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仔猪红痢
| C型魏氏梭菌
| 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1周龄以上少发。各窝仔猪发病率差异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强,不易清除
| 急性时排血性稀粪,,1-3天。亚急性及慢性排粥样稀粪,病程一周左右。
| 病变主要见于空肠,有时波及回肠。肠腔充满带血液体,粘膜坏死出血。浆膜下及系膜内小气泡。
| 可作泡沫肝试验或肠毒 素试验。
| 多来不及治疗。给产前母猪接种猪红痢菌苗;对3日内仔猪投服青、链霉素均有预防效果
|
仔猪黄痢
| 致病性大肠杆菌
| 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1-3日龄最多见。呈窝发,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 排含有凝乳块的黄色稀粪。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死亡。
| 病变以12指肠最严重,其次为胃及空、回肠。肠腔扩张,充满黄色液体及气体。肝、肾常见小坏死灶。
| 纯培养物初生仔猪接种
| 多来不及治疗。给产前母猪接种大肠杆菌或给初生仔猪使用拜有利可以预防发病
|
仔猪白痢
| 致病性大肠杆菌
| 10-30日龄仔猪多发。各窝仔猪发病率,同窝仔猪发病先后均不致。发病与环境及饲养管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 排灰白、腥臭、浆状粪便。体温与食欲无明显改变。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康复。
| 贫血、消瘦。小肠扩张充气及黄白酸臭稀粪。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
| 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即可诊断
| 多数抗菌收敛及助消化中的中西药物均有效果,但必需同时改善环境及饲养管理
|
猪传染胃肠炎
| 冠状病毒
| 大小猪均能发病,但10日龄内仔猪多发,且死亡率可达100%,断奶后猪多能耐过自愈。常发生于12-4月,传播速度快。
| 发病前短暂体温升高。突发呕吐及水样下泻、明显脱水。10日龄内仔猪多死亡。
| 尸体脱水。胃及小肠充满泡沫状液体及未消化乳块。肠壁变溥半透明,粘膜绒毛变短。
| 小肠组织涂片或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 无特效治疗药物,可补液、保温等对症治疗。给产前母猪或3日龄内仔猪接种弱毒苗可以预防发病。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猪流行性腹泻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 各龄猪均能感染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乳猪受害严重,死亡率平均50%,2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很少。常流行于12-2月间,经4-5周后自然平息。
| 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及运动僵硬。体温正常或偏高仔猪腹泻后2-4天死亡。
| 小肠扩张充满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溥,绒毛缩短。
| 小肠粘膜涂片或小肠切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 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给怀孕母猪或仔猪接种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可以预防。
|
仔猪轮状病毒病
| 轮状病毒
| 常流行于晚冬至早春季节。能感染多种动物及人,常见于仔猪、犊牛及儿童。8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50-80%,致死率0-10%。育成及成年猪多隐性感染。
| 精神食欲不振,呕吐及腹泻拉黄白至灰黑色小样便。10日龄以上小猪症状温和,腹泻1-2日逐渐恢复。有继发症时症状加重。
| 胃内充满乳块,小肠壁变溥半透明,内容灰黄至灰黑水样液。小肠绒毛萎缩。
| 取病粪作电镜或免疫电镜可迅速作出诊断。
| 无特效药及预防疫苗,发病后补液、止泻及抗菌等对症治疗,通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体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
|
仔猪副伤寒
| 沙门氏菌
| 多见于2-4月龄仔,常发于阴湿多雨季节,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健康带菌普遍,外界不良因素可促使发病。
| 急性体温41-42度,精神、食欲不振。耳及体下侧皮肤紫红。后期下痢。亚急性及慢性体温41度,初便秘后下痢,拉淡黄至灰绿恶臭粪便。
| 急性全身性出血;肝脾肿大有坏死灶;大肠粘膜红肿、滤泡肿胀。慢性大肠粘膜圆形溃疡或弥漫性坏死。
|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 发病猪可用拜有利、氯霉素治疗。常发病地区用副伤寒菌接种月龄仔猪。
|
猪痢疾
| 密螺旋体
| 不同年龄猪均易感染,但多发于7-12周龄,发病率75%,致死率5-25%。发病无明显季节,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康复猪带菌率高难于清除 。
