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丁磊养猪成了热门话题,从时尚的IT产业,到传统的养猪产业,跨度不可谓不大,引起一片热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养猪,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已经养了几千年了,可是最近似乎越养越不明白了,猪长的越来越快、肉却越来越不好吃、病也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于是乎,规模养猪、自然养猪、生态养猪等等纷纷粉墨登场,今天,又来了网络养猪,真是热闹!
2007年,到内蒙古赤峰拜访一位前草原兴发高管,谈到了小农养猪,深受启发,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他的核心思想是:养猪需要土地建设圈舍、需要劳动力、需要资金、需要消费者、需要土地消纳排泄物、需要技术,这些资源缺一不可,哪一种生产模式能和现在农村现状相适应,就是最好的模式。
如果每户农民只养5-10头猪,那么在自家院落就行了,不用另外占地;也不用雇工,自家人干就行了;投资不大,资金不足可以申请小额贷款;饲料可以充分利用自产的农副产品,不足部分可以外购;苗猪可以由专门的种猪场提供,最好是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的地方品种,比如北京黑猪、太湖猪、梅山猪;粪便由自家的沼气池处理后做有机肥;技术服务也可以由一种猪场为核心的养猪合作社提供;唯一困难的事,这种生产方式规模小,盈利能力差,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丁磊的做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农模式生产的优质猪编号,建立档案,在网上公示,配合市场推广活动,取得单位团购、个人集采、送礼、节日用猪等订单,进而在商超开设专柜、专卖店、产品配送等,还是会有市场的,而且不会太小。
用上述模式,养一头100公斤的北京黑猪,时间约10个月,仔猪和饲料成本约1000元,如用1500元收购,农民可获利500元,再以2000元价格卖出,以屠宰率70%计,每斤肉15元左右,自然美味,还是有市场、有利可图的。
当然,还得为消费者提供宰杀服务。
假如,在北京周边建设一100头母猪的北京黑猪种猪场,每年提供2200头仔猪,可供200个农户饲养,商品猪由种猪场负责回收,定点屠宰,每日上市6头商品猪,可为农民增收100万元,种猪场也能赚100万。
呵呵,胡思乱想而已,见笑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