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64|回复: 14

认识——朗咸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9 11: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咸平的“制胜七剑”<br>
<br>
  从2005年底到2006年初,自称&quot;皇帝新装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quot;的郎咸平,频频遇到挑战。<br>
<br>
  2005年12月27日,四川成都银河王朝大酒店一次论坛现场,著名的郎咸平教授在台上侃侃而谈长虹两届管理层如何通过MBO将国家的资产据为己有时,长虹的新任掌门--同样著名的少帅赵勇自己掏了近4000块钱悄悄地坐到了会场的第一排。郎教授的演讲一向极具煽动性,与会的嘉宾听得是如痴如狂。演讲结束,听众们掌声不断之后,随着赵勇的举手提问而让这次演讲开始多了一些戏剧的成分。<br>
<br>
  赵勇简短地表明身份便迫不及待地问了郎咸平一个问题:&quot;你是否说过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quot;语气中火药味十足。<br>
<br>
  有理由相信,当时的赵勇一定是有备而来,而且一定在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功课。但让赵勇没有想到的是,郎咸平可不是泛泛之辈,当年和TCL总裁李东生在电视上过招时,他就凭借自己的伶牙俐齿抢尽了风头,这次赵勇的突然袭击,郎咸平自然不会让争论的主线按照赵勇的思路走。郎咸平装了一个小糊涂,&quot;我今天讲的和你赵勇无关,我讲的是中国企业都有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quot;将此次辩论的中心完全定格在自己掌控的范围之内。<br>
<br>
  到最后,赵勇反攻为守,郎咸平却步步紧逼,赵勇最后只能用发誓来回应郎咸平:&quot;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预言是错误的!&quot;郎咸平则平静地回答:&quot;哦,我告诉你,如果这是真的,我替全国老百姓高兴,我替他们谢谢你!&quot;<br>
<br>
  这段时间,挑战郎咸平的还有一些著名学者,如李开发、李肃。郎咸平呢,照例是我玩我的,你要和我玩,就得用我的规则那一套。找我出场?可以,出场费先拿来,否则一概免谈。<br>
<br>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勇突袭郎咸平,郎咸平一定不会生气,相反会非常高兴,因为老郎知道,又有帮自己继续火下去的&quot;伴&quot;了。当年,当德隆神话如日中天的时候,郎咸平却大胆预言德隆泡沫必破,引来一片愕然声,结果让郎教授不幸而言中,德隆系土崩瓦解;当科龙的老板顾雏军因为资本运作而风头正火的时候,郎咸平也学香港导演徐克来了一个&quot;七剑下天山&quot;,凭借&quot;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quot;七把长剑直接向顾雏军叫板,引来顾老板一场投诉。之后不久,顾雏军便身陷囹圄。一时之间,郎咸平引起的旋风在华人经济学家群体当中无人能及。在内地,从一文不名到声名鹊起,短短几年内,经济学家郎咸平变得大红大紫,风头甚至盖过无数娱乐明星。由于《人力资本》和郎咸平有过多次亲密接触,总结其职业发展轨迹,我们发现郎咸平的成功之道正好暗合&quot;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quot;这七点,郎咸平不仅仅用这七把长剑挑战别人,更是用这七把长剑战胜职业成长路上的各个&quot;敌人&quot;,从一个放牛班的学生成长为华人当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br>
<br>
  第一把剑:安营扎寨<br>
<br>
  台湾出生和长大,浸淫美国十年获得学术地位,然后杀回中国香港和内地安营扎寨……<br>
<br>
  10年之前,郎咸平其实已经非常有名,但只限于美国经济学家的圈子里。郎咸平到美国沃顿商学院读书的时候是1984年,不到3年的时间拿下了金融学博士学位。其后,他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任教,从不同的大学汲取不同的养分,其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逐步奠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br>
<br>
  正当他舒舒服服地当着他的教授时,据郎咸平回忆,朋友对他的一席话点醒他这个梦中人:&quot;你在美国,大约有二三十位专家和你有一样的造诣,但在亚洲乃至欧洲,关于公司财务研究,你郎咸平可能是第一人。&quot;单从进行学术研究来讲,美国的学术环境更适合郎咸平的成长。如果郎咸平一辈子呆在美国,也许若干年后,郎咸平会拿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但需要在竞争的路上和众多旗鼓相当的对手拼个你死我活,胜算不是很大。如果离开美国,郎咸平的学问和影响力已经一流,只要找准落脚点,不愁不会开花结果。<br>
<br>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历经沃顿商学院的锤炼以及美国社会的熏陶,郎咸平已经领悟到适合自己才能发挥的是亚洲而不是美国,只有在亚洲,他才能够更容易凭借自己的背景、才华争得一席之地。思前想后,郎咸平决定还是回中国发展,那是1994年发生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回台湾发展。没有想到,台湾的大学非常喜欢郎咸平的学生,但是却不欢迎郎咸平的加入,郎咸平只好将落脚点定在了香港。当时,香港有两所大学对他非常感兴趣,郎咸平最终选择了中文大学。<br>
