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73|回复: 1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17: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是2%,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50%。在我国,同期几个大城市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20%~70%。20世纪80年代,有60%以上的乳牛都感染有隐性乳房炎,有30%~50%的乳区感染有隐性乳房炎。据王应安等调查,青海某奶牛场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54.08%和25.89 %。林志权等调查,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61.03%和31.70%,孙福先等,单志贵,萧乾庆等,杨章平等和李国江等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分别为85.7%、81.3%、51.3%、54.1%、46.4%,杨勇调查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70.39 %和38.49 %。双金等1998年对内蒙古大黑河奶牛场泌乳牛283头次1078个乳区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的乳头患病率和乳区患病率分别为 61.84%和 32.28%。上述情况表明,近年来奶牛隐性乳房炎呈上升趋势。
    2 隐性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生产性能的下降、替代品费用的增加、奶的丢弃、药费的开支、兽医和劳动力的费用等,而生产性能的下降是引起巨大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牛群中,大多数乳房炎(90%)是隐性型,因此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是隐性乳房炎,其损失占每头泌乳母牛每年总生产能力的10%~11%。20世纪90年代,美国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头牛每年约185美元。美国现有乳牛950万头,每年损失约10.8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的牛奶损失达30万吨。
   3 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隐性乳房炎在牛奶或乳房的外观上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但牛奶产量下降,细菌出现在牛奶中,乳成份被改变等。这种病在高产母牛中更为普遍。
    3.1 生物性因素
    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为主要病原菌和次要病原菌两类。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大肠杆菌类、环境来源的肠道球菌等。次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无乳链球菌不同于其它生物体,它唯一的栖息地是乳房,乳房炎包含的所有其它生物体都存在于环境中。
    3.2 其他因素
    3.2.1 饲养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运动场凹凸不平,积水泥泞,长期不清理,牛舍地面和排尿沟内粪便及污物堆积,使牛乳房污染严重。
   3.2.2 挤奶员的素质不高,如手工挤奶方法不挡,挤奶前不擦洗乳房或擦乳房的水中无任何消毒剂,每次挤奶时乳汁未挤净,挤奶后不用消毒液浸乳头,一块抹布擦洗很多牛,且用于擦洗手臂上的牛粪。
    3.2.3 不能正确使用挤奶器或对挤奶系统没有进行很好的保养,牛棚真空泵调节器不清洁,挤奶器上的橡皮管未经常更换,使挤奶器不能正常工作。清洗挤奶器不加任何消毒剂。
    4 隐性乳房炎的监测诊断
    由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所以重在整体监测诊断。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 p H值检查和乳汁导电性检查。另外,还有一些新研究或正在研究中的生物学检查以及微量元素检查方法。
  4.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
   乳房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类炎性变化。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较常见的有27种,其中细菌14种,霉形体 2种,真菌和病毒7种。如果能检出乳汁中有病原微生物就可大致诊断出隐性乳房炎,但是对于非特异性隐性乳房炎,乳房和乳汁不但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而且乳汁中也检不出病原菌。而有些病原菌虽经常存在于乳房内,但不一定引起发病。因此根据乳汁中有无病原菌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并不可靠,只可以根据检出的病原菌的种类、数量大致作出判断。
  4.2 乳汁细胞学检查
   根据乳汁中体细胞数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常用的有乳中体细胞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
  4.2.1 乳中体细胞直接计数法
  Little和Plas-trige发明了直接显微镜计数法 ( DMSCC)。他们认为每毫升乳汁中细胞数超过50万定为乳房炎。有人认为超过 25万即可定为乳房炎。但是,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根据试验提出在治疗乳房炎判定疗效时,每毫升乳汁中细胞数降至100万以下就可定为正常,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白细胞分类记数的刻度管检验法,这是一种根据噬中性分叶核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多少来判定乳房炎的方法。如果噬中性分叶核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2%~20%就定为可疑,20%以上定为乳房炎。另外,国外已研制的体细胞自动记数仪,已在乳汁检测中得到应用。
  4.2.2 乳汁体细胞间接计数法
  CMT( California Mastitis Test,加州乳房炎测试法,在CMT试液的作用下,乳汁细胞中的脂类物质发生乳化,乳汁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的DNA发生沉淀或凝块,根据其量的多少来间接判定乳中细胞数的多少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法及其衍生的 WMT( Wisonsin MastitisTest)法、MMT( Michigan Mastitis Test)法、日本的PL 法、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出的 LMT( Lanzhou Mastitis Test)法、北京农业大学以普通洗衣粉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乳房炎简易诊断液。另外,东北农学院潘军等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加以指示剂制成改进CMT试液。这种方法使凝聚反应易于判定,同时可检出酸度高的乳汁来。欧阳五庆等(1995)在现有各种诊断方法的比较试验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不同新合成的国产表面活性剂组成多种配方进行筛选,选定了 SMT—Ⅰ,SMT—Ⅱ,SMT—Ⅲ三种隐性乳房炎诊断液。试验结果表明SMT系列诊断液反应敏感,尤其是SMT—Ⅰ试液,只需5秒即可显示结果。过氧化氢酶法就是通过检测乳中白细胞的过氧化氢酶,来推断白细胞的含量。
  4.3 乳汁p H检验法
   4.3.1 麝香草酚兰检验法 (BTB法) 乳房炎发生时,乳汁中的pH值上升,通过测定乳汁pH值便可以达到判定目的。在检验pH值的方法中,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常用的是BTB法。BTB法有两种操作方法即试管法和玻片法。
