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89|回复: 6

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17: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基因技术与动物育种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各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动物育种已开始从群体水平进入分子水平。转基因技术最为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高新技术之一,随着其不断发展在动物育种中取的很大的成果。因此转基因技术具有诱人的前景和发展前途。本文简要总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研究前沿领域以及应用与动物育种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动物
动物育种

引言:常规育种方法是建立在利用种内遗传变异的基础之上的。但对于远缘生物的杂交是及其困难的,有些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种间生殖隔离。那么能否打破这种隔离,使一种生物同时具有一种或几种生物的优良性状,进而培育符合人们意愿的生物新品种,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科学家们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已经使其成为可能,这就是在基因工程发展的基础上,融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为一体的转基因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这种种的界限而使育种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所有遗传变异,其实质就是通过对胚胎导入、去除或抑制部分基因,培养出独具特色的动物。自Palmiter和Brinster1982年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基因显微注射到小白鼠受精卵获得比正常小鼠大1倍的“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竞相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通过多种转基因方法在猪、牛、鸡、兔、羊等动物上获得成功。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加快改良遗传性状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更多,而且可以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以及动物的抗病力。如今转基因技术正在对动物育种产生一场新的革命[1]
1 转基因技术的概述
1.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转基因技术是一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高新技术,是按照科研和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然后在体外切割,并连接形成重组 DNA,重组DNA再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将其引入到没有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2]。简要地说是指将体外重组DNA通过显微注射或载体系统导入胚胎细胞中,并整合到基因组中,得到稳定地表达的技术[3]
1.2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从这项技术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在改良畜禽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利用转基因畜禽生产非常规畜牧产品(如人药用蛋白和工业用酶)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4]。它是将外源基因或体外重组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受精卵内,使其在随后发育的动物体内得到整合和表达,以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征或 性状的动物个体的过程,或者是将外源基因在特定调控元件作用下在某些宿主组织中进行独立的复制,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表达外源蛋白的过程[1]
1.3转入基因的选择[5]


目前,在动物转基因的选择上主要考虑能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产生性能、繁殖性能、抗性及开拓新的经济用途等几个方面,主要包括四大类: 1)编码蛋白基因,这类基因参与机体组织生长发育的调节,如生长激素基因等;2)抗性基因,抗逆、抗病等; 3)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如猪和绵羊的高繁殖力基因和肉牛的“双肌”基因等,这些基因与动物的生产力密切相关;4)治疗人类疾病所需的蛋白质基因,以拓宽动物的经济用途




1.4转基因动物的遗传修饰策略[6]
转基因动物的遗传修饰策略包括:
(1)导致产生新功能的基因组修饰(gain of function,GOF),主要有普通转基因及基因重复;
(2)导致功能丢失的基因组修饰(loss of function, LOF),主要有插入突变、大片段缺失突变、点突变及条件性基因缺失突变;
(3)导致基因替换的基因组修饰,主要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使替换位点上的内源基因被另一个基因取代,使得内源基因丢失的同时,获得另外一个基因的功能,这种策略通常比较精确,不影响邻近位点基因结构;
(4)染色体畸变。
1.5 生产转基因动物的一般步骤包括[5]:
(1)选择能有效表达的蛋白质。

(2)克隆与分离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

(3)选择能与所需动物组织特异性表达方式相适应的基因调节序列。

(4)把调节序列与结构基因重组拼接,并在培养细胞或小鼠中预先检验其表达情况。

(5)把拼接的基因引入到受精卵的细胞核中。

(6)把引入后的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完成胚胎发育。

(7)检测幼畜是否整合外源基因、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基因在其后代中的传递情况。部分后代细胞携带有转入的外源基因,利用这些动物培育的新的品系。
2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一般方法


使动物组织能够特异性地表达外源蛋白质,需要人为地将编码这种蛋白质的基因转移到动物的胚胎中,使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动物染色体上,进而得到表达 [7]
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显微注射法
是由美国人Gordon于1980 年首次发明。显微注射法的制作过程是将SV40 的TK基因整合的质粒以显微注射法注入到小鼠受精卵原核中,首次成功地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镜注射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 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其优点是直接对基因进行操作,整合率较高.缺点是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8,9,10,11]
2.2 逆转录病毒传染法