<br>
  如果认为郎咸平只把中文大学当作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大错特错了。1994年,香港虽然还没有回归,但是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郎咸平得以在这个地方非常方便地关注着内地的变化。郎咸平对政治风向的敏感度同经济风向的敏感度一样高,他清楚地嗅到内地将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地开始关注内地的经济政策。<br>
<br>
  2000年,项兵从香港中文大学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有意想让郎咸平也去北大讲讲课,而这给了郎咸平一个绝好的接触内地的机会。郎咸平在学术研究方面并非浪得虚名,在演讲的风格方面更是独树一帜,郎咸平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剖析企业在融资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他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所以,当项兵获得李嘉诚基金会的投资成立长江商学院之后,为了提升人气,项兵又重金将郎咸平请了过去。<br>
<br>
  至此,台湾出生和长大,浸淫美国十年获得学术地位,然后杀回中国香港和内地安营扎寨,郎咸平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国外归来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内地成功的成长环境。有了适合折腾的环境,种子又不错,成名成腕的野心很大,赚钱的目的性很强,接下来就是等待机会,而机会是一定会来的。<br>
<br>
  第二把剑:乘虚而入<br>
<br>
  内地经济学家集体失语,就被郎咸平这样一个从远方而来无牵无挂的聪明人乘虚而入……<br>
<br>
  纸上得来终觉浅,平平静静地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了4年学术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如果还是在校园里走学术研究之路的话,无异于重走过去的老路。郎咸平离开美国的时候,他就知道学问不能只在纸上用来博取虚名。如何让自己的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变成学术刊物上苦涩的论文和教室里回荡的声音,如何让自己通过学术研究获得名利,他在苦苦寻找着出路,也在等待着机会。<br>
<br>
  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财经当局修订《证券及期货条例》。郎咸平看完条例之后,发现里边有许多漏洞。于是,针对投资银行操纵股市的现象,郎咸平写出大量文章支持港府所提出的辩方举证,立刻遭到以高盛为首的十大投资银行的激烈反对。<br>
<br>
  2001年2月3日,当立法会讨论相关议题的时候,郎咸平不请自去,舌战代表十大投行的25个律师。现场唇枪舌剑,但25个律师始终没有办法压倒郎咸平,而有些问题却让郎咸平质问得哑口无言,郎咸平的口才可见一斑。其实,这场口水之战,如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郎咸平自导自演的一场秀,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郎咸平便正式口口声声表述自己是股民的喉舌,代表的是最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惟一有点遗憾的是,虽然有媒体对这场口水战做了报道,但引起的反响不大。毕竟香港的股市相对成熟一些,而香港的股民对于香港的股市一直充满着信心。所以,当记者奔赴香港做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郎咸平在香港默默无名,属于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那种普通老百姓。<br>
<br>
  香港论战击不起半点波澜,郎咸平及时调整战略,将口水战的阵地挪到了内地。他发现,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由于各项法规不健全,所以中国股市怪现状颇多,而股民身受其害。最有意思的是,内地的经济学家少有敢站出来为股民利益说话的,偶尔发表一点意见也是不疼不痒的针对股市全局,而非企业个体。如果能够为内地股民代言,他认定股民对他的拥护绝对不会像在香港那样泥牛入海。除此之外,郎咸平去美国读书之前,曾经在台湾做过记者,所以对媒体的认识颇深,他决定把媒体拉进来。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来获取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最支持、配合媒体的采访来获取媒体的欢迎,这成为郎咸平坚持不渝的两点信条。<br>
<br>
