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目标
1、功能
预期实现以下6个功能:
l
疫病的诊断:
特点在于可诊断无法用临床手段检测的以下疫病:
非典型病例;
寄生虫病;
营养代谢病。
对于养殖达到一定水平的,不可能发生急性、烈性传染病(蓝耳病是由于以前没有爆发又没有免疫的结果)。所以检测并不过于追求速度(这也是不做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原因)。
l
疫病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数据库建立:
建立本场疫病数据库,在积累足够资料后根据流行病学规律,
分析:
存在哪些病(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作分子生物学试验)
是否有传染病爆发的危险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是疫苗毒还是野毒感染
是零星发生还是有爆发可能
是潜伏、爆发还是预后
l
免疫程序评价和制定、分析:
峰值为多高
半衰期为多少
抗体还可以保护多长时间
如果要免疫,什么时机免疫合理
如果免疫后测定的,则评估免疫是否成功
通过免疫前后特定时间段抗体效价的分析,根据免疫学规律做免疫程序评价和制定。
l
药物的鉴定和科学使用:
单纯的药敏试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忽略许多东西,例如药厂实际考虑、体内过程,在现阶段的很多药敏实验实际是失败的。
l
设计实验
这有科研的因素在内,在印象中科研就是烧钱。可是如果做好设计,控制成本。实验也可以创造效益。体现在以下项目中:
相关性实验:例如测定,一些药物真的可以有疗效吗?例如,某药物增强免疫效果,如果不是像科研实验考虑诸多因素,而只是考虑实用指标,完全可以是有利可图的。
组方实验:最好不要用发病动物去实验药效,是非常奢侈的。
有效性判定:一些似乎很“先进的”的药物,真的有效吗?例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转染蛋白,理念很先进,我们也要尝试新东西,可是它们真的有效吗?
如果努力发掘,这方面的东西一定会有很多的。试验不一定要检测方法先进,科学的设计才最重要。
l
其它发展需求:
例如,配合畜牧学相关实验。像测定某营养因子的影响。
例如,可能的话,制定一揽子疫病控制计划或者说是经营顾问。
等等,随着实践的深入一定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2、企业实验室的目的和日常工作
目的:
l
解决疫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实验室工作本身具有的严谨性,如果和生产结合则使解决现在生产技术服务中的许多困惑成为可能。
l
提高生产效益(使实验室具备可评价性)
如果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动力。
工作思路:
l
把科学试验的严谨态度引入技术服务中
l
使实验室和生产结合,发挥作用
l
做企业实验室而不仅是实验室。(见原因4、5、6)
日常工作内容:
表1
日常工作内容
工作项目
| 占时间
| 方法和要求
| 参与调查研究、发现需求、设计试验、新的实验方法、需要考虑的新病
| 25%
| 交流、学习、查资料
| 实验操作
| 20%
| 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
| 结果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 25%
| 统计学、流行病学、药理学
| 系统记录
| 7.5%
| 管理学
| 追踪结果
| 7.5%
| 生产等
| 评价试验(免疫学试验还要追加试验)
| 15%
| 自评和他评
|
实验室所起的作用:
l
提供一个起点:给予信心和提示科学的解决问题
l
用标准化试验方法测定出数据,让数据说话。(也可能包括生产数据)。
实验室思路
1、现实的困惑
在生产和实际技术服务工作中,现阶段遇见许多困扰。
在诊断方面:
急性死亡而没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病例如何诊断?
只引起流产,我们真的可以从胎衣和流产胎儿看出是什么病引起的吗?
只引起拉稀或则消化不良的病,我们可以通过粪便形状或者肠道变化来判定是什么病吗?
两种病的病变几乎一样,比如新城疫和禽流感,如何判断?
没有病理变化和死亡、无症状、只是引起生产效益降低的隐形发病,如何判断发病与否?
只是根据个别死亡病例解剖结果的判断,可以多大程度上代表大群的真实情况?
在免疫上面:
如何确定要免疫那些病,不免疫哪些?
如何知道免疫已经产生了效果,是否足以保护疫病的侵袭?
如何知道它还可以保护多久?
是否一种病免疫影响了另外一种的免疫?
是否免疫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失败了?这些因素又是什么?在技术服务时我们会给别人分析,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服自己,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敢确定,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新”流行病方面:
如果一种“新”的病在慢慢的发生,我们如何知道?
这种情况发生于以下情况:
l
一种全新的病,开始流行。直到开始爆发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大群中存在这种病。例子就是刚过去不久的蓝耳病。
l
一种老病发生基因变异,毒力增强,或则获得了新的感染力。或则由于有抵抗的老动物淘汰。例子有禽流感和口蹄疫等,这些病有一定的长周期性。
这样养殖中,我们知道我们必然要被袭击,可不是道被什么、在什么时候,十分被动。由于这些“新”病没有得到免疫,所以一般情况下,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用药方面:
在用药方面,我们时时刻刻被养殖户的看似有理、实际上很错误的“试验”思路困扰:
比如同时用药,A药用了就好,B药不行,结论就是A优于B。
或者先用A药,死亡厉害,换了B药就不死亡了,则B药好。
上次这个症状用了B药治疗好的,这次就要用B药,结果不行则是药厂管理不好了、开始造假药了。
B药如果一直用着就可以维持,死亡不是很厉害,一停就不行则这个药还可以。
那些新药,比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转染蛋白,是不是要在我们发病的动物身上试验出疗效?
