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各岗位生产流程效率表 |
说明:
1、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司各岗位生产流程切换效率标准。
2、公司岗位生产流程切换效率高于本标准的则以实际为准,低于本标准则要分析原因,不断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
流
程 | 具体内容 | 单 位 | 效率标准 | 说
明 | 工作内容 |
班前会(指列队开始至散会时间) | 分钟/次 | 、 | 1、班前会通常在3~10分钟;超过10分钟的特殊情况每周不超过两次且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
2、列队的班前会一周不超过两次,其余的班前会要到生产现场针对具体问题召开。 | |
投料工段 | 班前会结束至在投料口手接触第一袋原料包装袋开始投料时间 | 开始到接触第一包料、转运及解包、投料结束 | 分钟 | ≤8 | 使用叉车,转运距离50米 | 1、启动转运工具并到原料库;2、转运原料;3、解包;4、投料 |
≤10 | 使用手推车,转运距离50米 |
配料工段
| 班前会结束至开始启动配料绞龙时间 | 中控工 | 分钟 | ≤3 | 开班前会前启动电源对微机预热,并启动空压机。 | 1、核对或输配方;2、启动配料系统。 |
配料秤排料时间 | 单秤 | 秒 | | 指秤门打开至秤门关闭时间 | |
双秤 | 秒 | | 指秤门打开至秤门关闭时间 | |
混合机排料时间 | | 秒 | | 指混合机门打开至混合机门关闭时间 | |
投药工段 | 班前会结束至在投药口手接触第一袋药品开始投药时间 | | 分钟 | ≤10(卧式机组);≤15(楼层机组) | 投药工提前上班或另外安排人员协助准备,生产计划和配药也相应要提前进行,目的是并行作业,微机室配好料后立即进行后续生产,不影响整个机组的作业进程。 | 1、找转运工具并到药品库(转运距离单边100米);2、装药品并转运到投药口;3、到原料库;4、装辅料;5、转运到投药口;6、称量;7、加油脂等;8、投药。 |
制粒工段 | 磨具及蒸汽准备,开机到设备工作正常 | 分钟 | ≤8(10)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制粒机门盖时间至关好制粒机门盖调好切刀后手离开手柄的时间 | 1、蒸汽冷凝水排放;2、设备润滑;3、制粒机紧固;4、压制室检查;5、切刀调整;6、启动设备至工作正常。 |
[tr][/tr][tr][/tr]接料缝包/转运工段 | 更换分级筛时间 | 分钟/次 | ≤5 | SFJH型分级筛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分级筛至盖好分级筛手离开手柄时间 |
≤20 | TDHF型分级筛 |
清理冷却器时间 | 分钟/次 | ≤3 |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分级筛至盖好分级筛手离开手柄时间 |
接料缝包 | 包/分钟 | ≥6 | | |
班前会结束至成品出料时间 | | 分钟 | ≤25 | | |
2、各岗位生产品种切换效率表 |
说明:
1、根据本标准制定公司各岗位生产流程切换效率标准。
2、公司岗位生产流程切换效率高于本标准的则以实际为准,低于本标准则要分析原因,不断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本标准的要求。 |
流
程 | 单 位 | 效率标准 | 说
明 | 工作内容 |
投料工段 | 投料换品种切换时间 | 分钟/次 | ≤5 | 使用叉车,转运距离在50米 | 指投完前一种原料手离开包装袋的时间至在投料口手接触后一种原料包装袋开始投料的时间(含场地清理时间) |
≤8 | 使用手推车,转运距离在50米 |
配料工段
| 班前会结束至开始启动配料绞龙时间 | 中控工 | 分钟 | | 开班前会前启动电源对微机预热,并启动空压机。 | 核对或输配方;启动配料绞龙。 |
辅料工 | 分钟 | | 核对辅料、小药品种和数量;及时、准确投料。 |
投药工段 | 班前会结束至在投药口手接触第一袋药品开始投药时间 | 分钟 | | 投药工提前上班或另外安排人员协助准备,生产计划和配药也相应要提前进行,目的是并行作业,微机室配好料后立即进行后续生产,不影响整个机组的作业进程。508机组为楼层式,期间要经过提篮上下 | 1、找转运工具并到药品库(转运距离单边100米);2、装药品并转运到投药口;3、到原料库;4、装辅料;5、转运到投药口;6、称量;7、加油脂等;8、投药。 |
投药换品种切换时间 | 分钟/次 | ≤6(不间断生产); ≤20(间断生产) | 指投完前一个品种手离开药品包装袋的时间至手接触后一个品种药品包装袋开始投药时间
| 1、清理投药口;2、到药品库(转运距离单边100米);3、装药品并转运到投药口;4、到原料库;5、装辅料;6、转运到投药口;7、称量;8、加油脂等;9、投药。 |
配料工段
| 配料换品种切换时间 | 分钟/次 | ≤5 | 指前一个品种混合后全部提升至相应料仓完毕的时间至启动配料按钮开始配后一个品种时间 | 1、核对或输后一个品种配方;2、配料系统启动 |
配料秤排料时间 | 单秤 | 秒 | | 指秤门打开至秤门关闭时间 | |
双秤 | 秒 | | 指秤门打开至秤门关闭时间 | |
混合机排料时间 | 秒 | | 指混合机门打开至混合机门关闭时间 | |
制粒工段 | 制粒换品种切换时间
