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设计 在母猪妊娠12 d、25 d、35 d内采用高、中、低3个采食量水平,即通过维持需要的2倍、1.2倍、0.6倍确定母猪每天不同水平的采食量。维持需要的采食量由维持需要的消化能和每公斤饲粮消化能含量之比确定。维持需要的消化能计算公式为:DEm=460 MJ/kg × BW0.75,其中BW=配种时体重+1/2妊娠预期增重,妊娠期预期增重为45 kg。
1.2 试验动物选择及分组 在同一猪场中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的长白-大白杂交初产母猪63头。在母猪体重约90 kg时用公猪诱情。在母猪的第1个和第2个发情期观察发情征状,并预计母猪第3次发情时间。
在母猪第3次预期发情开始的前3 d以压背法鉴定发情,以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发情”开始记时,其后24 h记作第0天。在“静立反射发情”开始后12h、24h由同一个操作人员实施人工授精两次,精液来源一致[4]。
配种前所有母猪饲喂2倍维持需要的全价日粮。配种后按母猪体重随机分到3个采食量水平组中,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
1.3 试验饲粮及组成 试验饲粮按照NRC(1998)妊娠母猪营养需要配制,所有试验母猪饲喂同种饲粮。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成分
指标 含量 |
指标 含量 |
原料/%
玉米 70
豆粕 11.2
麦麸 14.4
鱼粉 1.6
磷酸氢钙 1.1
碳酸钙 0.16
食盐 0.4
胆碱 0.1
多维 0.04
矿添 1
合计 100 |
营养成分
DE/(MJ/kg) 13.4
CP/% 13.1
Lys/% 0.6
Met /% 0.2
Ca /% 0.75
P/% 0.6
AP/% 0.37
CF/% 3.3
|
注:①每千克矿添中含铁 8 g,铜0.5 g,锌5g,锰2g,硒0.015 g,碘0.014 g
②每千克母猪饲粮中含维生素A 4000 IU,维生素D3 200 IU,维生素E 44 IU,维生素K 0.0005 mg,维生素B1 1 mg,维生素B2 3.75 mg,维生素B12 0.015 mg,烟酸10 mg,泛酸12 mg,叶酸1.3 mg
③表中说列采食量成分含量均为计算值
1.4 饲养管理 母猪进舍前将猪舍彻底消毒。母猪在配种后按不同采食量水平饲喂试验日粮,每日早晨8:00,下午14:00饲喂2次,自由饮水。准确记录每天每头母猪的采食量。保持猪舍清洁卫生,每周消毒1次。
1.5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每组中3个重复的母猪分别在配种后12 d、25 d和35 d早8:00空腹称重。
称重后将母猪屠宰,剖腹取出卵巢和子宫。记数两个卵巢上的黄体个数,即排卵数。称量子宫及内容物总重量,测量子宫角长度。
妊娠12 d每侧子宫角用100 ml PBS缓冲液分3次冲洗,用干净容器收集,记录总活胚数[4]。妊娠25 d、35 d将胚胎从胎膜内取出,记录总活胚数,测每个胚胎的头-尾长和总活胚重。计算胚胎成活率,即总活胚数占黄体总数的百分比。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对采食量水平和胚胎存活率进行回归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体增重的影响 由表2可知,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母体总增重和净增重均高于中水平和低水平,中水平高于低水平,且差异极显著,各妊娠时间低水平组均为负增重。
表2 采食量水平对母猪增重的影响
指标 |
妊娠时间/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母体总增重/kg
母体净增重/kg
|
12
25
35
12
25
35 |
5.40±0.98A
10.96±1.55A
15.87±2.83A
4.56±0.85A
8.71±1.90A
12.83±2.83A |
1.84±1.06B
2.23±1.22B
4.48±1.24B
0.97±0.46B
﹣0.85±1.34B
0.33±0.50B |
﹣5.45±0.97C
﹣9.84±2.04C
﹣11.00±2.49C
﹣6.34±0.87C
﹣11.81±1.79 C
﹣14.13±2.50C |
注:同行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母体总增重为屠宰体重与配种体重之差;母体净增重为母体总增重与子宫及内容物之差
2.2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子宫发育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中水平妊娠25 d的子宫及内容物重量显著高于高水平(P=0.024),极显著高于低水平(P=0.005);中水平妊娠25 d的两侧子宫角长度均显著高于高水平(左侧P=0.032;右侧P=0.022)和低水平(左侧P=0.017;右侧P=0.015)。中水平妊娠35 d的子宫及内容物重量显著高于高水平(P=0.034),同时略高于低水平(P=0.057); 中水平妊娠35 d的右侧子宫角长度显著高于高水平(P=0.049)。
表3 采食量水平对子宫发育的影响
指标 |
妊娠时间/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子宫及内容物重/g
左侧子宫角长/cm
右侧子宫角长/cm
|
12
25
35
12
25
35
12
25
35 |
844.10±168.13
2250.82±442.32a
3041.33±508.88a
84.06±29.35
106.70±24.48a
109.60±19.70
81.12±31.32
104.80±16.28a
100.88±21.26a |
871.34±98.74
3079.45±553.66Ab
4150.00±954.046b
90.56±18.35
131.52±11.64b
125.82±18.76
90.90±16.71
133.42±23.40b
127.14±20.00b |
889.25±132.84
1970.48±596.39Ba
3127.00±941.76ab
85.10±20.05
103.38±13.34a
124.52±17.05
82.23±19.51
102.78±10.98a
122.30±18.35ab |
注:同行肩标完全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标有完全不同的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以下表同。
2.3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胚胎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中水平妊娠12 d的总活胚数显著高于高水平(P=0.027);中水平妊娠25 d的总活胚数略高于高水平(P=0.07)和低水平(P=0.052)。中水平妊娠12 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水平(P=0.013),略高于低水平(P=0.06);中水平妊娠25 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水平(P=0.033)和低水平(P=0.014);中水平妊娠35 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水平(P=0.011)和低水平(P=0.012)。中水平妊娠35 d的活胚重显著高于高水平(P=0.033),极显著高于低水平(P=0.002)。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头-尾长度无差异。
