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出台前,豆类想走出单边趋势行情的可能性不大。虽然上周一大连豆粕尾盘封在涨停板,但外盘豆类的冲高回落和内盘豆类的“伪突破”使得豆粕的强势未能维持。随后几个交易日豆粕出现理性回调,短短6个交易日回落了200余点。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认为这次回调会演变成新一轮跌势,需求的向好以及美国大豆生产上的不确定性,仍会支持豆粕维持相对高位震荡,甚至存在冲高的可能。
目前市场等待的最大的影响豆类变化的因素莫过于本月底美国农业部即将公布的今年美国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报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年美国大豆的供应情况。而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预计都偏向于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可能趋向于增加。美国17 个市场分析机构的平均预计在7925.1万英亩,预计区间在7590-8150万英亩之间,比上年美国实际大豆播种面积7571万英亩增加近400万英亩。而美国农业部在其2月份的展望论坛上对今年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预估为7700万英亩,仅仅比上年增加130万英亩。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将公布给予在此一个月内对农民的实地调查的播种预计数字,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成为对市场利多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届时公布的数字和民间分析机构大致相符,甚至略高于民间预测数字,由于市场一直以来都认为大豆播种面积增加,而这符合预期,因此数字公布后,也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利空影响,可以理解成前期的下跌已经基本消化了面积增加的预期,数字公布后反而可能会出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现象;如果届时公布的数字是大大低于市场分析机构数字,无疑对市场是极大的利多;除非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字大大高于市场预测机构数字,即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在500万英亩以上,才会对市场形成利空影响,但这显然和其2月份农业展望背道而驰。一直以来,在关键的产销存数据上,USDA的数字往往让市场分析机构大跌眼镜。我们认为这次也不会例外。
造成近期豆粕回落的消息除了市场对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的疑虑外,还有就是上周市场传言中储粮将释放大量大豆储备,增加市场供应而导致豆类价格下跌。首先我们看释放储备的可能性,其实目前政府抛售储备的意愿并不强烈。一般情况下,政府抛售豆类储备的目的一是平抑物价,二是正常轮换。目前我国的CPI指数呈现出负数,而温家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将今年的CPI指数调控预计在4%,因此目前国内面临的不是物价上涨问题,而是如何有效刺激消费,甚至是刺激物价上涨。因而目前平抑物价的目的显然不存在。而前一段有官员表示由于东北大豆水分偏高,限于质量问题,东北的600万吨大豆收储计划可能不能完成,收储尚未结束,就抛出库存,大豆轮换也说不过去。再者退一步说,即便抛售大豆储备消息为镇,抛售数量也将极为有限,毕竟我国的大豆、油脂储备一向处于偏低水平。据说数量在50万吨左右。这相比于每月300万吨大豆的消费量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认为此利空消息对市场的影响将是短期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