此法的研究是1974 年Janenissh等将SV40DNA注入小鼠囊胚腔中,获得转基因小鼠。其原理是利用逆转录病毒的LTRs区域具有的转录启动子活性这一特点,将外源基因连接到 LTRs的下部进行重组后,再使之包装成为高滴度的病毒颗粒,直接感染受精卵或注入囊胚中,携带外源基因的反转录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逆转录病毒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外源基因的整合率高,动物病毒所具有的启动子不但可以引发一些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还能引发所导入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缺点是逆转录病毒载体容量有限并且外源基因

难以植入生殖系统。成功率较低。而且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具有致癌性,所携带的外源基因片段的长度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10kb
[8,12,13,14,15]

2.3精子载体法
Lavitrano等1989 年首次报道把PSV CAT质粒与小鼠的附睾精子共育30min,进行体外受精和移植,获得了阳性鼠并能遗传给后代。但不少实验利用相似的方法进行研究,未能重复这一结果。直到十年后Anthomy等才验证了这一事实。其原理是直接用精子作为外源DNA载体的基因转移法,精子直接与外源的DNA混合培养,外源基因可以进入精子头部,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精子的自然属性克服人为机械操作给胚胎
的损伤,整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结果不稳定
[9, 10,11,13,15,16]

2.4 体细胞核移植法

1997
年,英国PPL公司的科学家Schnieke与罗斯林研究所的Wilmut等联手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率先在世界上制作了转基因绵羊Dolly。研究者将人凝血因子IX基因整合到羊胎儿 的成纤细胞中,然后用整合了IX基因的羊胎儿成纤细胞作核供体,获得了3只转基因绵羊(其中一只生后不久死去)。该技术的步骤是:首先将外源基因导入到体细胞中,再将该细胞进行培养,选择其中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进行扩增,再把这种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将重组胚胎进行体外培养或者植入同步化的假孕动物的输卵管进行动物克隆,从而获得转基因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制备转基因动物总效率高于原核显微注射法,另外可以在核移植前选择后代的性别,产生转基因后代遗传背景及遗传稳定性一致,故不需选配,仅一代就可建立转基因群体,节约时间和费用。存在的问题是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体细胞系难以建立,细胞的传代次数有限,成功率低 [10,14,17,18,19,20,21]

2.5 胚胎干细胞法
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
Stem
Cell)
指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中尚未进行分化的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类似癌细胞无限繁殖和高度分化的潜能,将目的基因转移入ES细胞导入囊胚或经筛选后对转入外源基因的ES细胞进行克隆,可培育转基因个体。1981 年Evans等用不同的培养系统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开建立了多潜能干细胞。Bradly等于1984年用显微注射法将从 129/SV/EV 鼠中分离的ES细胞株移植到胚泡腔,植入受体母鼠子宫,发育成生殖嵌合体。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对转化的干细胞进行阳性选择,提高了转基因效率;可以克服外源基因随机整和所带来的一些弊端,而且可在体外条件下对外源今音的表达进行筛选,为创造特定的预知转基因动物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缺点是第一代一般是嵌合体,很难把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而动物育种需经过嵌合体途径,受ES细胞的生殖嵌合能力以及交配概率的影响,实验周期较长
[8,13,14,17,18,22]

2.6
人工酵母染色体法
人工件木染色体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载体,能够克隆出百万碱基对的大片段外源DNA 。该方法可以通过两条技术途径达到转基因的目的。第一条途径是胚胎干细胞转染酵母人工染色体后,体外筛选。阳性胚胎干细胞囊胚腔注射;第二条途径是酵母人工染色体的原核注射。其优点是:(1)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2 )保证较长的外源片段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整合率提高;(3)鉴于基因的完整性,目的基因上下游侧翼序列可以消除或减弱基因整合后的位置不变。因此,人工酵母染色体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Fujiwara等建立210KB人工酵母染色体DNA转基因小鼠,在乳腺获得高水平表达人乳白蛋白,而未表现出普通转基因鼠所出现的位置效应 [14,15,18,22]

