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60|回复: 0

当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及防制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1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吸道疾病是猪只较常见的疾病。但随着猪只品种改良,种猪的大量引进,以及饲养管理模式的改变,原始的呼吸道传染病尚未清除,而新的传染病又有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越发显得重要。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临床症状,病理现象以及病原致病能力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病原体感染,演变成为多个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兽医界称之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由于病原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的复杂化,猪场与猪场之间的发病情况不尽一致,有的很难说出是什么病,容易误诊,加之治疗难度大,虽然有的发病死亡率不高,但因饲料报酬下降,生长缓慢,也可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所以对PRDC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综合防治,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1  PRDC的病原体
引起PRDC感染的病原体可分为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同时可分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也可以说是:原发病与继发病。
混合感染原包括: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肺炎支原体(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
继发感染包括: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Ⅱ型、沙门氏菌等。
根据研究表明,发生PRDC的猪场一般都是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连续同时存在。肺炎支原体,圆环病毒II型,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蓝耳病)同时存在并互相作用,而导致肺部的严重感染,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抵抗力下降,诱发其他病原体乘机繁殖,继发感染。病理现象呈现多样性,使病情加重。
圆环病毒II型(PCV-2)单独感染也有很强的致病力,主要破坏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数量下降,造成免疫抑制。但多呈现慢性经过,死亡率低。
蓝耳病病毒(PRRSV)也是一种免疫抑制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病毒血症,除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外,还可引起全身淋巴系统,特别是肺脏巨噬细胞的破坏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还可诱导细菌病发生,从而促进了肺炎支原体、链球菌、传染性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多种以呼吸系统为靶器官的细菌感染。
PCV-2与PRRSV有协同致病作用。而且,PRRSV不断的变异,使其具有更强的致病力(高致病性毒株)。
肺炎支原体使呼吸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遭到破坏,细菌性病原体严重感染。还可以抑制肺脏局部的免疫应答,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了PRRSV的感染,延长PRRSV感染时间,加深了PRRSV造成的危害。肺炎支原休还可以促进PCV-2的感染。研究发现,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病例中,通常会发现肺炎支原体与PCV-2混合感染的情况。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导增生的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区域内,经常发现PCV-2。
PCV-2或肺炎支原体单独感染,对呼吸系统只能造成较轻的危害和病变,但如果二者混合感染,可导致严重的继发感染,出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研究表明由于PRRSV、PVC-2肺炎支原体的存在,和其中两者或三者同时感染的互相作用才导致了目前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严重发生。
2  PRDC的发病特征
以前PRDC多发生于18~20周龄,生长育肥猪称之为18周龄高。也可发生于12~15周龄,而目前提前到断奶后2~3周发病,(40~50日龄)或转入保育后2周内发生,发病时间取决于PRRSV和PCV-2感染的时间和应激反应的时间。
如果PRDC的发病时间在断奶后2~3周,则PRRSV或PCV-2感染的时间可能在断奶前后,如果PRDC发病时间在生长前期,PRRSV或PVC-2感染的时间可能在保育后期。但因各猪场之间的管理、转群、环境控制造成应激的差异而发病时间存在差异,最常见的应激为断奶、转群、混群、季节变化等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时发生。
猪呼吸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所感染的主要病原而有差异。一般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被毛粗乱、有的耳朵皮肤发紫、逐渐消瘦、有的拉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结膜炎症状。
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主要症状为长期的咳嗽。
以PRRSV为主的感染,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的病症,耳朵发紫。
