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27|回复: 16

关于企业兽医实验室的,老板没有看懂,真没有价值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1 09: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验室目标

  1、功能

  预期实现以下6个功能:

  l

  疫病的诊断:

  特点在于可诊断无法用临床手段检测的以下疫病:

  非典型病例;

  寄生虫病;

  营养代谢病。

  对于养殖达到一定水平的,不可能发生急性、烈性传染病(蓝耳病是由于以前没有爆发又没有免疫的结果)。所以检测并不过于追求速度(这也是不做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原因)。

  l

  疫病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数据库建立:

  建立本场疫病数据库,在积累足够资料后根据流行病学规律,

  分析:

  存在哪些病(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作分子生物学试验)

  是否有传染病爆发的危险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是疫苗毒还是野毒感染

  是零星发生还是有爆发可能

  是潜伏、爆发还是预后

  l

  免疫程序评价和制定、分析:

  峰值为多高

  半衰期为多少

  抗体还可以保护多长时间

  如果要免疫,什么时机免疫合理

  如果免疫后测定的,则评估免疫是否成功

  通过免疫前后特定时间段抗体效价的分析,根据免疫学规律做免疫程序评价和制定。

  l

  药物的鉴定和科学使用:

  单纯的药敏试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忽略许多东西,例如药厂实际考虑、体内过程,在现阶段的很多药敏实验实际是失败的。

  l

  设计实验

  这有科研的因素在内,在印象中科研就是烧钱。可是如果做好设计,控制成本。实验也可以创造效益。体现在以下项目中:

  相关性实验:例如测定,一些药物真的可以有疗效吗?例如,某药物增强免疫效果,如果不是像科研实验考虑诸多因素,而只是考虑实用指标,完全可以是有利可图的。

  组方实验:最好不要用发病动物去实验药效,是非常奢侈的。

  有效性判定:一些似乎很“先进的”的药物,真的有效吗?例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转染蛋白,理念很先进,我们也要尝试新东西,可是它们真的有效吗?

  如果努力发掘,这方面的东西一定会有很多的。试验不一定要检测方法先进,科学的设计才最重要。

  l

  其它发展需求:

  例如,配合畜牧学相关实验。像测定某营养因子的影响。

  例如,可能的话,制定一揽子疫病控制计划或者说是经营顾问。

  等等,随着实践的深入一定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2、企业实验室的目的和日常工作

  目的:

  l

  解决疫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实验室工作本身具有的严谨性,如果和生产结合则使解决现在生产技术服务中的许多困惑成为可能。

  l

  提高生产效益(使实验室具备可评价性)

  如果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动力。

  工作思路:

  l

  把科学试验的严谨态度引入技术服务中

  l

  使实验室和生产结合,发挥作用

  l

  做企业实验室而不仅是实验室。(见原因4、5、6)

  日常工作内容:

  表1

  日常工作内容


工作项目
占时间
方法和要求
参与调查研究、发现需求、设计试验、新的实验方法、需要考虑的新病
25%
交流、学习、查资料
实验操作
20%
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
结果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25%
统计学、流行病学、药理学
系统记录
7.5%
管理学
追踪结果
7.5%
生产等
评价试验(免疫学试验还要追加试验)
15%
自评和他评

  实验室所起的作用:

  l

  提供一个起点:给予信心和提示科学的解决问题

  l

  用标准化试验方法测定出数据,让数据说话。(也可能包括生产数据)。

  实验室思路

  1、现实的困惑


  在生产和实际技术服务工作中,现阶段遇见许多困扰。

  在诊断方面:

  急性死亡而没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病例如何诊断?

  只引起流产,我们真的可以从胎衣和流产胎儿看出是什么病引起的吗?

  只引起拉稀或则消化不良的病,我们可以通过粪便形状或者肠道变化来判定是什么病吗?

  两种病的病变几乎一样,比如新城疫和禽流感,如何判断?

  没有病理变化和死亡、无症状、只是引起生产效益降低的隐形发病,如何判断发病与否?

  只是根据个别死亡病例解剖结果的判断,可以多大程度上代表大群的真实情况?

  在免疫上面:

  如何确定要免疫那些病,不免疫哪些?

  如何知道免疫已经产生了效果,是否足以保护疫病的侵袭?

  如何知道它还可以保护多久?

  是否一种病免疫影响了另外一种的免疫?

  是否免疫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失败了?这些因素又是什么?在技术服务时我们会给别人分析,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服自己,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敢确定,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新”流行病方面:

  如果一种“新”的病在慢慢的发生,我们如何知道?

