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90|回复: 8

营销案例: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3 19: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如果去衡量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紫末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2-13 1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去思考,但不是照搬哦。
发表于 2008-12-13 22: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早听过,不愧是“台塑大王”啊,成功人士创业经历值得学习,正大老板最初是挑担卖种子,希望老板喂鹌鹑,通威老板在河边养鱼,现在都是中国饲料的三巨头了。
发表于 2008-12-13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见这个案例,好好的品味一下!
发表于 2008-12-14 15: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很多成功人士的做法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 的
发表于 2008-12-14 16: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人士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反思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小企业,他的变革很有帮助,尤其在营销上,我就受益了。
发表于 2008-12-26 19: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
发表于 2008-12-27 23: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故事背后的总结写得很经典。
其实,这个故事我也早就知道了,现在也总结几点吧:
一、办法总比困难多
二、细节决定成败
三、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四、只有做得与众不同,你才有希望。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会有好果子吃
五、凭价值去赢取客户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08: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