  2001年,深圳创办了一本《新财富》杂志,作为这本杂志的专栏作家,郎咸平开始在上边发表&quot;德隆系&quot;&quot;北大系&quot;和&quot;清华系&quot;研究。特别对于德隆,当时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掌控德隆的唐氏四兄弟更是经常登上各类富豪榜的榜单。面对这样一家财大气粗的企业,郎咸平通过研究之后发现了德隆的种种问题,然后通过媒体对投资德隆的股民疾呼:&quot;你们高息借给德隆系的钱是拿不回来的!&quot;<br>
<br>
  不可否认,郎咸平通过财务数据来研究企业案例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我们也不否认他在金融财务领域的研究水平称得上是大师水平,但是德隆的问题真的就是只有郎咸平法眼如炬吗?后来,不管是德隆系还是北大系、清华系,他们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内地的经济学家如果潜心研究的话,真的没有能力发现问题吗?包括后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的种种问题,内地经济学家其实更清楚。究其原因,内地经济学家生于这个环境,长于这个环境,已经当惯老好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种种问题,不是发现不了,而是不愿意去发现,因为发现了也没有胆量得罪人家。结果,内地经济学家集体失语,就被郎咸平这样一个从远方而来无牵无挂的聪明人乘虚而入,真名实姓指着企业的名字骂。郎咸平不骂则已,一骂冲天,他的名气随着他的骂声水涨船高。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自然高兴,继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添油加醋大写特写,郎咸平被舆论打造成了内地经济学家中的英雄。<br>
<br>
  第三把剑:反客为主<br>
<br>
  这位美国教育制度培养出的&quot;资本主义经济学家&quot;终于借助维护广大社会主义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在中国经济学家群体中反客为主……<br>
<br>
  2004年8月9日,上海复旦大学中美财经媒体高级研修班上,郎咸平作了一个《格林柯尔:在&quot;国退民进&quot;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在演讲中,郎咸平尖锐地指出该公司董事长顾雏军通过巧取豪夺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私囊。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内,郎咸平在公开媒体上发表文章公开质疑TCL产权改革方案和海尔秘密MBO的意图和手法。这些曾经让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吹捧过、赞扬过的企业和企业家,却在郎咸平的口中笔下以新面目示人。从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证券市场上的黑洞,到将矛头对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明星企业,郎咸平意欲何为?<br>
<br>
  仅仅是股民的一片欢呼声就让郎咸平成为了明星人物&quot;郎监管&quot;,如果全国人民都来关注经济学家郎咸平,那么郎咸平铁定可以变成&quot;超男&quot;。那么如何让全国人民都来关注自己呢?横眉冷对上市公司可以赢得股民的眼球,要想赢得老百姓的眼球,郎咸平发现关注国有资产流失是个非常好的点。国有资产就是老百姓的资产,在贫富差距愈演愈烈、贫富矛盾层出不穷的时候,郎咸平如果能够为保护国有资产而摇旗呐喊,那么他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转换成保护弱势老百姓资产的化身,而老百姓自然会拥护这样一个不仅敢替他们骂娘而且骂娘骂得很有水平的人。自古以来,名和利就分不开,这是不二的法则。邀请郎咸平演讲的频率越来越高,郎咸平的出场费也从原来的4万一场提高到了6万一场,这两点就是最好的证明。<br>
<br>
  郎咸平在各种演讲场合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quot;很多人说我是民企杀手,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怎么可能反对民营经济呢?我不会反对它,我反对的是那种没有规范没有游戏规则的民营经济。&quot;其实,对于郎咸平来说,到底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是不是从外边来的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现在成为了中国最受老百姓喜欢、最受股民爱戴、最受网民欢迎的主流经济学家;而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却被民众和媒体边缘化,这位美国教育制度培养出的&quot;资本主义经济学家&quot;终于借助维护广大社会主义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在中国经济学家群体中反客为主。<br>
<br>
  第四把剑:投桃报李<br>
<br>
  投桃自然报李,郎咸平在记者圈子里的人缘极好,而掌控了媒体也就掌控了舆论导向……<br>
<br>
