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97|回复: 2

求关于蛋鸭养殖方面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7 08: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助关于蛋鸭养殖方面的资料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9 收起 理由
绿缘 + 19 【新手基金】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1-18 1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蛋鸭及种鸭的饲养管理
一、雏鸭的饲养管理
          蛋鸭的雏鸭是指0~4周龄的鸭,雏鸭饲养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鸭群的发展、鸭场生产计划的完成、蛋鸭的生长发育以及今后种鸭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在育雏期提高雏鸭的成活率是
中心任务,在生产实际中,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的重要指标。刚出壳的雏鸭个体小,绒毛少,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抵抗力弱,若饲养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为此,从雏鸭出壳起,必须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和精心地进行饲养管理。
  要培育好雏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        (一)雏鸭的来源
  1.雏鸭应产自无疫情地区的种鸭
若种鸭场或鸭场所在地区有雏鸭病毒性肝炎、
  鸭瘟或禽出败发生,那么这个鸭场的种鸭所孵出的雏鸭,往往被感染,引进这种
  雏鸭,有可能导致发病,造成损失。

        2.根据经济条件选择蛋鸭品种
经济发达地区,饲料、饲养条件好,可以引进一些高产品种。因为高产品种鸭只有在饲养管理条件好时,其生产性能才能充分发挥。


        本地的自然饲养条件和采用的饲养方式选择蛋鸭品种所谓饲养方式,是指放牧还是圈养。圈养的可以引进高产的蛋鸭品种;而放牧饲养的要根据其自然放牧条件而定。在农田水网地区,要选善于觅食,觅食力强、善于在稻田之间穿行的小型蛋鸭,如绍鸭、攸县麻鸭等;在丘陵山区,要选善于山地爬行的小型蛋鸭,如福建的连城白鸭或山麻鸭等;在湖泊地区,湖泊较浅的可以选中、小型蛋鸭,若是放牧的湖泊较深,可选用善潜水的鸭;在海滩地区,则要选耐盐水的金定鸭或是莆田黑鸭,其他鸭种很难适应。

(二)育雏季节的选择
        采用关养或圈养方式,依靠饲养人工管理的,原则上一年四季均可饲养,只是产蛋高峰期,最好避开盛夏或严冬;而全期或部分靠放牧觅食天然饲料和农田的落谷,就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农田茬口来安排育雏的最佳时期。因此,育雏期的季节性很强。
  据育雏期不同,所饲养的雏鸭一般可分为:


        1.春鸭
从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满之间,即3月下旬至5月份饲养的雏鸭为春鸭,而
  清明至谷雨前,即4月20日前饲养的春鸭为早春鸭。这个时期育雏的天气较冷,要注意
  保温。但是,育雏期一过,天气日趋变暖,自然饲料丰富,又正值春耕播种阶段,放牧场地很多,雏鸭可以充分利用觅食水生动植物,如蚯蚓、螺蛳以及各种水草和麦田的落穗,不但生长快、饲料省,而且开产早,早春鸭可为秋鸭提供部分种蛋,其他春鸭可提供大量鸭蛋腌制成咸蛋和皮蛋。这样,当年饲养的春鸭,当年可得效益。


        2.夏鸭
从芒种至立秋前,即从6月上旬至8月上旬饲养的雏鸭,称为夏鸭。这期的特
  点是气温高,雨水多,气候潮湿,农作物生长旺盛,雏鸭育雏期短,不需要什么保温,可节省大量育雏设备和保温费用。6月上、中旬饲养的夏鸭,早期可以放牧稻秧田,帮
  助稻田中耕锄草,可充分利用早稻收割后的落谷,节省部分饲料,而且开产早,当年可以得效益。但是,夏鸭的前期气温闷热,管理上较困难,要注意防潮湿、防暑和防病工作。开产前要注意补充光照。


        3.秋鸭
从立秋至白露,即从8月中旬至9月饲养的雏鸭称为秋鸭。此期的特点是秋高气爽,气温由高到低逐渐下降,是育雏的好季节。秋鸭可以充分利用杂交稻和晚稻的稻茬地放牧,放牧的时间长,可以节省很多饲料,故成本较低。但是,秋鸭的育成期正值寒冬,气温低,天然饲料少,放牧场地少,要注意防寒和适当补料。过了冬天的日照逐渐变长,对促进性成熟有利,但仍然要注意光照的补充,促进早开产,开产后的种蛋可提供1年生产用的雏鸭。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都利用秋鸭为种鸭。

(三)育雏方式
       
  1.自温育雏
利用竹条或稻草编成的箩筐,或利用木盆、木桶、纸盒等作为育雏用具,内铺垫草,依靠雏鸭自身发生的热量来保持温度,并通过增加或减少覆盖物来调节温
  度。此法设备简单、经济,但温度很难掌握,管理麻烦,一般只适用于饲养夏鸭和秋
  鸭,而饲养早春鸭的天气很冷,绝对不能采用,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应用此法育雏
  时,其覆盖物要留有通气孔,不能盖得太严密,以免不透气,而致使雏鸭闷死。所使用的保温用具,最好是圆形的,若是有棱角的保温用具,应将垫草边角内做成圆形,以免雏鸭挤死。


