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前卖东西时,都讲“薄利多销”。而且这一思想常是人们的口头禅。昨天我看中央二台的节目,其中提到义乌的小商品城的现状,“一件衬衣只能赚一元钱,一只铅笔赚一分钱,而卖到外地利润就翻了几番。”当时一个专家就支招,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要控制中间的渠道流通。乍听也对,但是怎么就觉的有哪里不对劲呢?
现在的状况,厂家坚持“薄利多销”(姑且认为他们都是真的只有那么一点利润),把利润留给了经销商,厂家站在了“金子塔”的顶部,单位利润少,但总量多,现在一般的来讲都是这样。专家的支招,不过是打掉了一个流通环节,但是生产企业有那么大的控制能力吗?上下游企业应该是战略合作伙伴才对。有些商品同质不同价也挺值得人深思的。我感觉每个环节的利润都是该环节努力付出的一个必然结果。信息不对称才是创造附加值的根源。创新发展要靠自身的不断强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