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5|回复: 3

07年水产品市场点评与08年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10月,全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增幅6.5%, 创下了34个月以来的新高,也创11年来同比新高。10月份食品类价格增幅高达17.6%水平,也是10年来所未有的。肉类价格8月份达最高峰值,为49%;蛋品价格在6月份达最高峰值,为34.8%。在相关食品价格一路高涨的同时,水产品价格一反常态,始终保持低调。10月份水产品价格指数增幅仅为7%。1-10月份水产品价格平均指数增幅4.8%,比肉类食品低25.3个百分点,比蛋品低20.2个百分点。

  水产品价格指数表现特别偏低,但仍然呈小幅上扬趋势,9月份达到7.5%的最高度,可惜,10月份又回落0.5个百分点。今年水产品价格出现的反常态势,是自1985年水产品市场放开之后22年中前所未有的。从历史情况与商品同类性看,只要相关食品中的肉类、蛋类商品价格快速上升,鱼类商品的价格也同样快速上升,仅仅是上升幅度没有那么的高。今年以来,水产品价格失去了它以往应该有的市场敏感度,而呈现出刚性态势。可以设想的是,如果今年CIP保持在原有计划的3%水平以内,那么,今年的水产品价格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所有的动物源性食品都在疯狂涨价的时期,惟有水产品价格按兵不动,那么,可以推断,如果今年1-10月的食品价格平均增长指数不是11.3%,而是去年同期的的1.3%,如果猪肉、禽类、蛋品价格不涨,那么,今年的水产品价格肯定出现深度负增长局面。南美白虾就不会是今年10元—15元/500克,而应该是5-10元/500克。

  因此,今年食品类商品整体价格高速增长的态势,是对水产品市场的疯狂救市行为。整体价格上涨的行为,拦住了水产品市场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崩盘。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1996年至今的十余年之间,水产品市场从来就没有过深度负增长,而其他同类食品都曾出现过长时期的负增长,甚至深度负增长。水产品市场始终保持稳健的波动曲线,包括今年几乎平行态势的波动曲线。水产品表现出它游离于食品市场之外的封闭性、独特性、独立性。水产品市场似乎是食品市场之外的一个单独市场。为什么?我们随后将要提到。

       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水产品价格指数准确不准确?水产品的价格指数是不是真实的反映了当前市场真实的价格水平?水产品价格的采样是不是代表了水产品整体的面貌?因为水产品不同于鸡蛋、鸭蛋、猪肉,水产品种类太多,新产品更新太快,随着消费群体消费意识的提高,水产品的地位也在快速提升。水产品已经不是过去四大家鱼一统天下的市场。各式各样的鱼虾蟹贝已经广泛进入家庭消费。

  同时,相关食品价格的高速增长,也为水产品市场让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为水产品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新的消费者群体。更多的消费者不得不改变原有消费习惯,而更加多的选择了比肉便宜多多的鱼。

  一、2007年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

  1、对虾产品中的南美白虾产量过高,南美白虾中的鲜活产品供大于求严重,拖累到整个水产品市场价格的正常发挥。
2007年1月,合肥周谷堆市场南美白虾平均价格15元/500克,年初一起步就比上年的18.5元低19%。随后立即上升到3月份的21.5元全年最高价,之后下跌到9月份的全年最低点9元/500克。南美白虾在头10个月中有5个月时间下降,这5个月的时间,正好是南美白虾上市高潮时期。在今年的6月份之后,白虾市场出现价格一泻千里的状况。大量鲜活白虾的上市,严重阻碍了水产品市场的价格。
  
  在10月份白虾价格迅速抬头之后,河蟹大量上市,河蟹价格在上市初期就呈现下跌,又影响到水产品市场的复苏。周谷堆市场1-11月南美白虾平均价格16.09元/500克,比上年同期低2%。作为一种大宗产品,而且是市场的主力产品,价格始终低迷,这是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数字的、数学的分析。对虾在市场中的价值理应高过猪肉的。猪肉的价格增长了最少有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对虾的价格,特别是活虾价格理应在30元/500克而不是今年的15元/500克(市场零售价格)。

