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5|回复: 0

猪生物学特性与饲养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2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章红兵 李松明 麻延峰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金华 24655A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性为养猪者饲养管理好猪群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性精心安排各类猪群的生活环境,使猪群处于最优生长状态,发挥猪的生产潜力,达到繁殖力高、产肉多、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1 四季发情,多胎高产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动物,妊娠期平均为114天,母猪的利用年限一般为5-6年。为此,可通过早期断奶、激素处理,采取同期发情等措施来提高母猪的利用率,使母猪由年产2胎提高到2.2胎甚至2.4胎。地方猪种一般4-5月龄达性成熟,6-8月龄可初次配种,外来品种一般在8-9月龄时开始配种。初次配种前的培育母猪要求限制饲喂,保持适当的膘度,以利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应注意观察其发情征候,避免错过。
2 生长快速,屠宰率高
地方品种猪8月龄达100公斤,外来品种猪6月龄达100公斤,此时屠宰率最高,应适时出栏。猪的胚胎生长期较短,同胎仔数平均10头左右,使得出生时发育不足,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所以,对仔猪必须进行特殊的护理。猪出生后为补偿胚胎期内的发育不足,生后头2个月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为出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1月龄体重的2-3倍。这样迅速地生长发育,使其各器官系统发育日趋完善,能较快适应外界环境生活。为保证猪只迅速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水平,促使母猪多产奶,以满足初生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提前补饲,锻炼仔猪胃肠机能,使仔猪能尽早采食,以补充奶水的不足;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仔猪正常发育,健康生长。
3 猪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
猪对气候、饲料、饲养方法等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及抗病力较强,往往在发病初期不易发觉,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已较严重,难于治疗。因此,饲养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猪的日常动态,一旦有失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猪的适应性较强,但是当猪遇有极端变动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便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生理出现异常,严重时会遭到生命危险。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给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应激的发生。
4 杂食性强,摄食行为特别
猪能广泛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而且采食量大,利用能力强,对饲料消化较快。猪对精饲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对青饲料和优质干草分别为64.6%51.2%。但对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较差,消化率约为3%-25%,且饲粮中粗纤维含量越高,猪对饲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下降。因此,应按照猪对各种营养的消化率及需求,合理配制饲粮,尤其注意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一般认为,幼猪的饲粮(风干)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应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超过6%-8%,成年公、母猪不超过10%-12%为好。65B:64B为好。如果超过此限度,不仅增重速度减慢。而且饲料利用率也大大下降。
猪除睡眠外,大部分时间都会用来采食。猪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和粉料相比,猪爱吃颗粒料;干料与湿料相比,猪爱吃湿料;猪在白天的采食次数比夜间多;自由采食的猪,饮水与采食交替进行;限饲时,猪则在吃完所有饲料后饮水。一般仔猪补料多采用带有甜味的颗粒饲料,育肥猪的饲喂一般采用湿拌料。限喂时,仔猪断奶后及哺乳母猪需在晚间加喂一次。
5 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对任何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仔猪在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3天内就能固定乳头;母猪通过嗅觉能准确地辨别是否自己所生的仔猪。因此,在生产中按仔猪的强弱固定奶头以便同窝仔猪能均匀生长发育。在仔猪寄养时设法干扰母猪的嗅觉,通常的办法是在外来仔猪身上涂沫保姆猪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者把它同保姆猪所生的仔猪混处在一起,以改变其体臭。猪依靠嗅觉能识别群内的个体、自己的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混入本群的其它个体和仔猪能很快认出,并加以驱赶,甚至咬伤或咬死。因此,在并群时要设法混淆各猪的气味,避免猪只间的斗架。
该特性在公母猪性联系中也起很大作用。在发情母猪闻到公猪特有的气味时,即使公猪不在,也会表现“呆立”反应。同样,公猪能敏锐闻到发情母猪的气味,即使距离很远也能准确地辨别出母猪的方位,因而可用此来进行发情鉴定。
猪的听觉分辨能力很强,能精细鉴别声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因此,采用对猪呼名、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调教,建立各种条件反射。猪对意外声响特别敏感,即使睡眠,一旦有意外响声,就立即苏醒,站立警备。在现代化养猪场,为了避免由于喂料音响所引起的猪群骚动,常采取一次全群同时给料装置,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发出较大的声音。
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对物体形态和颜色的分辨能力较差。利用这一特点,可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
6 对温湿度敏感
猪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高温、多湿,给猪的生理机能带来恶劣的影响。大猪怕热,是因为汗腺不发达,皮下脂肪厚,阻止体内热量的散发。小猪,尤其是初生仔猪怕冷,是因为大脑皮层调温中枢不健全,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又少。猪又怕潮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易患感冒、肺炎、皮肤病及其它疾病。如果在高温、高湿或在低温、低湿的环境条件下,对猪的健康和增重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初生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成年猪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要保持猪舍干燥。高温使公猪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数减少,配种后重新发情的头数增多,不发情的以,要特别注意公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
7 群体位次明显,具有争斗行为
猪有群居生活的习性,合群性较强,这样加强了它们的模仿反射,不会吃料的仔猪跟随会吃料的仔猪吃料。同时,群体互促作用明显,例如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较高。因此,猪宜群饲而不宜单饲。但当猪群密度过高或规模扩大时,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因此每圈养猪头数不宜过多,一般每圈饲养10-20头为宜。猪有明显的等级,等级序列的建立是受构成这个群 体的顺次 、品种、体重、性别、年龄和气质因素的影响。在组群时,群内个体体重差异不宜悬殊,更不宜把不同品种的猪混合编群管理,以免拒食或采食时不均匀,造成生长发育不整齐。
当一头陌生的 猪进入 一群中,这头猪便成为全群猪攻击的对象,攻击往往是严厉的,轻则致伤,重则致死。猪的争斗行为多受饲养密度的影响,当猪群密度过大,每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从而影响采食量和增重。新合群的猪群主要是争夺群居位次而争斗。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应避免经常调整猪群。在组群时,可用镇静剂和能掩盖气味的气雾剂,以减少混群时的对抗和攻击行为。
8 爱好清洁
猪是所有家畜中最爱清洁的动物,通常会保持其睡窝清洁、干燥,并避免被粪尿污染。猪的排粪和排尿都有一定的地点,不在吃、睡的地方排泄粪便。猪在宽敞的圈舍里时,多选定一个角落排泄,并在靠近水源、低湿的地方。因此,在猪进入新圈后的头三天应认真调教,做到睡觉、采食和排便“三点定位”,以保持圈内清洁卫生。但是,若圈栏过小或圈内群养头数过多,也使其正确处理的排泄习性受到干扰,无法表现其好洁性。因此,圈栏大小应适宜,一般每圈以10-20平方米为宜,每头猪所占栏舍面积,断奶仔猪为0.5-0.6平法米,肥育猪为0.9-1.1平方米。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白冰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15:5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