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31|回复: 14

[访客发言] 这个世界乱套了,赶上世界大战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1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基斯坦临破产危险 拟派特使团赴美借百亿美元
2008年10月09日 10:57中国新闻网【大 中 小】 【打印
中新网10月9日电 巴基斯坦被标准普尔调降债信级别为CCC+,这是仅高于破产的评级,显示巴基斯坦已经濒临国家破产边缘。巴总统打算下星期派特使团去美国借钱。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报道,巴基斯坦今年来股市市值蒸发超过1/3,最近标准普尔又调降巴基斯坦债信为最末等,再加上巴基斯坦即将有30亿美金的外债到期,看来巴基斯坦正处于破产边缘,或许会比冰岛更快垮台。
报道称,9月才当选巴总统的扎尔达里打算下星期派特使团去美国借钱,但他一开口就要借百亿美金,美国如今都自顾不暇,哪有余钱能可借?
据了解,巴基斯坦的外汇存底只剩81.4亿美元,创历史新低,由于高油价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巴基斯坦外汇存底在9个月内缩水67%,屋漏偏逢连夜雨,巴基斯坦卢比又频频贬值,至今已贬值21%,巴国通膨也高达25%。
报道还称,在贪污腐败和恐怖攻击频传之下,巴基斯坦的外资几乎全部跑光,看来巴基斯坦真的要小心破产。
至于刚过完斋戒月的中东地区,股市表现也很差,沙特阿拉伯股市过去两天下跌近10%,埃及股市竟然暴跌16.4%,让一向自许富裕的中东人都很惊愕。CNN主播说:“中东享有原油带来的富裕,不过,中东显然无法自外于欧洲、美国和亚洲的股市。”在全球互相拉扯的情况下,即使中东这些石油贵族国,也无法在这波全球金融动荡中幸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ann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0: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拟向冰岛提供巨额援助 使其避免国家破产
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近日俄罗斯可能同意向冰岛提供40亿欧元贷款,这则消息表明莫斯科准备积极参与调解世界经济危机,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张保险单,而不只是买单者,从而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更为独立自主的主导角色,此举必将对拒绝资助冰岛的欧洲国家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

在欧美股市持续暴跌之际,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如何拯救本国经济免遭崩溃厄运,其中之一就是冰岛。10月7日冰岛决定采取紧急措施以挽救本国金融体系,政府宣布向俄罗斯请求40亿欧元的紧急贷款以避免国家破产。10月7日俄罗斯证实了收到冰岛请求金融援助的消息。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宣布,莫斯科积极对待这一申请。他说:“确有提供信贷的请求。冰岛向来以严格的预算纪律著称,我们积极对待这一申请。结果将在双方磋商后公布。”

国际媒体非常关注俄罗斯决定帮助冰岛的消息,开始猜测俄方此举会得到哪些益处。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冰岛虽然不会因此成为俄罗斯军事基地所在国,但是冰岛并不掩饰对其西方盟国拒绝资助其摆脱当前金融危机的巨大失望。

冰岛总理哈尔德宣布:“向我们朋友请求的必要援助并没有提供给我们,在此情况下任何人都会开始寻找新朋友。不过冰岛不会讨论扩大与俄罗斯军事合作的问题,我们仍是北约成员国。”

分析家指出,俄罗斯在冰岛实际上没有经济利益,40亿欧元的贷款对具有巨额石油美元收入的俄罗斯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冰岛来说却是一笔巨款,超过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专家们认为,俄罗斯帮助北约成员国克服经济危机肯定是想谋取更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辛表示,向冰岛提供巨额贷款不会为俄罗斯带来经济收益,尽管冰岛经济很发达。但是俄罗斯向冰岛提供巨额贷款对欧洲产生的心理效果将会是相当强大的。冰岛现在面临较大问题,国家处于破产边缘,他们需要钱,任何准备提供现金资助的国家都会受到欢迎。冰岛国家虽小,但是近年却大幅吸引资本,结果导致人均负债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在当前全球流动性紧缩危机的局势下根本无处借贷,自然更无法偿还以前的债务。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如果伸出援助之手,自然是有长期的政治和经济打算。对俄罗斯来说,现在重要的是让他国明白,俄罗斯准备积极参与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建,准备讨论这个问题。