表4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胚胎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指标 |
妊娠时间/d |
高水平 |
中水平 |
低水平 |
总活胚数
活胚重/g
胚胎头-尾长/mmd
胚胎存活率/%
|
12
25
35
25
35
25
35
12
25
35 |
12.60±1.52a
10.20±1.48
9.00±1.26
5.16±1.13
33.90±7.77a
18.43±0.43
57.64±0.91
70.11±10.89a
65.20±11.53a
62.76±6.34a |
15.00±1.58b
12.50±2.26
11.20±2.17
6.75±1.18
42.72±4.29Ab
18.37±0.55
58.13±0.54
84.34±3.90b
80.23±9.92b
78.45±10.10b |
13.50±1.29ab
10.00±1.87
8.80±2.39
5.82±1.76
28.00±5.14Ba
18.59±0.68
57.50±0.63
74.53±5.65ab
62.38±9.85a
62.31±9.62a |
注:d,除去头-尾长小于同窝平均头-尾长和发育异常的胚胎后,计算胚胎头-尾长的平均数。
对胚胎存活率(y,%)和采食量(x,kg/d)进行回归分析,妊娠25天和35天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方程分别为:y=-0.1646x2+0.5919x+0.2644,R2=0.35,P=0.05;y=-0.1452x2+0.532x+0.2857,R2=0.39,P=0.04。妊娠25天采食量为1.80kg时胚胎存活率达最大,妊娠35天采食量为1.83kg时胚胎存活率达最大。
3 讨论 3.1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体增重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食量的增加母猪妊娠早期的总增重和净增重显著提高,这与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母猪妊娠期的采食量需要为维持需要、子宫生长、母体增重及建立储备需要的总和。本研究中,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母猪的净增重分别达到4.56、8.71、和12.83 kg,表明高水平组采食量满足维持需要和妊娠需要后剩余的一部分供母体组织增重所需。低水平母猪与其他水平组母猪相比活动量较大,使得体失重较大。 3.2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子宫发育的影响 随着妊娠期的增进,母体子宫和胚胎内沉积的采食量物质也随之增加,母体子宫和胎儿的重量明显增加。妊娠母畜的黏膜和浆液膜均发生变化,肌纤维加大,肌肉层急剧增长,结缔组织和血管扩大,结果使羊膜和羊水迅速增长。本研究表明,中水平组子宫的增长的速度较快,而且中水平组有较多的胎儿,使得羊膜和羊水体积较大,使得整个子宫及内容物的重量变大。采食量水平过高和过低子宫的发育速度均较低。 3.3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胚胎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3.3.1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胚胎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对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头-尾长无影响。Jindal [3]等的研究中,母猪配种后每天饲喂1.5M和2.0M的饲粮,妊娠25~31 d的胚胎头-尾长无差异(22.46 vs 22.69mm)。Musser [8]等的研究中,母猪在妊娠29~45 d每天饲喂1.81 kg和自由采食,妊娠46 d的胚胎头-尾长无差异(69.26 vs 67.24mm)。以上结果表明早期胚胎的形态发育可能不受采食量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影响妊娠35天的活胚重量。中水平的活胚重量最高,其次是高水平和低水平。Lozano [5]等在羊上的研究表明,每天给母羊饲喂0.5M和1.5M饲粮,妊娠第4天0.5M组有8个以上卵裂细胞的胚胎占总回收胚胎数的比率(82%)显著低于1.5M组(92%)。以上结果表明,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受采食量水平的影响。 3.3.2 采食量水平对妊娠早期母猪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初产母猪妊娠期间胚胎的死亡率为30%~50%,而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妊娠的头30 d左右。妊娠前期饲养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胚胎存活率最大及分娩时窝产仔数较多。 本研究中,采食量水平显著影响母猪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高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低于中水平,此结果表明配种后给予母猪高水平采食量对胚胎存活有害,而在母猪发情配种后立即降低饲喂水平对胚胎存活有利。这些结果与前人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Jindal[4]报道,配种后给青年母猪分别饲喂1.5M和2.0M,妊娠第5天的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86.5% vs 74.2%,P<0.05),妊娠第12天的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80.5% vs 71.8%,P=0.14)。Jindal[3]等报道,配种后15 d给青年母猪分别饲喂1.5M和2.0M,妊娠第28天的胚胎存活率分别为85.93%和66.96%(P<0.05)。Pharazyn [9]的研究中,青年母猪配种后15 d内分别饲喂1.8 kg/d和2.5 kg/d,两组母猪在妊娠28天的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7.7%和70.0%(P<0.05)。 对各水平妊娠12 d、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进行的对比表明,大部分胚胎损失发生在附植期,仅有少部分胚胎,也就是各水平无存活能力的胚胎是在附植以后损失的。这些结果与Jindal [4]等的报道是一致的,此研究指出胚胎死亡主要发生在妊娠18天以前。 本研究中低水平妊娠25 d和35 d的胚胎存活率均显著低于中水平,表明采食量水平过低同样会降低早期胚胎存活率。 4 结论 不同采食量水平显著影响初产母猪妊娠早期的体增重、子宫发育和胚胎存活率。在妊娠35天内给母猪饲喂1.2倍维持需要能使子宫发育更良好,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而高水平饲喂和严重限饲均会降低母猪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