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1|回复: 2

关于外观鉴别饲料产品质量的基本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3 15: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外观识别,即经销商或用户,对饲料的外观颜色、粒度大小、、香味程度和水化性能等,以直观鉴别方法来判定产品质量好坏,这显然是不科学的。用户认为:饲料粒度较小、颜色金黄、香味浓厚、水化性好的饲料最受欢迎,面对内在质量了解甚徽,也无从着手分析鉴别。我们认为,鉴别饲料产品质量好坏,重点在于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是否先进?配方是否科学合理?而且要有法定单位的检测报告,才能证实和评价产品质量好坏。作为经销商和养殖户,首先应查看饲料标签、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报告、生产日期等;对外观检查,主要是看产品是否新鲜、有无霉变或结块?香味不要太浓,但适口性要好。特别要了解产品的内在质量有无特色或特殊功能,只有全面了解产品性能后,才能对产品质量作出科学判断;当然达到科学识别水平,用户和经销商还应加强产品质量知识和饲养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科学鉴别产品质量好坏。就上述几个问题,谈谈我们对外观识别产品质量的基本看法:
一、饲料颜色,不是越黄越好。因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品种较多,因各自配方不同、所选用的原料也不一样。就同一种原料(如玉米、豆粕、次粉等),因产地、品种或加工方式不同,颜色也有差别。特别是有的添加剂,颜色差别就更大了。因此,有的生产厂家为了迎合用户的心理要求,加入一些色素颜料来改变饲料颜色,看上去金黄展色、清秀悦目,很受欢迎,但并无必要。因畜禽对饲料颜色,并不挑剔,而人为心态,误入了歧途,其增加的色素费用,还是摊到用户头上,多此一举。
二、饲料粒度,不是越小越好。饲料造粒的目的,是为了畜禽便于采食、减少浪费,而且可增加饲料贮存期的通透性,有利防止霉变。但有的用户认为粒度越小有利消化。其实粒度大小对消化吸收基本没有影响,因颗粒调料经咀嚼和水化后,在胃肠内都变成糊状,颗粒稍大 l-2毫米对消化基本没影响。我们认为,饲料消化好坏与原料粉碑细度有关,而生产厂家按营养学观点,已充分考虑了不同龄期的原料细度,一般均能满足畜禽消化要求。特别是对没有造粒条件的自配饲料;也可以不造粒。而且造粒将提高饲料成本,粒度小成本越高,其费用还是出在用户身上。
三、饲料香味,不是越浓越好。饲料适当增加一点香味,是为了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但有的用户或经销商,片面强调香味越浓越好。猪或鸡对香味颜色本来就不敏感和欲求,而以人为心态要求色、香、味俱全,不但提高了饲料成本,而且对产品质量判断产生了误解。我们认为,如果适当增加一点香味能提高诱食量,还是可以的,但不是越香越好,相反,过量的香精不但使畜禽产生厌食,还会刺激呼吸道;对饲料产生氧化酸败,不便保管,而且还可能诱发哮喘病。人和畜的感觉(味觉或嗅觉)并不一样,我们认为,饲料更应考虑适口性,如能增加适口性,这才是提高采食量的主要途径。
四、饲料水化性。不是越快越好。有的用户或经销商,认为饲料水化性好,有助于消化,这有道理。因水化程度越高,原料细度越小,有利消化吸收,但并不是越细越好。因食物形态在肠胃中的摩擦系数与肠胃的蠕动力度有关,按物理学观点,粒度过小物质可降低摩擦系数和肠胃蠕动力度。所以,一般饲料原料粉碎细度,都能适应消化要求;不必再加考虑,而用水化程度检查饲料质量;也不科学。我们认为,饲喂方法值得注意,很多用户用水化饲料喂养,不但增大工作量,而且水化使一些微量元素采食不均,剩余饲料容易滋生病菌,不利健康,所以采用干喂后饮水,更为科学合理。
五、饲料质量,应科学评价。我们认为,饲料的颜色、粒度、香味和水化性等。应该正确对待,更不能作为鉴别饲料质量好坏的标准,我们认为,饲料质量好坏,关键是内在质量,影响内在质量关键是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钙和氨基酸等),其次是矿物质(铁、铜、锌、锰、碘、硒等)与维生素(A1D3EB1B2B6B12、叶酸、烟酸、泛酸等)和促生长素(氯化胆碱、生物活性物质等)的合理配比,以及酶制剂、香味剂、防霉剂、抗氧化剂和抗生菌等辅助添加剂的合理搭配,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关健所在。当然,生产厂家一般不公开自己的生产配方,只是以主要营养指标来表示产品质量,这也难以判断质量好坏,因此还应采用实际饲养效果来检验产品质量,但必须注意试验的可比性和可学性,严格考核有关指标,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科学结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uhua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5-5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值得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1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只是简单的观察方法,呵呵~~但确实很实用!所以就给贴出来了!就是间距有点小,所以看起来有点不乱,下次改进!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3 11: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