俄罗斯政治局势中心对外政策问题专家沃伊科认为,现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局势还不明朗,至少俄罗斯领导层暂时不会迅速做出资助冰岛的决定。莫斯科准备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调解过程中先在欧洲舞台打出一张关键的牌,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宣布金融危机的调解需要多极方法就是证明。俄领导层想借此让他国明白,俄罗斯准备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张保险单,而不只是买单者。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0月8日谈到了调解金融危机和建设泛欧军事与金融安全体系的问题,以此表明俄罗斯有经济和政治实力对抗全球威胁,从而对美国救市之举做出回应,表明俄罗斯正努力在世界金融舞台上扮演独立自主的角色,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起到更大的主导作用。
发表于 2008-10-10 1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爆发啦
发表于 2008-10-10 11: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0 11: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货币“混战”

  从中国进口的低价消费品,曾让美国在“低利率、低通胀、高增长”的幸福中度过了若干年。但是,被幸福所掩盖的隐患是,货币的无度发行、信用的无度膨胀、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快速增长。结果是美元贬值。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立即制定了单极化的全球发展战略,之后他们开始推销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提供标准、提供金融和资本,而其它国家,有的提供资源,有的提供生产,最终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分工。

  实际上,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以资本为先导的国际经济分工一直都在进行。在此期间,由于美元的不断升值,全球的金融资本都流向华尔街,去分享美国科技发展的成果。而美国本地的实业资本,则在美元升值所提供的有利环境中,一方面进一步控制全球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将低端商品的生产,移向东方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逐渐被边缘化了。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欧盟的政治作用开始弱化。同时,由于欧盟国家在经济上各自为政,使其基本丧失了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不过,欧元的诞生挽回了这种颓势。

  欧元之所以迅速被许多欧洲国家接受,至少有两大因素的推动。其一,受强势美元的压制,欧洲的产业转移不顺,经济结构调整比较困难,面临的挑战日益深重;其二,在日本、墨西哥、东南亚等地,由于经济体的货币弱势,接二连三发生的金融危机,也深深地刺激了欧洲。

  欧元的出现,挑战了美国单极化的全球发展战略,挑战了美元的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储备中的地位。美国人内心的不悦可想而知。

  从那时起,美元开始贬值、欧元开始升值,此后是人民币开始承压。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批资源富有国,利用其资源筹码,国际地位正渐渐提高。俄罗斯曾提出,用卢布作为本土石油的计价与结算货币。伊朗在其“核危机”最为严重之时,也提出用欧元作为本土石油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目前的局面是,美元正冒着巨大的风险,通过强势贬值压制着欧元区经济增长;欧元区正在试图通过资本输出以缓解压力,尽管碰到了资本输入国门槛的不断提高;逐渐走强的人民币不仅加入了全球资源角逐,而且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可能加剧美国通胀,弱化美国经济的成长性。快速崛起的俄罗斯,不久的将来势必通过核能、航空、航天等高端技术加入对外扩张的行列。

  目前,尽管还没有哪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的位置,但围绕着经济控制与反控制,利益争夺与反争夺的一场空前的货币混战,其实已经拉开了序幕。

  资本“乱流”

  虽说美元的地位还无法撼动,但国际社会的储备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在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其外汇储备的增量被更多地换成了欧元。

  国家主权基金也出现了。由于它更倾向于直接的股权投资,从而弱化了美国国债昔日的魅力。随着新一轮资源需求的膨胀,非洲变成了新的投资热土。

  原来单一流向美国国债的主权投资,现在已经开始多元化了。也就是说,哪儿赚钱就流向哪儿,谁能为本国经济带来好处就投资谁。因此,未来主权资本流入美国的数量会相对减少。

  在过去的5年间,尽管美元贬值,但由于欧元区没有统一的、与美国国债一样安全的债券体系,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投资还是大量涌向了美国。美国借此平衡了自己的国际收支。

  与主权资本相比,私人资本的流向会相对清晰。它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即所谓新兴市场。过去的5年间,新兴市场的股市上涨了2至5倍,房地产市场价格同样获得了数倍的上涨,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美元可能加速贬值,在2008年,私人资本流向非但不会转变,很可能会加速流向新兴市场。

  此前的5年里,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而且处于加息周期,可美元却在贬值。那么,谁会相信美国经济减速、美元减息之时美元币值会不贬反升?