2.7
基因打靶技术


基因打靶技术,也称定位整合技术。基因打靶的方法是将细胞基因组中的某一序列克隆并加以改造后重新导入细胞中,这一序列就可以与基因组内的同源序列发生重组,从而将改造后的基因转移到基因组没,实现基因的定位突变。1988 年Mansow首次采用该技术使转移基因在体内的定点整个成为现实,产生了敲除特定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该技术的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和基因契入,同源重组等方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清除了盲目性和偶然性,并且整合位点,精确表达水平高。其缺点是产生的串联重复序列不稳定,能自发进行二次同源重组
[8,11,12,14,16,18]

2.8
原始生殖细胞技术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 )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在原理和方法上与ES细胞技术相似。而且制作转基因家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Brimster将ZF---LacZ系供小鼠的PGC植入C57B2/6XSTL杂交一代小鼠的曲精管,发现移植后的PGC能发育成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细胞,并能产生后代,Nationtff等于1994 年用此方法制作了转基因鸡。而大家畜PGCS可否像小鼠ES细胞那样抑制分化并增加,到目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结论。如果能,这将为动物转基因带来一场革命 [9,19]
2.9脂质体介导法

将构件的还有外源基因的载体通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外源基因转染培养的体细胞,然后,筛选的细胞与转核的卵母细胞融合,经电激活在体外培养至囊胚移入受体,最终获得转基因个体。脂质体易于制备并具有高效运载DNA片段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可与受体细胞类型发生结合,受体细胞会将含外源基因的脂质体吞噬进来,从而实现了基因转移.岳军明等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技术将人EPO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为贫血病人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11,18]

2.10 电击法
电击法又叫电穿孔法,电脉冲刺激法或电场转移法。其原理是外界的高电压脉冲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膜产生可变性的电穿孔,从而使得一定大小的DNA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进一步整个到宿主DNA上。1992年,Lonue等利用该方法在鱼类的转基因研究中获得成功。许丽艳等利用该方法制作了转人A Y W基因家蝇 [8,11,18]

2.11胞质内显微注射法
鉴于精子载体法存在较大争论,1999 年Authony CF perry等预先将小鼠精子进行破膜处理,与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TP或S—半乳糖苷酶报道分子的外深DNA短时间共孵育,然后微注射入减数分裂Ⅱ期的卵母细胞中,最后可获得转基因的表达胚胎,然后通过胚胎移植能得到转基因动物 [15,21,22]

2.12
扎刺法
这种方法是先将胚胎放在含有目的基因的培养液里,然后用针扎到细胞或细胞里。针快速拔出,此时外源基因就进入细胞核。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随之而关闭,胚胎内进入的溶液很少。这种方法比显微注射快,对胚胎损害小,但转基因频率低 [8]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转基因方法外,人们为了适应于一些特殊需要也探索了一些其他的方法。如畸胎瘤细胞介导法,激光导入法,受体介导法,染色体片段显微注射法,高效微弹法等,但均因不太成熟不能广泛使用。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使用的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也不少,但总体看来,仍不是十分理想,效率较低 [22]




3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方法[10,22]


转基因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导入基因的整合与表达上。转基因在宿主体内的整合与表达 一直是转基因基础研究的热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因构件的设计和转基因阳性胚的筛选方法,二是对“位置效应”有缓解作用的特殊DNA 序列的研究和基因共转移的探索。
3.1 基因构件的设计
3.1.1 启动子和内含子


启动子决定了外源基因在体内能否表达及表达效率的高低。把外源基因及其相配套的启动子重组后,导入受体动物细胞,使其在染色体特异位点上进行定向重组,整合与表达,是建立转基因动物及其应用研究的关键环节。选择能指导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的启动子,对于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的表达十分重要外源基因的有效表达还取决于转入基因是否有内含子,在转基因动物中用 DNA比CDNA 有更适宜的表达。Chol 和Palmiter 分别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3.1.2 增强子,反式作用因子和载体


由于增强子的作用无方向性和位置性,外源DNA 整合后可能受插入位点临近部位宿主增强子序列的作用,因而,构建基因时带有增强子序列,将会有效地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另外,研究发现,某些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性,对实现目的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有重要作用。反式作用因子在外源基因的特异表达中不仅能激活不同种外源基因转录,而且能结合到染色体的不同位点,同时,将一个基因的调节序列与另一个基因的结构序列重新组合,可以产生新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自从Cohen 等1973 年引入质粒PSC101 作克隆载体以来,克隆载体的整体结构与效率已有极大的发展改进,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载体。利用该载体能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可清除或减弱位置效应,从而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
3.1.3 转基因定位整合设计


