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
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是饲粮组成、降解速率和蛋白质的热损害。
1.饲粮组成及降解速率
瘤胃微生物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是通过氨与饲粮成分所提供的碳架相结合而实现的。因此,反刍动物对氮的利用效率不仅取决于饲粮中含氮组分的降解速率,而且也取决于饲粮中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架的同步供给情况。
微生物对饲料蛋白质及含氮化合物的降解速度取决于被微生物侵袭的表面积大小、物质密度、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其它物质的保护作用等多种因素。蛋白质的溶解度愈高,则降解速度愈快。饲料真蛋白质一般较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降解慢。例如,尿素的降解率为100%,降解速度很快;酪蛋白质降解率为90%,降解速度稍慢。植物性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变化较大,玉米约为40%,少数植物蛋白质可达80%。因此,要使瘤胃微生物很好地利用饲粮氮源,提高饲粮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必须对饲粮组成作全面考虑,既要保证真蛋白氮与非蛋白氮的适当比例,也要考虑饲粮总氮含量与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比例。
2.蛋白质的热损害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热损害与单胃动物饲粮蛋白质的热损害有一定的差异,这与饲粮的组成结构不同有关。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热损害是指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纤维素基本上不
发生此反应),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或瘤胃微生物消化。因此,这种聚合物也称为“人造木质素”(Artifact lignin)。这种“人造木质素”的分析与酸性洗涤纤维相同,其所含氮叫做“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acid
detergent
insoluble
nitrogen)。
酸性洗涤不溶氮产生的最适环境是70%的相对湿度和60℃的温度,时间愈长,则情况愈严重。在饲料的干燥和青贮过程中,特别是低水分青贮时,常存在热损害的条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酸性洗涤不溶氮低于10%被认为是正常的。目前,一些国家在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质量时,常扣除其中的酸性洗涤不溶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