  这种情况发生于以下情况:

  l

  一种全新的病,开始流行。直到开始爆发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大群中存在这种病。例子就是刚过去不久的蓝耳病。

  l

  一种老病发生基因变异,毒力增强,或则获得了新的感染力。或则由于有抵抗的老动物淘汰。例子有禽流感和口蹄疫等,这些病有一定的长周期性。

  这样养殖中,我们知道我们必然要被袭击,可不是道被什么、在什么时候,十分被动。由于这些“新”病没有得到免疫,所以一般情况下,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用药方面:

  在用药方面,我们时时刻刻被养殖户的看似有理、实际上很错误的“试验”思路困扰:

  比如同时用药,A药用了就好,B药不行,结论就是A优于B。

  或者先用A药,死亡厉害,换了B药就不死亡了,则B药好。

  上次这个症状用了B药治疗好的,这次就要用B药,结果不行则是药厂管理不好了、开始造假药了。

  B药如果一直用着就可以维持,死亡不是很厉害,一停就不行则这个药还可以。

  那些新药,比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转染蛋白,是不是要在我们发病的动物身上试验出疗效?

  如果用A药不行,是否意味着这个药物就真的不好?

  用B药动物好了,就意味它是好药?

  药敏效果好就是好药?

  实验室方面:

  现在追求严谨的科研(或者说实验室)被看成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困扰的疫病控制的救星。

  可是在实验室诊断中我们会遇见更多的困惑,几乎威胁到实验室的存在,实验室似乎成为病急了才会拜的神,出现了好些闲置的实验室(主要是细菌学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很迷茫:

  送来的几个死猪(鸡)代表的了全群情况吗?

  按照我们的诊断,开的药到底治好了没有啊?

  因为,一般试验人员对于生产很陌生,而且也没有追踪结果的动力,看上去很好,结果如何,只有用了的人自己心里有数,导致了试验可有可无。

  造成的后果:

  一个例子很有象征意义。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山东某集团工作,从事技术服务和一条龙养殖模式的推广工作。当时公司AA鸡收购价是3.6斤以上的鸡是4.1元/斤(分割出口),饲料价格是0.7元/斤,如果不发生大疫病的情况下,药费是0.6-1元/只—这意味着今天不可想象的6元/只以上利润,再乘以每年养殖批数5.3,而每个鸡只需要养殖户交5元押金,公司免费提供鸡苗、饲料、药物、常驻技术服务人员、定价按时及紧急回收。可以想见这对于苦于无致富门路的农民的吸引力有多大。困扰现阶段养殖企业(户)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都已经解决:

  l

  销售问题,可以高价全销

  l

  原料(饲料)、药物价格低

  l

  有完善的技术服务,定时技术员上门服务,重大问题专家(山东农大教授)解决。

  l

  资金问题,相对于可能利益,5元/只押金几乎可以忽略。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无法使人满意的。

  在今天看来无法做到的高回收价、低成本情况下,养殖规模却在飞快的萎缩下去。公司必须要跨省放养合同鸡,由此带来的成本的提高、利润降低,不言而喻。再向后到2007年,就我了解公司所在地基本上养殖的是817等低质量鸡种,大肉食鸡几乎绝迹,结果是一件好事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实际情况是:养殖户如果做到2元/只的盈利就很不错了,其余的利润都被疫病夺走了,赔钱比例接近20-40%,最为危险的是10%的因为赔钱而不再养,如果有大的流行病时,比如2000年禽流感流行时,不再养殖比例接近20-30%。

  为什么会这样?

  2、分析

  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会发现以下问题。

  2.1 技术服务现状

  对于技术服务人员来讲,他们工作中遇到下面的问题,所以很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a、学校里的知识必须需要实践的提高才有用,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而在实践中可参考的资料少,也很难遇见愿意倾囊相授的老师。

  b、如何从研究型转向实践型:学会站在养殖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的积累,离开生产管理来谈疫病控制是不合理的。

  c、工作态度的问题:对于工作的辛苦和受到的偏见,如何过的了自己这一关。

  d、病例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所有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东西,因而服务水平就难快速、整体提高。

  而且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服务手段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a、过于依赖经验来和解剖。

  b、过于重视疫病本身,忽略其余。

  2.2 兽药现状

  兽药方面,我们实际上很难知道以下情况:

  a、是否成分和含量和说明相符?简单的看标签取药是不可取的。

  b、成分和含量是否稳定?

