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12|回复: 8

关于无名高热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2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博您好!近期我们这无名高热疫情较重,我们应如何应对?请博士指教,谢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文峰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6 08: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好的,是自家疫苗,要严格制作哦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如果周围有疫情发生,对未发病猪群应采取那些措施预防?谢谢博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崔若伟 + 19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6 14: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发生疫情的死猪做自家苗预防,有效
发表于 2009-3-6 21: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意见不敢苟同,我曾见过有猪场用别的猪场的自家苗,结果造成大面积发病。
发表于 2009-3-10 05: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量有点大!注意控制!
发表于 2009-3-15 14: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得的文件资料:楼主参考一下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的病猪;

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空气对流来加快水分蒸发和散热;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注意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

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疫苗接种;

定期驱虫,蛔虫、鞭虫等寄生虫可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一旦该病在猪场发生,应立即隔离等措施,同时在饮水和饲料中投药,并对病猪采取对症治疗,针对细菌和支原体等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避免二次感染带来更大损失。
发表于 2009-3-15 1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点临床体会:
1、高热病农业部兽医局把它定义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我认为猪瘟病毒在猪“高热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重要的协同作用。
2、猪瘟免疫到位的猪场,发生“高热病”的概率低、病状轻、死亡率低。
3、比较一致的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40.5-41.50C,耳、胸腹部及四肢下端皮肤变红或发绀,比较一致的病理变化是肺和淋巴结的严重病变。
4、治疗有两条思路:增强免疫机制;使用中草药
5、增强免疫机制:黄芪多糖、维生素c、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转移因子等。
6、 对重症病例,还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调节电解质平衡,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对治疗本病有积极作用。
7、退热药物尽量使用柴胡等中药制剂,确实要用氨基比林等西药退热时,要严格控制剂量(2-6毫升/次·头),体温降至400C以下即停用。
8、猪瘟一定要防好。
9、容易复发,所以要坚持连续用药,待病猪恢复正常并稳定三天后再停药。
10、保证药物成份确实可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暮雨撒江天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15 15: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北农公司手册上的资料:
3.1 做好猪场免疫预防
3.1.1 制定严格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病的预防工作。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3.1.2 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选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以减少免疫接种产生的应激与免疫失败的干扰。
3.1.3 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3.1.4 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接种疫苗前三天后四天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同时要求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1.5 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免疫。
3.2 全方位的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消毒工作
3.2.1 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杀疫区,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防止疫情扩散。
3.2.2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把好检疫关。人们常说:抓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源猪,从根本上减少传染源。
3.2.3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由于有些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广谱、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用复方戊二醛溶液1:800倍稀释进行环境、器具和空气消毒,同时防止人员串栏。饮水消毒按1:3000倍稀释。疫病暴发时,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降低稀释倍数,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2次严格消毒,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或选用最新研制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粉1:400倍稀释,利用强氧化性及高酸性,对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产生强大的破坏作用。
3.3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药物保健,减少易感动物
3.3.1 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猪场在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应注意保温,并保持猪舍干燥,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氨气浓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3.2. 保证饲料质量,提高猪体的抵抗力。营养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成活率、产仔率及生长速度。因此要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3.3.3 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预防
3.3.3.1 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众所周知,体内外寄生虫能够吸收猪体营养,传播疾病,降低猪群的抵抗力,成为威胁畜禽养殖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此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定期进行猪场杀虫灭鼠工作,加强猪群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经济损失。目前规模养殖场一般采用“四加一” 驱虫模式,可选用 伊维菌素、芬苯达唑、莫西菌素等驱虫药进行定期驱虫。
3.3.3.2 加强药物保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免疫抵抗力。根据猪场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从母猪到生长猪进行系统的药物保健。①怀孕和哺乳母猪。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切断母猪到仔猪的垂直感染。可选的用药方案,氟苯尼考500ppm加支原净150ppm或金霉素300ppm。②保育仔猪和小猪群。仔猪断乳前后1-2周,保育出栏前后的各1周(8周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辅助性药物,有利于切断小猪群中个体之间疾病的水平传播。也可选用氟苯尼考500ppm加利高霉素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促进生长。③生长育肥猪群。在呼吸道疾病多发12-13周龄和17-18周龄,可选用氟苯尼考400ppm和泰乐菌素1000ppm交替使用。④同时在饲料中可添加抗应激药物和免疫增强剂 ,如黄芪多糖、盐酸左旋咪唑可溶性粉,尽量减少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⑤饮水及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止继发感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3 14: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