  对虾市场在6月份之后价格大幅度下挫,和出口市场的急剧变化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美国从6月份后停止了从中国进口对虾产品,一直到9月中旬才稍许开口。其实,中国对虾出口的主要市场国已经从美国转移到日本、韩国、欧盟、墨西哥、南非、以色列等更多国家,美国根本就难以阻挡中国对虾产品的出口。但是,从心理上讲,美国方面所带来的信息严重干扰了我国养殖者、经营者的心理预期。这种情绪不仅仅对中国是一个相当负面的影响,对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也带来严重影响。

  今年1-9月,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中国出口虾产品46,235.0吨,同比减少4.1%,出口金额13,500.2万美元,同比减少12.5%。减少幅度并不很大 。但是1-9月中国出口美国虾产品下降幅度高达59%。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虾产品是近几年来较多的一年,数量6.68万吨,占中国出口虾产品总量的22.4%。中国全年出口对虾接近30万吨,出口所需要的原料虾大概在42万吨,如果对虾出口下降4%水平,也就影响总量1.68万吨,与中国全年内陆虾产品生产总量98.17万吨相比,并不很大。
  
  由于,对虾生产者、对虾经营者市场信心的严重下降,产生广泛的恐怖心理,在年中的一段时期内,大量抛售对虾,给虾产品价格带来无节制的释放,放大了对虾产品的危机。从市场情况看,实际上,问题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2、大众化水产品价格平稳,需求不旺。

  从草鱼市场价格看,全年草鱼价格始终徘徊在3.2元-3.8元/500克之间。1-11月,合肥周谷堆市场草鱼平均价3.645元/500克,比上年同期3.527元仅仅高3.34%,且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经过市场长期的整合,草鱼市场的容纳量与生产量处于比较吻合的情况。2006年,中国生产草鱼数量396.3万吨,是养殖产品中产量最大的产品。但与2005年比较,产量增长幅度仅仅为2.7%。这个产量,适合于当前的市场。从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等大众化鱼品来说,它们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较多的影响到市场。它们的影响力已经排到了对虾、河蟹等新兴产品之后。

  3、新兴产品、传统鱼中的高档次产品表现活跃。

  鲈鱼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期,已经走向成熟,已经被市场肯定,已经成为水产品市场中典型的中档产品。已经成为中国东西南北餐饮市场广泛使用的产品。由于中产消费阶层是当前中国水产品市场最主要的消费阶层,因此,凡是适合这个阶层的产品都会迅速的流行,并成为市场当之无愧的主力。2007年1-11月,合肥周谷堆市场鲈鱼平均价格10.7元/500克,比上年增长17.7%。在全国水产品总体价格增幅仅仅为4.8%水平下,鲈鱼价格的增长显得异常突出。

  2006年,中国鲈鱼养殖产量为25.56万吨,同比增长2.65%;其中海水养殖量9.47万吨,同比增长7.6%;淡水养殖16.09万吨,同比增长-0.14%。从鲈鱼市场价格看,从市场发展趋势看,从中产消费成为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看,鲈鱼市场仍然是发展中的市场。鲈鱼市场已经占据了很多的鳜鱼市场份额。2006年,中国养殖鳜鱼20.48万吨,同比增长20.48%。

  黄鳝与鲈鱼一样,同处一个消费群体,之不过,黄鳝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处于餐饮市场。2007年1-11月,合肥周谷堆市场黄鳝平均价格13.77元/500克,同比下降17.7%。黄鳝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说明市场出现供大于求。

  2006年,中国养殖黄鳝19.2万吨,同比增长18.4%。黄鳝并非是市场面非常大的产品,它的产量超出淡水鲈鱼3.11万吨,明显过多。黄鳝产品的状况并不代表中档次水产品的市场表现。黄鳝与泥鳅一样都是食补产品,从产品的本质讲,这两种产品都应该是有前途的产品,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产品。2006年,中国养殖泥鳅12.72万吨,同比增长14.5%,市场表现良好。

