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40|回复: 0

“三鹿奶粉”事件追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1 12: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鹿奶粉”事件追踪

穆树旗
云南省奶业协会
1.“毒奶粉”事件回放
1.1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2004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全面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通过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 ,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头大,嘴小,浮肿,低烧。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已使229名婴儿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
1.2 三鹿“肾结石宝宝”事件
2008911日晚上9点多,卫生部在网站正式发文称,经调查,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称,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截至2008911日晚9点多,仅甘肃省近期已上报因三鹿奶粉导致的婴儿泌尿结石病例59人,死亡1例。全国已发现的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十个省份。事态或超2004年阜阳大头婴事件
915日下午16:00,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915日早8时,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3名(其中2名已死亡)。
三鹿集团于911日晚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8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三鹿公司决定,立即对200886日以前生产的约700吨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据新华网北京9月18日报道,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按照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检验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液态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检验结果如下:

   
抽检蒙牛产品121批次,110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11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0.87mg/kg

   
抽检伊利产品81批次,74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7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0.78.4 mg/kg

   
抽检光明产品93批次,87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6批次检出三聚氰胺,检出值在0.68.6 mg/kg

   
抽检三元产品53批次,53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抽检雀巢产品7批次,7批次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被检查的其他406家企业生产的847批次的液态奶产品未检出三聚氰胺。

另据新华网北京921日报道,卫生部21日通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医疗救治情况时指出,截止到9218时,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通报还指出,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为39965人。
在所有接受治疗的婴幼儿中,2岁以内婴幼儿占81.87%,23岁幼儿占17.33%,3岁以上幼儿占0.8%。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些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基本上与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没有发现与食用液态奶有关的病例。
三鹿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103日,农业部召开奶农扶持、饲料整治和奶站整顿工作督导汇报会,听取8个督导组工作汇报,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研究安排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市场供应液态奶进行了第六批、第七批三聚氰胺抽样检测。共抽检到供应22个主要城市和4个中等城市,76个品牌733批次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液态奶,均未检出三聚氰胺。
2. 罪魁祸首的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蜜胺、氰尿酰胺、三聚氰酰胺,分子式C3N6H6C3N3(NH2)3,分子量126.12
2.1 物理化学特性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克/厘米3 (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2.2 主要用途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装饰面板;涂料;模塑粉;纸张;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与其他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出织物整理剂、皮革鞣润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助燃剂、高效水泥减水剂、钢材淡化剂等。
2.3 生物学毒性
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公斤体重。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2.4 假蛋白原理
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为66%左右。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
   
奶粉事件:各个品牌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20%,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质含量为2.8%计算,含氮量为0.44%,某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为18%计算,含氮量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是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就能提高0.4%蛋白质。
3.“毒奶粉”的来龙去脉
3.1 三鹿承认奶粉受污染
912日,三鹿集团获得的一份材料称,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材料显示三鹿在接到投诉后曾向有关专家咨询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产品大量深入检测排查,最终在81日,得出结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才是这次事件的真凶,并立即上报,而且通过卫生部发布会召回婴幼儿奶粉的声明。
另据中新社石家庄九月十五日消息称,河北省政府十五日上午在此间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史贵中向媒体通报称,河北省警方已于十四日晚正式逮捕两名三鹿奶粉事故犯罪嫌疑人,其他在案嫌疑人也初步向警方供认了犯罪事实。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日生产、销售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三吨。
3.2 三聚氰胺是如何进入婴幼儿奶粉中的?
三聚氰胺一般来说是用来制造板材的化工原料,怎么会出现在奶粉当中?据化工专家介绍,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氮。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有媒体此前报道,某些饲料加工厂,会往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这样可以冒充高蛋白饲料,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不法奶农为了提高牛奶中的蛋白含量、进而卖个好价钱,利用三聚氰胺含氮量很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的特点掺杂使假。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所以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等也成了掺假、造假者心存侥幸的辅助原因。
4.乳品产业如何走出“毒奶粉”的阴影?
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乳制品给乳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奶农倒奶、乳品加工企业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购买问题乳制品的消费者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河北奶农遭受严重的损失,每天都在倒奶。据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九日报道说,据初步统计,从九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河北全省损失生鲜奶五千九百三十六吨,平均三千元人民币一吨的牛奶,除少量以二百元一吨贱卖外,绝大多数都被奶农忍痛无奈地倒掉。目前,这种情况还在发展蔓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三鹿问题奶粉曝光后,推倒了国内乳品业的多米诺骨牌。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蒙牛、伊利、光明三大乳品巨头的部分批次的液态奶也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为此,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问题牛奶连夜撤下各大超市的货架,对乳品加工企业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毒奶粉”阴影下的乳品产业,在遭遇了这次洗礼之后该何去何从呢?“三鹿”问题奶粉时间的出现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乳品行业会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分析。
1. 加强原料奶生产安全
三鹿事件背后要求企业必须从奶源基地建设着手,建立好的奶源基地能够控制奶源,同时加强奶源基地的管理,奶农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企业要加强原料监管,生产所使用的添加剂要求建立台帐,并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备案,要求所有原辅料采购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必须索取三证,签订合同,进货相关记录和进货检验。
  
