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如何塑造阳光心态[/font]
[font=宋体]序:财富在增加,感觉拥有的却在减少;楼宇越来越坚固,心灵却越来越脆弱;路越来越宽,胸怀却越来越窄……当物质不再匮乏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依旧阴霾一片?[/font]
[font=宋体]第一部分:道不尽的烦恼
(一)目标漂移
甲乙两人一同去看风景。甲率先说,我要比你早看到,于是他快走了一步。乙不甘示弱,便快走了两步。甲又快走了4步,乙则快走了8步。最后两人由看风景变成了赛跑。
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为了享受生命,而是为了获取“名利”,并且始终在同周围的人比较。我们不在乎自己的状态如何,而在乎别人的状态不能比自己更好。由于总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便产生了无尽的烦恼,被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摩擦与竞争中去了。
(二)无止境的欲望
一个案例是这样设计的:智者问牧羊人:“你为什么要放羊?”牧羊人回答:“为了攒钱娶媳妇。”智者又问:“娶媳妇干什么?”牧羊人回答:“生孩子放羊。”这个案例嘲笑牧羊人没有远大的志向,认为他应该有雄心壮志,力争拥有牧场、羊群,做庄园主。本来这个牧羊人很知足,在外界的诱导下他开始为拥有牧场和做庄园主努力了。但是没有足够的牧场,他只能放羊娶媳妇生小孩,这等于让他处于饥饿状态又不让他吃饱,激发了他的欲望又不能满足他,他从此就无法感觉幸福了。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无限的欲望,欲壑难填的人只有郁闷。
(三)竞争导致心态糟糕
参与竞争等于给自己加压。人就像是弹簧,有压力就会反弹,压力越大反弹越强,但是压力过大则会被压垮。适度竞争可以使人产生活力,但过度竞争则会使人身心疲惫。[/font]
[font=宋体]人类社会引入了太多的动物法则:狼道、刺猬道、狐狸道、老鼠道、蚂蚁道。人们在向动物学习,引入森林规则、末位淘汰、弱肉强食,而人性法却正在减少。[/font]
[font=宋体]畸形的竞争破坏了和谐文化,更主要的是破坏了人的心智模式。有人质疑过去那种“一帮一,一对红”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因为别人进步难免会使自己落后而遭淘汰,结果内外皆是对手,处在人群中彼此相互戒备,置身于团队中相互不团结,终日惶恐不安。
(四)物质日益丰富,心灵日益沙漠化
西方的竞争文化在中国促进了GDP的提高,却导致了我们幸福感的下降。由于生活目标的迷失,很多人的心灵正走向沙漠。人们对衣食住行缺乏兴趣,甚至对吃喝玩乐都提不起精神,把每天必须参加的高档饭局定义成“应酬(愁)”,等于牺牲了心灵幸福去换取GDP。[/font]
[font=宋体]第二部分:创造幸福之旅——阳光心态[/font]
[font=宋体]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喜悦、乐观向上、愉快、生机勃勃、沉着冷静,是一种精神优势和无形的力量。它会激发出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产生内聚力,创造和谐。[/font]
[font=宋体]在阳光心态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达到马斯洛关于健康心理的要求: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关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发泄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发挥个性;不违背社会规范而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font]
[font=宋体] 阳光心态也可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七方面标准:智力正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心境良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正常;主动适应并改造环境;人格健全统一;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font]
[font=宋体] 人的最高追求是快乐与幸福,人为了快乐与幸福而去获得财富与权力。但是人在获得权力和财富的过程中不一定快乐,获得权力与财富以后也可能没有快乐和幸福。如果通过获得阳光心态先让自己快乐和幸福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求得财富和权力,这就具备了超脱的态度,也使人多了一条通往快乐和幸福的路径。[/font]
[font=宋体] 老子说:“知足者富。”不知足可以使人进步,知足可以使人获得幸福感。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会永远不知足,也就不会获得幸福感。如果一个人不豁达客观,就会有无数的烦恼,而且会导致健康出问题,形成肉体和精神的不良循环。
姜尚说:“以铒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你用诱饵钓别人,别人也用诱饵钓你。你在钓谁?谁在钓你?一个人既要吃到诱饵,又不能使诱饵吊死,所以必须想开点、看淡点,“淡泊然后求之”。
(二)成功学+阿Q精神
成功学激发了人的潜能开发,人们不断追求进步,获取名利。但是进步了的人们并没有增加幸福感,反而在无休止的向上比较中总是感到不满意,因为总有人比自己更强,奋斗的目标总在提升。如何让自己在进步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方法就是对现状满意和向下比较,即采取阿Q精神,然后再实现“满意现状,努力进取”。满意现状是阿Q精神,努力进取是成功学原理。
(三)入世+老庄
入世就是“争”。努力获取名利,会因为争而导致心情不好。所以为了获得好心情,索性不争。老庄哲学说:“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于之争。”不争可以获得好心情,但是难以获得生活资料,所以还要争,由此导致悖论。解决的路径就是“带着好心情去争”。“先生存,后发展”。先解决生存基本问题,当生存不成问题以后,就不必太在意名利。天地之大你只需要一张床,山珍海味你只有一个肚子,椅子无数你只有一个屁股。如果心情糟糕的话,再好的东西也吃不下去,再好的床也睡不着觉,再好的椅子也坐不安稳。[/font]
[font=宋体]第三部分:阳光心态的十大原理
(一)中性理论
事情是中性的,它本身没有大小、好坏、对错之分。这种思考方式只可用来调整自己对已经发生了的、不可改变的事情的态度。
(二)谷底理论
如果已经到谷底了,接下来就不会反弹了。已经很坏了,就不会再坏了。
(三)电梯理论
电梯能上也能下,不会只上不下。把自己定义在电梯,就可以做到能上也能下。
(四)砖块理论
一个人就是一块砖。加入了一个组织,就是参与了一面墙的构建,上挤下压是正常的,要想到自己也在压别人。
(五)罗汉理论
在佛的组织里,最底层的第800个罗汉为什么仍处于好心情状态?他为什么不跳槽?原因是他认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虽然自己地位很低,但是绝对能量不低,因而自信稳定。
(六)游戏工作
唱卡拉OK的人的心态可以分成三种,工作着人的心态也可以分成3种,那就是:高兴、不高兴、没有感觉。外部看起来都是手脚和嘴在动作,而心态却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把工作当成游戏,只是要认真游戏而已。
(七)猴子爬树
往上看全是屁股,往上看全是笑脸。往下看可以实现对现状满意而获得好心情。但是满意不等于满足,往上看会产生进步的动力。
(八)妥协理论
宁折不弯则很容易被折断,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压力大了要学会弯曲,等待再次挺直的时机。
(九)操之在我
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可以被推动,不能被伤害。
(十)活在当下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握现在,享受过程;快乐工作,接受结果。
[/fon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