  c、单成分药物是否可以解决问题?这也是养殖企业的无奈选择,可是明显单成分药物对重度感染效果不理想。

  d、是否使用了一些有效但是有害的药物?

  e、本身耐药性的产生

  比如禁药和缓解症状药物,这是很多药厂可能采取的措施。

  2.3 实验室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做检测的情况下,养殖企业(户)会选择大学或者一些畜牧站来做,因为这样似乎“很方便”。可是我也在江苏省农科院禽病研究室做过课题,也接待过来就诊的养殖户。觉得这样的实验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1、作为科研单位,其实都有自己比较繁重的科研任务,或则操作人员不了解生产实际。可能只简单出具结果,可是没有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2、难讲作为从偶尔的发病体检测而来的结果,不讲是马后炮的话,也很难讲能多大意义上代表养殖场真实情况。

  3、没有背景资料的检测出来的结果,反而使养殖(企业)户无所适从、疲于奔命。

  鉴于现阶段疫病高风险的存在,以及现阶段技术服务和实验室的不足,为了和传统的技术服务互为补充,如果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做企业自己的实验室。因为它比技术服务严谨又克服克服传统实验室的缺点,为我们破解疫病危害提供有力武器。

  2.4 企业实验室应用于生产需要克服以下问题,才可以真正发展。

  a、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需要克服的是:

  节约实验成本。

  合理的实验设计。

  科学的分析方法。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思路。

  b、密切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

  实验室建设不可以自我设限,要开阔思路。

  实验室价值体现于生产中。如果不密切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结果是无法真正体现真相和实现价值的。

  3、企业实验室工作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

  一般来讲,可以将实验室检测划分到广义的技术服务范畴中去,但是也不可以看做简单补充。理论上讲,实验室是技术服务的探路者和发展方向。

  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是其区别于传统实验室的地方。企业实验室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如果想要生存下去,都不可能绕过生产和技术服务。

  因为以下几点:

  a、实验的要求来源于生产和技术服务,疫病最后解决于生产管理之中。

  就这个意义上讲,实验室服务于生产,而不是相反。

  b、实验室的结果必须和生产和技术服务和实验室进行讨论,才可以发现深层含义。

  c、实验室价值的体现于生产和技术服务对于结果的使用 。

  d、实验室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生产和技术服务的反馈。

  总的来讲,实验室的需要产生于生产实践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服务而存在,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完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东西。

  4、企业实验室工作和传统技术服务的不同

  相比于传统技术服务,实验室有以下优点:

  a、标准化

  在流程制作出来后,可以不受检测人主观影响,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而且便于操作和人员培训。

  b、可累积性。

  通过检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比如统计分析),可以更加真实的分析养殖群体的真实水平和疫病发展趋势。

  c、实验手段更为多样化,而且不断前进之中。

  这使实验室在技术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可能。

  5、企业实验室和常见实验室的不同

  5.1 和科研性实验的区别

  由于要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养殖企业实验室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产。

  实验室建设方向、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利用都服务于生产。否则产生结果也没有意义。

  它立足于对效益的追求:首先它是企业的实验室,必须要学会去创造效益。而不是程序化的去发现什么新东西。

  这样就可以和科研型实验室分开。

  5.2 和传统技术服务性实验的区别

  相比于对外做技术服务的实验室也有很大区别。后者现多开展以下服务:疾病实验室诊断 ;疫病实验室诊断调查。

  而我们需要的实验室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验室监测需要考虑更多

  a、对生产过程中和疫病相关控制点更熟悉

  b、更多考虑实验成本。

  c、更多考虑实验后的东西。交流和反馈。

  第二、实验室监测可以达到更多的目的

  a、疫病的确诊。

  b、疫病风险评估。

  c、科学的用药。

  d、制定免疫程序。

  第三、实验室监测更重视和依赖数据的统计

  而由于规模化猪场的重点从治疗转向防制,所以猪场的诊断,也不再是要求快,而是要求系统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猪场疫病大局的把握。收集的资料越详细、越系统、越真实,就越有效。

  总之,相比于传统实验室,数据更可以实现真实价值。

  6、关于实验室一些问题

  第一、实验室不是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只是一个环节


  在某科研单位的时候,一个解剖和接种实验,结果养殖户宁愿花费700元,在他们看来问题到“大地方”实验室必定可以解决,多花钱也无所谓,只要一劳永逸。

  可是问题在于并不是多花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实验室并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科研实验室有动辄百万的检测设备,可问题依然在发生。

