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病防治
养猪场免疫程序的设计与调整
免疫程序是指动物出生后,接种各种疫苗的时间、次数和顺序
1、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
1.1 经常发生的病毒性疾病
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口蹄疫等
1.2 部分特殊的细菌病:
1.2.1 发病日龄小,需要母源抗体的保护:如仔猪大肠杆菌病
1.2.2 发病后治疗效果不理想:如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红痢。
1.2.3 药物治疗成本高:如喘气病
1.2.4 生产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 耐药性,抗生素使用效果不理想:如猪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
2、感染背景
把已经感染且难以根除、危害较大、难以治疗的动物疫病纳入免疫程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猪场动物疫病种类会越来越多,除非采取全群扑杀等强制措施,否则很难通过免疫接种的措施实施根除。但是大部分疫病是不便采取扑杀措施的,而是依靠免疫接种以控制临床发病。
感染背景的调查应该合理的采样(如血液、器官组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不同病的病原的感染特性不一样,因此不同的病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感染背景的 调查。
3.1 不同疾病的发病和免疫特点不一致
3.2 重点要考虑各种疾病的发病日龄
3.3 一般考虑在发病高峰的日龄阶段的前1-2周免疫
3.4 发病日龄小的疾病要实施母体免疫:
3.5 各种年龄阶段都要发的疾病要考虑终生免疫
5、抗体水平
5.1 确定不同年龄阶段抑制发病抗体水平
5.2 通过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确定最佳的首免时间
5.3 通过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确定再次免疫的时间和次数
5.4 抗体水平的突然上升一般表明最近有野毒的感染
5.5 抗体水平一般难以估计,疫苗说明书上说的免疫期一般是指免疫力(如保护性抗体水平)的维持时间
疫苗一般有活苗、死苗、单价苗、多价苗、联苗、基因工程苗等多种类型,
不同疫苗的免疫期、免疫途径、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种类都不一样
活苗一般是减毒苗,可在体内繁殖,接种剂量小、产生免疫应答力快、免疫途径广泛,但是存在毒力返强、宿主特异性发生改变、与野毒发生重组而出现抗原变异株、免疫后一定时间内也排毒等潜在的危险。
对于一些血清型或抗原性复杂的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等可选用地方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基础或加强免疫
7、疫苗间的干扰
同时免疫接种两种或多种弱毒苗往往会产生干扰现象。这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两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
二是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
如就FMD,HC、PRRS而言, FMD和HC可同时分开免疫,但是PRRS应间隔7天以上免疫。
10.2 祖代和父母代免疫程序复杂,既要考虑繁殖障碍;又要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
11、生物安全建设水平
搞好生物安全措施建设,减少动物感染疾病和疾病在动物群中传播的机会,增强动物体的非特异免疫力,保障动物对正常的免疫接种产生免疫力
各重点猪病免疫要点
(二)、免疫效果的评估
1、普通流行病学调查
2、体液免疫力的测定
不同的疾病检测方法不同, 综合而言, ELISA较好.
3、细胞免疫力的测定
1.1、疫苗质量
2.2、疫苗稀释的差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