| 病猪精神食欲差,体温40-40.5度,拉黄色软粪至水泻,随后粪内有粘液与血液或纤维素碎片,粪棕色或红色,病程1-2周。
| 病变主要在结肠、盲肠。初粘膜水肿、出血,随后坏死,附着粘液、血液及纤维素。其他脏器无病变。
| 病猪粪便涂片染色或暗视野镜检。可见密螺旋体3-5条/视野。
| 治疗症选痢菌净。痢特灵、新霉素、洁霉素亦有效。预防尚无有效疫苗。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
|
猪传染性胃肠炎
| 冠状病毒
| 大小猪只均能发病,10日龄内发病严重。断奶后猪只病后多能自愈。本病多发于12-4月
| 育成及肥育猪症状较轻,常一至数日减食、腹泻及体重减轻,有时呕吐,3-7日恢复,极少死亡。
| 肠腔充满黄绿色液体,肠壁变薄、绒毛变短,胃粘膜充血。
| 取小肠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 对症治疗易于痊愈。接种弱毒苗可以预防、
|
猪流行性腹泻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 多发生于12-2月,名种年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率100%,断奶后猪只死亡低。
| 断奶仔猪及育成猪症状较轻。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腹泻持续4-7日,逐渐恢复正常。
| 肠腔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绒毛变短。
| 小肠冰冻切片或粘膜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 对症治疗易于痊愈。给母猪或仔猪接种灭活苗可以预 防。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猪肺疫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大小猪只均可发病,小猪与中猪多发。健康猪带菌普遍。环境与管理不良因素可以诱发。常散发于气候多变,潮湿多雨季节。
| 体温40-42度,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犬做张口呼吸,流粘性鼻液。精神沉郁,食欲废纸,粘膜发绀,病程4-6日,常窒息死亡。
| 全身组织及器官出血,肺紫红色肝样变,胸肺常附着纤维素,严重时粘连。肺变区常有坏死灶。脾不肿大。
| 血液、组织及体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两极染色。
| 拜有利、青链霉素、磺胺等均有良好疗效。每年春秋二季接种弱毒苗可以预防。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以6周至6月龄较多发,春秋季节多发生。经飞沫传播,饲养与环境不良因素可以诱发。 发病率与病死率变化很大。
| 急性体温40.5-41.5度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张口犬坐呼吸,1-2日窒息死亡。慢性体温不高,间歇性咳嗽及生长迟缓。
| 病变集中于胸肺。肌前下及后上部紫红肝变,附着纤维素,严重时粘连。脾肿大。慢性时肺炎区坏死、硬化及粘连。
| 肺及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见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及菌体荚膜。
| 氯霉素、青霉素及增效磺胺注射有效。病原血清较多预防可用本地菌株制备菌苗免疫母猪
|
猪喘气病
| 猪肺炎霉形体
| 不同年龄猪均易感,但以断奶后仔猪易发病。气候多变,潮湿雨季易流行。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其严重程度与饲管、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 发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气、呼吸增快及腹式呼吸。精神、食欲、体温通常无明显变化。患猪消瘦及生长迟缓。
| 病变集中在肺部。肺前下部两侧对称境界分明的虾肉样实变。肺门淋巴结髓样肿胀。
| 可有X光透视法或血清间接血凝法诊断。
| 拜有利、土霉素、卡那毒素及支原净等有效。我国研制的弱毒苗,保护80%,可以预防。
|
猪流行性感冒
| 猪流感病毒
| 可感染人类,猪只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多发生秋末早春季节,为流行性爆发,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 突然全群感染,体温40.3-41.5度,精神、食欲不振、肌肉关节疼痛。呼吸急促,阵发性咳嗽,眼鼻粘性分泌物。常6-7天康复。
| 呼吸道粘膜充血,附着多量泡沫液,有时带血。肺前下部紫红色实变,周围气肿及出血。肺门淋巴结红肿。脾肿大。
| 双份血清血凝抑制实验。恢复期抗体有效价增高4X以上。
| 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有和抗菌药控制继发病。预防依赖于综合措施。
|
猪肺丝虫病
| 猪后圆线虫
| 多发于断奶后仔猪,常见于夏秋温暖、多雨季节。放养仔猪呈地方性流行。
| 患猪阵发性咳嗽,流粘稠脓性鼻液,呼吸急促,消瘦及发育不良。严重时精神、食欲不振。
| 主要见于肺脏。肺膈叶后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灰红实变,该处支气管内大量丝状虫体。
| 尸检虫体或粪便漂浮检查虫卵
