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642|回复: 34

绿色添加剂溶菌酶及其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21: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绿色添加剂溶菌酶及其应用
  摘 要  溶菌酶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鸡蛋清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作用。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胞壁变得松弛,细胞溶解死亡。溶菌酶在酸性条件较稳定,可与一些物质形成络合物导致其活性丧失。溶菌酶在食品防腐、在医学、畜牧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溶菌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应用
   
  溶菌酶(Lysozyme,EC3.2.1.17)又称细胞壁质酶(Murami 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 muramide Glycanohydralase)。1922年英国细菌学家A. Fleming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此后在人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分泌液及某些植物、微生物中也发现了溶菌酶的存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仅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溶菌酶,还有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种类,同时对其作用机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近几年,人们根据溶菌酶的溶菌特性,将其应用于医疗、食品防腐、畜牧及生物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溶菌酶的种类   
  溶菌酶按其所作用的微生物不同分两大类,即细菌细胞壁溶菌酶和真菌细胞壁溶菌酶。细菌细胞壁溶菌酶有两种,一种是作用于β-1,4糖苷键的细胞壁溶解酶,另一种是作用于肽“尾”和酰胺部分的细胞壁溶解酶。真菌细胞壁溶菌酶包括酵母菌细胞壁溶解酶和霉菌细胞壁溶解酶。
  溶菌酶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在人的组织及分泌物中可以找到,动物组织中也有,以鸡蛋清中含量最多。其它植物组织及微生物细胞中也存在。根据来源不同,其性质及作用机制略有差异。
  1.1 鸡蛋清溶菌酶   
  鸡蛋清溶菌酶占蛋清总蛋白的3.4%~3.5%,作为溶菌酶类的典型代表,是目前重点研究的对象,也是了解最清楚的溶菌酶之一。它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4个S-S键,分子量为14 000,等电点为11.1,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7,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pH1.2~11.3范围内剧烈变化时,结构仍稳定不变。遇热也很稳定,在pH4~7、100℃处理1min不失活,是一种稳定的碱性蛋白质,但在碱性条件下对热稳定性较差。   
  其它鸟类如鹌鹑、珍珠鸡、火鸡等的蛋清中也分离纯化出溶菌酶,与鸡蛋清溶菌酶活性非常相似,也由129个氨基酸组成,虽排列顺序有所不同,但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排列则大体相同。
  1.2 人及哺乳动物溶菌酶   
  人溶菌酶存在于眼泪、唾液、鼻粘液、乳汁等分泌液以及淋巴腺、白血球、肝、肾、淋巴组织中,1ml眼泪中含7mg溶菌酶,1ml乳汁中含0.1~0.5mg。人溶菌酶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4个S-S键,分子量为14 600,其溶菌活性比鸡蛋清溶菌酶高3倍。
对于哺乳动物溶菌酶,目前已从牛、猪、猫、兔、猴、马、羊等动物的乳汁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化学性质与人溶菌酶相似,但结构尚不清楚,其溶菌活性也远低于人溶菌酶约3 000倍。曾林(1999)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家兔初乳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初乳溶菌酶含量为(7.96±2.01)μg/ml,常乳溶菌酶含量(5.01±1.32)μg/ml。人及哺乳动物溶菌酶的作用机制与鸡蛋清溶菌酶相同。
  1.3 植物溶菌酶   
  目前已从木瓜、无花果、芜菁、大麦等植物中分离出溶菌酶,其分子量较大,约为24 000~29 100。植物溶菌酶对溶壁小球菌的溶菌活性不超过鸡蛋清溶菌酶的1/3,但对胶体状甲壳质的分解活性则是鸡蛋清溶菌酶的10倍。周泽文(1994)从菜心分离溶菌酶表明,酶比活力达3 414. 6U/mg,纯化倍数为197.4。菜心溶菌酶在较宽的温度和pH植范围内均有活性,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5.8。高向阳(1997)研究了萝卜溶菌酶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变形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多杀巴斯德氏杆菌、雏白痢沙门氏菌、产气杆菌6种革兰氏阴性菌及酿酒酵母、总状毛霉、黑根霉、黑曲霉、青霉5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还研究了萝卜溶菌酶对白菜软腐病菌、柑橘溃疡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及烟草青枯病菌6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证明:萝卜溶菌酶对上述参试的菌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1.4 微生物产生的溶菌酶   
  目前微生物产生的溶菌酶分为7类:①内N-乙酰已糖胺酶,此酶同于鸡蛋清溶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②酰胺酶,切断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NAM与肽“尾”之间的N-乙酰胞壁酸-L-丙氨酸键;③内肽酶,使肽“尾”及肽“桥”内的肽键断裂;④β-1,3、β-1,6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此酶分解酵母细胞的细胞壁;⑤壳多糖酶,与葡聚糖酶共同作用,可分解霉菌和酵母;⑥磷酸甘露糖酶,与葡甘露糖酶共同作用,可分解原生质;⑦脱乙酰壳多糖酶,主要分解毛霉和根霉。
