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判断
(一)饲料行业面临的形势
1、饲料行业整体形势严峻。
2006年以来,全国饲料行业很不平静,集团饲料板块每位总经理、每位干部、每位业务员都有非常深的体会,可以说每个饲料公司都是在步履维艰地负重前行。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1.11亿吨,处于近三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猪料),且下降势头不减。全国约有5000家中小型饲料企业已经停产。许多大中型饲料企业由于受行情的影响,销量及利润大幅度下滑,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出现了亏损。
2、区域市场销量不同程度下降。
全国主要区域市场饲料销量均不同程度下降;相比大型饲料企业而言,中小型饲料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到的冲击更大;猪料,特别是猪浓缩料销量下降明显,且具有普遍性。
3、肉、禽、蛋价格持续上涨。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资料,今年4月份全国城乡批发市场“菜篮子”产品价格: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2.99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35.5%;鸡蛋批发均价为每公斤6.05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41.6%;牛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7.09元,环比持平,同比上涨4.6%;草、鲤、鲢、鲫鱼四种淡水鱼批发均价为每公斤7.89元,环比上涨5.5%,同比上涨5.4%。2007年5月中上旬,内地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批发价格:猪肉为14.5元/公斤,较4月份上涨8.6%,较去年同期上涨43.1%,平均每公斤上涨4.4元;鸡蛋平均零售价格为7.00元/公斤,较4月份上涨2.6%,较去年同期上涨31.6%,平均每公斤上涨1.68元。可以看出,在全国饲料销量连续17个月下滑的情况下,肉、禽、蛋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却大幅度上涨,且反季节特点明显,其中关联程度及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对猪价上涨的基本判断
对于这次猪价的上涨,农业部、商务部、媒体及众多企业从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养殖成本、存栏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很多原因,认为此次涨价只是经济现象周期的正常循环。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次猪价上涨不同以往,是带有非周期性(典型性)特征的周期性上涨。所谓周期性上涨是饲料行业过去经常面对的,即猪价跌→生猪存栏少→猪价涨。2006年4月份,我国猪价创造了10年来的最低,有大低就有大高,像股市一样,没有永远的高,也没有永远的低。所以,对这次强烈反弹,应该首先判断为周期性上涨。所谓非周期性特征是指这次猪价的上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周期,它不但具备一般意义上周期的规律性特点,还有非周期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非周期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疫情。疫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猪只死亡率非常高,从而使存栏自然下降,农民心存疑虑,补栏积极性不高。
二是原料价格。从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55元,同比上涨16%左右。这就意味着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
三是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过去农民收入低、收入渠道少,主要是靠养猪。但现在农民的收入渠道日趋多元化,进城打工收益与养猪相比更划算。过去农民养猪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不养猪了,都到城里面去了,农村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这样带来的结果还是存栏的大幅度减少,而补栏的积极性却很弱。
因此,这次猪价上涨的因素十分复杂,是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整个饲料畜牧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猪价上涨的行业影响及未来走势的判断
(一)市场恢复缓慢
猪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殖业本身元气大伤。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且持续时间长,致使母猪大量减少,养殖业损失惨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被大幅度挫伤。元气损伤,若要恢复的话那是需要时间的。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地引导、调理。
二是养殖周期整体恢复延后。由于母猪减少,养殖业元气不足,使得整体启动母猪→小猪→肥猪这个养殖周期难度加大,包括恢复的时间长短、恢复的量有多大,都值得我们研究。根据各公司反馈的调查情况,目前市场上一方面存在猪价很高,另一方面补栏的积极性(尤其是散养户)极弱这样一个现实矛盾,这也符合我们对这次猪价上涨所做出的基本判断。
所以,我们说市场整体的恢复不容乐观,可能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是对未来走势的第一个判断。
(二)养殖结构变化加剧
饲料行业经过这次灾难,整个市场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过去饲料销售的主要对象——个体散养户可能越来越少,促使养殖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就是说,这轮行情将会导致小规模养殖户的比例大幅下降,规模养殖户的比例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养猪再也不那么简单了。
因为小规模养殖实力弱,经不起风浪;疫情频繁,猪只死亡率高;技术差,养猪水平低,收益肯定比较少。一句话,小规模养殖挣钱越来越不划算,越来越不经济,风险越来越大了。由于我国市场容量巨大,小规模养殖户的大幅减少就意味着整体养殖结构将会发生大调整,造成中型养殖户和大型养殖场的比例增加。有很多同行讲,过去我们讲散养户与规模养殖两条腿同时并行的这种结构调整可能需要8到10年,现在感觉到这一两年可能就会有大规模变化。川渝地区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这说明中部地区、沿海地区小规模养殖的不经济特征已显露得非常突出,规模养殖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速度在加快。这也是我们对未来走势的第二个判断。