如果用A药不行,是否意味着这个药物就真的不好?
用B药动物好了,就意味它是好药?
药敏效果好就是好药?
实验室方面:
现在追求严谨的科研(或者说实验室)被看成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困扰的疫病控制的救星。
可是在实验室诊断中我们会遇见更多的困惑,几乎威胁到实验室的存在,实验室似乎成为病急了才会拜的神,出现了好些闲置的实验室(主要是细菌学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我们也很迷茫:
送来的几个死猪(鸡)代表的了全群情况吗?
按照我们的诊断,开的药到底治好了没有啊?
因为,一般试验人员对于生产很陌生,而且也没有追踪结果的动力,看上去很好,结果如何,只有用了的人自己心里有数,导致了试验可有可无。
造成的后果:
一个例子很有象征意义。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山东某集团工作,从事技术服务和一条龙养殖模式的推广工作。当时公司AA鸡收购价是3.6斤以上的鸡是4.1元/斤(分割出口),饲料价格是0.7元/斤,如果不发生大疫病的情况下,药费是0.6-1元/只—这意味着今天不可想象的6元/只以上利润,再乘以每年养殖批数5.3,而每个鸡只需要养殖户交5元押金,公司免费提供鸡苗、饲料、药物、常驻技术服务人员、定价按时及紧急回收。可以想见这对于苦于无致富门路的农民的吸引力有多大。困扰现阶段养殖企业(户)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都已经解决:
l
销售问题,可以高价全销
l
原料(饲料)、药物价格低
l
有完善的技术服务,定时技术员上门服务,重大问题专家(山东农大教授)解决。
l
资金问题,相对于可能利益,5元/只押金几乎可以忽略。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无法使人满意的。
在今天看来无法做到的高回收价、低成本情况下,养殖规模却在飞快的萎缩下去。公司必须要跨省放养合同鸡,由此带来的成本的提高、利润降低,不言而喻。再向后到2007年,就我了解公司所在地基本上养殖的是817等低质量鸡种,大肉食鸡几乎绝迹,结果是一件好事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实际情况是:养殖户如果做到2元/只的盈利就很不错了,其余的利润都被疫病夺走了,赔钱比例接近20-40%,最为危险的是10%的因为赔钱而不再养,如果有大的流行病时,比如2000年禽流感流行时,不再养殖比例接近20-30%。
为什么会这样?
2、分析
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会发现以下问题。
2.1 技术服务现状
对于技术服务人员来讲,他们工作中遇到下面的问题,所以很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a、学校里的知识必须需要实践的提高才有用,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而在实践中可参考的资料少,也很难遇见愿意倾囊相授的老师。
b、如何从研究型转向实践型:学会站在养殖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相关生产管理知识的积累,离开生产管理来谈疫病控制是不合理的。
c、工作态度的问题:对于工作的辛苦和受到的偏见,如何过的了自己这一关。
d、病例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所有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东西,因而服务水平就难快速、整体提高。
而且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服务手段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a、过于依赖经验来和解剖。
b、过于重视疫病本身,忽略其余。
2.2 兽药现状
兽药方面,我们实际上很难知道以下情况:
a、是否成分和含量和说明相符?简单的看标签取药是不可取的。
b、成分和含量是否稳定?
c、单成分药物是否可以解决问题?这也是养殖企业的无奈选择,可是明显单成分药物对重度感染效果不理想。
d、是否使用了一些有效但是有害的药物?