         2.加温育雏
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达到雏鸭生活适宜的温度。基本上和雏鸡的育雏相
  同,只是温度要求不一样,是现代大批量育雏的基本方法。
  目前,大多数采用平面育雏外,在饲养量大的地区,也可采用网养和立体笼养的育雏方法。笼养育雏有许多优点:与平养比较,可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量;笼育全在人工控制下饲养,不进行放牧,从而有利于防疫卫生,有效地防止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可提高育雏成活率;笼育后可以充分利用育雏空间的热气。所以,可以节省燃料,同时可提高管理定额,减轻艰苦的放牧劳动,节约垫料,便于集约化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笼养及网上平养的要求同肉用仔鸭。

(四)育雏的环境条件
        蛋用鸭育雏的环境条件与肉用仔鸭相似,只是在温度、密度及光照控制方面略有不同。
  1.温度
蛋用雏鸭育雏期温度可较肉用仔鸭略低,刚出壳后12~24小时内的雏鸭,应保持在35~30℃(即接近或略低于孵化器温度)。待毛干后到育雏室的温度掌握如表8-1。弱雏,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1℃。


        表8-1 雏鸭培育的温度
  日

育雏室温度(℃)     育雏器温度(℃)
  1~7            25                              30~25
  8~14         20                              25~20
  15~21       15                               20~15
  22~28         15
  3周龄以后,雏鸭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气温达到15℃左右,就可以不再人工给
  温。肉用仔鸭则要求一致保持在20℃左右。


        一般饲养的夏鸭,在15~20日龄可以完全脱温。饲养的春鸭或秋鸭,外界气温低,保温期长,需养至15~20日龄才开始逐步脱
  温,25~30日龄才可以完全脱温。脱温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完全脱温的头2~3天,如遇到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增加温度,待气温回升时,再完全脱温。
  2.密度
蛋用雏鸭的饲养密度可高于肉用仔鸭(表8-2)。
  表8-2 蛋用型雏鸭平面饲养的密度(只/平方米)
  日
龄 1~10       11~20         21~30
  夏
季 30~30       25~30        20~25
  冬
季 35~40        30~35         20~25


        3.光照
蛋用雏鸭光照控制的目的是控制蛋鸭的性成熟期,提高其产蛋量,故控制方法与肉用种鸭相同。而肉用仔鸭光照控制的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促进体重的增长。

(五)雏鸭饲养管理要点
       
  蛋用雏鸭的饲养管理与肉用仔鸭,肉用种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基本相同,结合蛋鸭半舍饲及放牧的特点,育雏期还应注意以下环节。


        1.适时"开青"、"开荤" "开青"即开始喂给青绿饲料。饲养量少的养鸭户为了节约维生素添加剂的支出,往往采用补充青饲料的办法,弥补维生素的不足。青料一般在雏鸭"开食"后3~4天喂给。雏鸭可吃的青饲料种类很多,如各种水草、青菜、苦荬菜等。一般将青料切碎单独喂给,也可拌在饲料中喂,以单独喂给好,以免雏鸭先挑食青料,影响精饲料的采食量。
  "开荤"即给雏鸭开始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指给雏鸭饲喂新鲜的"荤食"(如小鱼、小
  虾、黄鳝、泥鳅、螺蛳、蚯蚓和蛆等)。一般在5日龄左右就可"开荤",先以黄鳝、泥鳅为主,日龄稍大些以小鱼、螺蛳和蛆为主。


        2.放水和放牧
放水要从小开始训练,开始的头5天可与"开水"结合起来,若用水盆给
  水,可以逐步提高水的深度,然后将水由室内逐步转到室外,即逐步过渡,连续几天雏鸭就习惯下水了。若是人工控制下水,就必需掌握先喂料后下水,且要等待雏鸭全部吃饱后才放水。待习惯在陆上运动场下水后,就要引诱雏鸭逐步下水,到水上运动场或水塘中任意吃水、游嬉。开始时可以引3~5只雏鸭先下水,然后逐步扩大下水鸭群,以达到全部自然地下水,千万不能硬赶下水。雏鸭下水的时间,开始每次10~20分钟,逐步延长,可以上午、下午各一次,随着适应水上生活,次数也可逐步增加。下水的雏鸭上岸后,要让其在无风而温暖的地方理毛,使身上的湿毛尽快干燥后,进育雏室休息,千万不能让湿毛雏鸭进育雏室休息。


        雏鸭能够自由下水活动后,就可以进行放牧训练。放牧训练的原则是:距离由近到远,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
  开始放牧时间不能太长,每天放牧两次,每次20~30分钟,就让雏鸭回育雏室休
  息。随着日龄的增加,放牧时间可以延长,次数也可以增加。适合雏鸭放牧的场
  地:稻秧棵田、茨菰田、荸荠田、水芋头田、以及浅水沟、塘等,这些场地水草丰盛,浮游生物、昆虫较多,便于雏鸭觅食。放牧的稻秧棵田,必须等稻秧返青活棵以后,在封行前、封行后,不能放牧。其他水田作物也一样,茎叶长得太高后,不能放牧。施过化肥、农药的水田、场地均不能放牧,以免中毒。