    4.3.2试纸法 Joshis V等报道了用奶牛乳房炎试纸进行隐性乳房炎现场诊断。现在这一方法已在美、德、法等多个国家作为检测和控制隐性乳房炎的主要措施,受到牛场主的很大重视。在国内,王林安等在1985年研制出奶牛乳房炎试纸并在我国养牛业中应用。日本早已研制出 BPB滤纸片诊断乳房炎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把乳汁中的乳清分离出来作为检查病样。张蔓茹等对BPB法进行改进,探讨了全乳加醋酸和全乳不加醋酸处理的 BPB滤纸片快速诊断法。结果表明,全乳 BPB诊断法的准确性可靠而且灵敏性较高。
    4.4 乳汁导电性检查法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导电性增强的原理来检测隐性乳房炎,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走向实用化。日本首先生产出便携式的袖珍电子诊断仪。1983年,山西农业大学郝庆铭教授推出同类产品SX—I型乳牛乳房炎诊断仪。这种仪器不但能区分健康乳、可疑乳、隐性乳房炎轻度感染乳、中度乳、重度乳等五类乳汁,还可初步测定出乳汁的营养成分。随之,他又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ZRD(以前称CN)型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这种仪器除了能区分上述五类乳外,对健康乳还能区分为最佳健康乳、一般健康乳和次健康乳,它体积小,重量轻,可在牛棚旁进行测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制出的XND—A型奶检仪,是以导电极为传感器的便携式奶检仪,它体积小,能快速、综合的检出掺假奶、酸败乳和乳房炎乳。
  4.5 其他新研究出或正在研究的诊断方法
    4.5.1 乳清电泳诊断法 西南农业大学宋宣明、北京农业大学艾晓杰等在1990年设计出用牛乳清电泳的变化来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为直观、准确。
    4.5.2 酶检验法 近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酶类在隐性乳房炎的病理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黄权利等根据研究认为 LDH在隐性乳房炎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诊断隐性乳房炎和乳腺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乳腺呈现不同的酶象变化,这些都为间接诊断隐性乳房炎、判断有关乳腺组织损害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关研究表明,乳中过氧化物酶系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抗菌酶系。祁克宗等试验证明隐性乳房炎中的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正常乳,这也为诊断牛隐性乳房炎提供了一些科学资料。在国外,Ball等研究了用(下转第10页)(上接第8页)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 NAGase)检验用于检测隐性乳房炎的可能性。
    4.5.3 被毛微量元素检测法 目前,国内外利用检测人、动物毛发微量元素来诊断疾病的报道很多,但关于牛毛中微量元素与隐性乳房炎关系的报道很少见。所以人们有待能够研究出一种更为经济、简便的“牛毛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方法。
    5 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对于易感染性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制定一个合理的防御措施,严格执行,长期坚持,才能使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乳业发达国家早已采取了这种措施,一些规模化的奶牛场现在也采用了这种措施,在控制隐性乳房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5 .1 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措施预防
  5.1.1 挤奶卫生 母牛要整体清洁,尤其是乳房要清洁、干燥。乳头在套上挤奶杯前,用水冲洗,用干净毛巾清洁和擦干。
  5.1.2 乳头浸浴 在每次挤奶后进行,浸液的量不要多,但要能浸没整个乳头。
  5.1.3 干奶期预防 泌乳期末,每头母牛的所有乳区都要注入抗生素。药液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5.1.4 加强犊牛、后备牛的培育,淘汰慢性乳房炎病牛 这些病牛不仅奶产量低、经济利用价值低,而且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感染源。
   5.1.5 保护牛群的“封闭”状态 避免因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感染源。
  5.1.6 定期评价挤奶机的性能 虽然挤奶机的影响大约只占乳房炎问题的5%,但仍要保持挤奶机的真空稳定性和正常的脉动频率,不要因此而损害乳头管的防护机能。要保持挤奶杯的清洁,及时更换易损坏的挤奶杯“衬里”,因为它容易“滑脱”而造成感染。
   5.1.7 定期进行牛奶 SCC(体细胞计数)检查 根据细胞数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应使奶业生产者知道,传染性病原菌、奶的体细胞数和奶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预防隐性乳房炎的重要性。
   5.1.8 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青绿、青贮料饲喂量 改善畜舍环境,使畜舍通风良好,在乳房炎高发季节定期进行消毒。牛床、垫草及时清扫更换,挤奶器具定时清洗消毒。保持牛体卫生。
   5.2 药物预防
   5.2.1 内服盐酸左旋咪唑 在泌乳期按每千克体重 7.5毫克内服一次,分娩前 1个月内服,效果比较好,同时盐酸左旋咪唑为驱虫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牛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如谢仲强(2001)用该药对西宁奶牛场二分场43头荷斯坦(中国)泌乳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的防治试验,结果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由投药前的83.7 %下降为5.8 %,防治效果明显。
   5.2.2 补充亚硒酸钠或 维生素E 每头奶牛每天补硒2毫克,或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0.74毫克维生素E,都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尤其在缺硒地区。
   5.2.3 用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 王秋芳等用中草药组方对患隐性乳房炎的泌乳期的黑白花奶牛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患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隐性乳房炎显著好转,有效率达83%。木村直美由复方黄连组方 (黄连+蜂胶 +乳香、没药 )和复方大青叶组方(大青叶+五倍子+乳香、没药)制成的中药乳头药浴剂,经63例252个乳区的临床试验证明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5.3 接种乳房炎疫苗
   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的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 1次在牛干奶时注射1针,30天后注射第2针,并于产后72小时时内再注射第3针。能有效地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和兴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9 18: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全面,值得读一读。

点评

www.91mh.cc/comic/12835/ 斗罗大陆漫画  发表于 2014-2-26 22:5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3 17: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