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生猪价格预测 2009年生猪价格大体应该是小浮上张,因为2007年生猪价格、猪肉价格疯涨,给养猪者带来了巨大利润,导致养殖户在2008年提高肉猪出栏数,致使猪肉市场价格大浮下锉。有人以为生猪市场秋冬季是微利,春节前持平本,如果是自繁自养还会好一点。但本人认为在春节前价格不应该低于13.00元1千克(外三元)还是有利润的。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生猪价格急剧下滑,从9月初的13.2元/公斤跌至10月底时的9.2元/公斤,跌幅之大、时间之短、变化之快,使业界人士惊讶和费解,让养猪从业者变得有些焦虑和不安,但从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据专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一是生猪存栏增加,特别是能繁母猪近来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猪肉消费下降。
一些农村消费者由于物价上涨消费能力受到抑制,而城里的一些消费者则由于对食品安全的顾虑,也减少了消费数量。三是一些地方发生生猪疫病,导致生猪非正常出栏。一些专家分析,2005年生猪价格的走势与2008年已过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基本吻合。2008年生猪市场的后期和2009年走势可能会比 2005年更不乐观。原因是:今年上半年母猪数量增加较快,产仔出栏高峰在2008年底和2009年,据供求关系分析,预计2009年生猪行情将处于低谷。其次,猪肉消费短期难以增加。
一、价格走势预测
从我们统计的2000—2007年生猪价格走势图来看,2005年生猪价格的走势与2008年已过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基本吻合。那么2008年生猪市场的后期和2009年走势可能会比2005年更不乐观。原因是:
1、2-5月份母猪数量增加太快,产仔出栏高峰在2008年底和2009年,据与会代表反映,目前存栏育肥猪体重多集中在60-75公斤左右,生猪后期供应充足,据供求关系分析,预计2009年生猪行情将处于低谷。
2、猪肉消费短期难以增加。
一是若把近十年来的养猪业放入整个大的经济环境下来看,98年到2002年,是通货紧缩阶段,当时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主要任务是刺激消费,拉动需求。03、04、05年基本上处于一个消费上升期。而进入07、08年,情形又有所变化。特别是2008年,通货膨胀,猪肉价格翻番,老百姓突然感觉钱比以前多了,但是口袋却变紧了,影响了猪肉消费。
二是民众对食品安全意识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注重营养、安全和风味等。也就说从吃饱、吃好到吃保健的消费意识转变,抑制了部分消费群体的猪肉消费。有钱的不吃肉,没钱的吃不起。随着天气变凉和猪肉价格的下调,这种潜在需求能力会逐步释放。但是很难抵消生猪存栏的大幅度增加。
目前,生猪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点,高价购仔猪育肥和管理较差的场户已处于亏损状态,此时一些非正常现象的出现,例如,疾病危害,猪价继续走低,低价位猪肉的进口增加等,使一些中小型猪场和散户被迫退出,大量淘汰母猪,也会使生猪行情提前探底,生猪市场较快恢复正常。多数猪场认为,上半年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目前价格下滑是正常现象,经过动荡和调整,市场会走向平稳,生产会趋于稳定。
二、疫病形势分析
根据各地专家的汇报,部分小猪场和散养户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现象。
(一)疫病特点
最初开始发病的猪场均为小规模的散养户和一些防疫保健程序不健全的猪场,以外购仔猪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随后开始蔓延至一些防疫有漏洞的中大型猪场。传播速度很快,治愈率极低,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30%-5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一般3--7天蔓延至全群,病程1周左右,大、中、小猪均可发病造成死亡,母猪多为流产或死胎,也有死亡现象。发病初期体温不是特别高,随后逐渐增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大便干、小便发黄,部分猪浆液性鼻炎,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由于病情复杂,剖检变化也多样化,大部分内脏及皮肤呈广泛性出 血点样,淋巴结广泛肿大,具有猪瘟和蓝耳病的一些典型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检出蓝耳、猪瘟、圆环病毒毒株均呈阳性,并且和往年不一样的都是普通毒株,变异类型的很少。在检测过程中大肠杆菌普遍存在,这种伴随高热症状的传染性猪病,是多种病源共同参与后再继发感染的一种疾病,个别地区也有弓形体、附红体混合感染。
(二)发病原因
1、各省份疫病的不断蔓延,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猪生产。
2、今年非正常猪群增加比例较大,这些新增的养猪场户,由于缺乏技术,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免疫消毒等跟不上,猪群处于亚健康状况,往往作为易感动物最先发病,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季节的交替,尤其是今年秋天的气候和往年不同,持续的连阴天,造成湿度大、温差大,温度突变,来不及采取保温措施,造成猪群应激,对猪群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4、疫苗质量和免疫程序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由于近年来新的疫苗生产企业迅速增加,疫苗质量参差不齐,据省检测中心检测,目前疫苗中的牛粘膜病毒污染严重,引发症状同猪瘟。此外,免疫程序不合理,见疫苗就打,错误认为打了就放心,使猪群一直处于疫苗免疫应激状态。
5、目前饲料原料成本不断上涨,为了竞争,有的厂家将饲料营养打折,再加上霉菌毒素的影响,致使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或处于亚健康状态。
6、种猪带毒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检测淘汰手段,加之疫苗质量欠佳,致使猪场疫病难控。
三、建议
面对市场和疫病的双重威胁,为了尽量规避风险,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全面掌握产销情况,给生猪生产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准确调控生猪市场。
2、规避风险要从生产入手,设立准入门槛,减少无效投资,支持和培育技术、管理水平高,抵御市场风险强的规模养殖,规范粪污处理,加强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标准化改造,推动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稳定发展。
3、疫病的隐患和负面影响非常大,要坚持自繁自养,杜绝从外面,特别是疫区引进仔猪。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和涨价引起的营养打折,给猪群提供充分全价的营养,干净舒适的环境,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这是防病的基础和根本;做好猪瘟,伪狂犬等重大疾病的免疫,疫苗采购要理性化,靠对产品的深度认识和临床实践来检验和确定采购;定期对猪群做好保健工作,尽量减少细菌病的继发感染,降低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的死亡;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将疫情拒之门外;密切注视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对病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猪只无害化处理,严防造成疫情扩散;对病猪的治疗要对症对因用药,严紧滥用药,超量用药,防止重蹈因药物中毒而死的覆辙。
4、积极引导猪场和养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进行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提倡微生态、营养性添加剂和全价平衡饲料饲喂,中草药防病保健,严紧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和违禁药物,确保猪肉安全,消费放心。
5、组织好养猪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间的产销对接,规避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风险。
当前,形势严峻,但业者也不要太过紧张,要搞好科学防制,不盲目用药、用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