        3.及时分群
雏鸭分群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一环。雏鸭在"开水"前,根据出雏的迟早、强弱分开饲养。笼养的雏鸭,将弱雏放在笼的上层、温度较高的地方。平养的要根据保温形式来进行,强雏放在近门口的育雏室,弱雏放在鸭舍中温度最高处。
  第二次分群是在"开食"以后,一般吃料后3天左右,可逐只检查,将吃食少或不吃食的放在一起饲养,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比其他雏鸭的环境温度提高1~2℃。同时,要查看是
否有疾病原因等,对有病的要对症采取措施,如将病雏分开饲养或淘汰。再是根据雏鸭各阶段的体重和羽毛生长情况分群,各品种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生长发育规律,各阶段可以抽称5%~10%的雏鸭体重,结合羽毛生长情况,未达到标准的要适当增加饲喂量,超过标准的要适当扣除部分饲料。

二、育成鸭的饲养管理
          育成鸭一般指5~16周龄或18周龄开产前的青年鸭,这个阶段称为育成期。
  (一)育成鸭的特点
  1.体重增长快
        以绍鸭为例,从绍鸭的体重和羽毛生长规律可见,28日龄以后体重的绝对增长快速增加,42~44日龄达到最高峰,56日龄起逐渐降低,然后趋于平稳增长,至16周龄的体重已接近成年体重。


        2.羽毛生长迅速
仍以绍鸭为例,育雏期结束时,雏鸭身上还掩盖着绒毛,棕红色麻雀羽毛才将要长出,而到42~44日龄时胸腹部羽毛已长齐,平整光滑,达到"滑底",48~52日龄青年鸭已达"三面光",52~56日龄已长出主翼羽,81~91日龄蛋鸭腹部已换好第二次新羽毛,102日龄蛋鸭全身羽毛已长齐,两翅主翼羽已"交翅"。


        3.性器官发育快
青年鸭到10周龄后,在第二次换羽期间,卵巢上的滤泡也在快速长
  大,到12周龄后,性器官的发育尤其迅速,有些青年鸭到90周龄时才开始产蛋。为了保证青年鸭的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生长,必须严格控制青年鸭过速的性成熟,对提高今后的产蛋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        4.适应性强
青年鸭随着日龄的增长,体温调节能力增强,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也随之加强。同时,由于羽毛的着生,御寒能力也逐步加强。因此,青年鸭可以在常温下饲养,饲养设备也较简单,甚至可以露天饲养。
青年鸭随着体重的增
  长,消化器官也随之增大,贮存饲料的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此期的青年鸭表现出杂食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动植物性饲料。
在育成期,充分利用青年鸭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加强锻炼,提高生活力;使生长发育整齐;开产期一致,为产蛋期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育成鸭的饲养方式
          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所饲养的品种,其饲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牧饲养
我国传统的饲养方式。由于鸭的合群性好,觅食能力强,能在陆上的平
  地、山地和水中的浅水、深水中潜游觅食各种天然的动植物性饲料。放牧饲养可以节约大量饲
料,降低成本,同时使鸭群得到很好锻炼,增强鸭的体质,根据我国的自然条
  件,放牧饲养可分为农田、湖泊、河塘、沟渠放牧和海滩放牧。大规模生产时采用放牧饲养的方式将越来越少的应用。


        2.全舍饲
育成鸭的整个饲养过程始终在鸭舍内进行,称为全舍饲圈养或关养。
  一般鸭舍内采用厚垫草(料)饲养,或是网状地面饲养,或是栅状地面饲养。由于吃料、饮水、运动和休息全在鸭舍内进行,因此,饲养管理较放牧饲养方式严格。舍内必须设置饮水和排水系统。采用垫料饲养的,垫料要厚,要经常翻松,必要时要翻晒,以保持垫料干燥。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采用厚垫料饲料,可选用网状地面或栅状地面饲养,这两种地面要比鸭舍地面高60厘米以上,鸭舍地面用水泥铺成,并有一定的坡度(每米落差6~10厘米),便于清除鸭粪。网状地面最好用涂塑铁丝网,网眼为24毫米×12毫
  米,栅状地面可用宽20~25毫米,厚5~8毫米的木板条或25毫米宽的竹片,或者是用竹子制成相距15毫米空隙的栅状地面,这些结构都要制成组装式,以便冲洗和消毒。


                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人为地控制饲养环境,受自然界因素制约较少,有利于科学养鸭,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由于集中饲养,便于向集约化生产过渡,同时可以增加饲养量,提高劳动效率;由于不外出放牧,减少寄生虫病和传染病感染的机会,从而提高成活率。此法饲养成本较高。
  3.半舍饲
鸭群饲养固定在鸭舍、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不外出放牧。吃食、饮水可设在舍内,也可设在舍外,一般不设饮水系统,饲养管理不如全圈养那样严格。其优点与全圈养一样,减少疾病传染源,便于科学饲养管理。这种饲养方式一般与养鱼的鱼塘结合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它是我国当前养鸭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育成鸭的饲养管理
          1.饲料与营养
育成期与其他时期相比,营养水平宜低不宜高,饲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使育成鸭得到充分锻炼,使蛋鸭长好骨架。因此,代谢能只能含有11 297~11 506千焦/千克,蛋白质为15%~18%。半圈养鸭尽量用青绿饲料代替精饲料和维生素添加
  剂,约占整个饲料量的30%~50%,青绿饲料可以大量利用天然的水草,蛋白质饲料约占10%~15%。


