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43|回复: 11

[访客发言] 请教下有关黄膘肉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0 14: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借老王同志的贵地发下贴,
呵呵
谢谢
现在有些地方的猪屠宰后出现黄膘肉
请问
各位行内的专家们
这主要是什么样的原因所致?
谢谢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uhua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20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脂病又称黄膘,因其屠宰后脂肪呈黄色而得名。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猪的品种遗传及饲料有关。
    有相关人员做过一个对比试验,分别用雪白猪肉和微黄猪肉脂肪作化验,主要是用2%的碱煮,再加入乙醚,雪白猪肉脂肪的乙醚层色泽没有变化,而微黄猪肉脂肪的乙醚层变为黄色,证明猪肉 脂肪发黄为色素沉淀。从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此阶段的 猪肉黄脂诱因主要集中到饲料上:
   第一:全价饲料加工过程经过两次升温,导致部分原料结构性质发生变化,主要怀疑脂肪变性或不饱和脂肪酸变异。
  据反映,猪肉发生 黄脂 的猪大部分是使用了全价配合饲料,而使用浓缩料和预混料的猪基本没有问题。在全价料的生产线几个地方很可疑:一是玉米配料仓此处是一个升温过程可能导致氧化;二是制粒机此也是一个升温过程;这两次升温过程如果降温系统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导致猪料的黄膘问题。这种推断主要是基于今年气温较高可能会对饲料生产和养殖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米糠也应引起注意,米糠脂肪易于氧化,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注意通风、温度和贮存时间。
  第二:原料霉变,黄曲霉毒素蓄积引起。
  曾有人调查过目前玉米霉变率很高,玉米基本上100%都会发生霉变,同时花生粕等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也值得关注。
  第三:品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在出现黄脂 肉的猪中多为肉脂兼用型猪,也就是当地说的三杂猪;而瘦肉型猪(纯杂)没有发生。
  第四:出栏猪体重是否有影响。
  2008年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利好,仔猪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养殖户平时200斤重猪已出栏,这阶段都推迟出栏,到260-290斤才出售,产生黄脂此方面因素应该极少。
   第五:高铜饲料和劣质胆碱配方饲料中,油脂氧化酸败会导致黄脂。
第六:饲喂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过多(特别是大量鱼粉、鱼杂、鱼肝油副产品和蚕蛹等)和维生素E缺乏 ,从而引起脂肪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增强,蜡样质在脂肪组织中积聚,使脂肪变黄。
    临诊症状
    生前大多不表现出明显临诊症状,通常被毛粗糙,倦怠无力,粘膜苍白,显现低色素性贫血。大多数病猪食欲不振,增长缓慢,有时发生跛行。眼有分泌物。
    病理变化
    体脂呈黄色或淡黄褐色,变黄最明显的部位是:肾周、下腹、骨盆腔、肛周、大网膜、口角、耳根、眼周、舌根及股内侧的脂肪。黄脂具有鱼腥臭味,加温时更加明显。骨骼肌和心肌灰白色,肝脏黄褐色,脂肪变性明显,肾灰黄色。淋巴结肿大、水肿,胃肠粘膜充血。组织学检查,脂肪组织细胞间质有蜡样质沉积,大小如脂肪细胞。脂肪组织常有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防治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调整日粮,日粮中富含不饱和脂酸甘油酯的饲料如鱼制品或蚕蛹等应限制在 10%以内,并至少在宰前1 个月停喂。必要时,每头猪每天饲喂500~700mg 维生素E,或加入 6%的干燥小麦芽、 30 %米糠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若已形成黄脂,要使组织中的抗酸色素都被除去,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20 1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黄脂肉(黄膘肉)的发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目前,猪脂发黄不断在全国各地发生,就其原因分析主要霉菌毒素中毒,引起肝、胆病变,造成黄疸性黄脂。黄疸性黄脂,不仅脂肪变黄,粘膜组织也会变黄。霉菌毒素与抗氧化 由于饲料感染了霉菌毒素,引起肠道吸收障碍,降低了组织中的Ve、Vc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霉菌毒素促进自由基的形成,引起抗氧化剂耗竭、氧化应激、肠细胞凋亡、进而引起吸收障碍,即降低了抗氧化剂的吸收和累积。霉菌毒素和其活性的代谢物质从肠道吸收并累积在组织中,产生游离基,进一步降低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引起脂质过氧化和破坏其他的生物分子,包括脂类、蛋白质和DNA,导致抗氧化和助氧化间的不平衡引起氧化应激,又进一步导致细胞凋亡和霉菌毒素的细胞毒素作用。
分析猪黄脂肉(黄膘肉)发生的原因,一是因为今年主要维生素产品,尤其是VE、VA的价格暴涨达到2-5倍,使大量多维产品的相关含量减少,同时饲料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也相应减少了饲料中多维的添加量,这样因为维生素含量的减少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猪黄脂肉(黄膘肉)发生的几率;
二是高温、高湿的状况下,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容易发生酸败,而酸败的脂肪不仅可以形成黄脂;也可以由变质的淀粉导致;变质的淀粉也容易导致胆汁外泄,形成黄脂;调质制粒高温和高湿,并有铜的参与,这种变化更为迅速;由于温度的影响,夏季发生几率更高。 此时,减少不饱和脂肪酸来源,选择理化性质稳定的原料是减少黄脂的重要方法;
三是在目前VE添加量已经处于临界状态时,高剂量硫酸铜导致饲料氧化加快,需要更大VE添加量,尤其在湿热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一般条件下,摄氏30度时,VE与饲料硫酸铜混合存留时间约为3天,损失过半;而湿润条件下,这种损失更快和明显。 这是调质制粒的饲料更容易导致黄脂的主要原因。
  解决目前猪黄脂肉(黄膘肉)发生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适当增加VE、VC的添加量;
2、        使用较大剂量的有机铬、有机硒,最好是蛋氨酸铬和酵母硒以保证使用效果;
3、        将氧化性极强的硫酸铜换成氧化性小、不吸潮的碱式氯化铜,同时可以适当减少铜的使用量;
4、        补充高剂量的抗氧化剂可以防预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
5、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不能用污染的原料,尽量避免生产过程氧化;
6、        选择使用优质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7、        适当补充电解质;
只要大家相信科学,采取以上的有力措施,相信一定可以解决当前发生的猪黄脂肉(黄膘肉)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20 19: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起黄脂的原因很多,究其实质是氧化。
发表于 2009-2-20 2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2位把论坛里的观点基本都提到了,总结的不错。

bs5hao 于 2009-2-20 20:42 补充以下内容

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加Ve是没有效果的。
发表于 2009-2-20 2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把黄膘肉的原因推到霉菌上,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前不要找借口。饲料中不可能没有霉菌,生活贫困时猪吃的生活垃圾时,有多少霉菌?有那多黄膘吗?免疫力那是低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22 14: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配方构成、关键原料质量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VE、胆碱等。
发表于 2009-2-23 10: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还是氧化,但是导致氧化的原因却越来越复杂,需要每个厂家自己分析
发表于 2009-4-25 1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预混料的猪我们也有碰到过,就是不知是什么原因?
我怀疑是不是多维中VE的含量不够,胆碱的含量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0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有人出价200万解决,不过我知道的时候企业已经卖掉了,出价即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4 17: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