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国际饲料分类体系
根据美国学者Harris(1963)的分类方法,依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八大类。八大类饲料的编码形式及划分依据为:
1.粗饲料(1-00-000)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上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类、秸秆类、农副产品类以及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
为18%以上的糟渣类、树叶类等。
2.青绿饲料(2-00-000) 指自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一类饲料,包括牧草类、叶菜类、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水草类等。不考虑折干后粗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
3.青贮饲料(3-00-000) 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制成的青贮及加有适量糠麸类或其它添加物的青贮饲料,包括水分含量在45%~55%的半干青贮。
4.能量饲料(4-00-000)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的含量在20%以下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谷实类、糠麸类、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油脂、草籽树实类等。
5.蛋白质饲料(5-00-000) 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等。
6.矿物质饲料(6-00-000) 包括工业合成的或天然的单一矿物质饲料,多种矿物质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加有载体或稀释剂的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
7.维生素饲料(7-00-000) 指人工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项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8.添加剂(8-00-000) 指各种用于强化饲养效果,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及其配制产品。如各种抗生素、抗氧化剂、防霉剂、黏结剂、着色剂、增味剂以及保健与代谢调节药物等。
第二节 我国饲料分类体系
我国饲料分类方法是将我国传统饲料分类法与国际饲料分类原则相结合而提出的。具体分类和编码方法为:首先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将饲料分成8大类(表1-1),然后结合我国传统分类习惯分为16亚类(表1-2)。对每一类饲料冠以相应的中国饲料编码(CFN,Feeds number of China),共7位数,模式为0-00-0000,其首位数1~8分别对应国际饲料分类的8大类饲料,第2、3位数安排01~16亚类饲料,第4~7位数为饲料顺序号。这样在划分饲料种类上更清楚明确。用户既可以根据饲料分类原则判断饲料性质,又可以根据传统习惯,从亚类中检索出饲料的资源属性,是对国际饲料分类编码系统的重要补充。
表1-1中国饲料分类依据
序号 饲料种类 划分依据(%)
自然水分含量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 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
1 粗饲料 <45 ≧18
2 青绿饲料 ≧45
3 青贮饲料 ≧45
4 能量饲料 <45 <18 <20
5 蛋白质饲料 <45 <18 ≧20
6 矿物质饲料
7 维生素饲料
8 添加剂
表1-2 中国现行饲料分类编码
亚类序号 饲料种类 前三位编码的可能形式 分类依据条件
01 青绿植物类 2-01 自然水分含量
02 树叶类 1-02、2-02、5-02、4-02 水、纤维、蛋白质
03 青贮饲料类 3-03 水、加工方法
04 根茎瓜果类 2-04、4-04 水、纤维、蛋白质
05 干草类 1-05、4-05、5-05 水、纤维、蛋白质
06 农副产品类 1-06、4-06、5-06 水、纤维
07 谷实类 4-07 水、纤维、蛋白质
08 糠麸类 4-08、1-08 水、纤维、蛋白质
09 豆类 5-09、4-09 水、纤维、蛋白质
10 饼粕类 1-10、4-10、1-10 水、纤维、蛋白质
11 糟渣类 1-11、4-11、5-11 纤维、蛋白质
12 草籽树实类 1-12、4-12、5-12 水、纤维、蛋白质
13 动物性饲料类 4-13、5-13、6-13 来源
14 矿物质饲料类 6-14 来源、性质
15 维生素饲料类 7-15 来源、性质
16 添加剂及其它 8-16 性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