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0|回复: 1

中国当前十大尴尬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1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Tags:[/b]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5%BD%93%E5%89%8D][color=#000000]当前[/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6%9D%A1%E6%AC%BE][color=#000000]条款[/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5%B0%B4%E5%B0%AC][color=#000000]尴尬[/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5%B0%8F%E5%A7%90][color=#000000]小姐[/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4%B8%AD%E5%9B%BD][color=#000000]中国[/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7%94%B5%E4%BF%A1][color=#000000]电信[/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9%9C%B8%E7%8E%8B][color=#000000]霸王[/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9%93%B6%E8%A1%8C][color=#000000]银行[/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9%97%AE%E9%A2%98][color=#000000]问题[/color][/url] [url=http://blog.enorth.com.cn/blog/tags/%E5%8D%81%E5%A4%A7][color=#000000]十大[/color][/url]

[典故]: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听上去不但得体而且悲壮。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这是共产党内清廉自律的表现。

  曾经有一段时间广大华夏儿女非常热情洋溢地互相称呼“同志”:

  “同志,您的东西掉了。”

  “同志,能向您打听件事吗?”

  听着很亲切。让人感觉到那种无比的温暖和善意。

  可是,1988年,在筹备香港第一届同志电影节(1989)时,对如何把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 翻译为中文,颇费踌躇。

  有人建议挪用“同志”一词。想不到这一决定成为奠定华人同志运动的一个里程碑。与此同时,主流媒介也逐渐采用“同志”一词;

  一时间,“同志”亦输往台湾、大陆及世界各地。现如今,连同志的英文拼音“tongzhi”一词,也逐渐在英语世界被确认;

  [尴尬处]:你现在愿意被人称呼为同志吗?路边有人东西掉了,你怎么称呼他/她呢?问路时该怎么怎么对人称呼呢?

  [相关词]:先生,小姐,女士,男士,兄弟,大哥,大姐,小妹等。

  [问题]:怎么称呼,其实都是一种不规范和不和谐,而规范的称呼又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郁闷中。

  

  第二名:小姐

  [典故]:这个和“先生”齐名的称呼,是历史上最适合于现代女性的尊称。虽然“小姐”一词在清宋等考究上,都是被定义为艺妓舞女等。可是近代沿用的对女性尊称都用“小姐”显得体度大方。

  然而随着三陪女、舞女、买淫女等角色的出现,现代社会更多地把这个称呼给了她们。于是,好多女性不再喜欢被人称呼为“小姐”,那该称什么呢?

  [尴尬处]:要问路时,或者打招呼时,见到一个20岁到30岁的陌生女性,不知道其婚否和具体年龄,该如何称呼她们?

  [相关词]:美女、女士、大姐、小妹等。

  [问题]:美女(过于轻挑贴近,人家误以为色狼);女士(怎么出口都别扭,太书面而端重化了);大姐(人家说不定比你小呢);小妹(年龄怎么看都不太像比你小啊?)

  

  第三名:人体、性与色情

  [典故]: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人体摄影和人体艺术,说不上什么时候,社会也开始谈起性文化,然而一切都是那么悄悄地进行着,一切都是那么慎重而小心翼翼,仿佛一个刚学会吃螃蟹的五岁小孩子一样,

  国人面对人体艺术、性文化总是那么小心翼翼地欲抓又扔,欲扔又拾。冠以“色情”的不是没有,一些封建精神卫道士就在痛斥这些东西。

  [尴尬处]:近期一个新闻:某学校放映影片,在影片里出现几个接吻和擦边镜头就被学生误会为色情影片。

  [相关词]:艺术、行为艺术、情色、人体写真等。

  [问题]:谁去把握性文化与色情这个度?谁为影片定量级别?或许在国际上被公认为的好作品,在国内可能会成为禁品;

  

  第四名:八卦记者与明星

  [典故]:改革开放到来时,娱乐圈、名人圈、影视圈也开始如一朵朵绽开的花儿一样如沐春风,招蜂引蝶肯定是自然。这些蜂蝶自然是八卦记者和一些FANS。

  娱乐记者成了明星的写照者,同时也成了一批批追星族们的力挺的对象,当然八卦记者的无孔不入的作风甚至近乎于颠倒是非的作风,也让不少明星名人们头疼。

  [尴尬处]:遭遇尴尬时明星说“我TMD真想抽你”、记者顶言“你有种来呀!”。如同烫手的山芋和饥饿者一样,八卦记者让明星们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相互依存,让他们彼此都在一种矛盾中生存。

  [相关词]:“明星也是人啊”、“我们记者是捍卫事实的”、“我们写的都是客观的”等。

  [问题]:吵吵嚷嚷的时节过后,被强奸的,自然是我们这些无辜听众者们的耳朵,什么绯闻啊、小道秘密啊,最后真正晕头转向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而不是那些所谓弱势群体的明星和不屈不挠的记者们。

  

  第五名:诺贝尔情节

  [典故]:我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不是真得让国人们追捧到无可厚非的地步了。自从那么个瑞典化学家把钱设置为奖金后,不少学者名流都纷拥而至,他们“利益熏心”因利驱使的一面大家几乎都看不到,而看到了他们的所谓“高昂”成就。

