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禽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根据家禽解剖生理特点合理用药,防治各种疾病,已被世界所重视。
一、消化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
1、 家禽无牙齿,舌粘膜的味觉乳头较少,味觉反应极弱,对龙胆末等苦味健胃药不能引起反射性健胃作用,舌乳头对咸味无鉴别能力,对食盐的添加量应严格掌握,禽对大蒜、醋酸等助消化药物疗效良好。
2、 家禽的嗉囊是饲料暂时停留场所,对嗉囊注入给药,效果良好,但应注意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家禽肠短蠕动紧张,肠内容物在场管停留时间短,直接影响肠对药物的吸收量,因此,给家禽用药的剂量须足,最好使用药液注射。
3、 禽类的消化道呈酸性,而呋喃类药物在酸的消化道内效力和毒理同时增强,使家禽发生中毒,故对禽类使用呋喃类药物要严格控制用量。
4、 禽无逆呕动作,不会呕吐,所以禽类发生中毒时,一般不能使用催吐药,而应采用嗉囊切开术排出毒物。
5、 禽类的胆汁呈酸性,与胃内酸性内容物一起中和了碱性的胰液和肠液,使肠内pH值保持在6.0左右。青霉素在pH6.0~6.5的溶液里最稳定,因此,禽类可口服青霉素。
6、 禽类对磺胺类药物的平均消化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若用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较长会发生毒性反应。故一般不宜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添加剂。
二、代谢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
1、 家禽的肝与体的比较肾与体的比大,药物在体内代谢转化较快,但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率果面积小,过滤率低,对以原形经肾排泄的药物如肌注链霉素、新霉素易在血液中蓄积,对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使用。
2、 禽类的尿酸一般呈酸性,pH值有时在5.5以下,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考虑尿酸的pH值,应特别注意一并配合用碳酸氢钠,以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3、 禽类机体的胆碱酯酶贮备少,对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脂类药物非常敏感易中毒,故在禽活动场所禁止使用磷制剂。
4、 维生素B1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禽类大剂量使用也能产生不良副作用。
5、 家禽机体缺乏羟化酶,使巴比妥类镇静药和樟脑、士的宁类中枢兴奋药在体内转化困难,成持久性的抑制和兴奋作用。因此,这类药不宜在家禽中使用。如果使用万一发生中毒,可选用尼可刹米和0.02%~0.10%的高锰酸钾解毒。
6、 家禽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主要是尿酸,在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损害肾脏的磺胺类药物,以防尿酸在肾脏沉积或肾衰竭。
7、 禽类对乳糖十分敏感,丰乳糖含量超过10%既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故临床上应限量。
8、 禽类的血浆蛋白含量低,而且缺乏盐腺排钠功能,饲料中氯化钠超过5%的便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钠盐时,应严格控制添加剂。
三、呼吸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
1、 家禽呼吸系统有特殊的气囊结构,气体交换的部位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膜薄,有效交换面积大,在呼气和吸气时均能进行气体交换。故气雾用药时,药物即可在呼吸道发挥局部作用,亦可由呼吸膜快速吸收产生全身作用。根据此特点,可利用喷雾法接种新城疫等疫苗,以及适用于喷雾治疗鸡血痢、禽霍乱及大肠杆菌疾病等。
2、 禽的咳嗽力度极弱,镇咳药对禽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无效,严重时可用氯化铵和抗生素治疗。
四、生化代谢特点与合理用药
1、 禽无汗腺,又有丰富的羽毛,对高温十分敏感,易产生高温应激反应,如使用发汗退热则无药物疗效,应注意环境降温和通风,同时应补充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VC等抗热应激药物。对禽受到免疫、接种、断喙、运输、转群、噪音、饲料更换等应激反应时,应超前饲喂抗应激药品。缓减应激反应对禽体的危害和生产性能正常发挥。
2、 家禽体内缺乏形成尿素的酶,以尿酸盐的形式排泄氨,尿酸盐不易溶解,常沉积在肾脏、关节或其它内脏,禽饲料中缺乏VA或患某些疾病均可引起痛风病。此时,可用丙璜舒、阿司匹林既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碳酸氢钠等可缓解或改善尿酸盐沉积的症状。
五、遗传繁殖特点与合理用药
1、 有些禽病可通过种蛋孵化而经胚胎垂直传播。预防方法:一是将种蛋在入孵前将种蛋进行有关药液消毒;二是在胚胎发育的是当日龄,可选有针对性的药物经胚胎注射给药,确保出壳后雏鸡身体健康。
2、 某些药物可导致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胚胎畸变。给养鸡业经济效益带来损失。为此,鸡在产蛋期间应慎用下列药物:
1) 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喹恶啉(SQ)、复方故菌净、复方新诺明等。在禽蛋期间使用磺胺类药可导致鸡肠道对VK与VB族合成,引起鸡体贫血和出血,同时对肾脏有损害,还能导致鸡产软壳蛋,产蛋率下降,蛋品质差。
2) 呋喃类药物。常用的有呋喃唑酮(痢特灵)、它对禽沙门氏杆菌引起下痢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低。
3) 金霉素。金霉素能和鸡消化道中钙、镁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防止钙吸收,同时金霉素能和血液的钙结合,促使钙排出体外,从而使鸡体缺钙,导致禽产软皮蛋,蛋品质差。
4) 氨茶碱与病毒灵。氨茶碱可引起产蛋下降。病毒灵长期使用可引起鸡出血,造成产蛋率下降。
5) 丙酸睾丸素、甲壳睾丸素等。这两种药抑制母鸡排卵,影响产蛋率,甚至能引起雌雄变异。
6) 抗球虫病药。莫能菌素能导致鸡产蛋量及蛋重下降;氯苯胍可引起鸡蛋黄产出特殊臭味;克球粉、可爱丹可影响产蛋率;尼卡巴嗪能导致蛋鸡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蛋壳色泽变浅。还有氨丙啉、二甲硫胺、禽宁、盐霉率、马杜霉素、拉沙洛菌素均应禁用。
7) 乳糖。饲料中含乳糖15%时产蛋明显抑制,超过20%使鸡产蛋停滞。
8) 拟胆碱药和巴比妥药物。这类药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药物都能影响子宫机能,而使产蛋形状异常、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等。
9) 肾上腺素。可使母鸡迟产蛋。另外诸如红霉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新生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抗菌药物均禁用于产蛋鸡。还有地塞米松、可的松对鸡产蛋性能有不良影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