(不换环模及压辊) | 分钟 | ≤6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制粒机门盖时间至关好制粒机门盖调好切刀后手离开手柄的时间
| 1、接完调质器内全部余料;2、检查制粒机。 |
制粒换品种切换时间
(指换环模) | 400 | 分钟/次 | ≤10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制粒机门盖至关好制粒机门盖并调好切刀后手离开手柄的时间 | |
508/520 | ≤12 | |
600 | ≤15 | |
400、508、600
换一个压辊的时间分别为:≤4分钟、≤6分钟、 ≤8分钟;400、508、600同时换两个压辊的时间分别为:≤6分钟、 ≤8分钟、≤10 分钟; 600
同时换三个压辊的时间为:
≤12分钟。 | 1、卸刮刀;2、卸压板;3、卸装压辊;4、装压板。 |
接料缝包/转运工段 | 接料换品种切换时间 | 分钟/次 | ≤12 | 指前一个品种全部接完手离开包装袋时间至手接触后一个品种包装袋开始接料的时间 | 1、清理冷却器;2、清理提升机;3、处理前一个品种的余料;4、将前一个品种剩余包装袋、标签移走及准备后一个品种的包装袋、标签;5、清扫前一个品种地上的余料。 |
清理冷却器时间 | 分钟/次 |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冷却器至关好冷却器手离开手柄时间 | |
更换分级筛时间 | 分钟/次 | | 指手接触手柄打开分级筛至盖好分级筛手离开手柄时间 | |
班前会结束至成品出料时间 | 分钟 | | | |
3、精益管理试行阶段考核表 |
[tr][/tr]公司名称 | | | 考核时间:
年
月
日 |
| | | | | | |
项目 | 序号 | 检查标准 | 标准分 | 扣分标准
| 检查情况 | 得分 |
精益管理推行总体安排 | 1.1 | 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精益管理推行小组 | 2 | 未成立推行小组扣2分,组织架构不完善扣1分 | | |
1.2 | 组织精益管理宣贯、培训、考核并制订精益管理活动实施计划 | 5 | 未进行宣贯、培训扣2分,未考核扣2分,未制订实施计划扣2分 | | |
1.3 | 建立精益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并切实执行,考核兑现,记录保存完好 | 2 | 无考核制度扣2分,有制度未执行扣1分,制度执行不彻底扣1分 | | |
标准完善 | 2.1 | 制订岗位作业标准并符合精益管理要求 | 5 | 每缺一岗位作业标准扣2分,作业标准不符合精益管理要求每岗位扣1分,扣完为止 | | |
现场改善 | 3.1 | 各生产岗位只摆放必需品 | 2 | 有私人物品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每岗位扣0.5分 | | |
3.2 | 物资堆码区域划分明确,区域线、标识明确无剥落 | 2 | 区域一处未划分扣1分,区域线、标识不清楚扣1分, | | |
3.3 | 各种物资应整齐堆码于定位区内,不得压线,并标识明确 | 2 | 未存放于定位区或标识不明确每处扣1分 | | |
3.4 | 作业完后,地面无散落物料 | 2 | 有散落物料每一岗位扣1分 | | |
3.5 | 各岗位应有简单实用的管理看板、明示牌 | 3 | 每缺一岗位看板扣1分 | | |
3.6 | 岗位管理看板干净并定期更换,明确责任人 | 2 | 看板内容陈旧每岗位扣1分,无责任人每岗位扣1分 | | |
TPM全员维护 | 4.1 | 建立设备管理卡,坚持日常巡回检查,有必要的记录,确保记录清晰、准确 | 2 | 每缺一设备管理卡扣1分,无巡回检查记录扣1分,记录不完整每项次扣0.5分 | | |
4.2 | ,设备运转正常,无异响或异常温升等带病运行现象,闲置设备应有明确标识 | 2 | 设备带病运行每台扣1分,闲置设备无标识每台扣1分 | | |
4.3 | 设备传动部有防护罩,地坑有盖板;阀门、管道、输送设备密封严实,无“跑、冒、滴、漏”现象 | 2 | 每缺一防护罩扣1分,发现一处跑、冒、滴、漏扣1分 | | |
4.4 | 各类工具采用形迹管理办法分类摆放整齐,工具完好可用无脏污,用后及时归位 | 2 | 未采用形迹管理扣1分,工具污损扣1分,归位不及时扣1分 | | |
4.5 | 制订设备TPM标准并置于设备明显处 | 3 | 每缺一设备TPM标准扣1分 | | |
4.6 | 根据设备TPM标准制订设备TPM标准检查表并按表中内容认真执行,记录真实、清晰 | 4 | 每缺一设备TPM检查表扣1分,未按表中内容执行每项次扣1分 | | |
目视管理 | 5.1 | 根据效率标准制订相关工序精益管理对比改善表 | 3 | 每缺一岗位对比改善表扣1分 | | |
5.2 | 精益管理改善表内容填写真实有效,并有差异原因及改进措施 | 3 | 内容虚假该项得0分,无差异原因及改进措施各扣2分 | | |
效率执行 | 6.1 | 按岗位生产流程效率表内容进行考核 | 18 | 按每岗位效率标准达成率考核得分(每项次2分) | | |
6.2 | 按岗位生产品种切换效率表内容进行考核 | 24 | 按岗位生产品种切换标准达成率考核得分(每项次3分) | | |
6.3 | 按定岗定员标准进行考核 | 8 | 每超定员标准1人扣3分,本项扣分可累计 | | |
持续改善 | 7.1 | 公司应有精益管理项目的创新内容 | 2 | 无创新措施该项得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