        2.限制饲喂
放牧鸭群由于运动量大,能量消耗也较大,且每天都要不停地找食吃,整个过程就是很好地限喂过程,只是饲料不足时,要注意限制补充(饲喂)。而圈养和半圈养鸭则要重视限制饲喂,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限制饲喂一般从8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结束。当鸭的体重符合本品种的各阶段适当体重时,也不需要限喂。
  采用哪种方法限制饲喂,各种养鸭场可根据饲养方式、管理方法、蛋鸭品种、饲养季节和环境条件等定。不管采用哪种限喂方法,限喂前必须称重,每两周抽样称重一次,整个限制饲喂过程是由体重(称重)-分群-饲料量(营养需要)三个环节组成,最后将体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如小型蛋鸭开产前的体重只能在1.4~1.5千克,超过1.5千克则为超
  重,会影响其产蛋量。表8-3是小型蛋鸭育成期各周龄的体重和饲喂量,供参考。

小型蛋鸭育成期各周龄的体重和饲喂量
周龄        体重(克)        平均采食量
(克/只•日)        周龄        体重(克)        平均采食量
(克/只•日)
5        550        80        12        1250        125
6        750        90        13        1300        130
7        800        100        14        1350        140
8        850        105        15        1400        140
9        950        110        16        1400        140
10        1050        115        17        1400        140
11        1100        120        18        1400        140

        3.分群与密度
  分群可以使鸭群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在育成期分群的另一原因是,育成阶段的鸭对外界环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在长毛血管时,饲养密度较高时,互相挤动会引起鸭群骚动,使刚生长的羽毛轴受伤出血,甚至互相践踏破皮出血,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影响今后的开产和产蛋率。因而,育成期的鸭要按体重大小、强弱和公母分群饲养,一般放
  牧时每群为500~1 000只,而舍饲鸭主要分成200~300只为一小栏分开饲养。其饲养密度,因品种、周龄而不同。一般5~8周龄,每平方米地面养15只左右,9~12周龄,每平方米12只左右,13周龄起每平方米10只左右。

        4.光照
光照的长短与强弱也是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之一。
育成鸭的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有条件的鸭场,育成鸭于8周龄起,每天光照8~10小
  时,光照强度为5勒克斯,其他时间可用朦胧光照。

三、产蛋鸭和种鸭的饲养管理
       
  (一)产蛋鸭的特点
我国所饲养的蛋鸭品种的最大特点是失去就巢性,因此,为提高和增加其产蛋量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由于蛋鸭的产蛋量高,而且持久,小型蛋鸭的产
  蛋率在90%以上的时间可持续20周左右,整个主产期的产蛋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
  远远超过鸡的生产水平。蛋鸭的这种产蛋能力,需要大量的各种营养物质,除维持鸭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外,大多用于产蛋。因此,进入产蛋期的母鸭代谢很旺盛,为了代谢的需要,蛋鸭表现出很强的觅食能力,尤其是放牧的鸭群。产蛋鸭的另一个特点是性情温驯,在鸭舍内,安静地休息、睡觉,不到处乱跑乱叫;生活和产蛋的规律性很强,在正常情况下,产蛋时间总是在下半夜的1~2点。
  鉴于蛋鸭在产蛋期的这些特点,在饲养上,是蛋鸭一生中要求最高水平的饲养标准和最多的饲料量;在环境的管理上,要创造最稳定的饲养条件,才能保证蛋鸭高产稳产,且蛋品优质,种用价值最高。


        (二)产蛋鸭的环境条件要求
  1.饲养方式
产蛋鸭饲养方式包括放牧、全舍饲、半舍饲三种。半舍饲方式最为多见,而笼养极少见到。半舍饲时每平方米鸭舍可饲养产蛋鸭7~8只。
  2.温度
鸭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成年鸭适宜的环境温度是5~27℃。由于禽类没有汗腺,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体热散发较慢,在高温的影响下,采食
量减少,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就要影响蛋重、蛋壳质量,蛋白也稀薄,产蛋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会下降,严重时会引起中暑死
  亡;如环境温度过
低,为了维持鸭体的体温,就要多消耗能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当温度继续下降,在0℃以下时,鸭的正常生活受阻,产蛋率明显下降。产蛋鸭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是13~20℃,此时期的饲料利用率、产蛋率都处于最佳状态。

        3.光照
在育成期,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育成鸭过早成熟,当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使性器官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
后,要稳定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使之达到持续高产。
  光照一般可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开放式鸭舍一般使用自然光照加上人工光照(常用电灯照明)解决,而封闭式鸭舍则采用人工光照解决。
  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就可以逐步开始加长,直至到22周龄后,达到16~17小时为止,以后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在整个产蛋期内,其光照时间不能缩短,更不能忽长忽短。光照时间的延长可以采用等时制增加法,即每天可增加15~20分钟,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一般以5勒克斯即可,日常使用的灯泡按每平方米鸭舍1.3瓦计算,当灯泡离地面2米
时,一个25瓦的灯泡,就可供应18平方米鸭舍的照明。
  蛋鸭的光照程度可参见表8-4,光照时间各阶段有互相跨越范围。