  1.5 噬菌体产生的溶菌酶   
  该酶是一种特异性的酶,由噬菌体感染、诱导产生,但未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上不存在该酶。

  2 溶菌酶的作用
  2.1 抗菌消炎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粘多糖的碱性水解酶,此类粘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该酶能催化水解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细菌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胞壁溶解。溶菌酶能直接水解革兰氏阳性菌,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补体的参与下,还能水解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等。此外,它还可与各种诱发炎症的酸性物质结合,使其失活,并能增强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疗效,改善组织基质的粘多糖代谢,从而达到消炎、修复组织的目的。   
  梁爱华(2001)考察在不同温度下鸡蛋清溶菌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对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及内毒素释放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氨苄西林或头孢噻肟50 μg/ml均可导致细菌溶解,并诱导 Escherichia coli释放大量的内毒素到培养上清液中,这些培养上清液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上可诱导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产生。而鸡蛋清溶菌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阻止细菌溶解,降低细菌内毒素的释放,并减少巨噬细胞TNF-和IL-6的产生。
  2.2 抗病毒
  溶菌酶能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作用,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该酶也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尤其对输血后肝炎及急性肝炎的效果较为显著。在机体内它还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其与胆酸盐的复合物能强烈抑制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的生长,并能防止疱疹性病毒感染。
  2.3 增强免疫力
  溶菌酶作为机体非特异免疫因子之一,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在机体正常防御功能和非特异免疫中,具有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作用。可改善和增强巨嗜细胞吞噬和消化功能,激活白细胞吞噬功能,并能改善细胞抑制剂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4 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
  溶菌酶还具有激活血小板的功能,可以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从而体现其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2.5 促进双歧乳酸杆菌增殖
  溶菌酶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儿肠道细菌双歧乳酸杆菌的增殖,促进婴儿消化吸收,可以促进人工喂养婴儿肠道细菌的正常化;能够加强血清灭菌蛋白(Properdin),γ-球蛋白(γ-globulin)等体内防御因子对感染的抵抗力,特别对早产婴儿有防御体重减轻、预防消化器官疾病、增进体重等功效。

  3 抗菌机理
  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称为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乳酰羧基连在NAM的第3位碳原子上,肽尾之间通过肽“桥”(肽键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连接,NAM、NAG、肽“尾”与肽“桥”共同组成了肽聚糖的多层网状结构,作为细胞壁的骨架,上述结构中的任何化学键断裂,皆能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损伤。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1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1,4糖苷键,结果使细菌细胞壁变得松弛,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后细胞溶解死亡。
  对于G+细菌与G-细菌,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不同,G+细菌细胞壁几乎全部由肽聚糖组成,而G-细菌只有内壁层为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只能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而对G-细菌作用不大。


  4 影响溶菌酶活性的因素
  4.1 温度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Weaver等发现在60℃以上牛乳中的溶菌酶活性下降。Hayase等发现溶菌酶通过二硫键聚合,180℃时聚合和降解同时进行,当>200℃时肽键的断裂和重组发生,聚合和降解变得更为剧烈。Genentech和Genencor两公司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生产出一种改性T4溶菌酶,此酶中有一个新的二硫键,这个键通过稳定酶的四级结构而增加了溶菌酶的热力学稳定性,使其在食品防腐方面更为有效。
  Frasco等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溶菌酶的热变性机理,发现它是和水结构密切相关的。其它外侧非极性氨基酸残基对变性无重要影响,从外侧极性氨基酸游离出的水在其始变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水进入内部肽-肽键中,使蛋白质膨胀和伸展。研究者们假定变性通过减少蛋白质结晶化、增加整个表面积和可利用的极性水合位促进水变构,这使肽-肽键向肽-水键转化,引起进一步的蛋白膨胀和伸展,当水加入体系时,其它水形成分子单层直至达到新加入的水不再影响蛋白电荷的层数为止。