转基因的定位整合,可通过打靶技术实现,该技术可以清除操作过程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进行有目的基因定位,从而提高转基因效率。
3.2 体内标志系统的应用



解决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的一个方法是发展一种着床前筛选转基因阳性胚胎的方法,目前应用的有PCR 法和体内标志系统即使用报道基因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报道基因有细菌氯酶素乙酰基转移酶(CAT),S—半乳糖苷酶,将其作为转基因动物的标志,这些标志系统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另外,修正外源基因mRNA
的错误剪接,增加外源基因拷贝数,增加核糖体进入位点等方法也可以提高转基因的表达水平。

3.3
特殊DNA 序列的研究


对位置效应有缓解作用的特殊的DNA 序列包括MAR、LCR 及隔离子,这些DNA 序列要通过特殊的分子机制来激活外源DNA 的表达。MAR 序列是指细胞核中与核工业骨架基质结合的DNA
区段。其特点是富含DNA 拓扑酶Ⅱ可切割的序列对MAR 序列可以提高 基因表达效率的原因尚不是很清楚.鉴于MAR几个物种共同的特征是位于其机能转录单位的边界,因此推测MAR 序列有可能通过核内因子(拓扑酶Ⅱ等)使附近基因形成独立的调控元,从而屏蔽位置效应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LCR 是另一类对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的特殊DNA,其结构和机能在进化上是相当保守的。通过几个物种B-珠蛋的附近LCR
序列研究表明:⑴ LCR 序列使与其相连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鼠系中表现出非位点依赖性高效表达;⑵LCR 影响下游附近 200Kb 区域染色体结构及DNA 复制模式;⑶LCR 与珠蛋的基因相互作用具有组织及发育特征性;⑷珠蛋的基因LCR 具有组织特异性DNaseI 超敏位点.综合实验推测,LCR 可以摒除位置效应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通过其邻近染色体开放组织来起作用。隔离子序列在染色体中的作用可能是干扰其上游顺式元件和其下游DNA
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只是一种假设,深层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3.4 利用基因共转移提高表达效率

利用基因共转移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途径又称基因拯救。具体是将高效表达的基因结构与低效表达基因结构共转移,其表达效率往往得到改善。共转移之所以能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益,有可能是因为某些基因中存在增强子或隔离子序列或是某些基因的转录激活同时带动其它基因的转录激活。共转移缓解外源基因的染色质化,则可能涉及内元的存在.
内元的存在可能使异染色质化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



4 转基因动物检测的方法[5]


以转基因鼠为例,说明转基因动物检测的方法。雌鼠受精后12h分离受精卵,在体外将加工的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原核内,将10-30个注射过的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输卵管种,待幼鼠出生后采样提取DNA。将制备好的DNA样品点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再用所注射的基因做成探针,做斑点杂交,检测出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然后采集血样或外源基因表达的器官组织用以制备RNA 。用外源基因作为探针与制备的RNA进行Northern分子杂交,检查外源基因是否转录成mRNA.接着对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进行放射免疫测定,以检测由外源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可用原位杂交法测出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部位,还可将带外源基因的小鼠进行繁殖,检查基因是否进入生殖系统,以及在后代中的传递情况;另外,还可通过细胞培养建立转基因的细胞株,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基因的调节,找出基因的表达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部位的关系。对其他动物除了收集受精卵的方式,注射外源基因和胚胎移植不同之外,其余的检测方法都是相同的。


5
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23]
5.1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重要经济性状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回报率好的优良品种[24]

例如,Harnmer 等(1985)首先利用转基因操作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猪。
5.2 通过转基因可实现抗病育种

例如,外源Mx-基因在猪体内的表达,可增强猪抗流感病毒的能力。导入乳铁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奶牛,具有很强的乳房炎抗病力。
5.3 通过转基因还可改进动物产品的质量