蛋鸭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周   龄        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1        24小时        8~10勒克斯
2~7        23小时        5勒克斯
1小时为朦胧光照
8~16
或8~18        8~10小时或自然光照        5勒克斯
晚间朦胧光照
17~22
或19~22        每天均匀递增
直至16小时        5勒克斯
晚间朦胧光照
23以后        稳定在16小时,临淘汰前4周可增加到17小时        5勒克斯
晚间朦胧光照

        (三)产蛋期的分期和饲养管理要点
根据绍鸭、金定鸭和卡基•康贝尔鸭产蛋性能的测
  定,150日龄时产蛋率可达50%,至200日龄时可达90%以上,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高产鸭群高峰期可维持到450日龄左右,以后逐渐下降。因此,蛋鸭的产蛋鸭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50~200日龄--产蛋初期; 201~300日龄--产蛋前期;
  301~400日龄--产蛋中期; 401~500日龄--产蛋后期。


        1.产蛋初期和前期的饲养管理
当母鸭适龄开产后,蛋产量逐日增加。日粮营养水平,特别是粗蛋白质要随产蛋率的递增而调整,并注意能量蛋白比的适度,促使鸭群尽快达到产
蛋高峰,达到高峰期后要稳定饲料种类和营养水平,使鸭群的产蛋高峰期尽可能保持长久些。此期内白天喂3次料,晚上9~10时给料1次。采用任食制,每只蛋鸭每日约耗料150克左右。此期内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达到产蛋高峰期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时间应保持14~15小时。在201~300日龄期内,每月应空腹抽测母鸭的体重,如超过或低于此时期的标准体重5%以上,应检查原因,并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


        2.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
此期内的鸭群因已进入高峰期产量并持续产蛋100多天,体力消耗较大,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敏感,如不精心饲养管理,难于保持高峰产蛋率,甚至
  引起换羽停产。这是蛋鸭最难养好的阶段。此期内的营养水平要在前期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应达20%,并注意钙量的添加。日粮中含钙量过高会影响适口性,可在粉料中添加1%~2%的颗粒状壳粉,或在舍内单独放置碎壳片槽 (盆),供其
  自由采食,并适量喂给青绿饲料或添加多种维生素。光照总时间稳定保持16~17小时。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蛋壳质量有无明显变化,产蛋时间是否集中,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洗浴后羽毛是否沾湿等。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3.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蛋鸭群经长期持续产蛋之后,产蛋率将会不断下降。此期内
饲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尽量减缓鸭群的产蛋率下降幅度,不要过大。如果饲养管理得当,此期内鸭群的平均产蛋率仍可保持75%~80%,此期内应按鸭群的体重和产蛋率的变化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给料量。如果鸭群体重增加,有过肥趋势时,应将日粮中的能量水平适当下调,或适量增加青绿饲料,或控制采食量。如果鸭群产蛋率仍维持在80%左右,而体重有所下降,则应增加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如果产蛋率已下降到60%左右,已难于使其上升,无需加料,应予及早淘汰。

(四)种鸭的饲养管理
          我国蛋鸭产区习惯从秋鸭(8月下旬至9月孵出的雏鸭)中选留种鸭。秋鸭留种正好满足
  次年春孵旺季对种蛋的需要。同时在产蛋盛期的气温和日照等环境条件最有利于高产稳产。由于市场需求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常年留种常年饲养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种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能孵化出品质优良的雏鸭。


        1.严格选择
养好公鸭
留种公鸭须按种公鸭的标准经过育雏期、育成期和性成熟初期三个阶段的选择,以保证用于配种的公鸭生长发育良好,体格强壮,性器官发育健全,精液
品质优良。在育成期公母鸭最好分群饲养,公鸭采用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让其多活动,多锻炼。在配种前20天放入母鸭群中。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种公鸭应早于母鸭1~2个月孵出。种公鸭习惯利用1年后淘汰。


        2.适合的公母性比
我国麻鸭类型的蛋鸭品种,体型小而灵活,性欲旺盛,配种性能极佳。在早春和冬季,公母性比可用1:20,夏、秋季公母性比可提高到1:30,这样的性比受精率可达90%或以上。在配种季节,应随时观察公鸭配种表现,发现伤残的公鸭应及时调出补充。
  

        3.日常管理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舍内垫草的干燥和清洁,及时翻晒和更换;每日早晨及时收集种蛋,尽快进行烟熏消毒和存入蛋库(室);气候良好的天气,应尽量早放鸭出舍,
迟收鸭;保持鸭舍环境的安静,勿使惊群,骚乱;气温低的季节注意舍内避风保
  温,气温高的季节,特别是我国南方梅雨季节要注意通风降温。

(五)人工强制换羽
          人工强制换羽可以调控产蛋季节,缩短休产时间,提高种蛋品质。
  1.时期的选择
水禽自然换羽在秋季发生,人工强制换羽时期的选择主要以市场对鸭
  的需求来决定。每年的2~8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又是种鸭的产蛋盛期,因此,一般不采取强制换羽,以免影响种蛋的供应。秋末冬初这段时间家禽自然换羽速度慢,停产期达3~4个月,如此时种鸭群采取强制换羽,可使换羽休产期缩短在2个月以内,可为
  