  其实,美元到底将会升值还是贬值,更多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现在看,美国经济一旦出现衰退,美元的需求会进一步减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主动性放缓,会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因失去“中国需求”的能量而逐级走低,从而减少国际市场美元的需求。

  那么,美元的货币供应量会否相应减少?恐怕不会。

  首先,“次按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现在已经开始了减息周期,不仅如此,他甚至直接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其次,目前美元供给确实吃紧,这是金融机构收紧信用、拒绝放贷从而减小了货币乘数所致。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立即得到了资本补充,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就是先例。因此,这些金融机构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货币乘数还会重新放大。

  由此,一系列迫使美元加速贬值的因素出现??美国经济因消费减少而加大衰退概率、主权投资流向美国减速、美联储减息使官方货币供应有增无减、身陷“次按危机”的金融机构迅速恢复生机使信用重新膨胀等等。

  亚洲“告急”

  美元币值的升贬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美元持续贬值将持续推动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目前已下跌23%)未来两年将再贬值15-20%,因而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将改善至GDP 的3%左右(目前为7%),接近过去25-30年的均衡水平。

  这意味着资金流向在2009 年之前不会出现拐点性的变化。

  那么,如果此时美元因“次按危机”或美国经济衰退而加速贬值,那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资本会不会骤然增加?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现在,流入亚洲的资本不仅仅有私人资本,还有部分本应流入发达经济体的主权资本。比如,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投资在中国公司和其它亚洲公司的资本,中国主权基金投资在中铁H股、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等等。

  资本的大量流入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没有办法锁定这些资本,使之更长久地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服务,那问题就严重了。

  在1990年至1995年间,美元贬值推动大量资本涌入了亚洲新兴市场,推高了这些市场的资产价格。1995年之后,当美元再次升值之时,亚洲新兴市场中的私人资本纷纷撤离这一地区,最终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净流入亚洲股市和债市的资金,从2006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近4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流入欧美市场的资金总和还多。据称,未来5年,共同基金净流入亚洲的资金规模,每年都将超过1万亿美元。在2012年之前,亚洲的共同基金资产规模将从现在的1.5万亿美元升至8万亿美元。

  泡沫正在形成。但遗憾的是,人们虽然目睹过无数次泡沫的形成和破灭,但在投机热把自己烧毁之前,泡沫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或其他政策手段被安全地挤掉。更何况,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在朝着有助于吹涨“亚洲泡沫”的方向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资本可能会更加青睐那些“以贬值货币(美元、日元、港元等)计价和结算的升值货币(人民币、卢布、韩元、欧元等)资产。而这其中,港股更成为众矢之的。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承认,中国已成为全球对冲基金业的投资焦点,而国际基金经理正在将香港作为其开拓中国市场的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投资中国概念的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已由6个月前的65亿美元大幅增加至106亿美元。香港更是投资亚洲(不包括日本)概念的基金经理的首选之地。

  前不久有报道说,国际投行中,除美林看淡未来3至6个月内的港股外,其他机构几乎一致看好2008年的香港股市。他们认为,港股最近的下调,只是受到外围股市的拖累,是圣诞将至基金经理开始休假所致。而实际上,几乎所有投资机构早就买足了股票。

  中国“筑堤”

  正如韦奕礼所说,大量资本堆积在香港,有相当一部分正在伺机进入中国市场,这不能不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07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由此可见,中央已经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了准备。

  其实,国际资本如果要想兴风作浪,通常要借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景气周期。他们通过放大景气因素,去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泡沫的膨胀,最后赚钱抽身。而更要命的是,他们赚钱抽逃之后,又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放大该国(地区)的经济缺陷,然后回来抄底。

  因此,中国应继续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中国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已向外界传达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正在筑起抵御外来冲击的堤坝。

  除了更加坚定不移地回收流动性之外,财政政策也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它结合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有保有压地不断提升出口关税的总水平。这一方面有效减少了因出口顺差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一方面为加息??提高国内资本价格、抑制通胀??打开了空间。

  目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2008年,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不仅会加快,而且升值幅度会达到8%-10%,远远超过2007年5%-6%的升值幅度。这样的判断,几乎也恰好吻合了美元可能加速贬值的背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博士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其他条件不变,中国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货币增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CPI涨幅短期内将下降0.2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0.8个百分点。

  更有学者认为,人民币过于缓慢地升值,反而会更加强化“热钱”投机人民币的信念。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民币会升值多少,而是中国企业到底有多大承受能力。

