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市场潜力很大。因此,许多养殖户选择了饲养肉鸡。但有些养殖户饲养肉鸡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于是失去了养殖信心。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及与广大养殖户交流,就如何提高肉鸡经济效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确定合理的饲养规模
一般养户以养1 500~2 000 只为宜。如果技术经验少,饲养条件跟不上,饲养过多往往会造成饲养效益低,甚至亏本;饲养过少又容易造成思想上不重视及设备上的浪费,经济上也不合算。所以必须要有合理的饲养规模。
2 选择优质的饲料
有些养鸡户只重视饲料价格,不重视饲料质量,喜欢用价格较低的中、低档的饲料,认为用高档的饲料经济上不合算。其实恰恰相反,高档饲料价格高其饲料转化率也高。养成同样的一只重2.5 千克的肉鸡,用高档饲料不用中档可节约0.5 元左右,且可缩短饲养时间7~8 天。这样又可减少水电费、人工费、药费等等。因此使用优质高档饲料比中档饲料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提高成活率
高成活率是养鸡业盈利的基础。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目前,鸡料价格比大约为4:1,如果成活率(56 日龄)在90%以上则效益较高,而低于75%将无利可图,甚至赔本。实践证明,要提高成活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挑选健雏
弱雏适应性差、易病,饲料利用率低,有的甚至在育雏过程中或以后的饲养过程中就死亡了,往往是消耗了饲料又得不到效益。因此挑选健雏十分重要。健雏的标准是:有精神、活泼、行走正常,腹部收缩良好,脐部没有血污,握在手里感到挣扎有力。
3.2 及时初饮和开食
雏鸡运到育雏室后先饮水,休息2~3 小时后再喂料。在1~2 星期内饮用水的水温不低于16~18℃,并且水质良好,饮水中可加入0.01%~0.02%的高锰酸钾。7 日龄以后应在舍内设置沙槽,让小鸡自由采食。
3.3 控制温、湿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刚出壳的鸡雏羽毛稀疏,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必须做好保温工作。一般情况下育雏最适宜的温度,夏季1~2 周龄是27~32℃,3 周龄21~24℃,夜间温度低应比白天升高1℃。适宜湿度是1 周龄65%,2 周龄60%,3 周龄以后保持在55%。如果湿度过高细菌宜存活、繁殖,也宜发球虫病;湿度过低则灰尘大则宜发呼吸道疾病。冬季一般要求育雏第1 星期定温度为33~35℃,以后每星期降低2~3℃,直至降至室温(21℃左右)。温度是否适宜可根据鸡群表现判断,鸡群成堆则温度过低需要增温,鸡只远离、张口呼吸、频频喝水则温度过高需要降温,鸡群分布均匀时温度表示适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