  4.2 pH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溶菌酶在酸性pH下是稳定的,此时100℃的加热对溶菌酶仅有很小的活性损失,Matsuoka等报道pH4.5(100℃、3min)、pH5.29(100℃,30min)的加热溶菌酶是稳定的。Beychok等报道溶菌酶在pH5.5最为稳定,Cunningham等,Gorini等均发现溶菌酶在酸性时稳定,在碱性时不稳定的试验结果。
  4.3 化学物质对溶菌酶的影响
  Back等研究表明糖和聚烯烃类能增加溶菌酶的热稳定牲,Hidaka等发现NaCl对溶菌酶也有抗热变性作用,同时Kravchenko等发现盐溶液的存在对溶菌酶的活性是十分必要的, Chang的研究也发现溶菌酶的活性在低盐浓度时和离子强度密切相关的, 在高盐浓度时溶菌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阳离子的价态愈高则其抑制作用愈强。Yashitake等发现具有-COOH和-SH3OH基的多糖对溶菌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4.4 加工过程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Schaich发现溶菌酶和过氧化甲基亚油酸盐一起培养,导致蛋白质溶解度的下降和增加了溶解部分的分子量,Schaich等后来发现是由于在溶菌酶中产生了游离基,而导致其和过氧化的甲基亚油酸作用,研究表明溶菌酶中游离基浓度随水活性的上升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基团的重构和交换。Funes等继续进行溶菌酶和过氧化甲基亚油酸的作用研究,发现铁在一个冷冻干燥的模拟体系中溶菌酶在空气中和过氧化甲基亚油酸作用,有聚合、生物活性损失和其它化学变化。Kanner等发现溶菌酶和过氧亚油酸的反应生成了二聚和高聚体;多聚是因为随水活性增加共价键交联度、蛋白质不溶性和酶活性损失增加引起的。
  Fujimaki等研究了在150~300℃焙烤对溶菌酶和酪蛋白的作用,溶菌酶被作为一个纯蛋白质样品在250℃几乎所有溶菌酶的氨基酸被分解,色氨酸、含硫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和β-OH氨基酸较酸性氨基酸,脯氨酸,芳香族氨基酸(除色气酸外)、有烷侧链的氨基酸容易分解。
  4.5 络合作用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溶菌酶可和许多物质形成络合物导致其活性丧失。Fleming等(1924)报道了等量蛋清和蛋黄的混合物其溶菌酶无活性,Hartsell报道脱水整蛋仅保留部分溶菌酶活性,Cunningoham等研究表明蛋黄在pH6.2磷酸盐缓冲液中使纯溶菌酶失活,他们观察发现蛋黄污染蛋清仅有两个离子交换色谱峰,而不是无污染的3个峰。Parkinson报道了整蛋的色谱分离时无溶菌酶。研究者认为抑制机理是在溶菌酶和蛋黄化合物间形成静电相互作用的络合物所致。N-乙酰葡萄糖胺的β(1-4)键多聚物是溶菌酶的底物,它们间形成一聚、二聚、三聚、四聚体,是溶菌酶的抑制剂。Imoto分析了SDS和溶菌酶的相互作用,NMR、荧光和UV谱表明在没有引起酶分子整个构象变化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形成稳定的络合物。XRD分析表明SDS结合到活性位上强烈抑制了溶菌酶活性,除此之外其它和溶菌酶形成络合物的物质有:胸腺泡核、酵母泡核、甲状腺素、甲状腺球蛋白、α-La、咪唑核吲哚衍生物。阳离子如Co2+、Mg2+、Hg2+、Cu2+等均可抑制溶菌酶的活性(10-3~10-2mol/l)。

  5 溶菌酶的应用
  5.1 溶菌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溶菌酶首先适用于五官科各种炎症。研究表明它对眼、耳、喉、口腔等的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疗效。溶菌酶也可用于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另外,人体溶菌酶浓度还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指标。目前日本已生产出医用溶菌酶,其适应症为出血、血尿、血痰和鼻炎等。
  5.2 溶菌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蛋白质,又具有一定的溶菌作用,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日本用15mg/kg溶菌酶用于低度酒的防腐,还可以添入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溶菌酶杀菌防腐,由于不经过加热,属于冷杀菌,因而避免了高温杀菌对食品风味的破坏作用,尤其对热敏感的物质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溶菌酶对人体安全、无毒、无害,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5.3 溶菌酶在畜牧上的应用
  邵春荣(1996)在肉仔鸡中添加4mg/kg、8mg/kg、16mg/kg和100mg/kg溶菌酶,结果表明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10mg/kg溶菌酶(相当于15 000单位),可降低饲料消耗,提高日增重。在仔猪(7~60日龄)中添加15mg/kg溶菌酶,日增重提高4.96%,腹泻率降低22%。
  5.4 溶菌酶在酵母法生产蛋白的作用
  酵母法生产蛋白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蛋白处于酵母细胞壁的包围之中,故蛋白质的自身利用率低,Knorr等研究了溶菌酶处理酵母菌后在培养过程中的氮和蛋白质的释放量增加,提高了酵母蛋白质的利用率。
  5.5 溶菌酶在生物工程的应用
  溶菌酶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功能,以此酶处理G+细菌得到原生质体,因此,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细胞融合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酶。

  6 前景
  目前实际应用的也已商品化的是鸡蛋清溶菌酶。采用蛋厂鸡蛋壳中残留的蛋清为原料生产溶菌酶为白色、无臭结晶粉末,味甜。近年来,人们正研究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溶菌酶,同时还采用酶修饰法先后合成了溶菌酶-环糊精和溶菌酶-半乳甘露聚糖,经过修饰后的溶菌酶不仅抗菌活性稳定,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此外,由于溶菌酶抗菌谱较窄,只对G+细菌起作用,为了加强其溶菌作用,人们常与甘氨酸、植酸、聚合磷酸盐等物质配合使用,以增强对G-细菌的溶菌作用。