| 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或伊维菌素驱虫效果良好。全程舍饲不使食入蚯蚓可以预防。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猪乙型脑炎
| 乙型脑炎病毒
| 能感染人及多种动物。蚊为传播媒介,故夏秋季发病。本病散发流行,多隐性感染。4-6月龄猪较易感染。
| 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畸形及木乃伊胎。流产后不影响下次配种。公猪单侧睾丸肿胀、发热及萎缩,性欲减退,有的幼猪可呈全身症状。
| 母猪子宫内膜炎,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及糜烂。胎儿脑皮下及腹腔水肿。肝、脾、肾坏死灶及脑非化脓性炎症。
| 流产或早产胎儿血液及脑组织分离病毒。
| 无特效药物治疗,每年4月份给。5龄以上种猪接种乙型脑炎弱毒苗、可产生坚强免疫。
|
猪细小病毒病
| 猪细小病毒
|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猪均能感染。常见于4-10月份流行,初产母猪多发。病毒抵抗力强,容易长期连续传播。
| 猪只感染后均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的流产、死产、木乃伊胎、弱仔及不孕等。个另母猪有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及后躯运动不灵活。
| 母猪子宫内膜炎、胎盘部分钙化。胎儿水肿、软化吸收或脱水呈木乃伊化。脑非化脓性炎症。
| 70日龄以下胎儿组织悬液作血球凝集反应。
| 无特效治疗方法。母猪配种前2月接种细小病毒灭活苗可以预防。
|
病名
| 病原
| 流行情况
| 临床症状
| 尸检病变
| 特殊诊断
| 预防治疗
|
伪狂犬病
| 伪狂犬病病毒
| 可感染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月龄仔猪多发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高。怀孕母猪症状轻微主要引起流产与死产。本病多见于冬春及繁殖旺季。
| 仔猪体温41度以上,厌食、颤抖、流涎、呕吐、腹泻及神经症状、孕母猪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
| 仔猪非化脓性脑炎,鼻咽充血,肝、脾、扁桃体及其淋巴结坏死灶。
| 脑组织混悬液皮下接种家兔及小鼠,局部剧痒并于2-5日内死亡。也可用平板凝集试验。
| 无特效治疗方法。流行地区给仔猪及产前母猪接种弱毒疫苗可以预防。
|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
| PRRS病毒
| 妊娠母猪及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肥育猪发病温和。本病经呼吸道及胎盘传播,传播迅速。
| 母猪精神食欲不振,体温短暂升高,咳嗽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孕母猪早产、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出生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死亡率25-40%。
| 育肥猪及种猪无明显病变。病死仔猪胸腔积水,皮下、肌肉及腹膜下水肿。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
| 间隔三周以上的双份血清抗体检测
| 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有效疫苗。预防依赖于综合措施。
|
猪肠道病毒感染症
| 猪肠道病毒
| 不同年龄猪均易感,但不伴有症状,仅怀孕母猪感染后出现繁殖扰乱。未孕猪感染后可产生免疫力,以后可以正常生产。
| 妊娠早期感染致胎儿死亡吸收或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则产出畸形、水肿仔猪及弱猪。产出后多数日后死亡。
| 死亡胎儿皮下及肠系膜水肿,体腔积水,脑膜及肾皮质出血。
| 病变组织作细胞培养收毒与抗体血清作中和试验。
| 治疗无特效药物。初购母猪配种前1月以断奶仔猪粪便感染使其产生免疫力。
|
布氏杆菌病
| 猪布氏杆菌
| 能感染猪、牛、羊、鹿。各种年龄猪均易感,但以生殖期发病最多。一般仅流产一次,多为散发。
| 母猪孕后4-12周流产或早产。流产前母猪精神、食欲不振,短暂发热,一般8-10日自愈。公猪双侧睾丸及附睾炎症。有时见皮下脓肿。
| 母猪子宫、输卵管,公猪睾丸、附睾脓肿及关节腱鞘化脓性炎症。流产胎儿状态、大小不同,病变不特殊。无木乃伊胎。
| 采血作平板凝集试验。
| 本病无特效治疗法。测检淘汰病猪及猪2号菌苗接种可净化本病。
|
钩端螺旋体病
| 钩端螺旋体
| 猪、牛、鸭等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均易感,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常发于温暖地区的夏秋季,散发或地方流行,发病率30-70%死亡率低
| 仔猪及中猪体温升高,结膜及皮肤泛黄、潮红、尿茶色或血尿。孕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流产多见于怀孕后期。
| 皮下及粘浆膜黄疸,体腔积黄色液;肝胆肿大;肾肿大,常有白斑。有时头颈、背及胃壁水肿。
| 死后尽快取肝、肾组织混悬液暗视野镜检病原。
| 链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等均有一定效果。钩端螺旋体多价苗接种可以预防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