例如,β-乳球蛋白在奶牛和奶山羊中的表达,可改变乳蛋白的构成,从而提高奶的质量和价值。再如,一种调控蛋白结构基因的导入,可以改变羊或蚕支持蛋白的合成,进而改变羊毛或丝的成分,提高其质量。
5.4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使奶牛或奶山羊获得在乳腺中生产对合成药物有重要意义的肽和蛋白质的新功能,即乳腺生物反应器。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转基因技术,将乳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组织高效表达,在乳汁中生产目的产品[25]。目前研制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目的基因有:人类凝血因子、α抗胰蛋白酶、胰岛素、人体白蛋白、干扰素等等。
5.5 通过转基因可建立毒理试验的动物模型


如生产对致癌物质、诱变剂和毒物敏感的转基因动物,从而有助于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的认识。
5.6 转基因动物在人类医学研究中也有广阔的应用


例如,通过研究制备用于人类脏器移植转基因猪。通过转基因还可为胃肠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动物模型系统。
5.7 通过转基因可使动物产生新的代谢途径,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

例如,具有外源半胱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基因羊,其生长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6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于动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育种工作的建议
6.1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于动物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转基因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6.1.1 目前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还很低

综合各国实验研究的报道可以看出,目前动物转基因的效率仍然很低,这是制约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经典的转基因技术(通常指显微注射法)应用在牛上,形成的合子存活率仅15%,其中仅约18%能发育为活犊牛[26]
6.1.2 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

现有的动物转基因技术仍无法实现转基因的定点整合,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插入是随机的。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随机插入可能导致内源基因的破坏或失活,也可能激活某
些正常状态下关闭的基因,结果导致转基因阳性个体出现不育、胚胎死亡和畸形等不良现象[27]
6.1.3 难以形成转基因畜禽品种或品系

转基因的随机整合使得每个个体的外源基因在其基因组上的位置均不一样,因此无法使转基因固定,加上转基因的稳定遗传问题也未能解决,因而也就无法形成转基因畜禽品种或品系。迄今为止,虽然有一些转基因动物个体的后代也表现为转基因阳性,但未见有培育成功转基因畜禽品种或品系的报道。
6.1.4 无法控制转基因的表达频率和水平[27]
多数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受着其在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即存在着所谓的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相邻基因或异染色质区域影响着外源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转基因个体表达的水平很不一致,大部分转基因(尤其是cDNA) 的表达水平低得难以检测,而个别个体转基因的表达水平却又太高,使宿主动物难以承受。

6.1.5转基因动物模型可能与预期不符

在镰刀状贫血动物模型研究中,人们试图将突变的血红蛋的基因转入小鼠以获得镰刀状贫血动物,但结果使研究者大失所望,所有的转基因动物都只表现出镰刀状红细胞的病变而未发现贫血 [10]
6.1.6
转基因动物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动物给人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存在着许多安全性问题。其主要包括:(1)具有某些优势性状的转基因动物可能会对生态平衡及物种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2)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可能会增加“人兽共患”病的机会;(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的食品有可能使食用者发生过敏反应;(4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还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为了确保转基因动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必须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严格和生物安全检测 [19]
6.1.7人们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着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6.1.8 没有制定出申请转基因动物的合理方案,有关转基因的伦理学问题还困扰着许多人。
6.2 对今后转基因动物育种工作的建议[1]
6.2.1 进一步加强基础性问题的研究

如在提高基因转移效率和定点整合的方法学方面应予以优先研究;对一些已用于转移的基因,对其发育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开关和表达物水平控制的机制,应给予充分重视。
6.2.2 加强学科间、部门间的合作

转基因动物涉及生物学、医学、畜牧学、兽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多门类、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另外,此研究也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投人的研究领域,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
6.2.3 加强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评估

随着功能性基因组研究的开发以及新基因的不断发现和利用,需要积累相应的大量科学数据来为新基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出正确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转基因安全性评估中心和相关技术体系,为转基因动物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尽管转基因技术目前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但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它仍具有许多优点。相信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将逐步走向成熟,给动物育种和生产带来重大变革。







本人搜集总结愿于大家共享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天使的笑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5-20 11: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顶一下!:)3:

点评

帝尊 wanyedu.com  发表于 2013-3-31 11:5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 收起 理由
system + 5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基因大豆油和菜籽油已经不好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6: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以后多多发表这样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9: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顶一下

所谓的科学是迷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5 19: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觉得这个很有潜力啊。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5 02: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