  因为: a、疫病产生于生产中,靠生产管理中解决。

  检测项目是生产所要求、结果在生产中检验、效果在生产中体现;

  在免疫频繁的情况下,发病以慢性和非典型性、条件性致病为主,所以离开生产管理来谈疫病控制是不现实的。

  b、科研有自己的方法和要求。

  虽然和科研实验有区别,但是严谨和平常心是相同的。

  应该努力节约,也不靠增加设备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可以牺牲科学性去得出结果。

  ——明显的例子就是送检样本要有统计学上的代表性。包括采样次数和时间间隔。一般想法就是当死亡几个动物,送去化验一下就希望解决所有问题。由于这种想法,见过很多带着动物长途去求诊的事情,其结果自然也不会好的。要科学性就不应该如此。

  ——观察一个趋势就要有完整的数据积累。

  ——控制一个病就要有一整套控制方法,不只是用药而已。

  第二、把实验室工作和科研混淆

  实验室工作人员以科研态度对待实验;其他人以化验来看待实验。实际科研中科研只是到得出结果就可以结题了,可单纯的一些数据对于企业毫无用处,要利用实验结果创造效益才是企业实验室建立的目的。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实验室之外。

  得出实验结果只是完成了10-20%的工作。

  第三、自我设限

  企业实验室相比于科研实验室,有更多的压力、限制和干扰。但是却不可以自我迷失。

  ------只关心自己实验操作,而不去思考:为什么做、如何改、如何创造效益这些似乎不该由自己关心的事情。

  ------仅仅给出简单结果,不加分析,不和生产和技术服务人员讨论。

  ------不追踪实验结果,不设计后续实验。

  ------不关心试验成本。

  ------不去想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不去想如何提高。

  实际情况是,相比于科研,企业实验室固然有资金人员资料不足等不足,但是它的最大优点在于:

  -----和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有大量的实验需求而不需要费心去找研究课题。

  -----可以追踪实验结果。

  -----可以创造效益。

  -----而且,就广东温氏等大型企业的实践结果来看,实验室是大型农牧企业必然要走的路子。

  随着实验室建立、实验的进行,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出来、也会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被摒弃,我相信这个工作有美好的前景。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暮雨撒江天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1 09: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7.对科研和现有实验室的改进
第一,选择实用的检测方法。
针对养殖企业的发展趋势,将ELISA方法作为最优先和主要方法。因为其有灵敏的检测水平、成熟的试剂盒生产商、成熟的结果分析方法。
以定量为主,定量为辅,例如 PCR方法可作为辅助方法。
   第二,注重背景资料数据的收集。
系统的收集背景资料,用于分析之中。必须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追踪发病情况(和养殖场的互动)。解剖须建立病理资料库。
   第三,统计方法的使用。
体现在采样数量的分析、结果的分析。必须保证足够的采样数量、合理的采样时间。结果分析最少到分布趋势。
第四,分析结果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
这在科研单位是很难做到的,可是如果分析一个趋势,如果没有不同时间的资料是难以做到的。
第五,和养殖场、技术服务人员的互动。
如果要做养殖企业的实验室,必须就以下几点互动:
A需要监测的疫病讨论,了解流行情况。
B需要诊断时,就病理解剖情况向之讨论。就怀疑为何种病讨论。
C结果出来后,采取措施讨论。
D采取措施后讨论,记录措施结果。评价自己工作以提高。
第六,对于现有结果不好的,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比如,现在做药敏实验结果并不好,很少见到人分析问题在什么地方。
具体工作
1、实验室配置和建立实验室的阶段
   实验室配置
根据配置将现阶段畜牧企业实验室分为兽医基础实验室、兽医标准实验室、PCR实验室。
下面将它们根据企业实际,做一个对比和评价。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兽医标准实验室可完成养殖场疫病监测的大部分需要,而且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是现阶段理想选择。但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建立PCR实验室。见表2.

