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三夫行

[饲料] 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是误区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1 1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模才能出政绩,有了政绩才能往上爬,这就是现在的官场,养殖排污需要与周围的环境承受能力相匹配,但是很少有人把这个当成发展养殖的准则,结果是井水不能喝了,塘里面鱼不能养了,地里面只长苗不结谷
说法很有见地,但并不见得会被采纳,养殖业到了现在是需要政府引导的时候了,如果当官的迷失了良心,政府蒙蔽了眼睛,养殖业的前景令人担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3-11 1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自己适合的品种、饲养模式才是最有效的,美国的养殖模式难道就是最好的么?就种猪而言,目前大多数认为美系猪体型好,肌肉发达等,但只看外表而忽略本质,不是选择健美冠军或模特,又何必看其表观现象呢?真正利用的是其繁殖性能好或料肉比低等优势。记得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小型会议,某专家就说:美国的种猪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从这句话分析,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说,中国的豆粕或者大豆产业是谁在暗中操纵,还不是USA?
发表于 2009-3-11 15: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赞同作者的观点。
但中国确实需要规模化的多个龙头企业做种-养-屠宰-销售,因为畜牧行业不是低门槛不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需要一批有专业知识,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做好,做强。
温氏就做得比较好啊。如果中国多几个温氏,受益的农民也会增多。
发表于 2009-3-11 15: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赞同作者的观点。
发表于 2009-3-11 21: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学日本学台湾都好过现在!
发表于 2009-3-11 21: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适合中国发展的模式:六和、温氏、、、、、
发表于 2009-3-13 1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我们在学习新东西时比较照搬,不再考虑条件
发表于 2009-3-13 17: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的,任何模式也要符合中国国情才好
发表于 2009-3-13 2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哦
3)以“∑n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为宏观经营主体      
今世界的市场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农户对农户,合作社对合作社之间的孤立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需要整个产业链协调配合行动。所以,产业化必须进入更大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在产业链层面进行组织协调指挥,进行一体化运作。这个一体化,不能是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垂直一体化”,不是“大而全”的一体化。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组建的畜牧产业联盟,实行有分有合、有实有虚的一体化。
      中国特色的畜牧产业联盟,是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不是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权威和能力)。其职责是对畜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成员进行组织协调,搭平台、给角色,组建利益共同体,结成合作伙伴,制定游戏规则,采取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化整合。为农技人员与养殖户对接,为农村金融机构与养殖户对接,为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对接,为流通渠道与合作社对接,设计接口、搭建平台。各级产业联盟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实行有实有虚的组织化,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主动及时地对畜牧业的产供销进行组织协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为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应对国际化挑战,需要制定产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也需要产业链成员一体化运作。畜牧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是畜牧业的宏观经营主体,是国际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从全局着眼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产业突围方向。只有畜牧产业联盟,才能站在制高点上进行组织指挥,协调产业链成员统一行动,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实行一体化运作。做到不乱阵脚,不自相残杀,搞恶性竞争。
发表于 2009-3-13 21: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养殖模式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动物承载量是有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6 22:3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