  2005年9月,在前程无忧举办的&quot;人力资本&quot;论坛上,因为会程的安排,郎咸平和参会的特邀嘉宾一起共进午餐。趁着午餐还没有开始,在座的各位相互和郎咸平交换名片。因为TCL和海尔都获得了&quot;人力资本管理案例&quot;的大奖,所以在座嘉宾有两位是来自TCL和海尔的高管。当郎咸平翻看手中的名片时,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地叫了起来:&quot;原来你们海尔和TCL的也在这!&quot;表情当中丝毫没有不悦和尴尬的意思。这顿饭大家吃得很高兴,郎咸平没有谈及任何跟海尔和TCL有关的话题。午餐结束郎咸平离开后,海尔和TCL的高管都说郎咸平本人和他们原先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那么愤世嫉俗、面目可憎。<br>
<br>
  其实,这正是郎咸平的高明之处,郎咸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剑应该在什么场合挥舞,该对哪些人挥舞,该挥舞到什么程度。郎咸平质疑海尔和TCL之后,如果事情真像郎咸平所说,张瑞敏和李东生将会面临牢狱之灾。但对于这样的言词,张瑞敏和李东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辩驳,而且矛头并没有指向郎咸平,像打太极拳一样将郎咸平打过来的长拳化解得无影无踪。格林柯尔的老板顾雏军就没有这么高明,朗咸平在复旦的演讲不久,顾雏军的律师函就寄到了郎咸平手中。顾雏军通过律师函向郎咸平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说明媒体是否如实记录了自己的演讲;第二,如果媒体没有如实记录,要求媒体公开道歉;第三,同时给顾雏军一份演讲稿。最后,律师函还表明,第一和第三项要求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如不执行,顾雏军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法律程序保护他的名声,而不会再跟郎咸平交涉。<br>
<br>
  顾雏军以为郎咸平会害怕,但是却正中老郎下怀。郎咸平骂了一群人,正愁没有人跳出来应战,顾雏军略带威胁性质的律师函一到郎咸平的手中,郎咸平便犹如鲨鱼见了血腥,一下子斗志昂扬起来。顾雏军&quot;投桃报李&quot;,老郎自然&quot;以牙还牙&quot;,他马上赶回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针锋相对地申明三点:第一,尊重媒体的知情权与报道权,不会要求媒体做出任何形式的道歉;第二,不会向顾雏军批露演讲稿件,顾雏军有空的时候可以自己找;第三,郎咸平不接受律师函所表现出的顾雏军&quot;践踏学术尊严与自由&quot;的口吻。<br>
<br>
  几天之后,顾雏军果真正式向高等法院递交了诉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quot;诽谤罪&quot;。郎咸平很会维持媒体关系,无论媒体大小与否,知名度如何,只要提出采访要求,郎咸平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配合,而且记者写的文章,郎咸平从来不会要求审阅。郎咸平在记者圈子里的人缘极好,而掌控了媒体也就掌控了舆论导向。顾雏军状告郎咸平之后,媒体几乎一边倒,由此引发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br>
<br>
  顾雏军告郎咸平的官司还是要打,富贵险中求,成名成腕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好在只有一个顾雏军起诉,郎咸平卖掉自己的奔驰就可以暂时应对了,郎咸平已经不再愁钱的问题,就像郎咸平对《人力资本》所说的那样:&quot;我现在的现金流比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要好。&quot;<br>
<br>
  第五把剑:洗个大澡<br>
<br>
  郎咸平是一个很会&quot;洗澡&quot;的人,本来是郎咸平个人的某些行为,但经过自我加工和媒体炒作,他的事情就成了国家的事情,人民的事情……<br>
<br>
  当年在香港舌战十大投行开始,郎咸平打出的口号是维护香港股民的利益,但香港股民和媒体反应平平。后来,他又对李嘉诚以及李泽楷开炮,群体反应仍然不是那么强烈,香港这个地方很难让郎咸平兴风作浪,所以他只好将&quot;洗澡&quot;的地点改在内地,开始向中国知名的上市公司发出挑战。这一招的确管用,郎咸平一开始是以个人身份向股市黑现象发出呐喊,但是点燃了股民的群众之火之后,这个事情就变成了股民和上市公司的事情,而郎咸平自然而然成为了股民的代言人。于是,第一次&quot;洗澡&quot;,郎教授变成了&quot;郎监管&quot;。<br>
<br>
  当证券市场这些事情被郎监管说得差不多的时候,郎咸平又找到了新的战场,那就是在&quot;国退民进&quot;的大潮下出现了民营企业乘机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于是,郎咸平摇身一变又成了为保护国有资产而摇旗呐喊的守护神。为了让老百姓认识自己,他一开始就将目光对准了家喻户晓的大企业。郎咸平这样做,其结果未必真地能通过质疑这几家大企业而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所引起的新闻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这第二次洗澡,&quot;郎监管&quot;又变成了&quot;郎看管&quot;。<br>
<br>