  4、高档市场中的流行产品市场,高档市场中中餐所需要的主打产品市场出现严重空白。

  2006年11月17日,上海早报独家报道了“上海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一事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对多宝鱼(学名大菱鲆)专项抽检结果。结果显示,除重金属指标检测结果均合格外,30件样品中全部检出了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且呋喃唑酮代谢物最高检出值为1mg/kg左右。同时,部分样品还分别检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渔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监测报告出台后,多宝鱼的销售量直线下降,市场引发了剧烈的震荡。当时,多宝鱼的市场价位平稳的保持在50-70元左右,成为高档市场中一种流行产品、主打产品。

  当多宝鱼迅速退出高档市场,价格直线滑落到10-15元/500克的时候,2007年的这个市场还没有一条鱼能够像多宝鱼那样在全国餐饮市场中流行开。2006年,中国生产鲆鱼6.34万吨,同比下降17.42%,今年,这个数字必将更加大幅度的下降。有人曾经试想用新开发的珍珠鲽鱼替代大菱鲆(多宝鱼),但是鲽鱼和鲆鱼类几乎是相同类型的鱼钟,只不过一条鱼的眼睛在左,另一条鱼的眼睛在右。消费者区分不出它与多宝鱼有什么区别。由于这两种鱼形状相似,因此,在市场推广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虽然它优于多宝鱼。

  多宝鱼代表了市场中强烈的猎奇性消费心理。现在的新产品还没有适当的产品来满足这种需要。虽然河豚鱼已经开始暂露头角,但河豚鱼的市场价位在100元/500克,餐饮市场价位在400元以上,有些地方标价800元。这个价格,很难在市场中普及。虽然河豚鱼已经在市场中广泛的蔓延,但是它的市场身份,并没有确立,河豚鱼仍然被确定为毒鱼,禁止在市场销售。2006年,中国生产河豚2.17万吨,海水养殖增长率4.84%,淡水养殖增长率高达69.95%。超高的增长态势,说明了市场对河豚鱼的强烈需求。河豚属于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地为日本和韩国。2006年,中国出口活河豚鱼241.56吨,有大部分河豚被中国本土市场消费。河豚鱼发展前景主要还是看政策,如果能够在国内市场公开身份,那河豚鱼必将成为高档市场中的流行菜品,多宝鱼的位置应该是它的。

  当前高档市场中的这个空白,已经被挪威三文鱼占领。三文鱼的市场价位以及三文鱼健康理念,被高档消费者首肯。但是毕竟,在中餐的高档市场中,三文鱼出不了菜。三文鱼成为高档中餐市场中的一道凉菜,可能永远也成不了正菜。

  二、2008年水产品市场的趋势

  2008年即将到来。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被很多方面判定已经走进过热区域。中央在早前很久,已经采取多方面紧缩措施,但局面并未很有效的控制。在此背景下,中央已经发出预警,将加大紧缩力度。明年的终端市场,消费步伐将会明显放缓,包括餐饮市场、旅游市场、消费品零售市场。从大环境讲,水产品市场在今年的环境下都没有出现高涨势头,明年同样不会出现高涨势头。受相关食品影响,水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缓慢上升态势,但不会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局面。相对于邻近市场,水产品市场仍将是平稳发展的市场,这将是一个长远趋势。

  原因在于,水产品市场比相邻市场更加成熟、更加市场化。水产品市场的自我调空能力超过猪肉市场、禽类市场、蛋品市场。水产品市场受到外在干扰比较少。能够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的鱼病还没发生过,比如:蓝耳病、禽流感等。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水产品市场的多元化趋向更加明显。水产品市场并不是靠零售市场独撑的市场。水产品市场是出口型导向、中高档餐饮导向、中产阶层消费导向的市场。水产市场有多个支点。
水产品出口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农产品中出口第一大户。也同样是食品类产品中出口第一大户,至今还没有任何农产品、食品类产品能够超过水产品。前面我们分析了对虾产品的情况。虽然对虾产品全年产量接近100万吨,但是有30万吨的成品虾、加工过的对虾出口,也就是说有接近50万吨或者超过50万吨的原料虾出口。出口产品占到产品总量的50%。鱼类、贝类产品中都有同样的情况。

  餐饮市场也是如此。当前的餐饮市场主要靠水产品支撑。除去酒水之外,餐饮市场的利润主要靠海鲜、河鲜、江鲜产品取得。贵族化消费、商务化消费、礼仪化消费、友情化消费、时尚化消费不是靠猪肉产品、鸡蛋产品实现的,而只能靠水产品实现。

