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6|回复: 2

科学认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若干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7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业内专家认为,食品添加剂和万物一样是没有生命的,是由有生命有思维的人类来操纵的。只要人的普遍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有效到位,食品添加剂完全可以与人类和平共处。看了本报的这篇报道,人们也许不再会谈添加剂而"色变".--编者
  早上6时40分, 北京的天还黑蒙蒙的。陈女士和往常一样,站在天通苑西三区的大门口,等待单位的班车。她每天都能看到一辆三轮车停在路边,围了不少人。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好奇,过去问:"你们在买什么呀?"
   "牛奶。小汤山自己家养的奶牛,2元一斤,没有添加剂。绝对营养放心!"卖奶的人说。
  几天之后,她终于也买了一次。这种直接挤出来的牛奶没有超市卖的牛奶那么白,喝起来也并不那么香甜,甚至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但是,这种原味的牛奶反而征服了她。"我也打算买了,因为这种牛奶不光新鲜,还没有那么多添加剂。"
  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冲击了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深远上来看,使大众对于天天吃进肚子的添加剂有了更多的警惕甚至反感。
  食品添加剂行业,这个伴随现代食品科技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粉末、液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中国的食品产业,进入中国人的胃
   "这一元的烤肠是肉吗?"在北京某个路口的售货亭,记者问摊主。"当然是了,不信你买一根尝尝,香着呢!"摊主肯定地回答。他脚下的箱子里放了半箱香肠,而这种香肠的肠衣上没有任何文字。
  拨打一家"一元烤肠"连锁经营的加盟电话,记者被告知"交300元,我提供你一个架子,一口平底锅,还有香肠。一箱肠70元,每箱130根。"每根香肠成本不到5角,为何闻起来肉香浓郁?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劣质火腿肠背后的黑幕:市面上的火腿肠,里边能有50%的肉就不错了,其余的可以填充大豆蛋白,再用香精把肉香补回来;将猪肺、谷阮粉等廉价的蛋白原料用在火腿肠里,以应付国家标准规定的蛋白含量;有些是病死猪肉加工而成,为了掩盖腐败,加入大量防腐剂---异抗坏血酸钠。
  北京新发地,不仅是北方最大的蔬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也是全国规模较大的添加剂市场之一。在市场里,随处可见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各种商店,小的几十平方米,大到上千平方米。防腐剂、保鲜剂、漂白剂等各种添加剂应有尽有。
   "要想做出的拉面筋道一些,有没有办法?""加拉面精。""听说炸油条有种蓬松剂?""是油条精,2元钱一包,能用40公斤面,加了之后,油条看着蓬松,而且闻着香,不像原来的明矾,闻着好大的碱味。"某家店铺的销售人员热心地回答。
  在一家专门销售香精的商店里,整齐地摆放着一袋袋香精,除了各种动植物口味的香精例如牛肉粉香精、苹果香精,让人惊叹的是竟然还有新奇士橙香精、新奥尔良烤翅鸡肉香精这么"专业"的味道。
  据介绍,只要将香精加水以1∶100至2∶100的比例调配,再加上一些糖就可以配制出各种口味的"果汁"了,如果要存放,则必须加防腐剂和稳定剂,否则容易变质及沉淀。据记者了解,各种食品添加剂包装多为500克左右,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用其制作食品、饮料,成本十分低廉。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2.4万亿元,而食品添加剂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00多亿元。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粉末、液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中国的食品产业,进入中国人的胃。
  ■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2148种,且不断有新的增补品种加入。按照食品添加剂所起作用的不同,我国将食品添加剂划分为22大类。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凡是经过工业加工过的食品绝大多数都使用添加剂。"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齐庆中表示。
  南阳理工学院侯振建教授认为,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正面宣传的较少,丑化食品添加剂的较多,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多误解。事实上,若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权衡的话,会发现九分是利,一分是弊。添加剂在加工食品的保鲜防腐、增色增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万种以上的食品供消费者选择。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以方便面等多油食品为例,若无抗氧化剂,夏天时,食品在10天左右即会酸败变质,无法放到超市货架上作为商品来流通。"
  食品的色、香、味、形、体态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而食品加工后会出现褪色、变色、风味和质地的改变。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香料、乳化剂和增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要。
  侯振建教授表示,添加剂还能满足保健或其他特殊需要人群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木糖醇或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对于缺碘地区,供给加碘食盐,可防止当地居民的缺碘性甲状腺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远离食品添加剂,就是远离现代食品工业。"齐庆中说。
  ■目前国内所面临的添加剂危害问题源自某些食品生产企业对添加剂的滥用
  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超标使用,被不法分子滥用。
  齐庆中说:"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程序都非常严格,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是有科学依据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食品企业大量应用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需要对食品添加剂做毒理实验,以确定使用量。"
  2008年11月4日,广东省质监局副局长任小铁在作客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时对市民表示,消费者无须谈添加剂色变,其实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但关键是其使用量必须控制在限量值以下。
  三聚氰胺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被发现后,不少厂商在产品上打出广告,宣传"无添加剂"、"不含防腐剂".针对这种现象,任小铁表示,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长途配送也要求必须有保鲜剂。
  他举例指出,亚硝酸盐是有害物质,但其毒性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同时具有防腐作用,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中毒,因此被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它是肉制品的护色剂和发色剂。国家标准规定,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使用量不得超过30mg/kg,而德国的标准比我国还要宽松。
  北京农学院食品系博士成黎认为,目前国内所面临的添加剂危害问题源自食品生产企业对添加剂的滥用。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使用工业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中,二是大量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前者,由于工业原料毒性强,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后者的危害在于,任何成分食用过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例如,食糖、食盐、饮水过量都会对人体有危害。学术界有句话"剂量决定危害",这句话用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非常贴切。
  ■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及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和条例是当务之急
  既然无法避开食品添加剂,那么如何与之和平相处?
  范志红副教授认为,如果消费者一味追求食品的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特性。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
  范志红表示,如果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成黎博士认为:"这需要广大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政府、教育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作为消费者,应该正确地认识食品添加剂,在选取食品时,认读食品包装标识,尽量选取加工工艺简单、添加剂少的食品。如果可能,也尽量减少食用加工食品的比例,自己准备食物。在自己烹饪食物时,也要选择尽量简单的方法。俗话说,粗茶淡饭保平安。"
  成黎认为,食品企业、政府及教育机构应该加大食品安全控制,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及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和条例,做到严格监督、严格控制。同时,给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必要的培训和信息。尤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如果能够不断地强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良心标准,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控制添加剂的使用,并且通过研发,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来减少一些添加剂的使用,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另外,食品企业还应该在食品包装上,对食品原料、成分、保质期等产品信息明确标示,给广大消费者以充分的产品信息和知识。这样,有助于消费者得到充足的产品知情权,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an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12 17: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正确认识添加剂
规范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我们的生活才会避免那些个坏处! 2# 郴城农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19 16: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