  自从顾雏军状告郎咸平之后,媒体虽然向郎咸平一边倒,但有一帮经济学家却跳了出来开始对郎咸平进行质疑。这倒好,郎咸平索性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全部拉了进来,不管是吴敬琏、张维迎还是张五常。于是,围绕着国企产权改革的问题,各个经济学家都跳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真的是&quot;你方唱罢我登台&quot;。但不管是谁发表高论,在谈及核心问题之前,都不可能绕开郎咸平这个导火索。所以,无论是支持郎  也好,还是反对郎也罢,经过第三次&quot;洗澡&quot;,郎咸平都成了最大的赢家,从&quot;郎看管&quot;变成了&quot;郎中心&quot;。<br>
<br>
  最近,当国企产权改革的讨论开始趋向于平静的时候,郎咸平又把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变成了自己的口头禅。无论是希望集团刘永好,还是蒙牛集团牛根生,郎咸平不同寻常地表达了种种赞扬。而对于很多民企的职业经理人,郎咸平开始将他们变成自己的风暴点。看来,这次&quot;洗澡&quot;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变成民企的&quot;郎教父&quot;。<br>
<br>
  郎咸平是一个很会&quot;洗澡&quot;的人,本来是郎咸平个人的某些行为,但经过自我加工和媒体炒作,他的事情就成了国家的事情,人民的事情。其实,不管是否有人说郎咸平&quot;狐假虎威&quot;,喜欢拉着大旗做虎皮,但郎咸平这招的确是帮助他绕过很多地雷,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br>
<br>
  第六把剑:相貌迎人<br>
<br>
  离开美国10年后,他将以&quot;大哥大&quot;级的明星相貌展现在大众面前……<br>
<br>
  一方面和顾雏军打着官司,一方面在两所学校上着课,一方面奔走于各个论坛发表主题演讲,一方面还要继续着自己的学术研究。郎咸平应该说是非常忙,但就在这么忙的情况下,郎咸平还应邀在电视上开了一个自己的聊天节目。有人喜欢将郎咸平比喻成经济学家当中的李敖,其实也不无道理。当李敖在凤凰卫视上开了一个&quot;李敖有话说&quot;时,郎咸平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开了一个&quot;财经郎闲评&quot;。<br>
<br>
  &quot;这个节目做出来之后,成为上海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甚至超过了你们喜欢看的小燕子。英国伦敦《金融时报》登了一篇专访,谈到这个时说,上海妇女有三大爱,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提亚的手表,第三是郎咸平。我在上海还算是比较知名的,所以我出去的时候会带把梳子,因为知道观众会和我照相。有一天,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冲过来,看到我,拉着我的小手,很激动。看到年轻漂亮的少女激动,我会更激动。&quot;郎咸平说。<br>
<br>
  报纸、杂志、网站、图书还有电视节目,现在的郎咸平已经成为各个媒体上的明星和红人,郎咸平也越发显出明星气质。郎咸平在很多场合都曾经和别人说过,如果当年他入的是娱乐圈而不是去了沃顿商学院,那么他今天唱歌的成就一定不比刘德华差。现在的郎咸平虽然唱歌成不了刘德华,但在财经领域,离开美国10年后,他将以&quot;大哥大&quot;级的明星相貌展示在大众面前,如果在名利双收方面打个分数的话,他注定是中国分数最高的经济学家。<br>
<br>
  第七把剑:借鸡生蛋<br>
<br>
  借着这一些有大名气的&quot;鸡&quot;生下了个人品牌的&quot;蛋&quot;,而且如今的名气和影响力却是&quot;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uot;……<br>
<br>
  这几年,无论是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TCL李东生还是科龙顾雏军,无不是郎咸平用来提升自己名气的&quot;工具&quot;而已,郎咸平玩的是&quot;借鸡生蛋&quot;。分析郎咸平骂人的对象可以看出,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郎咸平开骂的对象,这些人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企业足够有名,一定要有名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第二,这些企业的企业家足够有名,不仅在国内企业家群体当中首屈一指,即使放在国外企业家群体当中,也是耳熟能详;第三,这些企业和企业家都非常正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鲜花、掌声一片。所以,张瑞敏、李东生以及顾雏军便成为了郎咸平的首选。海尔是惟一一个靠自己的双腿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品牌,张瑞敏每年都能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quot;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quot;,并且位置十分靠前。而李东生领导的TCL因为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一下子成为全球瞩目的商界明星,李东生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quot;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quot;。至于顾雏军,通过收购科龙、美菱等一系列让人眼花凌乱的资本运作而成为&quot;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quot;。所以,张瑞敏、李东生和顾雏军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郎咸平要想借助别人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品牌,不灭他们灭谁?至于张瑞敏和李东生因为城府深而知道郎咸平的用意,所以没有上当对老郎进行反驳,还是顾雏军由于城府浅而马上与老郎展开对攻,其实对于老郎来说,他永远都是胜利者!<br>