  溶菌酶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新的溶菌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促使溶菌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可喜的是,酶工程的发展进步,使人类可以合成酶,开发合成杀菌谱广、成本低、安全性高的溶菌酶。可以预见,溶菌酶在21世纪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23: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方案
营养学上的问题
现代畜牧业,在追求动物生长的快速高效进程中,动物遗传潜力逐年增加,相对而言,饲料的转化效率,有点跟不上动物的生产性能要求,是饲养动物的主要压力,此时往往存在饲料消化率的不足,而这样的饲料,往往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全价而高效的。如果消化吸收率有问题,那么,在动物的小肠后段和大肠中,就是很多细菌的良好培养基。现实情况是,生产中的动物,大约20%以上的动物消化道存在问题,到现场中去观察动物的粪便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
出现这种局面,会有两方面的损失:一是大量的营养物质被细菌利用,造成了饲料转化率的低下。一般情况下,料肉比大约有10%左右的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细菌繁殖,引发肠道健康问题,现场表现为稀粪、水便等为题。这个问题的影响,更加严重,因为细菌在后肠大量繁殖后,就会逆行到小肠前段,对肠道粘膜造成破坏,从而造成持久性的肠道损伤,生产性能因而低下。
这类问题,往往在幼畜禽上表现更加严重,原因是幼畜禽的肠道消化能力非常有限,而且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全,对采食量没有很好的控制。加上经常的,现在的饲料消化率达不到幼畜禽的要求。成年动物因为饲养管理的不规范(饲喂不会定时定量等),也经常面临此类问题。
解决的方案(非抗生素)
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场中经常遇到的,有两方面,其一是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减少采食量,从而减轻动物的胃肠道负担来完成。这样经常可以做到减少腹泻的发生,但是因为如此操作而带来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伴随而来的均匀度的降低,对经济性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其二是采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和合理的工艺处理饲料,然而这类的饲料原料都稀缺而且昂贵,达不到现在生产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一般是熟化、膨化等,都会增加能耗,相应的增加饲料成本,经济上也不很划得来。
用抗生素的目的
        另外的一个办法,就是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因为有一定浓度(达到有效的药物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在肠道内存在,肠道内的细菌总数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被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肠道内的营养流失就少,肠道内的异常发酵发生率就会减少,从而饲料效率得到提高,动物健康状况得到保证。这一方案,所用的成本和换来的效果,也就是投入产出比是目前生产上最好的,所以很多国家的饲料业采用这种方案。
不同目的背景下的方案评价
适用于这一目的的抗生素有很多种类很多,生产上,选择抗生素的原则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选择抗生素是为了减少饲料使用过程中的腹泻问题,有的是为了减少呼吸道病的压力。基本上,通过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呼吸道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因为对抗呼吸道病菌的药物,基本都是格蓝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所以造成很多企业技术人员的误解。而专门对抗腹泻问题的药物,以格蓝氏阴性菌敏感的药物为主,生产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把剂量加到很大,采用这个方案,一是对后期动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另外一个也因为投入成本太高,与高消化率原料方案相比,投入产出比没有优势。因此,抗生素用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是最经常的选择。这也符合饲料生产的经济性原则。
可选择的抗生素
  市场上各种药物饲料添加剂大致成本比较
有效成分        含量        公斤价格        法规用量        常见用量        有效用量        有效用量成本
黄霉素        4%        19        5--20        8(200g)        20        9.5
恩来霉素        4%        110        1--20        5(20g)        20        5.5
杆菌肽        10%        8.5        4--40        30(300g)        60        5.1
维吉尼亚        50%        520        5--25        5(10g)        10        10.4
北里霉素        50%        130        5--55        50(100g)        80        20.8
喹乙醇        98%        31        50--100        100        100        3.1
多粘菌素        10%        46        2--40        6(60g)        20        9.2
土霉素        98%        65        10--50        150        150        9.95
金霉素        15%        12        25--75        112.5(750g)        150        12
牛至油        5%                1.25--25                20       
阿散酸        98%        50        100        150        100        5
