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79|回复: 5

[疾病防控] 奶牛产后子宫炎的主要病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5: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良彬 于 2009-2-27 02:11 编辑

奶牛产后子宫炎的主要病因分析
李良彬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规模奶牛场的奶牛产后子宫炎发病情况的调查了解,病因分析,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本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子宫炎和接产操作,环境卫生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奶牛 产后 子宫炎 病因
子宫炎是用于产后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和更深层组织感染的通用术语,一般不会危机生命,但是可能导致将来的繁殖失败。母牛产后子宫的感染是普遍存在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子宫的自洁能力,约有50%以上的牛在产后40~60天能够恢复正常,有过几次明显发情的母牛会降得更低。正常母牛产后发病率约10%左右,但是通过本人对牧场的调查了解其发病率从几头到50%不等,个别牧场发病率高达100% 。急性子宫炎可对奶牛的健康、产奶性能和以后的防治能力产生影响甚至引起死亡。由此可见,子宫炎是母牛产后常见的并对奶牛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
1、奶牛产后子宫感染的危害:
1.1最常见的是引起奶牛产后不孕
奶牛产后不孕可以表现永久性的不孕和暂时性的不孕。永久性的不孕因奶牛不能再繁殖而被迫淘汰,降低了奶牛的使用年限。暂时性不孕会增加奶牛的配种次数,有78.2%子宫内膜炎母牛超过60天才发情,明显延长的胎间距,奶牛终生生产能力下降。未孕牛的淘汰率升高。
1.2对产奶量的影响
奶牛产后严重的子宫炎会引起奶牛的发热和采食量下降。发热、采食量降低、治疗应激等因素影响会使全期泌乳量降低300kg以上,对感染较严重的母牛产奶量会降的更低或停止泌乳。
1.3其他影响
奶牛产后子宫炎会明显增加奶牛乳房炎、酮病和真胃移位的发病率。
2、实例及解决办法
2.1实例1
2.1.1
2008
6月对黑龙江绥化某牛场调查:共有奶牛存栏830头,泌乳牛380头,产后80天以上空怀牛153头,平均空怀天数307.25天,占成母牛的33.26% ,正常分娩胎衣正常脱落的母牛产后子宫感染和恶露异常牛占分娩牛的65%以上,出产房时排脓性分泌物的还有40% 。各胎次牛均有发生。产房环境卫生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2.1.2解决办法:
2.1.2.1对产房及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首先清理掉牛舍内及运动场的所有污物,对牛舍内冲刷后起掉木床板,凉晒清理后用5%火碱水浸泡消毒。然后对牛舍地面和运动场一起用5%火碱水浇泼消毒。在进牛前用清水冲刷。以后每次进牛后清理运动场粪便,出牛后对牛床后端、粪沟、地面用清水冲刷干净并常规消毒一次。每周进行一次高浓度消毒,直至无感染牛为止。
2.1.2.2对产房运动场内沙土栏彻底消毒,更换垫料并用三合土处理地面,直接设计出坡度便于排尿并可减少维护费用。
2.1.2.3取消了对母牛分娩时的常规产道检查,对有难产迹象的母牛需要产道检查时,要对母牛外阴及后驱严格消毒(高锰酸钾、来苏、百毒杀)后擦干,再用0.5%碘伏消毒,操作人员手套要用0.5%碘伏消毒后再检查。
2.1.3结果:通过以上处理,20089月回访,产后子宫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正常分娩胎衣正常脱落的母牛产后子宫感染占分娩牛的8.9%2/23);23头分娩牛中有3头胎衣不下,其中1头有子宫炎,9月份产后子宫炎母牛占总分娩头数的13%
2.2实例2
2.2.1
2004
9月,山东潍坊临朐某牧场,存栏160头,均为初产牛,难产率高达56%以上,胎衣不下发病率为60%,软产道损伤和产道感染发病率几乎100%,产后分娩母牛和犊牛死亡时有发生。该牧场较高的发病率是由助产过早和暴力助产所导致的。母牛分娩时,在羊水泡未露出阴门时便刺破羊水进行助产,也就是在开口期的后期和胎儿产出期的前期开始助产,并且多人和使用器械。

2.2.2
解决办法:

2.2.2.1母牛分娩时要保持安静,没有胎位异常时不做产道检查,尽量让牛自然分娩,如果需要助产也要在胎蹄露出阴门后进行。
2.2.2.2助产时最好不使用器械,两个人以上用力牵拉犊牛视为暴力助产。
2.2.2.3接产时牛体后驱、使用器械和工作人员手臂要彻底消毒。
2.2.3、结果:通过以上处理自2005年至今,母牛产后感染和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
3、原因分析:
引起子宫炎的主要原因是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致病微生物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微生物主要是生存在环境中,是母牛分娩后通过环境、助产操作、器械、母牛生殖道的正常位置和形态的改变等因素都能使外界微生物侵入。内源性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是存在于阴道内的,由于产道的损伤而迅速大量繁殖引起子宫炎。
3.1 致病微生物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子宫炎的主要原因。产后子宫感染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化脓棒状杆菌、坏死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拟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这些致病菌可以是一种致病菌感染也可以是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可以引起母牛产后的急慢性炎症。产后感染一般在10天以后可能由混合感染变成单一的化脓棒状杆菌感染。主要表现母牛排脓性分泌物。
3.2产房环境卫生是子宫炎高发的另一个原因。
被强致病菌污染的产房导致的母牛产后子宫急性感染已经成为很多牧场母牛产后感染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产房内牛床、粪沟、地面等母牛分娩环境中污秽的排泄物中存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特别是某些强致病微生物的存在污染了母牛产后尚未排出的胎衣,母牛反复起卧的过程中使致病微生物随着未脱落胎衣在阴门处的进出而被带入生殖道引起奶牛的子宫感染。母牛产后子宫有很强的自洁能力,当子宫轻微污染时这种污染能通过子宫的自洁能力来净化完成,对子宫和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子宫被大量强致病菌所污染,这种平衡被打破,也就是说污染的严重程度大于母牛子宫本身的自洁能力时母牛就会发病。
3.3接产技术因素
3.3.1.接产时消毒不严格,主要是牛体和术者。
母牛分娩时对牛体污物的清理和对牛体的消毒极不严格。污秽的牛床和运动场会使牛体沾有大量的污浊物,这些污浊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在母牛分娩时很容易污染生殖道,特别是有强致病微生物存在时跟给严重。
接产时术者的手臂和使用的手套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消毒后在操作过程中接触到污染物后没有重新消毒继续操作。这种被污染的手臂或手套直接检查产道,特别是检查受伤的产道是非常危险的。
3.3.3.2过早的助产和暴力助产
过早的助产除增加子宫严重污染的风险外,还是导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和软产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母牛分娩过程是在许多激素对机体有序的作用和相互协调下完成的,过早的助产会打乱这种协调引起异常分娩。过早的对阴道的机械刺激会引起催产素的分泌量突然增加并提前于正常分泌时间而使母牛的努责和阵缩提前。这时骨盆韧带尚未完全软化和缺少胎儿对产道逐渐的楔状机械扩张作用而使产道表现相对于正常时狭窄,胎儿在该阶段通过的时间会相对延长。也使母牛在强烈的努责和阵缩阶段的时间延长,母牛表现产后虚弱,宫缩无力,加上胎盘尚未完全成熟使母牛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头产牛表现更明显。在本人统计的牧场中,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由该原因引起的发病率最高的为86% 。胎衣不下又增加了50%以上的子宫炎的风险。
过早助产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产道损伤。扩张不全的产道加上暴力助产是导致软产道损伤的最直接的原因。软产道的损伤破坏了产道抵抗致病菌的自然屏障,增加了子宫的感染机会。阴门的严重损伤会改变外阴的形态结构,这种改变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阴道积气、积尿和粪便污染。
3.3.3.母牛分娩前后的阴道及子宫的检查增加了子宫炎的风险。
在很多牧场习惯于在母牛分娩前后对母牛阴道和子宫进行手臂探诊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难产或腹中还有胎儿等。我们每对生殖道做一次探查就增加一次子宫感染机会,如果对牛体和术者消毒不严或根本不消毒者来说这种检查可能会成为正产牛子宫感染的主要原因。
3.3.4
暴力助产导致地软产道损伤会因为致病微生物的上行引起子宫炎。

很多牧场无论母牛分娩难易都会使用大量人力借助产科绳强行快速拉出胎儿。这样违反了母牛自然分娩胎儿娩出的规律,快速的拉出时由于速度和力的相互作用很容易的造成产到的严重损伤。这种损伤可以发生在产道的任何地方(子宫颈、阴道、外阴,甚至损伤韧带)。

3.4营养因素:
3.4.1.干奶期母牛过肥会因产道脂肪过度蓄积而导致产道相对狭窄而引起难产,难产会增加产道损伤比例。
3.4.2产后低血钙或其它营养的缺乏(硒、VE、β-胡萝卜素等)会增加母牛胎衣不下和产后感染的发病率。
3.4.3干奶期严重的瘤胃降解蛋白过高或蛋白质明显缺乏也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4、解决办法:
4.1在泌乳后期调整母牛体况,让母牛体况评分保持在3.75分左右;保证母牛干奶期的营养的均衡的供应,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4.2保证产房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高发感染性疾病的产房要彻底清除舍内污物和杂物后彻底有效地消毒,有条件的牛场对产房空置1-2个月并反复彻底消毒后在启用。

4.3加强产房的管理,除对环境消毒外,还要对进入产房的母牛的牛体所沾的污物进行清理,临近分娩时要对牛的外阴和后驱进行彻底消毒。
4.4接产人员的手臂或手套在接产时要严格消毒,污染时要对手臂重新消毒或更换消毒后的手套再继续操作。尽量减少没必要的产科检查,如果必须检查时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坚决杜绝不消毒就进行产科检查。
4.5使用的产科器械要彻底消毒,用后消毒干燥后备用,产科绳要专用并经常更换。
4.6严禁助产过早和暴力助产。最好让母牛自然分娩,需助产时最好不超过2个人,要配合母牛的努责和阵缩牵拉胎儿。
5、讨论和总结:
奶牛产后子宫炎是奶牛产后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虽说较多也很复杂,但是主要原因是由于致病微生物的存在。集约化养殖使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最多的因素还是产犊的环境和接产的操作问题。消毒意识淡薄和缺乏消毒常识是本病的一个重要根源。产房内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不做彻底清除而直接消毒可能导致消毒失败。产道损伤又给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和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母牛分娩时,子宫颈的开张为细菌侵入子宫提供了便利条件。正常的子宫自洁能力能是轻微的子宫污染得以清除,但是较严重的子宫污染母牛自身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依靠免疫力清除的,特别是在产道受到严重刺激或损伤时。因此,母牛产后子宫炎的发病情况是和产房的环境卫生管理及接产有密切关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3 14: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了  又学到不少
发表于 2009-2-6 2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无菌操作,产后护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16: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留个话,有不足之处请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8: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由于天热、湿度大和雨水较多,牛场环境卫生较难控制,牛场的繁殖疾病有较多,希望大家参考一下,能给您带来效益是我最大的心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9 09: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千道一万牛的体质问题有待于提高。看看现在的牛自净功能下降、不正确的产后保健,都是致命的不发生子宫炎才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10:1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