e、本身耐药性的产生
比如禁药和缓解症状药物,这是很多药厂可能采取的措施。
2.3 实验室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需要做检测的情况下,养殖企业(户)会选择大学或者一些畜牧站来做,因为这样似乎“很方便”。可是我也在江苏省农科院禽病研究室做过课题,也接待过来就诊的养殖户。觉得这样的实验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1、作为科研单位,其实都有自己比较繁重的科研任务,或则操作人员不了解生产实际。可能只简单出具结果,可是没有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2、难讲作为从偶尔的发病体检测而来的结果,不讲是马后炮的话,也很难讲能多大意义上代表养殖场真实情况。
3、没有背景资料的检测出来的结果,反而使养殖(企业)户无所适从、疲于奔命。
鉴于现阶段疫病高风险的存在,以及现阶段技术服务和实验室的不足,为了和传统的技术服务互为补充,如果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也应该做企业自己的实验室。因为它比技术服务严谨又克服克服传统实验室的缺点,为我们破解疫病危害提供有力武器。
2.4 企业实验室应用于生产需要克服以下问题,才可以真正发展。
a、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需要克服的是:
节约实验成本。
合理的实验设计。
科学的分析方法。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思路。
b、密切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
实验室建设不可以自我设限,要开阔思路。
实验室价值体现于生产中。如果不密切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结果是无法真正体现真相和实现价值的。
3、企业实验室工作和生产及技术服务的关系
一般来讲,可以将实验室检测划分到广义的技术服务范畴中去,但是也不可以看做简单补充。理论上讲,实验室是技术服务的探路者和发展方向。
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是其区别于传统实验室的地方。企业实验室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如果想要生存下去,都不可能绕过生产和技术服务。
因为以下几点:
a、实验的要求来源于生产和技术服务,疫病最后解决于生产管理之中。
就这个意义上讲,实验室服务于生产,而不是相反。
b、实验室的结果必须和生产和技术服务和实验室进行讨论,才可以发现深层含义。
c、实验室价值的体现于生产和技术服务对于结果的使用 。
d、实验室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生产和技术服务的反馈。
总的来讲,实验室的需要产生于生产实践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服务而存在,但是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完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东西。
4、企业实验室工作和传统技术服务的不同
相比于传统技术服务,实验室有以下优点:
a、标准化
在流程制作出来后,可以不受检测人主观影响,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而且便于操作和人员培训。
b、可累积性。
通过检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比如统计分析),可以更加真实的分析养殖群体的真实水平和疫病发展趋势。
c、实验手段更为多样化,而且不断前进之中。
这使实验室在技术服务上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可能。
5、企业实验室和常见实验室的不同
5.1 和科研性实验的区别
由于要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养殖企业实验室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产。
实验室建设方向、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利用都服务于生产。否则产生结果也没有意义。
它立足于对效益的追求:首先它是企业的实验室,必须要学会去创造效益。而不是程序化的去发现什么新东西。
这样就可以和科研型实验室分开。
5.2 和传统技术服务性实验的区别
相比于对外做技术服务的实验室也有很大区别。后者现多开展以下服务:疾病实验室诊断 ;疫病实验室诊断调查。
而我们需要的实验室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验室监测需要考虑更多
a、对生产过程中和疫病相关控制点更熟悉
b、更多考虑实验成本。
c、更多考虑实验后的东西。交流和反馈。
第二、实验室监测可以达到更多的目的
a、疫病的确诊。
b、疫病风险评估。
c、科学的用药。
d、制定免疫程序。
第三、实验室监测更重视和依赖数据的统计
而由于规模化猪场的重点从治疗转向防制,所以猪场的诊断,也不再是要求快,而是要求系统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猪场疫病大局的把握。收集的资料越详细、越系统、越真实,就越有效。
总之,相比于传统实验室,数据更可以实现真实价值。
6、关于实验室一些问题
第一、实验室不是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只是一个环节
在某科研单位的时候,一个解剖和接种实验,结果养殖户宁愿花费700元,在他们看来问题到“大地方”实验室必定可以解决,多花钱也无所谓,只要一劳永逸。
可是问题在于并不是多花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实验室并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科研实验室有动辄百万的检测设备,可问题依然在发生。
因为: a、疫病产生于生产中,靠生产管理中解决。
检测项目是生产所要求、结果在生产中检验、效果在生产中体现;
在免疫频繁的情况下,发病以慢性和非典型性、条件性致病为主,所以离开生产管理来谈疫病控制是不现实的。
b、科研有自己的方法和要求。
虽然和科研实验有区别,但是严谨和平常心是相同的。
应该努力节约,也不靠增加设备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可以牺牲科学性去得出结果。
——明显的例子就是送检样本要有统计学上的代表性。包括采样次数和时间间隔。一般想法就是当死亡几个动物,送去化验一下就希望解决所有问题。由于这种想法,见过很多带着动物长途去求诊的事情,其结果自然也不会好的。要科学性就不应该如此。
——观察一个趋势就要有完整的数据积累。
——控制一个病就要有一整套控制方法,不只是用药而已。
第二、把实验室工作和科研混淆
实验室工作人员以科研态度对待实验;其他人以化验来看待实验。实际科研中科研只是到得出结果就可以结题了,可单纯的一些数据对于企业毫无用处,要利用实验结果创造效益才是企业实验室建立的目的。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实验室之外。
得出实验结果只是完成了10-20%的工作。
第三、自我设限
企业实验室相比于科研实验室,有更多的压力、限制和干扰。但是却不可以自我迷失。
------只关心自己实验操作,而不去思考:为什么做、如何改、如何创造效益这些似乎不该由自己关心的事情。
------仅仅给出简单结果,不加分析,不和生产和技术服务人员讨论。
------不追踪实验结果,不设计后续实验。
------不关心试验成本。
------不去想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不去想如何提高。
实际情况是,相比于科研,企业实验室固然有资金人员资料不足等不足,但是它的最大优点在于:
-----和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有大量的实验需求而不需要费心去找研究课题。
-----可以追踪实验结果。
-----可以创造效益。
-----而且,就广东温氏等大型企业的实践结果来看,实验室是大型农牧企业必然要走的路子。
随着实验室建立、实验的进行,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出来、也会有许多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被摒弃,我相信这个工作有美好的前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