  2008年,中国经济充满了变数。中国政府或许将更加严格地“监控”国际资本流动,延缓其流入国内市场的速度。2007年末,中国加强对外资机构购买中国商品房的限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一场决战即将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暮雨撒江天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0-10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迎来真正的金融危机,危机已悄然到来,不宣而战
发表于 2008-10-11 0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货币最终靠得住!答案:人民币:4d:
发表于 2008-10-11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向要避免金融危机必先解决国内消费不足的问题,要解决内需问题必先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富人有钱但只是少数,穷人要消费但没钱),要解决贫富差距从根本上要保障民生,(全民医保,住房问题,教育问题,让百姓无后顾之忧)和加大反腐败力度(官商勾结,官匪一家,地方政府不作为等是造成腐败的根源)。
发表于 2008-10-11 1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嘛,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实让人害怕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1: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海啸,惨重的灾情从美国本土震央扩散到全球,现在也波及到主权国家,例如冰岛已岌岌可危,濒临破产边缘。

美国政府与欧盟为了救市,不断推陈出新下猛药,但是成效始终有限。房地产泡沫化、银行倒闭、股市重力加速度般狂泻以及商品市场也走空头,现在连国家都可能破产,显示信贷的流动性出现强大危机,而情势益加严峻的坏消息在市场中蔓延。

在目前的情势下,三大问题将难以维持信贷流动,进而加大了金融海啸席卷的震撼力:

首先,近年来被美国前联准会(Fed)主席格林斯潘称为金融创新的金融衍生商品,由于具有分散风险的特性,一度被视为是好事;但现在的情势却被“股神”巴菲特不幸言中,这些衍生工具是“金融界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不费吹灰之力便一举让全球资本市场和经济摇摇欲坠。在计量的模型设计和精致的包装营销下,这些创新产品的风险被模糊化,商品背后的未知更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场信贷危机中,不易判断哪些银行得以幸存下来,信任和信心也就在不确定中流失。

其次, 出现危机的金融机构为了自救,目前刻在进行去杠杆化(deleverage),以削减负债,拯救具有价值的资产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危机后的去杠杆化过程,银行资产会被出售,放款业务会紧缩,抽空了实体经济中的信贷,因而影响到企业和个人的贷款。

此外,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出现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当人们意识到哪些机构恐不具备偿付能力时,传闻中的银行将出现挤兑、保险公司面临退保、基金也将面临被赎回的危机。

处在市场风声鹤唳之中的美国AIG有意分拆台湾子公司南山保险出售,以及近期存户大举把钱搬出这波受伤严重的银行转存进公营行库就是例证。面对此等现象,近期世界各国也只好纷纷采取百分之百存款保险机制,就是试图稳定金融。

再者,雷曼兄弟和AIG等金融机构先后倒下已经严重摧毁市场信心,上周美国“七千亿加一千五百廿亿”救助计划的强心剂也无法挽回信心,现在连国家都会倒,市场信心已急降到冰点。

没人能精准预测未爆弹还有多少、信贷系统到底还有多少坏帐,这种不确定性只会加剧信心的消失。问题资产很多发生在不透明的信贷衍生品市场,也就是从信贷市场其它投资工具(如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产品,以及再杠杆化的操作,这些都会让亏损的灾情延烧扩大。因此,对于看不见的且有骨牌效应的信贷流动性问题,政府应该更加提防。

信贷市场基本是靠信心来维持运转的。债券的买家相当于放贷人,投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连本带息地拿回钱。如果公司破产或不能偿还负债,放贷人就会变得如坐针毡,此时放贷人通常会对借款人要求更高的利息或以更苛刻的条件来约束。如今,很多贷款人都已谨慎到了不敢放贷的程度,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信贷市场就像没了油的发动机,根本无法运转下去。短期信贷市场的冻结将会给日趋疲软的全球经济带来更加沉重的压力,要扭转这种情势,在救市场时得考虑要先把低迷的信心挽回重建,市场信心和秩序才会回复。

在信贷危机还在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轨道中,冰岛的破产已是令人震撼的一课。面对金融飓风和海啸惊涛骇浪的侵袭,政府更要展现卓越的领导和能力,当机立断、有所作为,以领头羊的姿态重拾人民和市场信心,度过大萧条以来的经济紧缩年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1 14: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