表2

不同规格实验室的比较
(以1000头母猪计算)

名称

对象
特    点



开 展 项 目
大概花费
评  价

兽医基础实验室
规模养殖场;

1.主要针对抗体监测
2.注重结果系统化和分析
1 实验室基础设备
2 微量加样设备
3 免疫测定设备
4 样品处理设备
1 血凝、乳胶凝集
2 酶联免疫试验
3琼脂扩散免疫试验
4金标免疫试验

设施8-10万,
试剂:5-10万
性价比比较好的猪场监测配置

兽医标准实验室
规模养殖场,生产管理良好的养殖场
同上;
以上基础实验室设备
无菌设备
洁净设备
培养设备
显微设备
分光光度计
1.血清学诊断、监测
2.细菌学诊断培养、药敏试验
3. 自家苗制作
4.内科病检测
设备10-18万,
试剂:5-10万
基本可以完成规模化猪场疫病监测的大部分需要

PCR实验室
对外服务;
辅助诊断
快速诊断;
准确检测病毒
以上标准实验室设备
PCR仪
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
设备20-60万
试剂30-50元/样


建立实验室的阶段和步骤
为了便于工作、有的放矢,将工作分为4个阶段,即完成、完善、应用、评估阶段。
l
在实验室检测流程的完成阶段,通过自己所学知识、请教老师、同学、同事(包括六和实验室诊断方面的同事)。通过对猪场需要和各种检测手段优劣的比较,制定出一套实验室诊断流程。关于这个流程包括哪些关键点,下面有一个初步设想。
l
在实验室检测的完善阶段,希望通过不同试验方法测定相同样本,通过统计分析。以找出最佳试验方案和猪场实用的诊断标准。要求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l
在实验室检测的应用阶段,将应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定期对猪场做疫病检测。来进行疫病的诊断和预报,评估和制定优良的免疫程序。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试验来指导用药。
l
任何事情都要为了企业效益让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在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分析看实验室诊断是不是实现的预期的降低疫病、提高效益的评估阶段。





表3
实验室检测建立流程和时间表



需要完成任务
主要目的
工作方法
预计完成
自评
评估

1


完成

A确定需要诊断哪些猪病
B有成熟诊断方法的分析和借鉴使用
C没有现成成熟诊断方法的自己建立
D实验室建立
初步建立实验
室诊断流程

广泛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包括猪场需要和试验室条件)











2.完善
A对检测数据分析和改进试验方法(实验室工作)
B结合临床诊断和猪场实际建立诊断标准

建立稳定可靠的试验方法


A多种试验方法对照



B统计分析方法











3.
应用
A.疾病诊断、预测
B.指导用药
C.免疫评价和程序制定
D.免疫后的再次测定

创造价值
A临床数据(包括生产数据)收集
B统计分析




4.评估
生产上的评介和自评
是否完成预期任务
经济性




2、实验室检测关键点
在试验操作中我们常常遇见一些难以在书面上查询的细节性东西,如果不注意就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我们将之成为实验室检测关键点。实验室检测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表4
实验室诊断检测关键点

内             容

考虑内容

备       注

需要列入检测的疾病
养殖需要
不应该只是烈性传染病,还可以包括寄生虫、中毒学、营养代谢病等。


检测方法选择
实用性;经济性;效率


实验操作
要真正可靠
包括仪器
耗材、
操作程序


判定标准
是工作的重点、决定成败;也是核心技术


背景资料
有巨大参考价值,
正常的有生产资料
免疫有免疫详细记录
病料采样必须有临床检验记录
采样必须做好详细记录


采样程序

1.
数和量(统计学)
2.
采样方法和频度(避免应激)


和生产以及技术服务的联系
1.结果分析
2.结果使用
3.信息反馈
4.修改意见


效果分析和应用
对生产的意义


3、实验室工作流程
l
找出需要,或者接受委托


最好是必须做的、做了真正有利的
l
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


最高性价比,如果是诊断就是迅速的
l
结果分析
分析出正负(传统实验室只是到这一步为止),分析出统计学代表意义
l
结果送达和利用
虽然可能是别人的事,但是最好给出自己的建议,因为这是实验意义所在。
l
结果反馈


