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46|回复: 6

梭菌对养猪生产的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08: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梭菌对养猪生产的危害

 

                 梭菌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转帖)

                  来源:《今日养猪业》  阅读次数: 839   发布者:温福华、刘玉丹、林菁

猪的梭菌性疾病有许多种,如最为人们熟知的仔猪红痢(又称坏死性肠炎),还有诺维氏梭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等。各种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均由特异性毒素或酶的复杂作用所致,虽然有很多抗菌药对梭菌敏感,但只有在组织损伤不很严重时使用才有效,一旦产生毒素且已损害组织,抗菌药只能杀灭细菌而不能使受损的组织修复。近年来,许多规模化养猪场由于梭菌感染所致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一、由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病例在许多猪场经常可见

 

仔猪红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梭菌性肠炎(又称坏死性肠炎),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红痢通常发生在出生12 h7日龄的乳猪,更多见于3日龄左右,但也可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有临床症状的病猪常以死亡告终。最急性型病例生后1 天即发病,突然下痢,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逐渐衰弱,不愿走动,迅速进入濒死状态。容易受到母猪的踩压,直肠温度降至35℃。死前腹部皮肤变黑,有的病猪可能不发生腹泻就死亡,急性型病例病程常在2 d,一般第3天死亡。病猪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亚急性型病例一般不见出血性腹泻,排黄色粪便,后成液状,内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类似米粥样,消瘦脱水,一般5~7 d死亡。慢性的病例则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非出血性腹泻,容易与仔猪黄白痢相混淆,用治疗黄白痢的药物处理效果不佳。

通过给怀孕母猪注射A型、C型魏氏梭菌联苗可以较好的预防梭菌性肠炎的发生。

 

二、南方多个猪场注射铁制剂引起并发症

 

笔者服务的2个规模猪场(江西、福建)在给小猪补铁后的第2天早上发现全窝死亡,笔者起初以为铁过量导致中毒死亡,经核实,该场使用的是知名厂家生产的铁制剂,而且并未过量使用,死亡猪的整个后肢有明显肿胀,并向前延伸到脐部,肿胀部位皮肤呈暗红棕色,切开感染部位可见严重水肿,肌肉和皮下有大量气体,炎症渗出物呈棕红色,病灶有腐败臭味。后确诊为由注射铁制剂引起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据报道,注射含铁制剂会在组织中产生一种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微环境。

 

三、分娩母猪感染A型产气荚膜梭菌致死的病例也常见

 

分娩母猪,特别是难产母猪很容易感染梭菌致死,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感染梭菌的分娩母猪往往在1224 h内死亡,在母猪难产及产道受伤发生死亡后,可见子宫坏疽,其内容物腐败,病猪阴门排出有腐败气味的红色液体,死亡猪尸体很快腐败。

 

四、后备母猪配种后不可思议的死亡

 

2004年,笔者服务的福建某猪场称,他们在给后备母猪配种后,发现有2头母猪阴门流血,第2天这2头母猪相继死亡,这种不可思议的死亡其实就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经阴道创伤感染所致。

 

五、由诺维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猝死症”逐年增多

 

猪魏氏梭菌猝死症又称猪红肠病,是由诺维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猪肠毒血症,该病一般无先兆症状,呈突然死亡,也可见部分病猪死前狂躁不安, 失调,叫声嘶哑,腹部膨胀,呼吸困难,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四肢划动,肌肤苍白,角弓反张,于1~3 h内死亡。生长猪和母猪多发,死亡病猪膘情良好,尸僵完全,有的病猪口、鼻周围有血样泡沫,肛门外突,突然死亡,腹部膨胀,皮肤苍白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猪一般来不及治疗,多以死亡而告终。剖检见小肠尤其是回肠部分肠壁呈深红色,肠道膨气,脾脏肿大甚至极度肿大而破裂。

 

六、一例疑为肉毒梭菌中毒的病例

 

20047月,江西某小型养猪场饲养50头肥猪,体重4060kg左右,1周内先后死亡11头,发病猪精神沉郁,软弱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卧地不起,全身麻痹,眼睛瞳孔扩张。有的病猪病程可达1周,期间该场主人用过很多药物,也请过很多兽医看过,最终均未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现场看到该场是以饲喂酒店剩饭菜为主,7月份气温较高,该场所承包的酒店剩饭菜当时猪群根本吃不完,很多时候可能在猪舍存放时间比较长,已变质腐败,由于条件有限并未对该病例做确诊。笔者疑为肉毒梭菌中毒。

 

七、梭菌性疾病的控制主要在于预防

 

1.给母猪接种疫苗,既可通过初乳传递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又可以同时预防母猪自身的由诺维氏梭菌引起的“猝死症”。

2.药物预防仔猪红痢,仔猪出生后口服林必治(含多种抗厌氧菌复方制剂),每5g可灌服仔猪10头。

3.为防止梭菌感染,可以给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林必治500 g,一年3次。

4.发现病例,对同圈猪用林必治500 g拌料预防。

5.母猪产后注射抗菌素,如炎可平(30%长效林可霉素注射液),既可预防产后综合征,又可预防梭菌性疾病。

6.小猪阉割、母猪分娩应严格消毒,可选用聚维酮碘溶液。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huhongj0723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4 10: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梭菌对猪场的影响真的非常大,不过还没引起大家的重视,一般猪死亡后肚子发胀、内脏腐败的基本都是梭菌引起的。本人碰到过多例这种情况,但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一般出现症状都是救不了的,主要还是预防,有人建议用恩拉霉素,效果也不是很好。本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预防治疗方案不合适,看有没有高人提供更加好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真吓人,应该注意一下!

点评

帝尊 wanyedu.com  发表于 2013-3-21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2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假,基本没的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2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在做服务的同时就碰到过一例诺维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猝死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2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楼的说得对,治疗方法不会有效。而且所叙述的后备母猪的阴道感染值得深究,不可断定是梭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22: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梭菌病越来越多,值得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6 11: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