<br>
  一只小猫跳起来向一只老虎叫板,老虎看也没有看就走了。记者采访老虎问小猫如此羞辱他为什么他不应战。老虎说:&quot;如果我输了,第二天的媒体会说一只猫竟然战胜了一只老虎;如果我赢了,第二天媒体会说,一只老虎竟然好意思欺负一只小猫。&quot;第二天,这只小猫还是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因为记者把小猫挑战老虎的事情登了出来,还有那只老虎精彩的解释。<br>
<br>
  海尔是否曲线MBO,TCL产权改革是否合理,顾雏军和他的官司未来如何发展,张维迎是否比郎咸平差很多,这些对于郎咸平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在国内没有名气的郎咸平靠着自己的&quot;制胜七剑&quot;已经在内地的名利场上站稳了脚跟,借着这一些有大名气的&quot;鸡&quot;生下了个人品牌的&quot;蛋&quot;,而且如今的名气和影响力却是&quot;青出于蓝而胜于蓝&quot;。但是,郎咸平接下来奔向更加成功的道路上并非没有隐患。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quot;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quot;连候选资格都没有给郎咸平,李东生照样继续增持他在TCL的股份,这就说明,郎咸平需要收敛一些什么东西来迎合一些什么东西,物极必反。否则很容易被边缘化,郎咸平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他最好审时度势后来为自己下一步的职业发展找到新的&quot;制胜七剑&quot;。 <br>
<br>
(前程无忧《人力资本》/陈斌 ) <br>
<br>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6-2-19 1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好帖,看了后感受很深啊.

<br>好帖,看了后感受很深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自凯迪网络,看完之后感觉郎教授,确不一...

转自凯迪网络,看完之后感觉郎教授,确不一般,盛名之下,其实也副,难得的人物。多学习一下他的文章吧。
发表于 2006-2-19 14: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说得对错,只看他能面...

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说得对错,只看他能面对国内经济界那些尖锐的问题敢于出声,而国内那些&quot;主流&quot;的经济学家却集体失声,就觉得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5: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还有一个朗咸平,...

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还有一个朗咸平,可以让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
发表于 2006-2-19 16: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真的认识了朗咸平!

真的认识了朗咸平!
发表于 2006-2-23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我以前的一位老板曾经告诉过我:经营自己是...

我以前的一位老板曾经告诉过我:经营自己是人生之中最大的经营.<br>
因此,在我们行动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为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设计.<br>
发表于 2006-2-24 08: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方向明确,才会少走弯路。

方向明确,才会少走弯路。
发表于 2006-2-24 16: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登高方可望远,远走方可高飞!心有多大,舞...

登高方可望远,远走方可高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发表于 2006-2-24 20: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思考中

思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12: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