次年春季孵化提供优质种蛋,由于羽的长成,提高了种鸭越冬的抗寒能力,降低饲养成本。
 

         2.强制换羽方法
可采取畜牧学和药物的方法,蛋鸭生产常用停料(停料2~3天,粗料7天),控光(舍内关养、遮光),拔羽(主、副翼羽、尾羽)等措施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3.恢复期的饲养管理
拔羽后5天内避免烈日暴晒,保护毛囊组织,以利新羽的长出;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增加给饲量,促使恢复体力;多放牧游水,增加运动不使过
  肥。强制换羽期中公母鸭分开饲养,同时拔羽。这样可使公母鸭换羽期同步,以免造成未拔羽的公鸭损伤拔羽的母鸭,或拔羽母鸭到恢复产蛋时,公鸭又处于自然换羽期,不愿与母鸭交配,影响种蛋受精率。

鸭瘟

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及雁形目家禽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0天龄之后的鸭。主要临诊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肿头,流泪,流鼻液,软脚,拉绿色稀粪。主要病理变化为:眼结膜潮红;头部皮下胶冻样浸润;食道粘膜被纵向排列的黄褐色假膜覆盖;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肝表面有大小不一的黄白色坏死灶,在坏死灶中央常有鲜红色的出血点或周围有出血环;脾脏有坏死灶;肠粘膜广泛性出血;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常有黄褐色的坏死物覆盖;母鸭出现卵黄性腹膜炎。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鸭瘟病毒。

            防制:(1)使用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鸭群使用抗鸭瘟血清治疗,效果好,但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鸭病毒性肝炎

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雏鸭的传染病。有三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用原来的常规疫苗免疫预防效果下降。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临诊症状为:病程短,发病、死亡急促,死前常出现角弓反张现象。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肿大,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红褐色的出血点。从患鸭的肝、脾容易分离到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            防制:(1)使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好;出现变异株的地区,还应结合使用当地分离株制备的鸭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进行免疫。(2)患病早期的鸭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番鸭细小病毒病

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雏番鸭的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多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故本病又称为“三周病”。主要临诊症状:拉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喘气,软脚,有时出现扭颈等神经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尤其在蛋黄蒂附近)肠腔膨胀硬实,内有“腊肠样”栓子。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细小病毒。

            防制:(1)用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预防,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的鸭群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鸭禽流感

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家禽或野禽的一种感染或疾病综合征。以往的研究表明,鸭是禽流感的主要储毒宿主,只感染不发病,但带毒排毒。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不但感染鸭,而且能使其发病,甚至引起死亡。主要临诊症状为:雏鸭急性死亡,眼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喙紫黑色,个别肿头和出现共济失调的神经症状;母禽产蛋量急剧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也显著降低。主要病理变化为:雏鸭眼结膜炎,潮红;胰腺有出血点或坏死点;心肌可能有条纹状坏死;肝脏有出血点;脾脏有坏死点;母禽卵黄性腹膜炎。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流感病毒。

            防制:(1)禽流感有众多血清亚型,且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甚差,因此,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良好。(2)患病早期的鸭使用当地分离株制备的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效果显著。(3)金刚烷胺、病毒唑及一些防治流感的中草药,对鸭禽流感的早期治疗有一定效果。
番鸭“花肝病”

            番鸭“花肝病”是一种以病死番鸭的肝脏出现花斑样病灶为特征的番鸭病,是目前鸭的一种新疫病。据笔者的了解及有关资料报道,本病于1998年底在湛江地区最早发生,目前在我国江苏、浙江及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番鸭中出现地方性流行。本病多发生于日龄较小的雏鸭,其中以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最为易感,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也高达30%以上。主要病理变化特点是:内脏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肠、胰等)有大量的灰白色呈花斑样的坏死灶。本病的病原目前尚未定论,从患鸭的心、肝、脾等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病原菌以及一种无血凝性的病毒。

            防制:(1)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购入种苗。(2)疫区可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3)患病早期的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的并发或继发感染,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鸭大肠杆菌病

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在患鸭中,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食,拉黄白色稀粪,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鸭或正在产蛋的母鸭,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鸭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            防制:(1)鸭大肠杆菌血清型多,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免疫预防,效果较好。(2)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鸭副伤寒

            鸭副伤寒是由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幼鸭;成鸭呈亚临诊感染,带菌排菌。主要症状:拉水样稀粪,个别鸭出现神经症状,如扭颈或身体翻转。主要病理变化:肝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坏死灶;气囊混浊,有黄色干酪样物;盲肠充满干酪样物,形成“盲肠芯”。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病原菌。

            防制:(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2)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鸭出败


            禽出败又名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鸭出败目前主要以散发流行,但有时出现地方性流行。禽出败多发生于日龄较大的鸭。症状为:发病、死亡一般较急,拉绿色稀粪。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粘膜、浆膜出血,呈现败血症过程,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均一的灰白色坏死灶。从心血、肝、脾中可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            防制:(1)禽出败发病多与机体抵抗力有关。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避免饲喂发霉饲料,是防制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2)本病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使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的菌苗免疫预防,效果较好。(3)多杀性巴氏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性别、龄期的鸭均可感染,但主要侵害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75%不等。本病往往与鸭大肠杆菌病混合或并发感染。主要临诊症状为:患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甚至废食,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拉绿色稀粪,并常有共济失调或抽搐等神经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以及脑膜炎等。从患鸭的心血、肝、脾及脑中极易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