  老实说,我们老百姓到现在还没有享受到什么诺贝尔奖们创造出来的可贵成就,倒是他们领完了老诺的奖金之后,还会来抠我们百姓一笔其他的钱财。

  [相关词]:“科学家”、“爱国人士”、“学者”等。

  [尴尬处]:我们国家真的那么需要诺贝奖来撑门面吗?中国人有获得诺贝奖物理奖吗,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问题]:中国人,华人、华裔、外国人……这里面究竟怎样定义我还不清楚。我是最大的问题了。

  

  第六名:电信、银行等霸王条款

  [典故]:银行帐户余额:4.50元,当你不准备使用这张银行帐户时,你选择丢弃它还是到原来银行去花一个大下午时间排队填写资料注消用户?我想多数人选择了丢弃它。其实,这4.50元可以买菜,可以让一个乞讨者过上几天日子,然而我们丢弃了。

  问题在我们吗?不,我认为在银行,由于银行的繁琐流程,让我们失去了注消用户的兴趣,这是属于霸王条款,也是银行吃饱了还能撑死的最大业务啦。

  同理:你的那废弃的手机卡还有0.15元时,这些余额怎么处理呢?电信商们吃了啊,假设他们有1千万个用户,他们吃一个0.15*1千万=150000元。这些余额都是我们没用的,然而电信商们吃了个饱。

  [相关词]:“毛头小利”、“斤斤计较”、“吝啬鬼”、“苦水”等。

  [尴尬处]:大声骂吧?人家都是国家大头企业,不会因为你骂而改变它们自己的利益;不骂吧,不爽啊!

  [问题]:大家都遇到类似不方便的问题了,我还提做什么呢。

  

  第七名:广告与电视

  [典故]:从我小时候看完整的一篇电视剧后到慢慢被广告切割几小块时,这个尴尬就诞生了。老百姓多数在平日中辛劳工作,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到关键时刻,就得呆上五分钟的广告,去期盼另外半段未完情节。

  广告越来越长,电视剧也越来越短,直到有一天,电视剧像是一个配角在舞台上,而广告则是大方的屏幕主角在演绎着枯燥乏味的内容,观众们都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转而去打麻将或者聊天去。

  [尴尬处]:老百姓痛骂完后还是要继续打开电视被强奸眼睛,心里一阵不愉快。

  [相关词]:“休息一下,马上回来!”“节目看累了,咱们看段精彩的广告吧!”

  [问题]:我们想不想休息,还得看你们电视台脸色才行啊?

  

  第八名:国粹的尴尬

  [典故]:自打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的“京剧”就诞生了。而各省其他地方的戏曲剧种不管追溯于哪个时代总之是生存了下来。

  京剧及各地剧种在以前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娱乐活动的缺乏使之成为了娱乐头等大事,同时很多人爱看戏也促成了京剧等市场效应。

  如今呢,这些剧已经没有了市场力了,我不知道年轻人还有多少人会喜欢花钱看京剧,总之,作为南方人的我是不爱看的;甚至于我对自己所在省份的剧种也是毫无兴趣。

  相比之下:目前影视、网游是最轰动的东西了,会不会在百年之后,我们也拿影视、网游当国粹呢?(那个时代,影视、网游早就被淘汰了!)

  [尴尬处]:这些剧种已经没有市场力了,濒临破产了,是自然选择中的淘汰者,可是依然被国家养着,捧如国宝。

  [相关词]:国粹、国宝、优秀文化等。

  [问题]:年轻一代不再喜欢继承的东西,一直以灌输的方式要我们去依依呀呀地哼唱,市场在哪儿呢,价值在哪儿呢?

  

  第九名:农民、工人

  [典故]:这些词曾辉煌过,我们是无产阶级工农联盟、我们是贫下中农、我们是工人、曾几何时,一旦我们嘴里吐出这些词,我们会非常清白而自豪,然而时代变了。

  出现了“农民工”的字眼,农民、工人、农民工、打工仔等也慢慢地被社会踩在脚下任意践踏。

  [尴尬处]:电视里常这么说“春运时,广大农民工拥挤不堪。”、“他只一个工人而已”……怎么听着,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阶级歧视的味道。

  [相关词]:乞讨者、流浪汉等。

  [问题]:谁在认真地替农民的日子想一想、替工人的生活想一想、替百姓的疾苦想一想?

  

  第十名:共产主义

  [典故]:记得我在大学毕业论文答辩上,一名教授问我:你觉得农业产业化什么时候会实现。我回答说:那是个时间问题,农业产业化迟早会实现的。教授再问:什么时候呢?

  我回答:我觉得农业产业化肯定会实现的,至于时间上不能定论,这就像共产主义社会它肯定会实现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答辩台下轰然大笑。

  [尴尬处]:我曾经在一条商业化很浓重的街道上和朋友谈天,无意说了一句:共产主义肯定会实现的!众人立刻用看戏的眼光朝我扫过来、或是鄙视、或是嘲笑。

  [相关词]:大同社会、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等。

  [问题]:我已经很久没听过有人去提起这个词了,个人认为这是最尴尬的问题了。

  

  以上是本人综合自己体验得到的结论,以上仅仅是老鸭粗薄的个人看法,各位大侠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辩驳。


[url=http://koudai.360.cn/u/16338446/article_115760079.html]http://koudai.360.cn/u/16338446/article_115760079.html[/url]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5-24 08: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分析是有点叫人无所适从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 收起 理由
system + 5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1 18: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