乳品加工企业应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优质奶源基地或现代化牧场,加强奶牛养殖小区及牧场的管理,尤其是环境卫生及生鲜牛奶的质量管理,杜绝掺杂使假行为的发生。
2. 乳制品行业标准的建立健全(我国生鲜奶收购标准)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日前在哈尔滨表示,现行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有的指标已经落后,应多方征求意见后予以修订。刘成果说,没有奶业标准化,就没有奶业现代化,就没有乳品安全保障。我国奶业标准不全,有些标准漏项,指标落后,有些标准在生产中得不到落实。应该对现有标准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清理,并逐步完善,加强对奶业生产的规范和监管。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上连奶牛养殖,下连乳品加工,是一个核心标准,也是各方争议的焦点,因此应优先予以修订。

  刘成果建议,奶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管理经验,现行的奶业法规不健全,奶业标准体系滞后,不能适应奶业发展的需求。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出台全国奶业管理条例,规范奶业行为,使奶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3. 第三方质量检测
    企业目前的检验手段不能检出三聚氰胺,国家质监局目前正在研究适合企业的检验手段,但是在此之前,企业还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加强常规项目的检验,来控制问题的发生。


据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表示,原料奶质量的好坏,既影响乳制品质量的优劣,又涉及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强对原料奶质量监控,提高乳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刘成果说,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原料奶中,细菌总数超标、乳脂肪和乳蛋白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原料奶细菌数超标,不利于进行巴氏杀菌乳生产,乳品企业为安全起见,在巴氏杀菌乳生产过程中提高杀菌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造成所谓的超巴氏奶。有些原料奶抗生素含量不符合标准,不利于进行酸奶生产,利用这种原料奶加工酸奶,发酵不好,酸奶的组织状态差,口感差。

  刘成果认为,目前,我国原料奶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用奶旺季,降低原料奶质量标准,抢夺奶源。用奶淡季,压级压价,限收原料奶,造成原料奶市场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
  刘成果建议,应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机构,这实际上是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可将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交乳品企业按质定价,并实行矛盾仲裁。
4. 政府职能部门的监测和严格执行
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要求政府能够对奶农进行监管,企业收到奶农的掺假牛奶时无权对掺假牛奶进行处理,同时,各企业的检验要求及检验指标不一样,奶农也能将不合格牛奶卖给其他企业;
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料发现有有毒有害物添加,立即对全厂产品、原辅料等进行查封,并以投毒罪论处;若发现标准中明确规定不得添加的辅料,立即对全厂产品、原辅料等进行查封;所有的原材辅料都必须有台帐、各相关记录,添加剂必须到质监局备案;每批产品出厂都需要检验,但以目前企业的检验条件,还需要研究,在此之前所有常规项目的检验要加强。
5. 乳制品的安全加工
乳制品加工企业是责任的承担者,各企业都感觉到是奶源出了问题,而不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的问题,将责任都推给农户,农户将责任推给奶牛,那奶牛还将责任推给吃的东西了,所以作为企业还是要承担起企业的责任,对奶农掺假牛奶的问题,企业参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掺假牛奶进行处理,同时政府也会加大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
各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严格的对供应商的原辅料进行评审,采购-供货—进货验证全过程加强控制。
6. 奶业产业链利益衔接
“三鹿事件”发生在全国奶源紧张的时候,乳制品企业的发展抢夺奶源,物价上涨,奶农利益得不到保障,是导致奶农掺假的根本所在。
奶业是一个由乳制品消费、乳制品制造、原奶生产三个主要环节,奶农、乳制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政府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但是独立的利益主体间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实践表明,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奶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而奶业产业经营中的利益联结模式直接影响着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利益分配的合理又影响着奶业产业链中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可以说利益分配机制是奶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乳制品企业的产业链比较长,从饲料—养殖—产品,都需要监控,企业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度难度较大,最终还要保证消费者、奶农的权益,所以要求政府能够考虑企业不仅仅只在生产过程控制,联系其他产业一起来控制。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做到以农为本,理顺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及时合理地调整原料奶价格,保障奶源基地的稳定;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发展,避免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两层皮,避免乳品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冲突;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把奶业的管理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规范奶业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牛奶生产加工和市场的秩序,保障奶业持续和谐发展,推进现代奶业建设。
7. 法律的约束,道德的呼唤
乳制品行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事件的发生对消费者、企业、奶农的伤害都是致命的。
“三鹿事件”为乳业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势必要求乳业从业者要诚信经营、良心经营,不要为谋求一时的利益而放弃了企业长久的发展,乳品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抓好乳制品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关乎企业的命运,行业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鹿事件”为奶业发展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乳品企业必须研究和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切实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将治理安全隐患、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落到实处。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为民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0 11: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