            防制:(1)应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应激;(2)对水域进行经常性消毒。(3)鸭疫里默氏杆菌常与鸭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且这两种细菌都有很多血清型,因此使用当地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菌株制备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4)鸭疫里默氏杆菌和鸭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球虫病
        发病原因
   多数为头一年饲养蛋鸭的养殖户,对蛋鸭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没有经验。由于鸭舍前半部多为玻璃结构,白天气温逐渐升高,舍内温度可达15℃~20℃,并且在 早晨化霜水,饮水槽多设置在前墙,因此前半部鸭舍温度高、湿度大,很适合球虫卵囊的发育,同时存在舍内鸭群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几乎未用任何有关球虫病的预防药物等问题。
  临床症状
  表现为精神不振、缩脖、喜卧,地面上有时可发现有血便,第二、三天后就会发现有数只蛋鸭死亡,随后几天死亡数直线增加,产蛋率有所下降或增长缓慢。
  剖检变化
  肠黏膜充血,十二指肠有红色或深红色冻状物,有的肠黏膜上覆盖一层麸皮样物质,有的小肠严重出血,肠内充满煤焦油样的黑色物质,多数为低产鸭及未开产鸭。


        治疗
  1.全群使用抗球灵(地克珠利)饮水,剂量为2mg/kg饮水,连饮3~5天。
  2.饲料中增加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va、vk、vc的用量。
  3.对病情较重的,每天口服复方敌菌净片,2片/只,连用3~5天。
  4.每天全群用百毒杀消毒两次,清除潮湿的垫料,换上新鲜的干燥垫料。
  预防
  1.平时要搞好鸭舍内的环境卫生,勤铺新的垫料,定期消毒。
  2.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尽量增加通风量。
  3.合理设置饮水设备,避免漏水、冒水现象发生。
  4.提高蛋鸭的育成率,开产前淘汰发育不良的蛋鸭,产蛋高峰后及时淘汰低产鸭。
  5.定期在饲料及饮水中添加预防药物,产蛋前可用马杜拉霉素、氨丙啉、氯苯胍等药物交替使用进行预防,产蛋期可用抗球灵(地克珠利)1 mg/kg饮水,及青霉素1万单位/只,进行交替使用预防,可收到良好效果。
鸭软腿病
        又称鸭瘫风。雏鸭、中鸭、成鸭均可发生。尤其是在春季的产蛋期易发生此病,且母鸭产蛋越多,发病率越高。
        临床症状 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肌肉松软。两腿关节肿大,运步艰难,走路摇摆,不能站立。喜睡,身体发抖,头不能抬起。严重时常以关节着地或靠两翼支撑着地。因关节与两翼长期着地磨损发炎,两脚血行不旺变紫变冷,以致瘫痪。鸭子因无法运动与觅食,产蛋量急剧下降。若治疗不及时,其病情恶化而最后导致死亡。

        治疗方法 病初期,可采取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治疗。其规格为每毫升含维生素D500单位、胶性钙0.5毫升。成年鸭每次注射1-2毫升,每天1次,连续注射2-3次即可治愈。同时喂服每片含磷酸氢钙0.5克的糖钙片和每片含维生素B15毫克2-3片,成年鸭每日1次,连服几次即可康复。如能在针刺鸭趾血管放血的同时,口服鱼肝油或用新鲜八果麻或威灵仙绞汁灌服,则治疗效果更好。


蛋鸭眼结膜角膜炎
        蛋鸭眼结膜角膜炎的一般症状是,鸭眼结膜角膜发炎,潮红、流泪,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体表头部被脏物污染,产蛋率下降15%以上,可连续发生蛋鸭死亡。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          1.清洁消毒鸭舍及饲槽。鸭舍用0.1%的大毒杀消毒液消毒,饲槽、饮水器用0.05%的大毒杀浸泡消毒,冲洗整个鸭舍和运动场地;加强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        2.治疗措施。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隔离治疗。用2%的硼酸水清洗病鸭眼部,待干后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每只鸭日平均加喂维生素A胶丸 5000国际单位。对少数眼角膜炎严重的病鸭,再加青霉素、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混合溶液滴眼,每日3次。如果同时结合使用中药治疗,则疗效更好。用龙胆草、黄芪、柴胡、生地、泽泻、甘草、木通、车前子等煎水,加入饲料中饲喂鸭和代饮水饮用,以保肝利胆抗炎,消瘀明日,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蛋鸭遇雨不产蛋原因及防治
        现在人们饲养的家鸭都是由野鸭经人工驯化繁育而成的, 它们仍保持着对环境应激条件敏感的生物学特性,其中蛋鸭比肉鸭的敏感度高得多。

        环境应激因素(温度、声响、陌生物等)对蛋鸭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产蛋中期的蛋鸭对环境更敏感,遇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紧张、 内分泌失调,吃食、喝水、运动等行为反常并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产蛋减少甚至停止产蛋。夏季雨天,尤其是雷雨交加天气的强烈应激,更容易引起异常反应。

        此时,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不要让鸭群淋雨,把鸭群关在有干燥干净垫草的舍内,保持于燥,搞好通风;其次,舍内必须有适宜的光照,防止黑暗应激,并保持适当的鸭群密度,防止拥挤应激;其三、饲养管理人员动作务求轻稳,严禁陌生人和动物进入舍内,防止惊动鸭群;其四,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多锥或VE、VC,以缓解应激反应。
鸭脚垫肿症
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菌常存在于动物的体表和外界环境中,当遇到温暖潮湿和恶劣的环境就会大量繁殖。