以PCV-2为主的感染,则以呼吸困难、被毛粗乱、有的眼睑发青,逐渐消瘦。
以流行性感冒为主的全群突然发病、呼吸困难、流鼻涕、发热呈一过性。
现在的发病情况多为混合感染与细菌性继发感染同时存在,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猪中60%以上有链球菌感染,在有肺炎的病变中,链球菌的检出率达43%,40%以上有副猪嗜血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因此,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免疫机能的下降,猪瘟、伪狂犬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3  PRDC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接触性传播:(1)引种;(2)转群、混群;(3)饲养人员、工具;(4)运猪车辆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装车;(5)污染的饲料;(6)医疗器械,以及空气传播。
发病的原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拥挤、转群、应激、饲料发霉变质,营养不良,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加、季节变化、饲养管理不到位、消毒不严。如链球菌的发生,大都为剪齿、断尾、断脐、消毒不严及撕咬外伤引起。由于各种应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特别是空气质量和温度变化,最能引起呼吸道感染。
4  PRDC的控制措施
因为PRDC病原较复杂,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同时发生,发病原因有饲养管理、营养、环境等多种因素,因此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1)搞好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2)种猪引进一定要从管理较规范的猪场引进,并了解其疾病发生情况,引入后一定要做好隔离检疫40天以上,方可混群;(3)适当控制饲养密度,搞好猪舍的通风换气,保证空气质量;(4)保证饲喂适合猪只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的日粮,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5)严格做好各项技术操作的消毒工作。治疗、打防疫针,必须做到1头猪1个针头;(6)做到全进全出、防止混养和连续式生产;(7)做好环境控制,冬暖夏凉。特别注意季节变化,防止感冒;(8)猪只出场时,严禁场内饲养人员进入拉猪车内,应该由专人装车并与生产区隔离,患病猪场多为育肥阶段首先发病就是这个原因。
5  免疫接种
目前对病毒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对病毒的感染应该采取疫苗接种的方法进行控制。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病原的种类选择疫苗;根据病的发生阶段选择接种时机,不要盲目接种疫苗;如果未感染过或未受到威胁不要接种疫苗;正在发病时,不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前后7天以内不要使用抗生素以及有其他应激,以免影响免疫效果;抗体滴度最高时不要接种疫苗。做好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变化接种疫苗。(1)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母猪配种前4毫升/头;仔猪20日龄注射2毫升,28天后再加强1次;种公猪6个月注射1次4毫升;(2)气喘疫苗:进口气喘疫苗效果相对好一些,第一次7~10日龄,第二次35日龄,有的厂家要求免疫1次;(3)猪瘟:存在PRDC的猪场猪瘟免疫应采取乳前免疫;(4)同时做好伪狂犬、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6  药物预防和控制
由于PRDC的发生是病毒、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结果。药物只是对细菌引起的继发感染有效,但由于机体免疫机能遭到破坏,药物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应该采取保健给药。根据发病阶段提前给药,而且必须确定源发病(主要感染),特异性的药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不能确定的情况,可采取联合给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尽量不要使用解热镇痛药。(1)圆环病毒可用圆环病毒康(石家庄远征生产),饲料内添加1千克/吨饲料、黄芪多糖50%(石家庄远征生产)1千克/吨饲料;(2)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A.母猪:支原净100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400克/吨饲料,产前产后各喂7天;B.仔猪:根据发病时间,确定保健计划。断奶前采取注射给药:得米先、纽佛罗、速可生可交叉使用,断奶后可采取饲料或饮水给药,一般用药连用7天,脉冲给药;(3)链球菌+巴氏杆菌:A.磺胺二钾1千克+苏打粉500克/吨饲料,加7天;B.头孢唑啉纳0.5克,注射水稀释,肌肉注射。如关节肿大不能站起可加安乃近5毫升;C.2%纽佛罗预混剂1千克/吨饲料添加,连用7天;D.可用“加康”(广东腾骏生产)400克+强力霉素500克/吨饲料。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因为药物的作用是协助机体战胜疾病,而其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合理使用。疾病的预防也不能完全依赖疫苗,因为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疫苗并且效果可靠,保护率不是100%。疾病预防的关键是:给猪只一个舒适卫生的生存环境。最好的药物就是:给猪一个适合其需要的日粮,综合防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闰恒普  河北裕丰京安分公司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ann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04: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