洛克沙生        98%        60        55        50        50        3
1、表中的前六种药物添加剂主要作用为促生长功能。
2、能够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金霉素、土霉素、北里霉素。
3、阿散酸、洛克沙砷对球虫、痢疾控制,改善肤色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抗菌谱仅仅代表在正常剂量时药物能够保证对微生物选择性作用下的相对敏感度。
5、药物能够通过动物肠道部分吸收,可以提高肠道外病原感染的防治效果,而药物不吸收只能控制肠道病原性感染。以上能够部分吸收的药物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北里霉素、喹乙醇。
6、肌体健康是保证动物正常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养殖环境恶劣、饲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提供最大保护。
7、长期试验证明:在非反刍动物饲料中低于200mg/kg剂量下,长期添加广谱的金霉素不会打破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
   主要抗生素类促长剂的抗菌谱1
资料摘自:张力《饲料添加剂手册》
种类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螺    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3 吸                  


        葡萄球菌        链球菌        丹毒杆菌        棒状杆菌        梭菌        炭疽杆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波氏杆菌        巴氏杆菌        克雷伯氏        嗜血杆菌        布氏杆菌        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                                       
盐霉素        √        √        √        2        √                                                                                                                       
阿维拉霉素        √        √        √        √        √                                                                                                                       
杆菌肽        √        √        √        √        √                                                                                        √                               
维吉尼亚霉素        √        √        √        √        √                                                                                        √        √                       
那西太        √        √        √        √        √                                                                                                                       
黄霉素        √        √        √        √                √                                √                        √                                                       
恩拉霉素        √        √        √        √        √                                                                                                                       
北里霉素        √        √        √        √        √                                                        √                                √        √                        √
喹乙醇        √                                                √        √                √        √        √                                √                                √
硫酸抗敌素                                                        √        √        √        √        √        √        √        √        √                                       
杆肽+抗敌素        √        √        √        √        √                √        √        √        √        √        √        √        √        √                                       
土霉素        √        √        √        √        √        √        √        √        √        √        √        √        √        √                √        √        √        √        √
金霉素4,5        √        √        √        √        √        √        √        √        √        √        √        √        √        √                √        √        √        √        √
表中说明:
1、        抗菌谱仅仅代表在正常剂量时药物能够保证对微生物选择性作用下的相对敏感度。