          病原及流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通过鸭损伤的皮肤黏膜引起感染,鸭脚垫肿多发生于成年种鸭群,尤其是体型较大的品种。本病发生的诱因还有:鸭场栏舍、运动场存在易造成鸭脚损伤的尖锐异物;鸭场水质恶劣,运动场地污染严重,也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

          症状及病变发生脚垫肿的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产蛋量下降,跛行。其病理变化是跗关节、足垫、足蹼肿胀,皮肤龟裂、渗出脓液与血水,剖开肿胀部可见其内部组织出血、化脓。

        防治措施

          1.随时清除场地中的尖锐异物,避免鸭造成外伤。

          2.保持鸭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喷雾消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消毒药有0.3%过氧乙酸,该消毒药无毒、刺激性小,可以带禽消毒。同时应对水塘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          3.及时使用一些敏感的抗菌药物对鸭群进行治疗,其中适合于拌料投喂的有效药物有四环素、环丙沙星、氟哌酸,均可用0.06%~0.1%剂量混合饲料,全群服用4~5天。同时对已明显发病的鸭只,可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进行注射治疗,剂量分别为每公斤体重青霉素4万—5万单位、庆大霉素1万—2万单位,每天注射1次,连用3~5天。

          4.对经常发生本病的鸭场,应考虑从本场分离出致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本场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蛋禽产蛋期慎用药物
         1、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如复方新诺明)能与碳酸酐结合,使碳酸盐形成和分泌减少,导致蛋禽产软壳蛋或薄壳蛋;磺胺类药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维生素B的合成,长期使用可导致禽体贫血或出血,同时引起肾脏损害。因此,在蛋禽产蛋期间应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
          2、抗球虫药物:常用的抗球虫药物莫能菌素、氯苯胍、氯羟吡啶、尼卡巴嗪等的用量应特别注意控制,如氯羟吡啶用量超过0.04%会影响蛋禽产蛋。此外,氨丙啉、二甲硫胺、三字球虫粉、盐霉素、马杜霉素等都应慎用。

        3、激素类药物: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酮类药物为雄性激素,能使蛋禽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响产蛋,主要用于抱窝鸡醒抱,治愈后应立即停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使蛋禽推迟产蛋,一些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影响蛋禽的产蛋性能。
          4、氨茶碱:氨茶碱能松弛平滑肌而产生平喘作用,常用于缓解家禽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的呼吸困难,蛋禽用药后有明显的产蛋量下降现象。

        5、乳糖:蛋禽对乳糖不耐受,饲料中含量达15%产蛋受到抑制,超过20%则产蛋停滞。
        6、拟胆碱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拟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氨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都会使产蛋异常,蛋壳变薄、变软。
        7、抗菌与抗病毒类药物:金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新生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抗菌药物及病毒灵等抗病毒药物也应慎用于产蛋禽,以免影响蛋禽的产蛋性能。
种鸭免疫程序
        1—5日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里默氏杆菌病)—雏鸭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皮下注射0.5ml。
10—15日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里默氏杆菌病)—雏鸭大肠杆菌病多价油剂=联灭活苗皮下注射0.5ml。

        ?
4周龄: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苗。??
5周龄:注射种鸭大肠杆菌疫苗。??
6周龄:注射鸭巴氏杆菌A苗2毫升。
18周龄:注射种鸭大肠杆菌疫苗。??
19周龄:注射鸭巴氏杆菌A苗2毫升,效果更好。??
20周龄: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苗。??
21周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里默氏杆菌病)—雏鸭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苗皮下注射1ml。? ?
22周龄:鸭腺病毒蜂胶复合佐剂二联灭活苗皮下注射0.5ml。

        23周龄:注射鸭病毒肝炎二价(Ⅰ型+Ⅲ型)弱毒苗。??
45周龄: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苗。??
46周龄:注射鸭巴氏杆菌A苗2毫升。??
47周龄:注射种鸭大肠杆菌疫苗。??
48周龄:鸭传染性浆膜炎(鸭里默氏菌病)—雏鸭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复合佐剂二联苗皮下注射1ml。? ?
49周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二价(Ⅰ型+Ⅲ型)弱毒苗。?
注:鸭巴氏杆菌病(禽霍乱)病好发季节为早春和晚秋、初冬季节,饲养户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接种巴氏杆菌A苗.
商品蛋鸭免疫程序
日龄          疫苗        接种方法         剂量         备注
1         病毒性肝炎血清        皮下         0.5毫升         发病时使用
10~14         禽流感        皮下         0.3~0.5毫升         
20            鸭瘟        皮下或肌肉        1头份        疫情流行严重时使用
35~40          禽流感        皮下        0.5~0.7毫升          
60~70          鸭瘟        肌肉         1~2头份         一年免疫一次
开产前2周          禽流感         皮下        1毫升         隔3~4个月重新免疫
开产前2周(种鸭)         病毒性肝炎         皮下         2头份        免疫2次,第1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2周
发表于 2010-10-15 22: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在哪里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7: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