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牛群结构,及时净化牛群
1.1、以前养牛效益不好很多都和牛群结构不合理有关。自繁自养是对的,可是我们以前留养了所有的母牛犊,也就是说我们养牛始终处于扩群状态。牛群结构不合理,产奶牛数量少,犊牛和育成牛比例较大,导致牛场少盈利、不盈利或亏损。这种发展固定资产是增加了,但是牛场始终挣扎度日,当风险来临是不得不把一部分牛低价淘汰掉,最终一算还是不盈利。
1.2、调整一下牛群结构可能会扭转乾坤。把牛群调整为:成母牛占:60% ,青年牛占15%,育成牛战15% ,犊牛占10%左右的牛群比例,其中成母牛中干奶牛占12~15%,泌乳牛占85%左右。调整顺序和依据:
1.2.1、老、弱、病、残及难孕牛;
1.2.2、计算年饲养成本,淘汰年效益低于饲养成本的成母牛;
1.2.3、根据系谱档案结合线性评分淘汰部分小母牛。
2、降低成本
一提到降低成本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想到奶牛日粮,其实这里说的降低成本是降低每公斤牛奶的成本。牛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牛奶,如果生产一公斤牛奶的成本增加农场的经济效益就会下降。调整牛群结构也是降低牛奶生产成本方法之一。以下方法也能降低牛奶生产成本:
2.1、加强小母牛的饲养管理,缩短投产时间。
2.2、调控营养,抓好围产期管理,及时配种缩短胎间距。
2.3、加强管理,提高峰值产量。
2.4、优化日粮,增加全期泌乳量。
3、加强牛群改良
想要提高牛群单产仅从饲养的精细化管理是不够的,通过我对一些牛场的调整感觉到平均每头泌乳牛每天也值提高了3~5kg的产量。这样产量牛场可能会有效益了,还达不到效益的最大化,很多都被牛的品种所限制。
3.1、建立详细繁殖档案,制定详细的育种计划。
3.2、对牛群做线性评分,根据评定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牛群种牛来改良牛群。
3.3、选择有后以测定的种牛来改良牛群。 3.4、选择要看价值而不是价格。
4、加强细节管理牛场的效益是从细节管理来的。
我们都会注意到奶牛日粮配方的设计合理性,但很少有人真正注意到牛的实际干物质摄入量;我们添加日粮时都有计量,但是很少有退槽草的数量和质量的记录;犊牛,育成牛和青年牛都设计了日粮配方和管理程序,但很是真正进行实际的体尺和体重测量;育成牛根据牛场规定参加配种,但很少能查到第一次发情记录;牛犊产到挤奶厅里就不用说了;每天每头牛的奶产量变化很能反应出个体牛和整群牛的管理情况,但是对比的却很少;每头牛每个月的奶量变化和泌乳持续力很能反映问题,……
这只是我个人拙见,大家来讨论一下,有疑议请附贴我会及时答复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