如果没有反馈,就永远没有真相,也就没有提高了,对养殖企业(户)如此,对于实验工作人员就更如此
l
整理资料,评价本次检测,找出问题
4、所用试验方法
纳入检测体系的方法
l
ELISA法:
优点: a是一种几乎所有病通用的方法(如果可以得到标准样的话)
b相对的经济性
c敏感性和效率
l
分离试验(现阶段细菌病和寄生虫,以后也可考虑病毒):
直接针对病原操作。
l
动物免疫试验:
主要是做免疫程序时使用。试验动物免疫------检测-------评价。
l
凝集试验:不溶性抗原。
l
其他成熟试剂盒:
比如胶体金、免疫荧光技术、PCR试验等。
可用于评估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方法
琼扩、动物接种、病毒分离鉴定。
5、猪场监测的疾病
基本确定现阶段主要监测以下疫病:
l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
主要监测抗体水平,可以用PCR鉴定强毒株。
l
猪瘟:主要监测抗体水平
下一阶段同时监测抗原、抗体
l
伪狂犬:做鉴别诊断:鉴别野毒和疫苗抗体
l
细小病毒:
主要监测公猪和母猪。
l
口蹄疫:鉴别诊断,以备有条件净化猪场
关于其他一些零星发生的疫病可以不定期做普查,或者使用一些快速诊断方法如PCR、快速检测试纸来诊断、净化。比如圆环病毒、喘气病、弓形体、传染胸膜肺炎。
对于细菌病、寄生虫可以做药敏实验。主要是大肠杆菌等。
6、检测结果的分析
l
分析采样是否合理,数据是否有代表性,是否代表了全群的情况
  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采样数目不合理,太多或太少
采样时间不合理,间隔太长或太短
采样时间不合理,选择时间没有免疫学意义
没有兼顾整体,随意而不是随机采样等。
l
分析抗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高低
  离散度
  变化趋势(和上次结果相比)
  是否有规律性,如半衰期
  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度等
l
分析抗原水平
  野毒和疫苗毒
  整体水平
  离散度
  变化规律(看其流行情况)
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度等
l
药物敏感实验
  是否具有代表性
  是败血性还是局部感染还是肠道性
l
分离鉴定和生化特性鉴定
  是否具有代表性
  是原发还是继发还是伴发
  是败血性还是局部感染
l
设计相关性实验
  是否具有相关性
这些东西在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飞速发展。
l
分析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
7、免疫结果的实验室之外的分析
由于畜牧生产本身的特点以及实验室人员水平局限决定,这个不可能也不应该全由实验室完成,应该和技术服务和生产共同努力来做到,否则实验室监测就没有意义。
a.如果结果是抗体水平,则分析出以下东西
整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免疫水平
  抗体的消长规律
  抗体是否还具有保护力
  还可以保护多长时间
  如果要免疫,什么时机免疫合理
  如果免疫后测定的,则评估免疫是否成功
  是否存在野毒感染情况
  是否有传染病爆发的危险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b.如果结果是病原滴度,则分析出以下东西

是疫苗毒还是野毒感染
  是零星发生还是有爆发可能
  是潜伏、爆发还是预后
8、检测出结果后的工作
l
数据的整理记录
必须包括背景资料
l
统计分析

-----看得到的结果是否可以有代表性
------看得到的结果是否有某些规律
l
结果送达
必须就数据可能代表的趋势和养殖场相关人员沟通讨论,如果必要需要制定应对方案。
l
结果反馈和记录
例如按照诊断结果用药或者免疫后情况如何等。
l
评估和改正工作
看是否本次检测达到了效果。存在那些问题。如何改进。
成熟的实验室这些工作应该在占总时间80%以上。
9、反馈和评价
指根据实验结果采取措施后,必须得到结果。如果没有这一步就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做得好是坏,无法知道错误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就永远不会提高。
主要内容为:
l
用药后效果如何
  主要针对诊断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
------这个主要是追踪结果?
l
免疫后或者免疫调整后的结果
  主要针对的是免疫监测结果。
------这个主要是免疫改变后的后续实验和生产记录。
10、实验室人员要求
l
熟悉试验操作
     包括熟练的操作技能、系统化数据的能力、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l
熟悉生产和技术服务
     清楚各个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清楚正常的生产数据、生理指征,可以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清楚各种病的症状表现。
主动和生产和技术服务交流,不固步自封。

宁衡 于 2009-3-21 10:28 补充以下内容

谢谢啊,发在这里起码挣了5币,不枉我写的这么辛苦啊。:hehes:
发表于 2009-3-28 17: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我要好好学习一下,在我是一个好的学习资料
发表于 2009-3-28 18: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备20-60万
试剂30-50元/样
发表于 2009-3-30 1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楚各个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清楚正常的生产数据、生理指征,可以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清楚各种病的症状表现。
主动和生产和技术服务交流,不固步自封。
发表于 2009-3-31 08: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问题时,老板才知道这个重要性,就像得了场大病才知道要锻炼身体一样
发表于 2009-3-31 0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但是提的问题很多,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没说明白
发表于 2009-6-16 1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详细了,就看看怎么落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2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符合现在企业的实际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7 22: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写的好,很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1 23: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