  零售市场也是如此。虽然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鲂鱼等传统鱼品是老百姓的普通商品,这些产品全年产量1566万吨,占内陆总产量的72.9%。但是这72.9%的产品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余下的27.1%。那个27.1%的市场主要靠中产消费阶层所支撑。

  2008年水产品市场的看点:

  1、对虾市场。对虾市场在2007年实际上虚惊一场,产品价格在低迷4个月之后,已经抬头。而这4个月的低迷有很多人为因素。因此,2008年对虾市场依然火暴。对虾市场已经火暴了多年,还将继续火暴下去。2006年,南美白虾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16.48%,2007年将继续增长。2006年江浙沪地区南美白虾产量19.7万吨,与主产区广东相差无几。而2007年,江浙沪地区的养殖面积继续增加,很有可能超过广东,成为南美白虾的主要产区。天津、河北的产量也超过4万吨水平,且占守两个超大型城市,它的产量也将继续增长。在此情况下,广东产区应着力发展日本对虾。2006年日本对虾南京惠民桥市场平均价格92.36元/500克,超过上年同期的9.7%,表现良好。2006年,中国养殖日本对虾5.07万吨,增长4.39%。
  
  当然,近几年最为火暴的是小龙虾。小龙虾在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同时火暴,特别表现在欧盟市场。小龙虾2006年产量13.05万吨,增长幅度高达47.91%,且2007年继续增长。在产量增加、价格提高的同时,产品出现了货源吃紧的状态,这是绝大多数产品所从未有过的。小龙虾的出口市场潜力巨大,是极有可能超过南美白虾的产品。
 
  2、鮰鱼市场。鮰鱼市场主要是出口型市场,问题在于欧洲市场不用,而主要依靠美国市场。市场单一是鮰鱼市场最大的问题。2006年鮰鱼产量17.07万吨,增长68.91%,属于超速增长的产品。鮰鱼国内市场并不习惯使用,除去湖北,其它菜系几乎就没鮰鱼菜式。鮰鱼市场是最应慎重考虑的市场。

  3、中档产品的市场应该保持长期发展的态势,因为市场需求、市场强劲的购买力主要在中档市场,中产消费阶层是水产品市场消费的主流群体。因此,价格在10元-30元之内的产品,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是不包括鲑鱼、鳟鱼、鲟鱼这些特殊鱼类。鳗鲡、乌鳢、黄鳝、泥鳅、鳜鱼、鲈鱼、罗非、黄颡、河蟹、对虾、龟、鲷鱼、黄鱼都包含在此列。

  4、河豚鱼由于它的鲜美、更由于它的毒性,也由于它的稀缺性,使它充分具备了商品的猎奇性。放开河豚鱼市场是大势所趋。高档市场强烈期待着河豚鱼身份的合法性。

  5、低档次市场仍将保持低调发展的势头。因此,还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作者: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
                                                                                                          农业部渔业局专家组专家
                                                                                            广东海洋大学WTO研究员
                                                                                                 吴湘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superfisherliu + 20 【原创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现在的情况看,上面的预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准的,但是后期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一些问题大家当时都没有预见到。对虾养殖业受气候的影响也不是常态。
   从吴先生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分析鱼价走势的方法。非常好,发给大家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07年华中区水产养殖盘点