(三)饲料产业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首先是疫情带来的影响。疫情本身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疫情、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从目前形势看,疫情的常态化趋势非常明显。
第二是饲料原料价格的不确定性。目前,饲料原料的价格有三个特征:一是价格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二是价格波动的频率比较高;三是价格波动的幅度比较大。饲料原料价格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本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市场的国际化及期货市场的影响,价格的不确定性程度会越来越高。
(四)饲料产业组织变革的速度加快
市场恢复缓慢,养殖结构变化加剧,不确定性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并将导致整个饲料产业的组织变革。
首先,大企业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饲料产业的兼并、联合、重组将成为一种趋势。新希望与六合的联合重组掀起了产业整合的序幕;部分中小饲料企业建立松散联合体,例如大北农、铁骑力士等组建的绿色伟农等;一些外资企业也参与了中国饲料企业的整合,或兼并或投资。
饲料企业的产业一体化进程将加快。部分肉食加工企业后向整合进入饲料、养殖领域,许多专业饲料企业前向整合进军养殖、肉食加工领域。
总之,饲料产业大调整、大整合、大淘汰的时期已经来临。我们再三强调,对这轮周期性变化不能小瞧,不能从简单的意义上来看待这次周期性变化,它既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也有很深层次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整个产业来讲是革命性的,并且已经隐约感受到它正扑面而来,饲料产业不能不做出应对和调整。不适应市场要求、逆规律而上的企业必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死掉。这就是我们对未来走势的第四个判断。
应对策略分析
这次带有非周期性特征的猪价上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结构性变化,给饲料产业带来的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挑战,把握机遇。陈育新董事长曾经讲过,行情不好的时候有不好时候的商机,实际上就是教我们如何选择有效发展模式来把握和抓住商机。
面对养殖结构变化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绝不能做产业的落后者。集团早期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我们超前,别人不搞的时候我们搞,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有,别人不敢在全国发展我们做了,一直是整个产业的领头羊。实践证明,凡是落后者,终究是要被淘汰的。
(一)高度重视这轮变化对产业的影响,做好准备。
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讲,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的市场主要是以散养户为主。
我们的总经理真的做得不错,市场如此严峻,其它相当多的企业销量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我们也下滑,但是整体来讲,我们比较顽强。然而,如果我们顽强地保持这个位置不做调整的话,危险就会向我们逼来。所以,一定要迅速进行调整,绝不能迟疑。因为失去了未来,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二)保持传统优势,创造新优势。
要从集团实际出发,不能盲从其他饲料企业,要走出具有华西希望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的优势在散养,这点优势不能丢,但要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应对规模养殖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思路是发挥专业优势,在与规模养殖的分工合作中实现多盈、共盈。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的,而且马上要做出调整。规模养殖要求专业饲料厂生产的饲料成本更低(低到他们自己搞饲料根本不划算)、管理更精细、技术及服务水平更高、整合能力更强。因此,饲料企业,尤其是中型饲料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上做出系统的、全方位的调整,才能适应养殖结构的变化和规模养殖的需求。在这次调整当中,我们必须锻炼并拥有成本控制能力、适应变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专门做饲料的企业,怎么和规模养殖户、大型养殖场进行合作,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需要发挥集团优势,依靠集团的整体整合能力。
(三)近段时间工作要求
一是从战略高度落实集团十届总经理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管理,优化结构,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因为规模养殖结构的变化要求专业饲料企业管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只有这样,专业饲料企业与规模养殖户的结合才有可能。二是全集团要以学习的心态、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意识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应对这次挑战。陈育新董事长曾经说,经验是最不靠靠谱的。我们决不能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第一,认真研究此次变革的经济实质,探索应对养殖结构变化、行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抓住机会实现平稳转型。就是说,整个结构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平稳发展。第二,质管、原料、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要拿出相应的方案,研究如何应对规模养殖。这种应对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每个部门、每个公司都不能拖后腿。
以上主要针对目前饲料行业和畜牧行业发展的一些变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谈了一些看法。最后我要说的是整个变革的商机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怎么把握,怎么去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