储大豆300万吨,累计投放大豆收储资金已经超过200亿元。可是,从我们前面的调查看,国产大豆的销路难度仍然不小,甚至连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也不得不采用进口低价大豆。而跨国农业资本反倒掌握了从大豆采购到仓储运输、油脂加工各个环节的主动权,为什么在中国的大豆市场,唱主角的却是这些外来的和尚呢?
外资企业如果到中国来,他对整个中国的市场不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它不能够影响整个市场价格,那么这种外资到中国来,那么对于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外资一旦在中国的粮食市场当中起着一个主导的作用,那么这时候,我们国内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了。
跨国资本对大豆产业的垄断正是前车之鉴,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一家跨国粮商的仓库,最担心的是,大豆的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面重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