07年华中区水产养殖盘点
  
    07年对华中区的所有水产养殖户和饲料厂家来说,都是充满变数的一年。
    一是鱼种和成鱼价格变化比较大。
    年初的鱼种价格极度低迷,以湖北蕲春最为严重。多年以来,蕲春的大部分养殖户都以养殖鱼种为主,养殖技术和产量都比较高,生产的草鱼鱼种大部分销售到江西、福建、江苏等地,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鱼种销售网络,效益也一直比较稳定。但是,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草鱼当年鱼种最低价格一度降到每斤才卖8毛钱,还可以赊账到年底成鱼销售之后给钱,极个别养殖户甚至免费让别人将自己塘里的鱼种拖走。湖北省内其他地方的草鱼鱼种养殖户虽然价格略高,但是相比以往也是下降严重。2006年养殖鱼种的养殖户,绝大部分处于保本或者亏损状态。
    成鱼销售价格一直到7月份才略微上涨,但是没有按照我们的愿望一直维持到年底,到8月份之后又开始小幅下跌,直到11月份价格才开始有所回升,年底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年尾出现的50年一遇的雪灾严重影响了成鱼的销售计划,大量的成鱼没法捕捞、运输上市,造成成鱼积压严重。到农历小年为止,初步预计湖北省压塘成鱼占60%左右,安徽和江西也比较严重。
    与2006年相比,花白鲢的销售价格略涨,但是大规格花白鲢的相比小规格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鳊鱼、草鱼、鲫鱼、青鱼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规格要求越来越大。青鱼的销售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特别是进入元月份之后,大、小规格的青鱼价格都急剧上涨,3斤左右的规格鱼种较去年同期上涨5毛以上,5斤以上的青鱼上涨了8毛以上。
    名特优养殖品种2007年不是很景气。除了小龙虾和甲鱼价格走高、效益明显之外,螃蟹、黄鳝、斑点叉尾鮰等品种的价格相比06年都有较明显的下滑。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由于出口受到限制,成鱼销售价格下滑1块左右,而且销售非常困难。受成鱼养殖效益严重下滑的影响,07年斑点叉尾鮰鱼种销售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目前最低报价已经到了2.5元/斤,似乎重演了07年年初草鱼鱼种的悲剧。
    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
    虽然进口鱼粉的价格在经历了2006年的疯长之后,到2007年有所下降,但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7000元左右/吨)。其他品种的原料价格普遍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从三月份开始,全国的原料价位就持续疯长。
下面是07年和08年原料价格变动情况表,单位:元/吨。
            07年元月        07年4月        07年7月        07年10月        08年元月        08年3月
     豆 粕           2230        2410        2770        3430        3740        3970
         棉 粕           1430        1460        1490        1740        2070        2350
         菜 粕           1510        1610        1500        1700        2170        2290
         次 粉           1330        1350        1370        1480        1480        1500
        受整体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颗粒饲料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很多养殖户由于对鱼价没有信心,部分养殖户减少了颗粒饲料的投喂量,部分养殖户放弃使用颗粒饲料或者选择低价格饲料。
    三是鱼病的发生较2006年明显要好
    特别是草鱼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草鱼发病池塘的治疗相比原来明显要困难。受到原有的疾病防治观念的影响,整体来看,药物的使用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在发病的池塘中,由于水质导致的鱼病在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池塘出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者是蓝绿藻泛滥的情况。
    以往比较少见的一些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如青鱼的突眼病、花白鲢的柱状粒球菌病等。寄生虫导致的疾病,特别是原生动物导致的疾病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水质比较差的池塘尤其明显。
    黄鳝养殖今年受到比较严重的打击,主要是第一批苗种下塘之后碰到了比较恶劣的天气,死亡率超过50%。7月份之后下塘的苗种价格比较高,后期受天气干旱的影响比较大,整体产量和效益不理想。
    四是受到今年气候的影响,花白鲢的减产比较普遍。
一般每亩产量下降在50-80斤。我们分析主要是由于缺水导致的藻类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虽然水色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出现了大量不能被花白鲢消化甚至是有害的藻类,严重影响了花白鲢的生长。
但是,从我们调查的数据看,07年使用海联科产品比较多的池塘,普遍出现了花白鲢增产的情况,一般可以达到每亩增加50-80斤花白鲢的效果,这说明海联科的产品在维持池塘有益藻类的生长上面是非常有效的。
    五是不同的养殖模式下的效益差别加大。
    虽然07年对整个华中地区的水产养殖来说,是最近几年来效益比较好的一年,平均水平预计纯利润在每亩2000元左右。主养鲫鱼的效益最差,每亩纯利润在1300元左右;主养草鱼每亩的纯利润在1900元左右,主养鳊鱼每亩的纯利润在2400元左右,主养大规格青鱼的效益最好,一般可以达到300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了每亩5400元。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当时写的一篇文章,对07年华中区的水产养殖进行的盘点,深度可能不够,可能也不够全面和准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2 07: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