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这个世界养猪大国已逐步发生了三大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我国猪病综合防治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各类疫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日渐增多、日趋复杂。在封闭的环境中,饲养密度过大,很容易导致由空气传播的病原在猪群中传播,造成猪群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下、死亡率升高等严重损失。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1 呼吸道疾病的分类
从病理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
2 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遗传因素,以及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等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的发生。
3 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呼吸道疾病的确诊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剖检做出综合鉴别诊断。
4 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制
对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其防御功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4.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保健等。
4.1.1 健康猪群的建立
主要措施:①坚持“自繁自养”原则;②确保从非疫区、健康猪场引种,经检疫隔离合格后方可进场;③从猪群中消除病原。
4.1.2 环境控制
①选址要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场,排污方便,避风向阳,最好有自然隔离带;布局合理,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从上风向到下风向,各生产车间依次为配种舍、怀孕舍、产仔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舍,避免交叉感染,减少人流物流;②定期灭鼠灭蚊蝇:在苍蝇滋生季节开始时,“蚊蝇净”(环丙氨嗪)1千克/吨拌料,连续饲喂4~6周,然后停止用药4~6周,再用药4~6周,循环往复到季节结束。并用“消杀威Ⅱ”(菊酯)1∶200~250喷雾杀灭蚊虫;③定期驱虫,制定整套驱虫计划:怀孕母猪产前15天、断奶仔猪49~56日龄、育肥猪100日龄用“伊克佳”(伊维菌素)330克/吨拌料,各连用7天;④控制猪舍小环境气候,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处理通风换气与温湿度的矛盾,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猪舍整洁卫生。
4.1.3 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
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将卫生消毒实实在在落实到生产中各个环节中。 ①种猪舍:将定位栏打扫干净后,用“全安”(戊二醛)1∶300清扫栏舍。 ②手术及器具消毒:手术前,手术创面、兽医人员手部用“碘酸”(碘酸混合液)1∶200直接涂抹两次以上进行灭菌。术后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全安”1∶300浸泡刷洗后,再放入碘酸1∶300稀释液浸泡半天以上,取出用洁净水冲洗晾干备用。 ③保育舍消毒:用碘酸1∶500、卫安1∶200稀释喷雾消毒,用量100毫升/平方米; ④育肥舍消毒:用“消毒威”(二氯异氰脲酸钠)1∶1200或“绿养宁”(二氧化氯)1∶1500稀释喷雾消毒,一周二次; ⑤门卫消毒池消毒:用“消毒威”1∶800或“消杀威”1∶100或“菌毒灭”(复合酚)1∶300任一种稀释使用; ⑥办公生活区消毒:用“消毒威”1∶1000或“消杀威”(煤焦油酸)1∶250稀释喷雾使用; ⑦饮水系统消毒:除去污物后用“消毒威”1∶800浸泡消毒1~3小时后冲洗,灭藻用“绿养宁”1∶300浸泡消毒,排空后重新补水。
4.2 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减少人员流动。
4.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疫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健全免疫制度,确保免疫剂量和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4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对疫病的抵抗力。
4.4.1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切断多种疾病的传播而降低生产成本。 4.4.2 满足营养需要,均衡营养水平,维持集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4.4.3 临产母猪上栏时,用“碘酸”1∶150稀释全身抹洗后擦干;产后保护性处理:产后必须严格进行保护性处理,用“卫安”(过硫酸氢钾)1∶200、“聚维酮碘”(聚维酮碘溶液)1∶50稀释全身抹洗后擦干;仔猪剪牙断脐用“碘酸”1∶200反复涂抹手术创面。把病菌制止在分娩舍外。 4.4.4 尽量减少单元间并窝和寄养,若要并窝和寄养,要在24小时内防止交叉感染。 4.4.5 预防仔猪腹泻,避免因降低机体抵抗力而增加感染呼吸道疾病机会。 4.4.6 仔猪去势和断奶前后三天,避免注射各疫苗,减少混群次数和应激。
4.5 预防性用药
4.5.1 母猪围产期: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每吨饲料添加“氟康”(氟苯尼考)或“利高先”(林可霉素+大观霉素)1千克+阿莫西林150克,连续饲喂2周。 4.5.2 新生仔猪:实施五指峰三步保健计划,分别在出生后3、7、21日龄仔猪的饮水中加“多西佳”(盐酸多西环素)500克/吨+“免疫解毒清”(维生素C)2克/升,连用3~5天。
4.6 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4.6.1 有的无有效的疫苗控制,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控制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 4.6.2 实验室的药敏实验,选敏感药物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发病猪只隔离饲养,治疗无效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4.6.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在猪料中添加敏感药,采取脉冲式给药,常用的有“氟康”、“利高先”、“多西佳”、土霉素、金霉素、卡钠霉素、蒽诺沙星,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
4.6.4 对于由肺丝虫、蛔虫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粉剂(伊克佳330克/吨,连用7天)。
实践证明:科学饲养管理是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在猪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猪群保健计划和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的基础。做好基础,抓住关键,即能有效的控制猪的呼吸道疾病,提高生产水平。
文章作者: 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 车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