2、        上表中“√”代表药物对该类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空白”表示基本无效。
3、        药物能够通过动物肠道部分吸收,可以提高肠道外病原感染的防治效果,而药物不吸收只能控制肠道病原性感染。
使用抗生素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药物在肠道内的有效浓度
很多产品,厂家推荐一个有效使用剂量范围,这个范围基本来源于现场的实验。然而厂家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如下因素:
1.        用户现场动物的生存环境:主要是卫生状况和温度湿度状况,也就是现场中细菌繁殖速度和细菌总量问题,如果环境压力大了,相应的饲料中抗生素使用浓度要偏高,因为他们通过饮水和采食,会迅速达到动物肠道的危害浓度。
2.        动物不同的发育阶段(肠道发育状况)和现在饲料使用的状况(消化率)。动武生长初期,因为采食量小,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健全和对采食量没有能力控制,往往有较多的消化道问题。因此动物早期的饲料内,抗生素浓度一般的会超过后期的1倍多,效果才会确实可靠。
3.        饲料原料的消化率及其变异:饲料原料,原因为其产地不同、加工工艺不同、饲料配方不同,导致其在动物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率有较大的变异,为了保证动物的最佳生产性能,生产上,最长采用的抗生素方案就是在正常使用的剂量基础上,再考虑到这些因素,额外添加按全裕量。尤其是国内一条龙企业,对此深有体会;单纯销售饲料的企业,受到市场价格的压力,对此不舍得投入成本,然而今后竞争的加剧,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广大饲料厂家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向:这个方案最大的优势是稳定饲料产品质量,减少产品质量波动。
4.        饲养场环境中细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必然会因为生物选择和淘汰而颤声越来越高的耐药性,有一些药物如黄霉素,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有效生产浓度提高了接近10倍。说明细菌对他产生耐药性的速度飞快。常规的,越是窄谱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越快,如金霉素,做为最广谱的一种抗生素,使用了20年,其有效生产浓度仅仅提高了1倍,它是目前为止,生产中被最广泛选择使用的产品
饲料中的效力问题(加工、储存、消化吸收、半衰期。。。)
饲料加工工艺对抗生素的影响,我们要引起重视,一般的我们都考虑到为生素的损失,很少有人注意到抗生素在饲料加工、储存和适用过程中的损失,因为抗生素都是一些大分子的有机物质,因此他们的剂型和对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破坏能力非常关键,一般的,离子盐类的抗生素比较稳定,如金霉素钙镁盐,与有机酸类结合的抵抗力就会差些,饲料加工中要注意,或者在计算配方的时候要考虑到其安全裕量问题。
注射药物的机理与添加剂机理不同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的供应商向我们推荐的饲料添加剂级别的抗生素,其作用机理往往采用了药物体内试验的机理,那是不同的,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其有效浓度远远达不到做药物试验的浓度,所以有时候听见有的人说某种添加剂可以有效的抑制呼吸道病,就表示深深的怀疑:那要多么高的剂量啊?我们用作饲料的,要与他们区分开的。
抗生素的使用副作用和使用限制
抗生素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中细菌耐药性增强,鉴于这个原因,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有的已经禁止。这是我们行业人要注意的。
发表于 2009-4-2 09: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挺好的、、、可价格如何啊? 养殖成本低点 才有利可图啊!
发表于 2009-4-2 18: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挺好的、、、可价格如何啊? 养殖成本低点 才有利可图啊!>>同意楼上的说法!
发表于 2009-4-23 1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比较详细。应用稍微少了点
发表于 2009-5-26 14: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溶菌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有那么明显么?有客户使用溶菌酶,怎么反应不是很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15: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东西,在饲料上用成本有点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不错的资料!辛苦了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6 14: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行业内很早做溶菌酶应用和推广的了,看到这东西这么受关注就想说点什么
第一  溶菌酶不神奇,在食品医药领域早就应用了。现在很多人在炒作什么微生物溶菌酶,是有这个品种,可惜还在实验阶段呢,价格也贵的大家想都想不到,我们这行业压根用不起
第二  溶菌酶目前形成产业的只有蛋青溶菌酶,比利时有一家是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国内也有家能做,但绝对不是咱们这一行能生产出来的(没有瞧不起同行的意思)。
第三 大家现在在用的溶菌酶制剂绝大部分是买回去一堆抗生素和少量的蛋清溶菌酶的复合物),所以使用效果千奇百怪。千万别相信什么抑菌圈实验,溶菌酶没那么大的杀菌能力,保健还行治疗可要当心了。
   我也做溶菌酶的应用研究,在和微生态产品复合应用上还有些成果,也就是在肠道保健上有点心得,如果真象大家所听到的那么神奇我估计大把钞票要砸到这个所谓的高科技神奇产品上了,那就就不是小小的几百万能搞的了,更何况有些企业连几百万也没有投入,几万块起家大家都能做那万能的微生物溶菌酶了
   凭良心做事,老老实实赚钱,既然大家学这个专业在这个行业要发展要壮大,就要遵守行业的规则
   如果对我有意见请直接回复,本人产品销量还挺好,只不过不忽悠,凭本事吃饭咱谁也不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9 06: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